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理论刑法学专论
理论刑法学专论

理论刑法学专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81077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分为十五个专题,对刑事法进行一体化研究,内容涉及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和监狱学等多学科内容,既有对刑事法基本理念和思想内涵的红样和深入挖掘,也有对刑事法基本理论和实务的深入探讨。
《理论刑法学专论》目录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理念 1

第一节 刑法的品格 1

一、刑法的法律属性 1

二、刑法的机能 7

三、刑法的调整对象 8

第二节 刑法的道德评价 10

一、道德与法律 10

二、道德与刑法 14

第三节 刑法的目的 16

一、刑法目的的应有内容 16

二、刑法目的的地位与作用 23

一、中国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回顾 24

第四节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24

二、中国刑法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创新 27

第二章 罪刑法定主义研究 32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和演进 32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 32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演进 33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 36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 37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内涵 40

第三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 41

一、传统的派生原则(形式上) 42

二、现代的派生原则(实质上) 47

第四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现状和趋势 50

一、犯罪化的概念 52

第一节 犯罪化 52

第三章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问题研究 52

二、犯罪化的基准 53

三、犯罪化的形式 56

第二节 非犯罪化 57

一、非犯罪化的概念 57

二、非犯罪化的价值和理念 58

三、非犯罪化的内容和类型 61

第四章 犯罪构成理论研究 64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64

一、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 64

二、前苏联及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70

三、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 71

一、犯罪构成的定义 72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定义、特征与功能 72

二、犯罪构成的特征 73

三、犯罪构成的功能 76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与要素 78

一、犯罪构成要件与要素的概念 78

二、犯罪构成要素的分类 78

三、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内容 80

第四节 三大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 83

一、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结构比较 83

二、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结论比较 86

第五节 我国犯罪构成的理论重构 86

一、我国犯罪构成的几种理论重构模式 86

二、本书的立场 88

一、通说关于犯罪客体的认识 90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性质 90

第五章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研究 90

二、法益学说 92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定义 93

一、犯罪客体的定义 93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96

第三节 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99

一、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机能肯定说 99

二、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机能否定说 99

三、本书的立场 100

第四节 犯罪对象 101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101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和联系 103

三、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 105

四、关于犯罪对象的几个特殊问题 106

第六章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研究 108

第一节 行为、危害行为与构成要件行为 108

一、行为、危害行为与构成要件行为 108

二、不作为 110

三、关于持有 117

第二节 结果、危害结果与构成要件结果 118

一、结果抑或危害结果 118

二、构成要件结果的含义与特征 119

三、构成要件结果的种类 121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对象、意义及其判断 122

一、因果关系的对象 122

三、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124

二、因果关系的意义 124

四、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几个问题 131

五、关于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135

第七章 犯罪主体研究 137

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 137

第二节 自然人主体要件要素 138

一、自然人主体的一般要件要素:刑事责任能力 138

二、自然人主体的特殊要件要素:构成要件身份 148

第三节 单位主体要件要素 151

一、单位犯罪的含义辨析 152

二、一般单位犯罪主体要件要素 155

三、特殊单位犯罪主体要件要素 157

一、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 159

第一节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及认识错误 159

第八章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研究 159

二、违法性认识 160

三、事实错误 162

四、法律的错误 168

第二节 犯罪过失中的注意义务 168

一、犯罪过失的本质 168

二、注意义务的内容 169

三、注意义务的根据 171

四、注意能力 174

第三节 超过客观要件的主观要素 175

一、犯罪目的 176

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 178

三、表现犯的内心状态 179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 181

第九章 正当防卫研究 181

第一节 正当防卫概述 181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 183

第二节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185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存在 185

二、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189

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具备防卫心理 193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196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不能造成重大不必要损害 198

第三节 防卫过当问题 198

一、防卫过当概述 198

二、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201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203

一、特殊防卫的性质 204

第四节 特殊防卫问题 204

二、特殊防卫的价值评价 205

三、特殊防卫的适用 207

第十章 犯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研究 209

第一节 既遂标准问题 209

一、既遂的含义 209

二、各种犯罪类型的既遂 210

第二节 未遂犯的基本问题 212

一、着手的认定 213

二、犯罪未达既遂的含义 215

三、如何理解意志以外的原因 216

四、可罚的不能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 217

第三节 中止犯的认定 223

一、中止犯的时间性条件 224

二、中止犯的自动性条件 225

三、中止犯的有效性条件 227

四、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228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研究 230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230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230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33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239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 239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240

三、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240

四、一般共同犯罪与有组织共同犯罪 241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与刑事责任 242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概述 242

二、各种法定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243

三、共犯人的学理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245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257

一、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 257

二、共同犯罪中的身份问题 258

三、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 262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研究 264

第一节 罪数的基本问题 264

一、罪数的意义 264

二、罪数的区分标准 265

三、罪数的分类 267

一、单纯一罪 268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 268

二、实质一罪之想象竞合犯 269

三、法定一罪之结合犯 272

四、法定一罪之结果加重犯 274

五、法定一罪之集合犯 278

第三节 科刑上一罪 281

一、科刑上一罪之连续犯 281

二、科刑上一罪之牵连犯 283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研究 287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 287

一、刑事责任含义 287

二、刑事责任的特征 288

三、刑事责任的本质 289

四、刑事责任与刑罚 290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 292

一、刑事责任的实现方法 292

二、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293

第三节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转换 294

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别 294

二、刑、民法律责任的转换及其共性基础 295

三、刑、民法律责任的转换与刑法观念的更新 299

第十四章 刑罚的基本原理 302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302

一、刑罚的定义 302

二、刑罚的基本思想 303

三、刑罚的原则 305

一、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 306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306

三、对被害人的安抚功能 307

二、对犯罪人的矫治功能 307

四、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威慑功能 308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308

一、刑罚目的基本理论 308

二、我国刑罚的目的 312

三、刑罚目的的实现 313

第十五章 刑罚改革研究 316

第一节 死刑(生命刑) 316

一、死刑概述 316

二、死刑的存废之争 317

三、我国死刑存废去向前瞻 321

一、自由刑概述 325

第二节 自由刑 325

二、自由刑的机能和局限 326

三、短期自由刑存废之争 326

四、短期自由刑的出路 328

第三节 资格刑 331

一、资格刑概述 331

二、资格刑的机能 334

三、我国刑法中资格刑的局限与完善 335

第四节 财产刑 337

一、财产刑概述 337

二、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 339

三、我国刑法中的没收财产刑 341

后记 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