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德阳市旌阳区军事志  1911-2000
德阳市旌阳区军事志  1911-2000

德阳市旌阳区军事志 1911-2000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伟主编;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武装部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0067356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上下限为1911~2000年全面、公正、准确地记载了原德阳县、德阳市市中区和今德阳市旌阳区在这一时限内军事活动的历史轨迹、技术了区境内近现代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
《德阳市旌阳区军事志 1911-2000》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军事地理 31

第一节 建置 31

一、建置沿革 31

二、疆域 33

二、地理形势 34

(一)平原地貌 34

一、地理位置 34

第二节 自然地理 34

(二)丘陵地貌 35

三、山岭 35

(一)东山 35

(二)鹿头山 36

(三)龟胜山 36

(四)崴螺山 36

(五)马鞍山 36

四、河流 37

(一)绵远河 37

五、植被 38

(三)凯江 38

(二)石亭江 38

六、矿藏 39

(一)天然气 39

(二)泥炭 39

(三)石料 39

(四)沙砾 39

(一)气温 40

(三)日照 40

(二)降水 40

七、气候 40

(五)黏土 40

(四)湿度 41

(五)霜期 41

(六)风 41

(七)灾害性天气 41

第三节 人文条件 42

一、人口 42

(一)人口结构 42

(二)民族 42

(一)工业 43

二、经济 43

三、城镇 44

(一)德阳城 44

(二)农业 44

(二)孝泉镇 45

(三)黄许镇 45

(四)寿丰镇 46

(五)柏隆镇 46

(六)八角井镇 46

(九)天元镇 47

(七)德新镇 47

(八)扬嘉镇 47

(十)孝感镇 48

(十一)孟家镇 48

(十二)新中镇 48

(十三)景福镇 49

(十四)通江镇 49

(十五)袁家镇 49

(十九)东河镇 50

(十八)双东镇 50

(十六)和新镇 50

(十七)东泰镇 50

四、宗教 51

(一)佛教 51

(二)伊斯兰教 51

(三)天主教 52

(四)基督教 52

五、水利 53

(一)水库 53

六、交通 54

(二)人工渠 54

(一)公路 55

(二)铁路 57

七、通信 58

(一)邮政通信 58

(二)电信通讯 59

八、医疗卫生 59

(一)医疗条件 59

(二)地方病 60

一、关隘、古战场 61

(一)鹿头关 61

第四节 军事要地 61

(二)绵竹古战场 62

二、军事设施 63

(一)古城墙 63

(二)碉堡 63

(三)军事管理区 63

三、津渡 63

(一)黄许渡 63

(五)老湖渡 64

(七)观音渡 64

(六)朝阳渡 64

(四)卿家渡 64

(三)三河渡 64

(二)东平渡 64

四、主要桥梁 65

(一)东风大桥 65

(二)旌湖大桥 65

(三)岷江路大桥 65

(四)珠江路大桥 65

(五)黄许大桥 65

(九)红岩大桥 66

(八)通江大桥 66

(六)金轮大桥 66

(七)大寨桥 66

第二章 军事机构 67

第一节 市级军事机构 67

一、德阳军分区 67

二、德阳警备区 68

三、武警德阳市支队 69

一、团练局、保卫团、壮丁总队 70

二、国民兵团 70

第二节 县级军事机构 70

三、军事科 71

四、旌阳区人民武装部 71

(一)历史沿革 71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 76

第三章 战事 79

第一节 保路武装斗争 79

第二节 军阀混战在德阳县境的战事 80

一、“倒熊”和“倒唐”之争 80

二、刘成勋、赖心辉、邓锡侯、田颂尧、刘斌等军阀在孝泉会晤 81

三、 “北道之战”在德阳的战斗 82

第三节 旷继勋剿匪和孝泉兵变 84

一、旷继勋剿匪 84

二、孝泉兵变 85

第四节 抗日活动 87

一、第一二二师出川抗日 87

二、抗敌后援会 88

三、德阳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89

第五节 解放德阳县 90

一、川西北军事态势 90

二、德阳起义 91

三、解放德阳县的经过 93

四、解除联防大队武装 94

第六节 巩固人民政权 94

一、匪情 95

二、清剿股匪 95

三、清剿散匪 96

第四章 驻军 98

第一节 川军 98

第二节 国民党军 101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103

一、练丁、团丁 106

第五章 地方武装 106

第一节 民众武装 106

二、壮丁 107

三、国民兵 108

四、民众自卫总队 109

第二节 地方部队 110

一、保安营 110

二、警备队 110

四、保安第十三团第三大队 111

五、警察中队 111

三、保安中队 111

第三节 县大队、警卫营、武警中队 112

一、县大队 112

二、警卫营 112

三、武警中队 112

第六章 民兵 114

第一节 民兵组织 114

一、初建时期 114

(一)人民武装自卫队 114

(三)基干民兵 115

(二)普遍民兵制 115

(四)民兵、预备役合而为一 116

二、发展时期 117

(一)全民皆兵 117

(二)大办民兵师 118

(三)武装基干民兵连 118

(四)民兵工作“三落实” 119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119

(一)民兵组织瘫痪 119

(三)民兵指挥部 120

(二)组建战备团 120

四、调整改革时期 121

(一)调整民兵组织结构 121

(二)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建设 124

(三)民兵应急分队建设 124

(四)调整城市民兵 125

第二节 领导管理体制 127

一、军事系统领导管理体制 127

(一)区(县)人民武装部 127

(二)各区人民武装部 128

(三)乡镇(公社)、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 129

(四)厂矿企业人民武装部 130

二、地方党组织领导管理体制 133

(一)双重领导制度 133

(二)区(县)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135

第三节 军事训练 136

一、基础训练 136

二、周期训练 138

三、调整改革 139

一、政治教育 141

第四节 政治工作 141

二、立功创模、创先进活动 144

三、学习英雄模范活动 145

四、参加建设文明村(镇)活动 147

五、专武干部、民兵干部 147

(一)专武干部 147

(二)民兵干部 149

第五节 武器装备、经费 151

一、武器装备 151

(一)配备 151

(三)维修 153

(二)保管 153

(一)民兵事业费 154

(二)民兵活动费 154

二、经费 154

(三)企业民兵活动费 155

第六节 民兵工作“四个一”达标 155

第七节 作用、贡献 156

一、支前 156

二、维护社会治安 157

(二)守护铁路 158

三、护厂、护路 158

(一)护厂 158

四、参加国家经济建设 159

(一)筑路 159

(二)修建水利工程 159

(三)支援工业建设 160

五、抢险救灾 160

六、以劳养武活动 161

第一节 兵役机构 162

一、民国时期兵役机构 162

第七章 兵役 16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机构 163

(一)兵役机关 163

(二)征兵领导小组 164

第二节 兵员征集 164

一、募兵 164

二、征兵 165

(一)征集程序 166

(二)县内征兵状况 166

(三)役政弊端 167

三、征扩志愿兵 169

(一)征扩条件 169

(二)征集办法 169

四、征集义务兵 170

(一)兵役制度 170

(二)服役年限 171

(三)兵员条件 171

(四)征集程序和办法 173

(五)推广“征兵、共育、安置一条龙”经验 176

五、招收飞行学员 179

(二)飞行学员条件 180

(一)招飞机构 180

(三)招飞步骤及办法 181

第三节 退伍 182

一、民国时期 182

(一)士兵退伍 182

(二)军官退役 182

(三)在乡军人管理 183

(一)志愿兵复员 18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84

(二)义务兵退伍 185

(三)军官转业 185

(四)军官离休、退休 186

第四节 预备役 186

一、预备役士兵登记 187

二、预备役军官登记 189

第五节 国防动员 191

一、国防动员委员会 191

二、全民国防教育 192

(一)中学生军事训练 193

三、学生军训 193

(二)职业高中军事专业班 194

四、交通战备 195

五、战时兵员动员预编 195

第八章 防空 197

第一节 防空机构 197

一、防空支会 197

二、人民防空委员会 198

三、人民防空领导小组 198

一、防护团 199

第二节 防空队伍 199

二、防空监视队、哨 200

(一)抗日战争时期 20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0

三、专业防空队伍 201

(一)抗日战争时期 20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1

第三节 防空工程建设 201

一、抗日战争时期 20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1

(一)普通人防工程建设 201

(二)重点人防工程建设 202

一、抗日战争时期 20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4

第四节 警报、信号 204

附:空难事件 205

第九章 军政军民 206

第一节 军灾兵祸 206

第二节 拥政爱民 208

一、抢险救灾 208

二、扶贫帮困 210

四、军民共建活动 211

三、支援重点工程建设 211

第三节 双拥工作 213

一、双拥机构 213

二、主要活动 214

(一)宣传教育 214

(二)地方为军队办实事 215

(三)军队为群众做好事 216

第十章 军政人物 217

第一节 传记 217

舒荣衢、舒荣卫、舒荣衔、舒荣衍 217

刘庆恩 219

刘荫浓 220

段荣琮 221

刘中生 221

旷继勋 222

王敬德 223

李大公 223

王铭章 224

吴子丹 225

裴昌会 226

彭明经 227

李通明 228

陈希清 229

第二节 人物简介 230

李逸 230

第三节 本籍团职以上军(警)官名录 231

第四节 功臣(模范)名录 234

附录 235

一、文告 235

二、文存 239

编后记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