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女子教育史
中国女子教育史

中国女子教育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贤君编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4030423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女子教育历史发展的专著。作者立足于教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视角研究女子教育在中国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教育家的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以及人物、思想、思潮、制度、实践等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生动而多彩的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画卷。
《中国女子教育史》目录

第一节 世道沧桑:从鼎盛到衰落 1

一、女性身份的飙升走高 1

第一章 初具毛坯:先秦女子教育的发轫 1

二、女性影响的失落走低 3

三、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 5

第二节 文化氛围:礼教与妇道 7

一、礼教的形成 7

二、妇道的滥觞 8

第三节 家教范式:途径和方法  10

一、周室三母与教育  10

二、女童的鞠养与教育  11

三、女子出嫁后的教育  12

一、孔子论女子教育  13

第四节 孔子孟子:基调的谱成  13

二、孟子论女子教育  17

第二章 涂打底色:秦汉女子教育的演进  21

第一节 秦崇法与女子教育  21

第二节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观的形成  23

一、“三纲五常”的面世  23

二、“三从四德”的登场  25

第三节 女子家庭教育的实施 26

一、家庭女子教育  26

二、婚嫁及出嫁后的教育 28

三、汉代女子家庭教育的利弊  30

第四节 女子道教教育  32

第五节 两部女子教育经典  33

一、刘向的《列女传》  34

二、班昭及其《女诫》  36

第六节 蔡文姬个案的研究  39

第三章 观念杂出:魏晋南北朝女子教育的繁茂  42

第一节 女子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42

一、迭出不穷的才女  42

二、女子儒家经学的教育  44

三、女子“四德”的教育  45

四、女子孝顺的教育 47

五、女子书法、武功的教育  48

第二节 女性导师传授生徒技艺  49

第三节 张华必慎所感的胎教观  51

一、新女性——乐羊子妻 53

第四节 范晔对女子道德的倡导 53

二、新继母——穆姜  55

第五节 颜之推的女子教育主张  56

一、提倡早教 56

二、立身修德的教育内容  57

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59

第四章 奔腾豪放:隋唐女子教育的拓展  62

第一节 宫廷女子教育  62

第二节 教坊梨园的艺术教育  65

一、教坊与梨园之设  65

二、女子的技艺教育  66

三、教坊梨园的影响  67

一、林林总总的女子教育教科书  68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教科书  68

二、经典教材《女孝经》 70

三、通俗教科书《女论语》  74

第四节 孙思邈对胎教理论的开拓 77

一、孕妇所居环境的作用  78

二、饮食药物与胎教  78

三、孕妇宜做轻度劳动  79

第五章 改弦更张:宋元女子教育的转换  80

第一节 理学与女子教育实施  80

一、夹杂不纯的教育内容  80

二、贞操主体的凸现  82

三、日益炽烈的贞节观念 84

第二节 女子艺术教育的繁荣 85

一、宫廷女子艺术教育 86

二、勾栏青楼的艺术教育  87

三、民间女子艺术教育 90

四、女子劳动技能教育 92

第三节 司马光和袁采论妇德  94

一、司马光著《家范》论妇德 94

二、袁采论新妇德  97

第四节 词人李清照个案研究  101

一、家庭教育与家学环境影响  101

二、出嫁后的“继续教育” 104

三、改嫁与贞节问题  104

第六章 辗转反侧:明代女子教育的回流  107

第一节 女子才德观念的发展  107

一、女子文学教育 110

第二节 女子文学艺术教育  110

二、女子艺术教育 112

第三节 女子教育教科书与读物 113

一、女子教育教科书和读物概观  114

二、刘氏的《女范捷录》 115

三、仁孝文皇后的《内训》  116

四、吕得胜的《女小儿语》 120

五、吕坤的《闺范》和《闺戒》 123

六、陆氏的《温氏母训》 128

七、徐士俊的《妇德四箴》和王孟箕的《御下篇》 130

八、《女儿经》 132

第七章 走向深渊:清代前期女子教育的总结 135

第一节 女子才德观的演变 135

第二节 女容教育的畸变 139

第三节 女子文学艺术教育的兴盛 141

一、女子文学教育 141

二、女子艺术教育 143

第四节 女子的劳作教育 145

第五节 女子私塾教育和社会教化 146

一、女子私塾教育 146

二、女子社会教化 148

第六节 女子教科书与读物 150

一、清世祖的《内则衍义》 150

二、陆圻的《新妇谱》 153

三、石成金的《传家宝》 156

四、《改良女儿经》、《闺门女儿经》、《闺门千字文》、《女训约言》和贺瑞麟撰《女儿经》、《妇女一说晓》 158

五、王朗川的《言行汇纂》、唐彪的《人生必读书》和史典的《愿体集》 164

六、廖免骄的《醒闺编》和冯树森的《四言闺鉴》 168

第七节 蓝鼎元和陈宏谋论女子教育 171

一、蓝鼎元论“女学”性质与内容 172

二、陈宏谋论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173

第八章 中西杂烩: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女子教育的转型 176

第一节 早期教会女子学校登陆 177

一、早期教会女子学校的开办 177

二、艰难的劝学与招生 180

三、课程与特点的形成 182

四、早期教会教育的特质与价值  18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新试验 184

二、开辟女科考试 185

一、妇女“天足”教育 185

第三节 经正女学首开风气  187

一、经正女学的开办过程 187

二、经正女学的办学方针  189

三、经正女学的管理与影响  190

第四节 维新志士重女子教育的呐喊 192

第九章 方兴未艾:清末“新政”时期女子教育的兴盛 197

第一节 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易 197

一、天生禀赋女优于男 198

二、兴女学,普及女子教育 199

三、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 201

第二节 女子私学的创办  203

一、春潮般涌动的私立女学 203

二、上海务本女塾  205

三、上海爱国女学  207

第三节 女子官学章程的颁布  210

一、女子官学设立之议  210

二、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 212

第四节 女子官学基础教育的实施 216

一、女子官学的设立与分布 216

二、女子官学的办理  219

第五节 女子职业教育的尝试  223

一、女子师范学堂问世 223

二、女子职业教育的起始 225

第六节 女子留学的起步  228

第七节 教会女校的发展 231

一、批判封建女子教育 234

第八节 秋瑾论女子教育 234

二、女子要“自立、自活” 236

三、重视开女智,兴女学 237

第十章 山重水复:“民元”到五四运动女子教育的徘徊 239

第一节 女子初等教育推进的机遇 239

一、初小男女同学肇始 240

二、政府褒奖兴办女学 241

三、女子初等教育的改革的深化 244

第二节 女子中学的蜿蜒蛇行 246

第三节 女子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艰难迈进 249

一、女子师范教育渐入正轨 249

二、雷声大雨点小的女子职业教育 251

三、途程布满荆棘的女子高等教育 254

第四节 女子留学扬帆遇暗礁 256

第五节 教会女子教育的新动向 258

一、女子教育体系的形成 258

二、教会女子普通中小学的教学与管理 260

三、教会女子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262

第六节 复古与启蒙双重变奏 263

一、公开鼓吹旧礼教 264

二、“端肃女校风纪” 265

三、复古与启蒙的交织——母道 266

四、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268

第七节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270

一、男女在教育上应平等 271

二、女子不学之弊 271

三、养成完全之人格的旨归 273

第十一章 斑驳多彩:五四运动到南京政府成立女子教育的深化 277

第一节 女子高等学校的诞生 277

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 278

二、女子高师的课程设置 279

三、女子高师的教学 280

第二节 女子中等教育的拓展 281

一、发展女子职业教育 281

二、注重家事实习 282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83

第三节 两性共学的神圣忧思 284

一、高等学校男女同学肇始 285

二、中学男女同学的讨论 286

第四节 教会女子学校的登记注册 290

第五节 女子教育新潮滚滚来 293

一、鲁迅的女子教育主张 293

二、李大钊的女子教育主张 296

三、胡适的女子教育主张 299

四、毛泽东早期的女子教育主张 301

五、向警予的女子教育主张 303

第十二章 均衡发展:南京政府时期女子教育的定型 309

第一节 女子学校教育的巩固提高 309

一、女子幼稚教育的缓慢进步 310

二、女子小学教育的艰难迈进 311

三、女子中学教育姗姗起步 312

四、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 313

五、女子高等教育的推进 314

第二节 女子社会教育与干部训练 316

一、女子社会教育的推行 316

二、妇女干部训练 319

第三节 教会女校特色的形成 322

一、教会女子教育的成熟 322

二、教会女子学校教育的完备 323

三、教会女子学校管理规范化 325

第四节 陈衡哲、陶行知和刘蘅静的女子教育观 328

一、陈衡哲的女子教育观 328

二、陶行知的女子教育观 332

三、刘蘅静的女子教育观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