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媒介化法律  法律传播研究
媒介化法律  法律传播研究

媒介化法律 法律传播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金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83858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法律媒介化现象是近年来法学研究中备受重视的全新领域,它是指经过媒介传播之后的法律所呈现的差异表现,以及大众在这些由媒介重新建构起来的话语中重新认识法律的这一现象。本书正是对法律媒介化现象进行系统、科学、客观地介绍与论证的法社会学著作,重点对法律媒介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结果进行因果性的解释,并对当下社会应当如何看待媒介化之后的法律,提出颇有见解的学术话语。本书不仅在理论上颇具深度,在实践领域也极具价值,是这一学术领域的创新之作。
《媒介化法律 法律传播研究》目录

导论 媒介化社会与法律媒介化 1

一、法律媒介化: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1

二、法律、媒介与社会 7

三、媒介建构人们理解法律的方式 21

四、法律媒介化的研究现状与方法 25

第一章 易读与误读:法律传播中的语言理解问题 38

第一节 易读:法律传播中的语言解码问题 38

一、阻碍法律语言易读性传播的原因 39

二、法律语言易读性传播何以可能 49

第二节 误读:法律传播中的语言解释问题 65

一、解释的必要性:文本间距化与语词多义化 66

二、解释的艰巨性:前见、穿越与应用 73

第三节 视域融合下的理解可能性:罗尔斯重叠共识理论的启示 84

第二章 激励与威慑:法律传播中的心理刺激问题 91

第一节 公民守法理论概述 91

第二节 激励性传播之一:刺激守法认知 94

第三节 激励性传播之二:增加守法诱导 98

一、利益诱导的激励之路 98

二、激励性传播实例分析 103

第四节 威慑性传播:阻却违法行为 115

一、威慑性传播实例 116

二、威慑性传播的守法心理权衡:成本与效益 120

三、威慑性传播的具体实践方案:决策与信息 123

第三章 真相与假象:法律传播中的拟态环境问题 131

第一节 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彭宇案传播始末 132

第二节 “假象”何以产生:“拟态环境”出现的必然性分析 137

一、人类认识世界的绝对与相对 138

二、非理性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141

第三节 “真相”何以建构:“拟态环境”形成的现实性分析 142

一、媒体是如何描述社会的 143

二、受众见解是如何产生的 147

三、客观环境是如何“拟态化”的 154

第四节 “拟态环境”的作用张力及其消解 158

一、“拟态环境”固有的作用张力 159

二、作用张力的消解之一: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162

三、作用张力的消解之二:重塑公共信息的公信力 165

第四章 议程与意见:法律传播中的议题裂变问题 168

第一节 议程设置:对法律议题的显著性塑造 169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理论 170

二、媒体是如何显著性地报道法律议题 173

三、公众是如何被媒介议程所影响 182

四、议程如何转为决策议题 192

第二节 意见领袖:对法律议题的显著性传播 199

一、传播实例 200

二、社会为什么需要“意见领袖” 203

三、谁是“意见领袖” 208

四、“意见领袖”在公共空间的拓展 212

五、“意见领袖”失灵的场域 216

第五章 对话与交往:法律传播中的力量互动问题 220

第一节 作为社会力量的舆论意见 222

一、舆论意见的概念 222

二、舆论意见的力量性 224

第二节 舆论意见力量的生成基础 227

一、传统媒体下的舆论意见生成 227

二、新媒介下的舆论意见生成 230

第三节 舆论意见力量的互动作用 233

一、舆论意见作用的定位 233

二、舆论意见作用的分类 234

三、舆论意见作用的道德观念 235

第四节 舆论意见力量的互动场域 236

一、“公共领域”中的舆论意见 237

二、现实语境中的意见力量 239

第五节 舆论意见力量的制度化回应 242

一、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舆论意见 243

二、舆论意见的制度化演进 244

三、舆论意见的制度化方式 249

四、舆论意见的制度化现状 254

第六章 混沌与界限:法律传播中的范式革新问题 263

第一节 新媒体事件传播的范式革新:从线性到混沌 265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传播的正向趋势:自发秩序 271

一、新媒体事件传播案例及其分析 271

二、新媒体事件传播自发秩序的生长机理 274

三、新媒体事件传播自发秩序的扩大效应 282

第三节 新媒体事件传播中的反向趋势:群体极化 288

一、“群体极化”现象及其表现 288

二、“群体极化”形成原因及其后果 291

第四节 新媒体事件传播的范式革新:从混沌到界限 298

一、新媒体事件传播与公共领域重构的关系 299

二、新媒体事件传播与公共领域重构的意义 303

三、新媒体事件传播的政府监管界限 306

结语:这都什么年代了 313

参考文献 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