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盛佳主编;杨宝亮,傅爱民,龚胜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040053977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4

第一节 位置与面积 4

第二节 疆域与邻国 5

第三节 行政区划 5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5

二、现行的行政区划 6

第二章 中国的地貌 12

第一节 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12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12

二、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差悬殊 12

三、山地面积广大,组合成网格状 13

第二节 大地构造基础 16

一、主要大地构造单元 16

二、大地构造的演化与宏观地貌格局的形成 19

三、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 23

四、气候、岩性与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 24

一、山地 25

第三节 主要地貌类型 25

二、高原 28

三、盆地 30

四、丘陵 31

五、平原 32

六、特殊成因地貌类型 34

第四节 主要地质灾害 41

一、滑坡 41

二、泥石流 42

三、地震 45

第三章 中国近海 51

第一节 海区划分和海岸变迁 51

一、海区划分 51

二、海域的形成与第四纪海岸线的变迁 53

三、大陆架的分布和特点 57

第二节 海岸和岛屿 58

一、海岸 58

二、岛屿 61

一、海流 62

第三节 水文特征 62

二、潮汐 64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67

第四章 中国的气候 71

第一节 气候特征和主要形成因素 71

一、气候特征 71

二、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72

第二节 几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81

一、寒潮 81

二、梅雨 82

三、热带气旋 84

第三节 太阳辐射 86

第四节 气温 88

一、四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88

二、四季的划分 89

三、农业界限温度的分布 90

四、温度带的划分 91

五、冰雹 100

第五节 降水……………………………………?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二、降水的季节分配………………………?三、降水强度………………………?四、降水变率……?五、干湿地区的划分?第六节 气象灾害………?一、旱涝…?二、寒冻…?三、台风…?四、 100

第五章 中国的陆地水 102

第一节 地表径流的基本特征 102

一、流域和水系 102

二、水系分布概况 104

三、地表径流的地理分布和水量平衡 105

四、河川的水文特征 108

五、我国径流资源的地区分布和南水北调 112

一、黄河 115

第二节 主要河流 115

二、长江 119

三、大运河 122

第三节 湖泊 123

一、东北湖区 124

二、蒙新湖区 125

三、青藏湖区 125

四、东部湖区 125

一、地下水 126

五、云贵湖区 126

第四节 地下水与冰川 126

二、现代冰川 129

第六章 中国的植被和土壤 131

第一节 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因素 131

一、植被的主要特征 131

二、植被的形成与分布因素 132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133

二、我国土壤形成的条件 133

第二节 土壤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133

第三节 主要植被土壤类型 134

一、主要植被类型 134

二、主要土壤类型 139

?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146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146

?分布规律 148

? 155

一、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157

? 15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57

二、资源总体组合较好,少数重要资源短缺 158

三、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劣资源比重较大 158

四、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重要资源严重短缺 159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60

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61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特征 162

第三节 水资源 163

一、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164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65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67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67

二、主要矿藏类型 168

第五节 海洋资源 173

一、海洋生物资源 173

二、海底矿产资源 174

四、海洋动力资源 175

三、海水化学资源 175

第八章 中国自然环境的演变 177

第一节 第三纪时期的自然环境 177

一、早第三纪时期的自然环境 177

二、晚第三纪时期的自然环境 178

第二节 第四纪以来自然环境的演变 180

一、现代季风的形成 180

三、水系结构的调整 181

二、冰期(寒冷期)与间冰期(温暖期)的交替 181

四、荒漠的扩大与黄土的堆积 182

五、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183

六、生物群和自然带的变化 183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85

一、土地的利用和改造 185

二、生物和土壤的改良 186

三、天然水系的改变 186

二、西北干旱区 188

一、东部季风区 188

第四节 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88

三、青藏高寒区 189

第九章 中国的经济特征 191

第一节 中国经济的发展 191

第二节 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 192

第三节 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 194

第四节 经济的空间布局变化 195

一、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过程 198

第一节 人口 198

第十章 中国人口地理 198

二、人口的分布 200

三、人口迁移 202

四、人口构成 204

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06

第二节 民族 207

一、民族的构成 207

二、民族的分布 209

三、华裔 210

二、华侨 210

一、华侨、华裔、华人的概念 210

第三节 华侨 210

四、侨乡 211

第十一章 中国农业地理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2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条件 212

三、我国土地利用现状 215

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特点 217

第二节粮食作物 220

一、粮食生产概况与分布特点 220

二、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221

第三节 经济作物 224

一、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分布特点 224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226

第四节 林业 235

一、森林资源的特点 235

二、主要林业区 236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38

第五节 畜牧业和水产业 239

一、畜牧业的生产和分布 239

二、水产业的生产和分布 243

第六节 四大农业区 244

一、南方水田农业区 245

二、北方旱地农业区 246

四、青藏高原牧业农业区 247

三、西北内陆牧业农业区 247

第十二章 中国工业地理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一、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50

二、工业布局的特点 250

三、工业发展概况 251

第二节 能源工业 252

一、能源资源和能源工业的发展 252

二、煤炭工业 254

三、石油工业(含天然气工业) 254

四、电力工业 258

一、钢铁工业 260

第三节 冶金工业 260

二、有色金属工业 262

第四节 机械工业 264

一、机械工业的特点 264

二、主要机械工业部门的分布 264

一、化学工业的特点 268

二、主要化学工业部门的分布 268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68

三、有机化学工业 270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 271

第七节 轻纺工业 272

一、轻纺工业的特点和作用 272

二、纺织工业………………………………?三、食品工业…………………………………?四、造纸工业………………………………?第八节 主要工业基地………………………?第十三章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概述……?一、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二、交通运 292

二、公路运输 299

第三节 内河运输 302

一、长江航运 302

三、黑龙江航运 303

二、珠江航运 303

五、黄河航运 304

六、京杭运河 304

第四节 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304

一、航空运输 304

四、淮河航运 304

二、管道运输 305

第一节 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的布局 308

一、商业网点的布局 308

第十四章 中国商业和贸易地理 308

二、商业中心的分布 310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现状 314

一、对外贸易的现状特征 314

二、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地域分布 316

三、对外贸易的主要海港和海运航线 318

第十五章 中国旅游地理 322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构成与分布 322

一、旅游资源的构成 322

二、旅游资源的分布 328

第二节 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 329

一、新中国成立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329

二、旅游业发展和布局的特征 330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330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330

二、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331

三、旅游地理分区概况 332

?中国城市地理 337

?市化过程及特征 337

?形成和发展 337

?本特征 338

?质及分布 340

?定 340

二、城市的职能类型 341

三、城市的规模等级 342

四、我国城市的分布特点 344

一、本世纪末城市化水平预测 345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趋势及途径 345

二、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346

第十七章 区域差异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一、区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350

二、三大经济带 352

第二节 东北三省 355

一、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55

二、全面发展和专业化明显的经济 358

三、地区发展优势 363

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365

一、主要地形区 365

二、暖温带为主的季风气候 369

三、重要的农业区和工业基地 370

四、地区发展优势 375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376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377

二、高度发达的农业 382

三、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85

四、对外开放地区的发展优势 390

第五节 南部沿海三省一区 392

一、切割破碎的地表结构 392

二、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农业发展特点 395

三、经济和经济特区的发展 400

第六节 西南三省 410

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410

二、多民族分布区 414

三、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域差异 414

四、重要工业基地 416

五、迅速发展的交通 420

第七节 青海和西藏 421

一、年轻的世界屋脊 421

二、特殊的高原气候 421

三、独特的高寒景观 422

四、民族分布特点 424

五、自然资源优势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425

六、交通线的建设和主要城市 428

二、山盆相间的地形 429

第八节 新疆 429

一、深居内陆的位置 429

三、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430

四、环状的景观结构 431

五、多民族的分布地区 432

六、畜牧业和绿洲农业 432

七、主要工业、交通和城市 434

第九节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435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435

二、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438

三、主要畜牧业基地 439

四、灌溉农业区 439

五、民族的分布 441

六、主要工矿业和城市 441

第十节 台湾、香港和澳门 443

一、台湾省 443

二、香港 449

三、澳门 4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