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全集 第10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友兰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5038017
- 页数:666 页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 3
自序 3
绪论 5
第一节 从地主阶级贵族到“四民之首” 5
第二节 士与知识分子阶层 9
第三节 士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10
第四十九章 通论道学 13
第一节 什么是道学 13
第二节 从比较哲学的观点看道学的特点 16
第三节 道学的目的和方法 20
第四节 道学的发展阶段 23
第五节 道学的名称 24
第六节 道学的历史作用 27
第一节 军阀和士的联合专政 29
第五十章 道学出现的政治条件——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 29
第二节 当时变革的必要 31
第三节 庆历新政和范仲淹的改革“十事” 32
第四节 庆历新政和李觏的《周礼致太平论》 34
第五节 “熙宁变法”和王安石的“新政” 42
第六节 道学的兴起 48
第五十一章 道学的前驱——周惇颐和邵雍 51
第一节 谁是道学的创立者? 51
第二节 周惇颐的《太极图说》 53
第三节 周惇颐的《通书》 60
第四节 周惇颐论“孔颜乐处” 64
第五节 邵雍的“先天学” 66
第六节 邵雍的世界年谱 72
第七节《皇极经世》的《观物内外篇》 76
第八节 对于周惇颐和邵雍的图象的两种了解 81
第一节 二程的家世和经历 86
第五十二章 道学的奠基者——二程 86
第二节 二程对于王安石新法的态度 89
第三节 天理或理 97
第四节 气、心、性、情 103
第五节 程颢的《识仁篇》和《定性书》 106
第六节 程颐的《易传序》 114
第七节 二程的“气象”和“孔颜乐处” 116
第五十三章 道学的奠基者——张载 120
第一节 张载的生平及其著作 120
第二节 发挥唯物主义的“有无混一”论 121
第三节 发挥辩证法的“二端”论 125
第四节 张载的《西铭》与人的精神境界 130
第五节 《正蒙》的《大心篇》与为学之方 133
第六节 《正蒙》的《诚明篇》与为学之方 136
第七节 张载的政治社会思想 142
余论 146
第五十四章 朱熹 147
第一节 北宋道学所引起的哲学问题 147
第二节 朱熹的生平及其著作 149
第三节 理,太极 152
第四节 气 157
第五节 朱熹的宇宙形成论 160
第六节 性、心、情、才 163
第七节 修养方法 168
第八节 “王霸之辩” 173
第九节 朱熹易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176
第十节 前期道学的高峰 185
第五十五章 陆、王心学的兴起 187
第一节 陆九渊对于“无极而太极”的批评 187
第二节 陆九渊的宇宙观和修养方法 191
第三节 鹅湖之会和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194
第四节 王守仁的《大学问》 196
第五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202
第六节 “良知”与“爱有差等” 206
第七节 “良知”与“动静合一” 208
第八节 从哲学上看理学和心学的异同 210
第五十六章 道学外的思想家——陈亮和叶适 214
第一节 陈亮的政治态度 214
第二节 陈亮的社会思想 215
第三节 陈亮对于程、朱“形上”和“形下”的批评 217
第四节 陈亮和朱熹关于“王霸”问题的辩论 220
第五节 叶适的政治态度和社会思想 223
第六节 叶适的哲学思想 224
第七节 陈亮和叶适重商思想的社会根源 230
第一节 王廷相对于道学的态度 232
第五十七章 气学的复兴和理学的自我修正及革新 232
第二节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33
第三节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36
第四节 王廷相对于心学的批评 238
第五节 罗钦顺对于心学的批评 239
第六节 罗钦顺对于理学的修正革新 241
第七节 王廷相和罗钦顺在后期道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44
第五十八章 心学的发展 245
第一节 杨简的《己易》 246
第二节 王畿的“四无”说 247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 250
第五十九章 后期道学的高峰——王夫之的哲学体系 258
第一节 论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258
第二节 关于“有”、“无”问题 259
第三节 关于“动”、“静”问题 261
第四节 关于“形上”、“形下”问题 262
第五节 关于“理”及其各项对立面 263
第六节 王夫之的认识论及其对心学的批判 267
第七节 关于知行问题 269
第八节 关于“性”、“命”问题 271
第九节 王夫之的历史观 272
第十节 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 274
第十一节 王夫之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277
第十二节 王夫之的著作的幸与不幸 280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 285
自序 285
绪论 288
第六十章 中国历史第二次大转变时期思想界中的先行者——黄宗羲 297
第一节 《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 297
第二节 对于罗钦顺的评论 299
第三节 对于心学的修正 304
第四节 《明夷待访录》所画的蓝图 307
第六十一章 颜元对于道学的批判 311
第一节 颜元的《四存编》 312
第二节 颜元对于“格物致知”的新解释 314
第三节 颜元对于“格物致知”新解释的历史意义 316
附记 317
第六十二章 戴震反道学的斗争 319
第一节 戴震论“道” 319
第二节 戴震论“形上”、“形下” 321
第三节 戴震论“理” 322
第四节 戴震论“性”、“气” 323
第五节 戴震论“欲”、“情”、“知” 325
第六节 戴震对于道学的政治的批判 328
第六十三章 魏源应付大转变的新形势的总对策及其哲学思想 331
第一节 魏源的总对策 332
第二节 魏源的“经世”精神 334
第三节 魏源的哲学思想 336
第四节 魏源“以夷为师”思想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339
第六十四章 农民大起义和太平天国的神权政治 340
第一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情况 340
第二节 洪秀全传略 342
第三节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太平天国的神权政治 343
第四节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345
第五节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348
第六节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350
第七节 总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352
第六十五章 所谓“同治中兴”和“同治维新”的中心人物——曾国藩 356
第一节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意义 356
第二节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 359
第三节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363
第四节 曾国藩的洋务措施和洋务派思想 367
第五节 曾国藩与满汉斗争 372
第六十六章 戊戌变法(所谓“光绪维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康有为 378
第一节 康有为的生平和著作 378
第二节 康有为早期变法思想 379
第三节 康有为所领导的“公车上书” 380
第四节 康有为的《统筹全局折》 382
第五节 康有为所理解的君主立宪制 384
第六节 康有为的重商思想 387
第七节 康有为的《官制议》 389
第八节 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391
第九节 康有为与孔教 395
第十节 康有为的《大同书》和他的哲学思想 399
第十一节 近代维新时期的“格义” 404
第六十七章 戊戌维新运动的激进理论家和哲学家——谭嗣同 406
第一节 谭嗣同对于封建制度和道德的批判 407
第二节 谭嗣同论“仁”和“以太” 410
第三节 谭嗣同对于事物发展的了解和认识过程的分析 417
第四节 谭嗣同的道器说和三世说 421
第五节 谭嗣同对戊戌变法的说明和辩解 425
第六十八章 中国第一个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家——严复 429
第一节 严复对于当时所谓中学和西学的“格义” 430
第二节 严复对于当时中国的问题的看法 434
第三节 严复所介绍的《天演论》 439
第四节 严复论“自由” 443
第五节 严复与逻辑学 445
第六节 严复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446
第七节 严复的哲学思想 449
第六十九章 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 453
第一节 王国维对于康德的推崇 454
第二节 王国维的《论性》 456
第三节 王国维的《释理》 458
第四节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459
第五节 王国维的《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 464
第六节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466
附记 473
第七十章 关于中学、西学斗争的官方结论 476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 485
自序 485
绪论 487
第一节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487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 48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491
第四节 “以夷为师”(向西方学习) 494
第七十一章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宣传斗争与章炳麟 495
第一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斗争的要点 496
第二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的驳斥 497
第三节 章炳麟对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评论 499
第四节 章炳麟所理解的社会革命 502
第七十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理论家和最高领导人孙中山 503
第一节 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发展 504
第二节 孙中山追随维新派时期的半封建思想 506
第三节 孙中山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资产阶级思想——建国方略 507
第四节 孙中山在国共合作中的半社会主义思想 511
第七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教育家、哲学家蔡元培 51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18
第二节 蔡元培论世界观与人生观 520
第三节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522
第四节 蔡元培的哲学观 525
第五节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528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内部的派别 532
第七十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右翼——胡适、梁漱溟 532
第二节 胡适引进美国哲学——实验主义 533
第三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应用 539
第四节 梁漱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543
第五节 梁漱溟对于孔丘的新估价及其对于儒家的新解释 546
第六节 梁漱溟的文化论 549
第七十五章 新文化运动的左翼——陈独秀、李大钊 553
第一节 陈独秀论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554
第二节 陈独秀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根源和奋斗目标 556
第三节 陈独秀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559
第四节 陈独秀论国民革命后中国的前途 563
第五节 李大钊接近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565
第六节 李大钊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568
第七十六章 20至40年代之间的三大论战 571
第一节 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571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对于“论战”的总结 575
第三节 关于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性质的论战 577
第四节 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的论战 580
第七十七章 毛泽东和中国现代革命 58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阶段 585
第二节 毛泽东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 588
第三节 《实践论》 590
第四节 《矛盾论》 594
第五节 《矛盾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97
第六节 社会主义阶段 600
第七节 极左思想阶段 604
第八节 空想共产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 606
第七十八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上)——金岳霖的哲学体系 609
第一节 道、式、能 610
第二节 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 615
第三节 性与尽性 617
第四节 理与命 619
第五节 无极而太极 620
第六节 现代化与民族化 624
第七十九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理学(下)——冯友兰的哲学体系 628
第一节 “接着讲”与“照着讲” 629
第二节 理,太极 630
第三节 气 632
第四节 政治、社会思想 638
第五节 精神境界 638
第六节 “新理学”的理论矛盾 640
第八十章 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心学——熊十力哲学体系 641
第一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发展的过程 641
第二节 熊十力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 644
第三节 熊十力的宇宙论 647
第四节 熊十力的心学思想 650
第八十一章 《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653
- 《莎士比亚全集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 2002
- 《俞樾全集 第5册 茶香室经说》(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俞樾全集 第3册 诸子平议 上》(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 1》(法)莫泊桑著;郝运,王振孙译 2019
- 《玛斯纳维全集 3》(波斯)莫拉维·哲拉鲁丁·鲁米著;宋丕方译 2019
- 《俞樾全集 第30册 曲园自述诗 补自述诗 小蓬莱谣 琼英小录 东瀛诗记 骊山传 梓潼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太上感应篇缵义 集外诗文录存》(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雅舍散文全集》梁实秋著 2018
- 《俞樾全集 第4册 诸子平议 下》(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