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初中本国史复习指导  第2版
初中本国史复习指导  第2版

初中本国史复习指导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嘉主编
  • 出 版 社:现代教育研究社
  • 出版年份:1936
  • ISBN:
  • 页数:168 页
图书介绍:
《初中本国史复习指导 第2版》目录

第一编 上古史 1

第一章 太古的传说 1

(一)太古的传说 1

(二)传说中社会进化的状况 1

(三)黄帝的制作 3

第二章 殷商文化及其渊源 4

(四)唐虞的传说 4

(五)夏的传说 4

(六)商的政教 5

(七)我国石器时代(商代)的文化 5

第三章 周朝的建立及其政教 6

(八)周的建国 6

(九)周的政教 6

(一○)西周的兴亡和周室东迁 7

(一一)中国姓氏名字的由来 7

第四章 春秋战国 7

(一二)春秋五霸 7

(一三)吴越兴亡 8

(一四)战国七雄 8

(一五)战国时最强盛的国家 10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10

(一六)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特别发达的原因 10

(一七)各家学说之派别及其主张 10

(一八)孟荀学说之异点 11

(一九)韩非的学说 12

第六章 本期结论 12

(参考资料) 12

1.上古历朝都邑表 12

2.夏商周九州比较表 13

3.上古期国祚比较表 13

4.夏商周三代田制比较表 14

5.成周五刑表 15

6.战国七雄占地表 15

(问题举要) 16

全国各省市校会考及入学试题附解答一六 16

第二编 中古史 18

第一章 秦的统一和疆土的开拓 18

(二○)秦始皇的统一政策 18

(二一)秦始皇的筑长城和焚书坑儒 19

(二二)秦代疆土的开拓 20

(二三)嬴秦速亡的原因 20

(二四)第一次平民革命和楚汉之争 20

第二章 两汉的政治概况(附新莽) 21

(二五)西汉的政治 21

(二六)新莽的改革运动 22

(二七)东汉的政治 23

第三章 两汉的开拓事业和对外交通 23

(二八)两汉的开拓疆土 23

(二九)匈奴西迁与欧洲民族 24

(三○)两汉的对外交通 24

第四章 两汉的社会学术及宗教 25

(三一)汉朝的重农抑商政策 25

(三二)两汉的风气 25

(三三)几个著名的学术家 26

(三四)中国有宗教之始 26

第五章 三国的鼎立和晋之统一 27

(三五)东汉之亡和三国的鼎立 27

(三六)三国的和战 28

(三七)晋的统一 28

第六章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对峙 29

(三八)所谓五胡 29

(三九)五胡十六国的分合 30

(四○)东晋的恢复事业 30

(四一)南北朝的对峙 30

(四二)清谈和门阀的风尚 31

第七章 隋的统一和唐的继起 32

(四三)隋的统一 32

(四四)唐的继起 32

(四五)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32

(四六)唐代文化的东被 33

(四七)隋唐两代在政治上的重要贡献 33

第八章 隋唐的武功和对外交通 34

(四八)隋唐的武功 34

(四九)隋唐的交通 35

第九章 隋唐的社会学术及宗教 36

(五○)民族同化和社会文物 36

(五一)唐代文艺 36

(五二)国外新宗教的传入 37

(五三)“三武之祸” 37

第十章 晚唐和五代 38

(五四)唐的中衰 38

(五五)藩镇之祸 38

(五六)五代十国的纷扰 39

第十一章 宋的统一和变法 41

(五七)宋的统一 41

(五八)王安石变法 42

第十二章 宋代的外患 44

(五九)宋和辽的交涉 44

(六○)宋和西夏的交涉 44

(六一)宋和金的交涉 45

第十三章 元代的武功与其衰亡 45

(六二)蒙古的勃兴 45

(六三)宋的灭亡和蒙古大帝国的建立 46

(六四)蒙古大帝国的瓦解 47

第十四章 明的内治和外交 48

(六五)第一次种族革命 48

(六六)明代的政制和君权的扩张 48

(六七)靖难之变 48

(六八)明的盛世和三保太监下西洋 49

(六九)明的衰世 49

第十五章 宋明的社会学术及宗教 50

(七○)宋明理学 50

(七一)四大书院 51

(七二)宋词元曲明散文 52

(七三)喇嘛教 52

第十六章 本期结论 52

(参考资料) 52

1.中古历朝都邑表 53

2.中古期国祚比较表 56

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表 59

4.十六国分合简表 60

5.五胡十六国兴亡表 62

6.秦隋两代比较表 65

7.唐沿边十节度使及六都护表 65

8.东晋南宋国势比较表 67

9.宋金对待关系表 68

10.汉学与宋学比较表 69

11.汉唐宋明党争比较表 69

12.中国三大史学名著比较表 70

(问题举要) 70

全国各省市校会考及入学试题附解答六五 70

第三编 近世史 79

第一章 中西交通的渐盛和西学的输入 79

(七四)新航路的发见和中西交通的渐盛 79

(七五)天主教的传入与影响 80

(七六)利玛窦与所谓“西学” 80

第二章 清代的勃兴及其武功 81

(七七)满洲的崛起 81

(七八)清代的武功 82

第三章 清初的政治和外交 84

(七九)统治汉族的两种政策——高压和笼洛 84

(八○)康雍乾时代的外交 85

第四章 鸦片战争 86

(八一)中国门户开放第一炮 86

(八二)鸦片战争的起因 87

(八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87

(八四)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 88

第五章 太平天国和捻回之乱 88

(八五)太平天国的兴起及其制度 88

(八六)太平天国的功败垂成 90

(八七)捻回之乱 90

第六章 外患的激增(上)甲申中法之役及其前後 91

(八八)英法联军和天津北京条约 91

(八九)中俄交涉 92

(九○)中法战争 92

(九一)西南藩属的丧失 93

第七章 外患的激增(下)甲午中日之役及其前後 94

(九二)朝鲜问题与中日冲突 94

(九三)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95

(九四)外力的压迫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95

第八章 维新运动始末 97

(九五)维新运动的背景 97

(九六)昙花一现的维新运动 97

(九七)戊戌政变 98

第九章 八国联军之役 99

(九八)义和团的变乱及其背景 99

(九九)八国联军之役 100

(一○○)辛丑和约 100

第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101

(一○一)日俄战争的原因 101

(一○二)日俄战争与朴资茅斯条约 102

(一○三)日俄战争的影响 102

第十一章 清代的社会学术及宗教 103

(一○四)清初四先生 103

(一○五)秘密会党与宗教组织 104

第十二章 本期结论 105

(参考资料) 105

1.清代都邑表 105

2.近世期清祚比较表 106

3.重要外藩丧失简表 107

4.各国在华租借地及势力范围表 107

5.重要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08

6.清代对外态度之变迁表解 110

7.清代新式交通事业之发达一览 115

(问题举要) 116

全国各省市校会考及入学试题附解答六○ 116

第四编 现代史 125

第一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26

(一○六)辛亥革命的背景 126

(一○七)孙中山先生与革命运动 126

(一○八)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 127

(一○九)中华民国的成立 127

第二章 反动政治的失败 128

(一一○)二次革命 128

(一一一)洪宪帝制 128

(一一二)张勋复辟 129

第三章 军阀的混战 130

(一一三)北洋军阀及其分裂 130

(一一四)三系军阀与四大战争 130

(一一五)北方混战时的南方局势 132

第四章 欧战前後的外交 133

(一一六)五九国耻与二十一条 133

(一一七)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134

(一一八)各国在华的惨杀案 135

第五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和对外交涉 136

(一一九)北伐前的局势 136

(一二○)北伐的经过 136

(一二一)国民政府的外交 137

第六章 国难时期 138

(一二二)万宝山案与中村事件 138

(一二三)“九一八” 138

(一二四)“一二八” 139

(一二五)满洲伪国 139

(一二六)中国与国联 140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总成绩 140

(一二七)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 140

(一二八)科学的兴起 141

(一二九)思想的转变 141

第八章 本期结论 142

(参考资料) 142

1.国民政府及五院组织一览表 142

2.重要纪念日一览表 143

3.民国未成立前革命大事纲目 150

(问题举要) 152

全国各省市校会考及入学试题附解答四五 152

第五编 总论(附图表六) 159

一、历代兴亡表 159

二、中华民族活动表 161

三、历代疆域伸缩图 162

四、历代地方制度比较表 163

五、中国五大名都比较表 165

六、中国五大发明简表 166

1.蚕丝 166

2.纸 166

3.磁针 167

4.火药 167

5.印刷 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