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防护用纺织品
防护用纺织品

防护用纺织品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理查德·A.斯科特编;龚小舟,凌文漪,杨大祥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8022205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
《防护用纺织品》目录

第1章 防护服概况 1

1.1 背景介绍 1

1.2 市场前景 1

1.3 产品分类 2

1.3.1 消防服 3

1.3.2 热/冷防护服 3

1.3.3 化学防护 4

1.3.4 抗冲击防护 4

1.3.5 生物防护 5

1.3.6 防辐射服 6

1.3.7 电防护 8

1.3.8 视觉防护 9

1.4 材料和技术 9

1.4.1 纤维及纱线 10

1.4.2 织物 11

1.4.3 后整理 13

1.4.4 缝合、黏合 13

1.5 个人防护服的未来趋势 13

1.5.1 极具舒适性的高性能服装 13

1.5.2 纳米技术 14

1.5.3 生物技术 15

1.5.4 电子技术 15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防护用纺织品的标准 24

2.1 背景介绍 24

2.1.1 防护用纺织品的市场潜在需求 24

2.1.2 相关领域标准工作的基础/目标 26

2.1.3 标准的主要分类 27

2.2 需求 28

2.2.1 社会和技术的因素 28

2.2.2 基本健康和安全需求 28

2.2.3 额外的需求 30

2.3 国际标准 32

2.3.1 国际ISO标准 32

2.3.2 欧洲标准 33

2.3.3 各类防护服的基本标准 34

2.3.4 防护用纺织品概述 35

2.4 认证 38

2.4.1 欧盟类检测 38

2.4.2 制造商的责任 39

2.4.3 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评估 40

2.5 未来趋势 41

2.6 进一步的文献资料阅读 42

2.6.1 与防护用纺织品及其标准有关的各种会议 42

2.6.2 世界组织机构 42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时尚与功能——影响防护服设计及使用的因素 46

3.1 背景介绍 46

3.2 影响设计开发过程的因素 47

3.2.1 时尚流行因素 47

3.2.2 功能设计和时尚设计 48

3.2.3 防护服开发设计过程模型 50

3.2.4 防护服设计框架 52

3.2.5 防护面料的选择 55

3.3 服装系统和功能 55

3.3.1 服装系统和防护 55

3.3.2 服装系统深度剖析 57

3.4 时尚和功能的协调一致 60

3.4.1 市场和评估 60

3.4.2 案例分析 60

3.5 未来的趋势 62

3.6 扩展阅读 64

参考文献 65

第4章 防护用纤维与织物 67

4.1 背景介绍 67

4.1.1 纤维类型综述 67

4.1.2 细度和力学性能的单位 68

4.1.3 纤维素、蛋白质和合成纤维 69

4.1.4 蜘蛛丝 69

4.1.5 性能比较 70

4.2 高弹纤维 71

4.2.1 能量吸收 71

4.2.2 锦纶 72

4.2.3 涤纶 72

4.3 碳纤维 73

4.3.1 石墨纤维 73

4.3.2 其他类型的碳纤维 74

4.4 芳纶及相关纤维 74

4.4.1 高模—高强(HM—HT)纤维的特征 74

4.4.2 芳纶(Kevlar?和Twaron?) 75

4.4.3 共聚物纤维(Technora?) 76

4.4.4 间位芳纶(Nomex?) 76

4.4.5 其他芳香族高模—高强纤维 76

4.5 高模聚乙烯纤维 77

4.5.1 凝胶纺纤维 77

4.5.2 其他高模量聚乙烯纤维 78

4.6 PBO和M5纤维 78

4.6.1 聚苯并噁唑纤维(PBO) 78

4.6.2 PIPD或M5纤维 79

4.7 无机纤维 79

4.7.1 无机纤维的一般特征 79

4.7.2 玻璃纤维 79

4.7.3 陶瓷纤维 80

4.8 具有防护功能的纤维 81

4.8.1 概述 81

4.8.2 耐化学腐蚀纤维 82

4.8.3 耐热纤维 83

4.9 纳米纤维 85

4.9.1 纤维细度 85

4.9.2 静电纺丝 85

4.9.3 碳纳米管 86

4.10 从纤维到织物 87

4.10.1 非织造布 87

4.10.2 纱线 87

4.10.3 机织物 88

4.10.4 编织 90

4.10.5 针织 90

4.10.6 织物后加工 92

4.10.7 复合材料 93

参考文献 93

第5章 防护用技术纺织品 97

5.1 背景介绍 97

5.2 技术纺织品 97

5.2.1 纤维 99

5.2.2 纱线 99

5.2.3 机织物 100

5.2.4 针织物 101

5.2.5 非织造布 103

5.2.6 三维机织物 105

5.2.7 非交织结构 105

5.2.8 后整理 105

5.2.9 缝纫与接缝方式 106

5.3 危害的种类 106

5.4 机械危害 106

5.4.1 子弹及刀具防护 107

5.4.2 钝器防护 108

5.5 压力危害 109

5.5.1 大气压力危害 110

5.5.2 噪声危害 110

5.6 环境危害及火灾 110

5.6.1 环境危害 110

5.6.2 火灾 110

5.7 化学和生物危害 111

5.7.1 化学危害 111

5.7.2 生物危害 112

5.8 电子和电磁辐射危害 113

5.8.1 电子危害 113

5.8.2 核辐射危害 113

5.9 未来趋势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6章 用暖体假人评价防护服性能 117

6.1 引言 117

6.1.1 防护服系统 117

6.1.2 舒适与安全 118

6.2 暖体假人 118

6.3 测量防护服的热阻 119

6.3.1 标准 119

6.3.2 方法 119

6.3.3 服装面积系数 120

6.4 测量防护服系统的蒸发阻抗 122

6.4.1 标准 122

6.4.2 方法 122

6.4.3 透湿指数 123

6.5 配套服装的测试数据 123

6.6 可活动的假人 125

6.7 假人测试与织物测试 126

6.8 瞬态条件下的假人试验 127

6.9 结束语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7章 化学防护 131

7.1 背景介绍 131

7.2 化学防护服的分类 131

7.2.1 按设计特征进行分类 131

7.2.2 按性能特征进行分类 132

7.2.3 按使用寿命特征进行分类 133

7.2.4 化学防护服的整体分类 135

7.3 服装类型、材料、设计特征和尺寸 135

7.3.1 服装材料类型 136

7.3.2 服装材料 137

7.3.3 服装设计特点 139

7.3.4 服装尺寸标注 142

7.4 服装材料耐化学性能测试 143

7.4.1 耐化学降解性能测试 143

7.4.2 抗化学液体渗透性能测试 145

7.4.3 穿透性能测试 150

7.5 化学防护服的整体性能 157

7.5.1 抗颗粒性能测试 158

7.5.2 抗液体性能测试 158

7.5.3 抗气体渗透性能测试 160

7.6 化学防护服的其他性能 160

7.6.1 化学防护服材料的物理性能 160

7.6.2 化学防护服的人体工程学性能 162

7.7 化学防护服的规格和分类标准 163

7.8 总结 164

参考文献 165

附录:各类与化学防护有关的标准 168

第8章 防紫外线纺织品 175

8.1 前言 175

8.2 紫外线辐射 176

8.3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价 176

8.3.1 仪器法(体外测试) 176

8.3.2 直接测试法(体内试验) 178

8.3.3 仪器测量(UPF/分光光度计)和直接测量(SPF/人体皮肤)的对比 179

8.4 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有关标准 180

8.4.1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180

8.4.2 美国标准 181

8.4.3 欧洲标准 181

8.5 防紫外线纺织品 182

8.5.1 纤维化学性质与紫外线防护 182

8.5.2 织物结构和紫外线防护 183

8.5.3 颜色和紫外线防护 185

8.5.4 添加剂和紫外防护 186

8.5.5 拉伸与紫外线防护 187

8.5.6 吸湿和紫外线防护 188

8.5.7 洗涤对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 188

8.6 未来发展趋势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9章 呼吸道防护 195

9.1 背景介绍 195

9.2 过滤理论 196

9.2.1 纤维束结构中的速度场 196

9.2.2 过滤的效率 200

9.2.3 单纤维过滤机理 201

9.3 描述呼吸阻力的理论 206

9.4 用于呼吸道防护过滤材料的生产方法 207

9.4.1 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分类 207

9.4.2 用于呼吸道保护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 209

9.5 用于呼吸道防护滤材的性能评估 216

9.5.1 凝胶颗粒的渗透 217

9.5.2 呼吸阻力 218

9.5.3 呼吸阻力值 219

9.5.4 总渗漏量 220

参考文献 220

附录:表达符号 223

第10章 弹道防护 226

10.1 背景介绍 226

10.2 防弹衣的历史 226

10.2.1 古代装甲 226

10.2.2 现代防弹衣 227

10.2.3 现代轻量化防弹衣 228

10.3 弹道防护材料 229

10.3.1 硬质防弹衣 229

10.3.2 软质防弹衣 229

10.4 可用于防弹衣的织物结构 232

10.5 防弹衣的工作机理 234

10.6 美国国家司法学会(NIJ)对防弹衣的测试方法 235

10.6.1 美国国家司法学会(NIJ)防弹衣测试标准的简短历史 235

10.6.2 国家司法研究所(NIJ)对防弹衣的分类方法 236

10.6.3 射击目标的选择 238

10.7 防弹衣的设计和制造 239

10.7.1 防弹背心的设计 240

10.7.2 女性防弹背心的设计 240

10.7.3 织物层数和防护水平 241

10.8 防弹头盔 241

10.8.1 现代防弹头盔 242

10.8.2 防弹头盔的测试标准 243

10.8.3 防弹头盔的测试流程 243

10.9 未来趋势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11章 静电防护 247

11.1 背景介绍 247

11.2 静电原理 248

11.2.1 材料的静电性能 248

11.2.2 电荷的积聚 249

11.2.3 电荷分散 250

11.2.4 环境条件的影响 251

11.3 静电危害 252

11.3.1 静电荷放电的要求 252

11.3.2 最大电荷密度 253

11.3.3 最小着燃能量 253

11.4 测试技术 254

11.4.1 小范围试验 254

11.4.2 电场 254

11.4.3 电荷 255

11.4.4 电阻和电荷衰减 255

11.4.5 电压 256

11.4.6 静电释放 256

11.4.7 人体模特实验 257

11.5 静电荷的减少 258

11.5.1 材料与设计 259

11.5.2 制造力加工 259

11.5.3 整理工艺 260

11.6 未来的趋势 261

11.7 扩展阅读 262

11.7.1 静电防护信息 262

11.7.2 与静电防护有关的组织机构 263

11.7.3 静电防护标准与规定 263

11.7.4 与静电防护有关的设备和测试服务机构 264

参考文献 264

第12章 生化防护 271

12.1 前言 271

12.1.1 生化战争的历史及目前的危害 271

12.1.2 生化武器及其危害 272

12.1.3 新出现的危害 274

12.2 目前生化防护服和个体装备标准 274

12.2.1 军用生化防护服 274

12.2.2 民用生化防护服 275

12.3 不同类型的防护材料 276

12.3.1 渗透性材料 276

12.3.2 半渗透性材料 276

12.3.3 不渗透材料 277

12.3.4 选择性渗透膜材料 277

12.4 防护材料设计 279

12.4.1 现有材料的防护性能 279

12.4.2 防护材料的相容性及一体性 280

12.4.3 穿着舒适性能和材料耐久性能 281

12.4.4 成本因素 281

12.5 防护服系统设计 281

12.5.1 套装或一片式防护服 281

12.5.2 两片式防护服 282

12.5.3 防护内衣 282

12.5.4 多层材料组成防护服 282

12.5.5 防护服密封接口、组成和系统 282

12.6 生化防护服材料和服装系统测试与评估 283

12.6.1 材料水平测试 283

12.6.2 化学试剂的隔离性能 284

12.6.3 化学反应性能 285

12.6.4 生物隔离性能 285

12.6.5 生物活性、性能 285

12.6.6 物理性能 286

12.6.7 湿气传递性能 287

12.6.8 耐久性能测试 287

12.7 未来趋势 289

参考文献 289

附录 292

附录一 化学战争试剂特征 292

附录二 选择性生物试剂特征 299

附录三 防护手套和鞋子 304

附录四 外套及其他化学防护服系统 304

附录五 ITAP、STEPO和其他民用生化防护服系统 305

附录六 有毒工业化学品 306

第13章 消防服 307

13.1 背景介绍 307

13.2 不同的任务与环境 307

13.2.1 不同灭火任务中的危害 308

13.2.2 意外事故统计 310

13.3 防护服种类 310

13.3.1 消防服 310

13.3.2 与化学物质接触和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防护服 311

13.3.3 用于不同救援工作的服装 311

13.3.4 标准中制定的规格 311

13.4 消防服使用的材料 315

13.4.1 外层 315

13.4.2 隔热内衬 315

13.4.3 防潮层 316

13.4.4 辅助材料 316

13.5 设计、尺码和人体工程学 316

13.6 润湿对热防护的影响 318

13.7 选择、使用和保养 319

13.8 未来趋势 320

13.8.1 测试方法的发展 320

13.8.2 智能织物的可能性 321

13.8.3 结合可穿戴电子技术的服装 321

13.9 结论 321

参考文献 321

第14章 防刺服 329

14.1 背景介绍 329

14.2 防刺服的历史 329

14.3 警用护具 330

14.4 利器的穿刺性能 332

14.5 刀具的刺割机理 334

14.6 刀具防护设计原理 336

14.7 防护等级 337

14.8 测试方法 339

14.8.1 刀具的性能 342

14.8.2 刀柄 342

14.8.3 刺割的速度和力 342

14.8.4 被攻击者应对冲击的方式 342

14.9 防刺服的结构 344

14.10 未来趋势 347

参考文献 347

第15章 飞行服 349

15.1 背景介绍 349

15.2 飞行操作时的危害 349

15.2.1 飞机坠毁与火灾 349

15.2.2 其他危害 350

15.3 飞行服的性能要求 351

15.3.1 安全与防护性能 352

15.3.2 舒适与活动自由度 353

15.3.3 热舒适与热应变性能 353

15.3.4 其他功能需求 354

15.4 满足飞行服防护需求材料的作用 354

15.5 服装设计参数的作用 356

15.5.1 空气层的存在 357

15.5.2 分层的影响 358

15.5.3 服装开闭系统 358

15.5.4 抗浸润飞行服和冷却机制 359

15.5.5 抗重力服 359

15.6 未来趋势 360

15.7 结论 360

参考文献 361

第16章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工人防护服 367

16.1 简介 367

16.2 工作环境中的危害 367

16.3 防护服的要求与性能 369

16.3.1 闪燃防护 369

16.3.2 热防护服的静电性能 371

16.3.3 对蒸汽和冷凝水的防护 372

16.4 热防护服的保养 373

16.5 未来的发展趋势 375

参考文献 37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