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古代战争动员
中国古代战争动员

中国古代战争动员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晓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376633
  • 页数:4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从夏朝到清朝后期各朝各代的战争动员条件、指导思想和武装力量动员、经济及后勤动员、政治外交动员等问题。
上一篇:经济动员准备下一篇:古代军事
《中国古代战争动员》目录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战争动员 1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2

第二节 夏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4

一、兵民合一的民军体制 4

二、誓师出征,进行战前政治动员 6

三、“作大邑”加强战场建设 6

第三节 商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7

一、民军制向王室军制演变 7

二、临时征集兵员 8

三、以占卜的方式进行战前动员 9

四、内政与外交动员相结合 11

五、筑城防御 13

六、驻屯垦荒 15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战争动员 15

一、“王”是战争动员的决策者 16

二、后备兵员动员出现 17

三、建立军政合一的战争动员体制 19

四、注重争取民心 21

五、会盟誓师,进行外交动员 23

六、筹措兵器粮草 26

七、实行军事驻屯制度 27

八、重视交通建设 28

九、“赋以足兵”的军赋动员 29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战争动员 32

第一节 春秋时期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32

一、经济政治发生重大变化 33

二、战争活动处于突出地位 34

三、军事力量不断扩大 35

第二节 战争动员思想 36

一、发展生产,增强战争动员潜力 37

二、扩充军队,加强战备 39

三、加强防御设施建设 40

第三节 武装力量动员 41

一、寓兵于农 41

二、扩大征集兵员的范围 43

三、建立一定规模的常备军 46

四、重视田猎与军事训练 47

第四节 政治动员 49

一、争取民心归附,动员民众力量 49

二、“尊王攘夷”的外交动员 54

三、进行临战动员 56

第五节 后勤动员 57

一、“因粮于敌”的物资动员 57

二、“取用于国”的武器装备动员 59

三、建立军赋制度 60

一、经济持续发展 6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战争动员 63

第一节 战国时期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63

二、军队不断扩大 64

三、作战规模发生变化 65

第二节 战争动员思想 66

一、增强支持战争的经济力量 66

二、崇尚农战的经济动员政策 69

第三节 武装力量动员 70

一、平战结合,全民为兵 70

二、郡县征兵制 71

三、重视临战征兵 74

一、加强关塞要津建设 76

第四节 军事工程建设 76

二、重视筑城与城邑防御 77

三、动员民力修筑长城 80

第五节 政治动员 80

一、广施仁政,严厉军法 81

二、重视从政治上争取民众的支持 82

三、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 85

四、外交动员“合纵连横” 87

第六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89

一、辟田野,实仓廪 89

二、加强军赋 91

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 93

第四章 秦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93

第一节 秦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93

二、统一的国家比较巩固 94

三、战争规模、样式和武器有较大发展 95

四、军权更为集中 96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99

一、推广郡县征兵制 99

二、建立更卒、正卒和戍卒制度 100

三、实行部曲制 104

第三节 经济动员与交通建设 105

一、实行富国强兵与耕战政策 105

二、重视粮草等战略物资的储备 106

三、加强交通建设 108

第四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110

一、重兵戍边 110

二、徙民实边 111

三、大规模筑城 113

第五章 西汉时期的战争动员 117

第一节 西汉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117

一、继承和发展秦朝政治制度 117

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18

三、国防和军队有了较大发展 119

一、兵员动员的领导体制比较完备 121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121

二、征兵制兴盛 122

三、募兵制兴起 123

四、谪戍和征召少数民族士兵 124

五、建立郡县兵作为后备力量 125

第三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126

一、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127

二、军队屯田,加强边防力量 129

三、从民间动员军马 132

四、大规模征调“更卒”运输物资 134

一、重视争取民心 135

第四节 政治动员 135

二、实施外交动员,以孤立敌人 136

第五节 防卫工程建设 138

一、构建防卫要塞 138

二、加强交通建设 139

第六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140

一、重视边务 140

二、徙民实边 142

三、积粟实边 144

第六章 东汉时期的战争动员 147

第一节 东汉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147

一、加强中央集权体制 147

三、战争连绵,军事发展 148

二、生产力得到发展 148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150

一、建立集权的动员领导体制 150

二、重视战争潜力的积累 150

三、裁减地方军,废除更戍役制 152

四、以募兵制为兵员动员的基本制度 154

五、“收降”与“以夷制夷” 158

第三节 政治动员 160

一、以宽易暴,务悦民心 160

二、延揽贤才 161

一、积极动员后方发展生产 162

第四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162

二、采用各种办法筹措军用粮饷 163

三、利用民力转输战争物资 165

四、积极筹措战争费用 166

五、重视马匹和武器装备动员 167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16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17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 170

二、战争异常频繁 171

三、军制发生重大变革 172

四、军兵种和武器装备有较大发展 173

一、重视增强战争潜力 174

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战争动员 174

二、实行世兵制为主的兵员动员制度 176

三、注重政治动员 181

四、实施长期的经济动员 184

五、注重粮草储备与转运 186

第三节 两晋的战争动员 191

一、积极发展生产,增强战争潜力 192

二、坚持世兵制 193

三、推行征兵制 195

四、重视后勤动员 197

一、增强经济力量 200

第四节 十六国的战争动员 200

二、武装力量动员基本沿袭魏晋旧制 202

三、后勤动员实行储备与征用相结合 206

第五节 南朝的战争动员 210

一、战争动员权力集中 210

二、兵员动员以募兵为主 211

三、战船动员增多,军械制造统一 214

第六节 北朝的战争动员 216

一、发展生产,壮大战争潜力 216

二、多样的兵员动员形式 218

三、重视后勤动员 221

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224

第一节 隋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224

第八章 隋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224

二、频繁的对内、对外战争 226

三、军权集于中央 226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227

一、实行亦兵亦农的府兵制 227

二、开始向征兵制过渡 229

第三节 经济动员 230

一、大力积蓄战争潜力 230

二、破坏敌方经济 232

三、开河筑路 233

一、大造兵器战船,加强装备动员 234

第四节 后勤动员 234

二、进行粮食储备 236

三、征调民夫输送军需 237

第五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238

一、设置总管府 238

二、屯田实边 239

三、修筑长城 241

第九章 唐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243

第一节 唐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243

一、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制度 243

二、频繁的战争与丰富的军事思想 244

一、建立专司动员的机构 246

三、军事技术有很大发展 246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246

二、实行兵农结合的府兵制 248

三、临战募兵 251

四、以“团结兵”为后备力量 255

第三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256

一、注重增强战争潜力 256

二、实行军粮储备,搞好战时保障 257

三、重视交通动员 261

第四节 政治动员 262

一、军队轮番戍边 264

第五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264

二、加强兵力,增筑城邑 267

三、屯田实边 269

第十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动员 271

第一节 五代十国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271

一、王朝更迭迅速,分裂政权并存 271

二、建立强大的中央禁军 272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273

一、重视提高兵员质量 273

二、沿袭唐朝的募兵制 274

三、征发民兵 276

一、发展生产,积蓄战争力量 279

第三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279

二、加强武器装备动员 281

三、重视军马动员 282

四、广积粮草 283

第十一章 北宋辽夏时期的战争动员 286

第一节 北宋辽夏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286

一、国家重新统一,经济和科技发展 286

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288

三、战争频发,军制日趋完备 288

四、冷兵器与火器并用 289

一、建立战时动员体制 290

第二节 战争动员体制 290

二、实行屯驻更戍制度 292

三、建立军事传令制度 293

第三节 武装力量动员 294

一、设立后备力量 294

二、沿袭募兵制 295

三、推行保甲法 297

四、辽实行战时征发制 299

五、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 301

第四节 后勤动员 301

一、重视军粮储运 302

二、大造舰船,以供水战 304

三、养马于民 305

一、奉行消极防御战略 306

第五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306

二、训练土著武装 307

三、重视边防设施建设 307

第十二章 南宋金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309

第一节 南宋金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309

一、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309

二、军事体制不断变化 310

三、战争呈现新的特点 311

四、军事技术、战术有重大进步 312

一、南宋坚持军民结合的动员原则 313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313

二、南宋注重适时补充军事力量 315

三、南宋沿袭北宋募兵制 317

四、金实行签军和募兵相结合 320

第三节 政治动员 323

一、南宋注重动员民众支持军队作战 323

二、金注重赏赐招抚 325

第四节 经济动员 327

一、南宋重视恢复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327

二、金在经济动员建设上的失误 328

一、南宋加强舰船制造 330

第五节 后勤动员 330

二、征用民夫、运输粮草 331

三、注重武器装备制造储备 332

四、金注重养马、掳马以供军用 333

五、金的军费多靠民间征敛 334

第十三章 元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336

第一节 元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336

一、元朝的统一与经济的恢复 336

二、中央集权加强,土地兼并加剧 338

三、军制特殊,兵器发展 338

一、全民皆兵的兵员动员体制 339

第二节 蒙古国时期的战争动员 339

二、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度 342

三、征召汉军,定立军籍 344

四、编组探马赤军 345

五、征发的实施与季节的选择 346

六、自筹武器装备 349

七、实行奥鲁制度 350

第三节 元朝前期的战争动员 351

一、设枢密院掌管征发 351

二、部落制和军户制并存 352

三、严格军籍 354

四、实行签军制度 356

五、设战时军需动员机构 357

六、设立军屯 358

七、强购、拘括民马 359

八、广造兵器 361

第四节 元朝后期的战争动员 362

一、探马赤军成为独立的兵员系统 362

二、军户制度瓦解 363

三、后勤动员困难重重 364

第十四章 明朝时期的战争动员 366

第一节 明朝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366

一、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366

二、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367

四、武器装备有新发展 368

三、军制出现新变化 368

第二节 战争动员思想 369

一、处治思乱,常若临敌 369

二、讲武防患,加强边防 371

三、富国强兵,增强军力 374

四、取悦民心,争取支持 375

第三节 武装力量动员 376

一、实行战时指挥体制 376

二、建立耕战结合的卫所制 378

三、修订征集军士法 381

四、推行募兵制 382

六、占役买闲 384

五、调用民壮 384

一、确立守御为主的边防战略 385

第四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385

二、贯彻重兵防守、屯戍兼备的原则 388

三、增筑和修缮边防设施 390

第五节 海防建设与动员 392

一、实行水陆兼防的战略 392

二、加强对海防的整饬 394

第六节 经济动员 397

一、积极壮大战争潜力 397

二、大力发展屯田 398

一、重视粮草的战略储备和筹措 401

第七节 后勤动员 401

二、强化武器装备动员 402

三、多种方式动员军马 405

第十五章 清朝前期的战争动员 407

第一节 清朝前期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407

一、从兴盛走向衰弱 407

二、军权高度集中 408

三、战争与国防有新发展 409

四、火器研制停滞不前 410

第二节 武装力量动员 410

一、八旗军制,兵民合一 410

二、建立预备役制 412

三、确立以绿营兵为主体的后备军体制 413

第三节 政治动员 414

一、注重政治鼓动 414

二、注意争取民心 416

三、善用招抚之策 417

四、注重思想动员 419

五、重视战前教育 420

第四节 经济和后勤动员 421

一、重视增强战争潜力 421

二、建立后勤补给基地 424

三、加强武器装备动员 426

四、注重船舰动员 429

五、措饷养兵,略地取粮 430

第五节 边防建设与动员 434

一、萌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思想 434

二、实行驻兵永戍的边防政策 436

三、贯彻充分准备、慎重用兵的方针 437

四、加强驿路建设 438

五、推行屯田实边政策 439

第十六章 清朝后期的战争动员 442

第一节 清朝后期战争动员的时代条件 442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442

二、军事落后,被动挨打 443

三、革新图强 444

第二节 战争动员思想 446

一、师夷长技,以求自强 446

二、发展工商,增强经济动员潜力 448

三、提倡尚武精神 449

第三节 武装力量动员 450

一、采取招募制扩充军队 451

二、出现中西混合的征募制 453

三、就地征募训练部队,加强海防力量 457

四、根据作战需要,因地制宜组建新军 459

一、有识之士主张动员民众抗战 460

第四节 政治动员 460

二、提出养民为先的政治主张 464

第五节 后勤动员 466

一、实行就地筹饷之策 466

二、注重多方筹集粮饷 467

第六节 边海防动员 470

一、海防落后,被动挨打 470

二、兵勇屯田,巩固边防 472

第七节 太平天国的战争动员 475

一、广纳民众参军参战 475

二、利用宗教进行政治动员 476

三、实行圣库制度,多方筹措物资 4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