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
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

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晓锋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3813527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区域共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对江苏省的共同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江苏省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各种可行战略。
《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概述 1

1.1.1 选题背景 1

表1.1 2000年沿海经济带三次产业状况 2

1.1.2 研究目标和价值定位 3

1.1.3 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5

1.1.4 研究范围 7

1.1.5 研究重点 8

1.1.6 研究方法 9

1.1.7 特别说明 10

1.2 国内外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前沿 11

1.2.1 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 11

1.2.2 区域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 14

1.2.3 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20

1.2.4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研究 24

1.2.5 区域政策理论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研究 29

1.3 江苏省内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35

2 国内外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回顾 39

2.1.1 基本概念 39

2.1 “共同发展”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39

2.1.2 区域共同发展的评价标准 44

2.1.3 平衡发展、均衡发展与共同发展概念之间的关系 45

2.2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回顾 46

2.2.1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阶段 46

2.2.2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及其评价 51

2.2.3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 55

2.2.4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概述 56

2.2.5 区域共同发展理论在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57

2.3 国外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回顾 58

2.3.1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 58

2.3.2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平衡发展理论 62

2.3.3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区域战略理论 66

2.4 国内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回顾 70

2.4.1 国内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回顾 70

表2.1 “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华重点工程的大区分布 72

2.4.2 国内区域共同发展理论研究 75

表2.2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 81

2.5 本章小结 84

3 国内外区域共同发展实践经验分析 87

3.1 国外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88

3.1.1 美国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88

3.1.2 欧盟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94

表3.1 20世纪80年代末欧盟问题区域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98

表3.2 欧盟1991年问题区域拨款率(占投资的百分比) 99

表3.3 欧盟问题区域分类及结构基金预算(1996年)分配标准 100

3.1.3 日本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102

表3.4 日本政府对北海道部分项目资金额外补贴统计 105

3.1.4 韩国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107

3.2.1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意义 112

3.2 我国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和发展方向 112

3.2.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1840年以后) 114

3.2.3 山东省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119

3.2.4 浙江省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实践 125

表3.5 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结对帮扶区域对口安排一览表 128

3.3 国内外经验对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启示 131

3.3.1 区域共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1

3.3.2 国内外经验对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启示 132

3.4 本章小结 144

4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与战略目标 149

4.1 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 150

4.1.1 区域差异无意识阶段(1978年以前) 151

4.1.2 区域差距显现、区域观念形成、共同发展观念淡漠阶段(1978~1983年) 152

4.1.3 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干预开始阶段(1984~1993年) 153

4.1.4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出台、实施,差距缩小阶段(1994~1999年) 156

4.1.5 区域差距反弹,又呈扩大趋势阶段(2000年以后) 159

表4.1 2004年江苏部分市域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159

4.2.1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 162

4.2 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归纳 162

表4.2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演变、形成一览表 164

4.2.2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地位、性质及其 165

基本内涵 165

4.2.3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的稳定性与战略措施的演变 169

表4.3 1984~2005年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主要措施 170

4.3.1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及其分类 171

4.3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 171

4.3.2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 172

4.3.3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总体小康 173

图4.1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示意图 173

表4.4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 174

4.3.4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中期目标之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小康 176

4.3.5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中期目标之第二阶段目标——基本现代化 177

表4.5 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182

4.3.6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远期目标——区域层次的相对现代化 183

表4.6 江苏省相对现代化远期目标主要指标预测 185

表4.7 2004年人文发展指数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186

表4.8 2004年人文发展指数分项指数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187

表4.9 江苏省次区域共同发展进程预测 188

4.3.7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次区域小康和现代化进程 188

4.4.1 苏北发展是决定江苏能否在未来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关键 189

4.4 苏北发展——实施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189

表4.10 2004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 191

表4.11 江苏省近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192

4.4.2 苏北与苏南的全方位落差大,短时间内难以弥合 192

表4.12 2003年江苏省各区域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193

4.4.3 苏北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使其赶超难度加大 194

表4.13 苏南、苏北经济竞争力分类评价比较 194

4.5 本章小结 196

5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环境 199

5.1 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研究差异的途径 200

5.1.1 区域差异成因 200

5.1.2 差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00

5.1.3 研究差异的主要方法 201

5.2 苏北区域差异状况 201

5.2.1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201

表5.1 2003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主要经济总量指标 202

表5.2 苏北GDP、人均GDP与全省和苏南的比较 203

5.2.2 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204

表5.3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构成比较 204

表5.4 2003年江苏省苏南、苏北人民生活水平差异比较 205

表5.5 2001~2003年江苏省苏南、苏北人均收入结构统计分析 206

表5.6 2003年江苏省区域信息化水平主要指标差异 208

5.2.3 社会发展水平差距 208

5.2.4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 209

表5.7 2003年苏南、苏中、苏北主要社会发展指标 209

表5.8 江苏省三大区域2003年部分基础设施指标对比 210

5.2.5 苏北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和政策的非均衡性 211

表5.9 2003年苏北五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212

表5.10 苏北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 213

5.3.1 区位和交通差异因素 214

5.3 苏北区域发展差距成因分析 214

5.3.2 产业结构差异 216

表5.11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近年产业结构变化 217

5.3.3 所有制结构差异 217

表5.12 2002年江苏区域主要行业所有制结构比较 218

5.3.4 人力和资金的双重稀缺 219

表5.13 2003年江苏区域人才存量比较 220

5.3.5 制度创新的迟缓 221

5.4.1 基本完善的交通体系凸显区位优势 222

5.4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222

5.4.2 基本完善的经济基础设施构建了经济腾飞平台 224

表5.14 2003年苏北五市农业生产设施情况统计 225

5.4.3 经济繁荣和资源丰富的“孤岛”的后发优势 227

表5.15 2003年苏北与鲁南及所辖各市若干指标比较 229

表5.16 苏南、苏北农村劳动力存量状况比较 230

表5.17 苏南、苏中、苏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较 231

表5.18 苏北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占全省的比重 232

5.4.4 丰富的旅游环境和资源可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233

5.5 本章小结 237

6 促进苏北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 239

6.1 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 239

6.1.2 区域经济政策 240

6.1.1 经济政策 240

6.1.3 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 241

6.1.4 区域战略与区域政策 243

图6.1 制定区域战略和规划、运用政策工具促进区域发展过程示意图 244

6.2.1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政策的性质界定 245

6.2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体系 245

6.2.2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政策的制度基础 246

6.2.3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目标 247

6.2.4 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工具 247

6.3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制度基础 248

6.3.1 制度建设在苏北区域发展中的极度紧迫性 248

6.3.2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法律保障 253

6.3.3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组织机构 257

6.4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选择 260

6.4.1 鼓励加速南北产业转移,重塑江苏经济版图 261

6.4.2 优先重点开发沿海和内陆中心区域 264

图6.2 盐城、淮安在江苏所处的位置 266

6.4.3 完善城镇规划,建立网络状经济增长极 276

6.5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政策工具 280

6.5.1 区域政策工具及其基本分类 280

6.5.2 促进苏北区域共同发展的直接援助政策工具 281

表6.1 2004年江苏区域贷款增量比例比较 286

6.5.3 间接政策工具之一——资本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287

6.5.4 间接政策工具之二——科学规划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290

6.6 本章小结 295

7.1.1 研究过程及研究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299

7.1 研究总结 299

7 总结与展望 299

7.1.2 研究结论和创新性成果 301

7.2.1 存在的不足 303

7.2 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303

7.2.2 后续研究设想 304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