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艾璐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70144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为题,力图通过对《荀子》的文本细读,完善荀学体系的内在理路并展现独特的思考与创见。荀子的思想体系由紧密关联的四个层面构成。第一,是批判儒家裂变趋势、整合儒家文化的层面。第二,是理论建构的基础层面。第三,是文艺思想的专属层面。第四,是文艺思想的实践层面。本书对荀子学术思想进行多维视界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八章。绪论部分系统地梳理了荀子研究状况,第一章以“人性”与“生命”为论域,第二章以“教化”之功与“向善”之道为论域,第三章以“隆礼”与“重乐”为论域,第四章以“崇文”与“尚质”为论域,第五章以“诗意”与“和谐”为论域,第六章以“赋谜”和“文本”为论域,第七章以“差异”与“争极”为论域,第八章以“解蔽”和“重构”为论域,对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的缘起、本质、主体、表现、核心、意义、理论、实践、内涵、外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力图完成对荀子思想整体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阐释,并在文化诗学的高度上实现对荀子思想的体系性研究。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荀子研究综述 1

一 国内外的荀子研究状况 2

二 研究成果分析 7

第二节 传统荀学的现代诠释 9

一 观念·价值·体系的生成 10

二 荀子文艺观的核心精神 12

三 伦理本位与文学传统 13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理路与思考 15

第一章 人性与生命:荀子思想的历史发生 19

第一节 情性之说与素朴之自然 19

一 人之情性的关注 20

二 人之能力的考量 22

三 性·情·欲的语义构链 23

第二节 性恶之论与欲望之功利 26

一 从“人之性恶”到“情甚不美” 26

二 情欲之“患”与礼义之“源” 29

第三节 天人之思与生命之体认 30

一 “天道观”的内蕴 30

二 “制天命而用之”与主体教化的功能转向 33

第四节 存生之道与制世之哲学 35

一 王者之“政”与养生之道 36

二 制世之治与生存的迁想 38

第二章 教化与明道:荀子思想的理论基点 44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美善动因 44

一 “性恶”的理论预设 45

二 “解蔽”的逻辑指向 45

第二节 “善假于物”的教化方式与“入世求存”的学术理想 49

一 教化之多元呈现与审美表达 50

二 “制”人之思与“教化”之质 58

三 社会本位规约下的求“全”之术 61

第三节 “心”·“言”·“道” 63

一 从“修身”到“见善自存”的内美升华 64

二 从“言教”到“君子必辩”的策略哲学 66

三 从“立己之学”到“明己之道”的功利目标 68

第三章 隆礼与重乐:荀子思想的伦理秩序 70

第一节 “礼”论与化形于外 70

一 “礼”之审美缘起 71

二 “礼”之多维内蕴 72

三 “礼”之理论基础 78

四 “礼”之文化性征 81

五 “礼”之价值功能 82

第二节 “乐”论与感心于内 85

一 “乐”之本体论 85

二 “乐”之表现论 87

三 “乐”之性征论 90

四 “乐”之功能论 94

第三节 “差序格局”的建构与传统视域的自觉反思 96

一 可以“群”与“礼乐”之社会功用 96

二 “礼乐”达道与至“士”之说 100

三 文化的反思与意义的规训 103

第四章 崇文与尚质:荀子思想的审美追求 105

第一节 美的本质探寻与功利价值 105

一 “美”的探问与“文”的提出 106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108

第二节 美的艺术架构与文采修饰 109

一 礼乐爱敬之达 110

二 饰美修身之术 114

三 巫祝卜筮之重 116

四 复情俱文之悦 118

五 文章辞彩之华 120

六 溢美通明之治 123

第三节 美之真纯“中和”与真伪之辩 125

一 主体之内在修养与人格气度 125

二 “去伪存真”与据“真”存“伪” 127

三 “情文兼备”之下的审美愉悦 132

第五章 诗意与和谐:荀子引《诗》及其学理分析 137

第一节 《荀子》引诗与文本传统 137

一 荀子引诗之历史缘起 162

二 荀子引诗之文化表征 165

三 荀子引诗之审美诠释 168

第二节 《荀子》论诗与荀子诗学 170

一 荀子论诗之文本呈现 170

二 荀子诗论之审美构建 174

第三节 荀子诗论与《上博楚简》 178

第四节 《荀子》诗学观的核心探问与审美旨归 178

第六章 赋谜与文本:荀子《赋》篇及其文艺实践 181

第一节 文本·思想·价值域 181

一 荀子“五《赋》”及其文本呈现 182

二 “晦隐”之言与艺术审美的独特表述 187

三 “赋”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 190

第二节 “谜”及其文学文体的尝试 192

一 设覆与作答:文本的实践 192

二 “谜”之隐逸与思维的想象 196

三 “隐喻”:一种游戏 197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理论实践的自觉 198

第七章 争鸣与差异:荀学思辨的文化维度 201

第一节 批判、裂变与整合的先秦学术视界 201

一 先秦学术视界概观 202

二 荀子与诸子思想比较研究的学术功能 202

第二节 “善”“恶”之维:以荀子、孟子人性观为例 205

一 人性之思 205

二 善恶之质 207

三 本质之辩 209

四 心性之辩 210

五 情欲之辩 212

六 存生之辩 213

七 标的之辩 214

第三节 “礼”“乐”之美:以荀子、墨子礼乐观为例 216

一 “非乐”与“乐教” 217

二 “节用”与“功用” 219

三 克己复“礼”与“礼”的超越 222

第四节 “文”“质”之观:以荀子、韩非子文质观为例 223

一 本体之辩:“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 224

二 功用之辩:“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 225

三 主体之辩:“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 226

四 政道之辩:“隆礼重德”与“轻德尚力” 227

第五节 “有待”“无待”之间:以荀子、庄子“道”范畴为例 229

一 “天为”与“人为”:释“道”之辩 230

二 “类”与“游”:体“道”之辩 233

三 “群分”与“自适”:存“道”之辩 236

四 “言教”与“不言”:明“道”之辩 238

第六节 “义”“利”之辩:以荀子与经学传统为例 241

一 尚“义”与先秦文化的伦理基点 242

二 趋“利”与价值理想的原思维 248

三 义利兼顾与文化价值的转向 253

四 义利并重与“法后王”的重建 257

第八章 解蔽与重构:荀学对话的文化镜像 262

第一节 文化与价值系的生成及其对话的可能 262

一 价值理性与伦理转向 263

二 审美理想与主体转向 267

三 “和”之共融与文化价值的碰撞 269

第二节 美与功利的纠缠及其对话的发生 270

一 “美”的文化缘起与差异化征象 271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274

第三节 “诗”与文化的去蔽及其对话的实践 275

一 “诗教”观与礼、乐、诗的互动关系 275

二 “崇高”的范式与诗、乐、舞的互融关系 277

三 去蔽·还原·归真 280

第四节 政道与原型的回溯及其对话的营构 284

一 实用思想与文化原型 284

二 政道逻辑与治世实践 286

第五节 视界对话与荀学传统 288

结语 文化透视与历史认同 290

参考文献 292

索引 301

后记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