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亭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9041184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哲学、历史、文化、数学、物理等角度,对人类基础理性进行了一次重新审视,在数理背景上按现代辩证原理言说了人的生存及其历史。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目录
标签:格律 民族

丛书序言 1

本书题记 1

卷前语 1

第一卷 汉语诗律的性质、历史和未来 3

序言 3

第一章 一般格律学的几个问题 7

1.0 引言 7

1.1.1 溯源原始劳动 8

1.1.0 引言 8

1.1 格律的渊源、抽象化、民族性 8

1.1.2 抽象出来的孩子 10

1.1.3 民族之声 14

1.2 格律的语言性和音乐性——格律的基本矛盾 15

1.2.1 基本矛盾内涵的认识 15

1.2.2 格律语言性的分析 16

1.2.3 格律音乐性的分析 17

1.2.4 语言性和音乐性的辩证关系 18

1.2.5 内容与形式的互相作用——格律化与散文化 20

1.3 格律的结构——节奏 21

1.3.1 节奏的内涵 21

1.3.2 诗歌节奏的矛盾运动 24

1.3.3 诗歌节奏的共性个性 25

1.3.4 主要节奏的结构层次 27

1.3.5 次要节奏的结构层次 28

1.4 格律的美学意义 32

1.4.1 文学的音乐化 32

1.4.2 抒情的直接化 34

1.4.3 认识的完美化 36

第二章 汉语诗歌的古典格律 39

2.1 古典诗歌形式的演变规律 39

2.1.1 古典诗歌的两起两落——两个体系 39

2.1.2 古典诗歌第一体系律化-散化运动始末 39

2.1.3 古典诗歌第二体系律化-散化运动始末 49

2.1.4 推论——第三体系预言 77

2.2 古典格律的基本节奏 77

2.2.1 古典诗歌基本节奏的短长律性质 77

2.2.2 古典诗歌第一体系基本节奏分析 82

2.2.3 古典诗歌第二体系基本节奏分析 86

2.3 古典格律的辅助成分 91

2.3.0 引言 91

2.3.1 古典格律韵律的分析 91

2.3.2 古典格律声律的分析 94

第三章 明清以来诗歌形式动向纪要 100

3.1 民歌动向纪要 100

3.1.1 明民歌概况 100

3.1.2 清民歌概况 102

3.1.3 现代民歌概况 105

3.2 诗坛动向纪要 108

3.2.1 明清诗坛的革新气息 108

3.2.2 现代诗坛的创作实践 110

3.2.3 现代诗坛的理论探索 127

第四章 现代民族格律的建设 132

4.0 引言 132

4.1 关于现代民族格律的基本形式(诗步、诗句、诗章) 132

4.1.0 引言——三鉴聚焦 132

4.1.2 现代民族格律的四音时诗步 133

4.1.1 现代民族格律的短长律性质 133

4.1.3 现代民族格律诗句的偶奇结构 134

4.1.4 现代民族格律诗句的适宜长度 135

4.1.5 现代民族格律的章和篇 136

4.1.6 更远的推测 137

4.2 关于现代民族格律的辅助成分(轻音、韵律、平仄) 138

4.2.1 现代民族格律的轻音律 138

4.2.2 现代民族格律的韵律 140

4.2.3 现代民族格律的平仄律 141

4.3.2 辅助成分 145

4.3 总结——现代民族格律梗概 145

4.3.1 基本节奏 145

结束语 146

第二卷 汉语诗律变化规律的语言学考察 151

第五章 汉语基本语段与诗步 151

5.0 引言 151

5.1 古汉语的双音基本语段与二音时诗步 151

5.1.1 古汉语的基本语段——双音语段 151

5.1.2 双音语段存在的理由 153

5.1.3 典诗歌的基本诗步——二音时诗步 156

5.2 古汉语基本语段的音长变化与诗步的短长变化 158

5.2.1 双音语段音长变化规律 158

5.2.2 古典诗步的短长律性质 163

5.3 汉语基本语段和诗步的发展变化 167

5.3.1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段——四音时语段 167

5.3.2 现代诗步的四音时化 171

6.1.1 数据、推算与分析 174

6.1 统计数据与统计资料 174

第六章 由句长变化窥探汉语及其与诗句演变的关系 174

6.1.2 统计资料一览表 177

6.2 结论(1) 180

6.2.1 句子、基本句和主导句的区分 180

6.2.2 主导句的特点 181

6.2.3 关于句汇学 182

6.3 结论(2) 183

6.3.1 句长变化对汉语的影响 183

6.3.2 主导句与诗句的对应关系 184

第三卷 现代民族格律诗试验作品集——《女娲》 189

前言 189

第七章 大乱之前(1964~1966) 192

7.1 英雄 192

7.2 历史妈妈 193

7.3 火 194

7.4 问答珠穆朗玛峰 195

7.6 夏夜读史 196

7.5 春雨 196

7.7 麦收曲(三首) 197

7.8 阳历除夜思 197

7.9 焦裕禄(节录) 198

7.10 拉练 203

第八章 大乱之中(1967~1976) 205

8.1 飞往太阳去 205

8.2 火柴 206

8.3 上海1967年 206

8.5 放歌东风 208

8.4 感秋 208

8.6 三遇省城 209

8.7 李新芳 211

8.8 夺煤大战(节录) 213

8.9 不管风吹浪打 219

8.10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20

8.11 黄海女儿 221

8.12 关于新诗艺术戏答国外记者问 221

8.13 驴子 222

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 223

8.15 印度支那 225

8.16 欢迎阿尔巴尼亚歌剧院芭蕾舞剧团 225

8.17 七十年代读书与看碑(二首) 226

8.18 鲁迅先生不在家 227

8.19 改天换地意识流 228

8.20 时间 229

9.3 寻诗——秋歌 231

9.2 泰安站列车小停与泰山隔窗相望而作 231

第九章 大乱之后(1977~1978) 231

9.1 小树苗哥送小树苗妹远去绿化黄土高原 231

9.4 北归车上漫笔 232

9.5 悼何其芳 232

9.6 读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有感 233

9.7 八达岭抒情(二首) 233

9.8 与鼓谈民意 234

9.9 寄悲伤者 234

9.10 人民英雄纪念碑 235

10.1 苦恼 237

第十章 集外集(1978年后和1964年前) 237

10.2 中年 238

10.3 希望 238

10.4 神话与人话(三首) 239

10.5 张志新 239

10.6 东方哲理 240

10.7 泉 240

10.8 田野的感觉(十二首) 241

代跋——现代民族格律诗的变、读、写 247

参考文献 2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