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师职业技能读本
教师职业技能读本

教师职业技能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雅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761774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新世纪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师德建设四部分,就院校教育规律、方法、技能等进行系统研究。
《教师职业技能读本》目录

第一编 教育理论 1

第一章 教育学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教育学的性质和特点 1

二、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3

三、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3

第二节 坚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4

二、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5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5

四、两种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 6

五、我国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6

二、教育既适应又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8

一、规律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8

第三节 教育规律 8

三、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的规律 9

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9

第四节 全面正确贯彻教育方针 10

一、教育方针的概念 10

二、教育方针的意义和功能 10

三、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1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12

第五节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 12

一、基础教育概述 12

二、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3

三、基础教育的任务和特点 13

四、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14

一、教师的职能作用和地位 16

第六节 正确认识、对待教师与学生 16

五、基础教育的发展 16

二、教师的任务和劳动特点 17

三、教师的素养 17

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 18

五、师生关系 18

第七节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19

一、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9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性 20

三、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20

四、德育过程的规律 21

五、德育工作要贯彻在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之中 23

第八节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 24

一、教学 24

二、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24

三、教学的地位 25

四、教学的任务 26

五、教学的基本规律 26

六、中小学教学的主要原则 27

第九节 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 29

一、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29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内容 29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 30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组织 34

第二章 心理学 36

第一节 概述 36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实质 36

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心理学的性质 38

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8

二、中小学生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39

一、个性与因材施教 39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39

三、中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41

四、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43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44

一、学生心理发展与年龄特征 44

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45

三、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46

第四节 学习过程及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 49

一、学习概述 49

二、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50

三、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 52

第五节 知识的学习 53

一、知识的掌握 53

二、技能的形成 55

三、学习的迁移 56

第六节 学生品德心理 58

一、品德的概述 58

二、品德的形成 60

三、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62

四、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63

五、学生不良品德及其矫正 64

第七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及指导 65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65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66

三、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 66

第八节 学校群体心理 69

一、学校群体心理概述 69

二、学校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71

三、学校集体的形成 72

四、班集体的作用与培养方法 73

第九节 教师心理 74

一、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与心理角色 74

二、教师的成熟度与威信 74

三、教师能力培养 76

第二编 新课程理念 78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78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78

二、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79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79

四、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79

五、我国新一轮课改实验的任务 81

六、本次课程改革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82

七、即将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构成 84

二、新课程结构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主要区别 86

第二章 课程结构 86

一、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86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87

四、本次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及其特征 88

五、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90

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91

第三章 课程标准 93

一、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的目的 93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94

三、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95

四、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96

五、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 98

六、在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标准 99

一、教学改革必须强调重视教学过程的原因 100

第四章 教学过程 100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内涵 101

三、有效教学的理念所涉及的内容 102

四、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关系 103

五、“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 104

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人”的内涵 105

七、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06

八、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107

九、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体差异 107

十、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108

十一、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师生关系 108

十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化 109

十三、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111

十四、如何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12

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14

第五章 课程评价 114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

三、新课程如何评价学生 115

四、新课程中如何评价教师 116

五、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117

六、考试改革的方向 119

七、新课程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 121

八、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实质 123

九、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24

第六章 课程管理与资源开发 126

一、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的内涵 126

二、课程资源的内涵 127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28

四、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130

五、教师在实施地方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32

六、学校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133

第七章 师资培训与教师成长 135

一、教师应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 135

二、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基本要求 135

三、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是全面的合作者 136

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掌握的新技能 137

五、新课程中教师要做到“同伴互助” 138

六、重建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139

第三编 教学技能 142

第一章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 142

第二章 教学技能的当代发展 144

一、创新与实践 144

二、学会与会学 145

一、导课技能 147

第三章 教学的组织技能 147

二、结课技能 155

第四章 教学的板书技能 162

一、教学板书的特点 162

二、板书的类型 163

第五章 教学提问技能 164

一、教学提问艺术功能 164

二、教学提问类型 165

第六章 教师的应变技能 169

一、教学应变艺术功能 169

二、教学应变艺术述要 170

第七章 教师的语言素养 179

一、优良教学语言具备的品质 179

二、教学的势态语言 180

第一章 师德概述 183

第四编 师德建设 183

一、道德 184

第一节 师德内涵 184

二、职业道德 186

三、师德的内涵 188

第二节 师德的产生和发展 190

一、师德的产生 190

二、师德的发展 192

三、构建21世纪社会主义师德 200

第三节 师德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203

一、师德的基本特点 203

二、师德的作用 205

第一节 严谨治学 勇于创新 209

一、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教育意义 209

第二章 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209

二、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对教师行为的要求 211

三、努力培养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212

第二节 廉洁自律 敬业爱岗 213

一、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社会意义 213

二、廉洁自律、敬业爱岗的精神实质 214

三、廉洁自律、敬业爱岗的基本要求 215

第三节 内外兼修 以身示范 215

一、内外兼修是时代和社会之必需 215

二、内外兼修、以身示范的具体要求 216

第四节 恪守法规 依法执教 217

一、为什么要恪守法规,依法执教呢? 217

二、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 218

三、恪守法规、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 218

二、怎样把学校建成抵制邪教的牢固阵地 219

一、教师世界观对学生的影响 219

第五节 树立科学世界观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 219

第六节 热爱集体 团结协作 220

一、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质 220

二、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220

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21

第七节 师德的修养和评价 223

一、师德修养 223

二、师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226

第三章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28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28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 228

二、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内容,并首先接受素质教育 229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30

四、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对教师的要求 231

第二节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232

一、热爱学生是教育人道性的要求 232

二、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32

三、热爱学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233

第三节 尊重家长 密切联系 234

一、尊重家长、密切联系是搞好现代教育的需要 234

二、尊重家长、密切联系的道德要求 234

第五编 教育法规 23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3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 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4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256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67

后记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