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美学史大纲
中国美学史大纲

中国美学史大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朗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208027390
  • 页数:663 页
图书介绍:一、绪论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三、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 四、中国近代美学 五、参考文献要目 六、后记
《中国美学史大纲》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 1

第二节 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2

第三节 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7

第四节 对有关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流行观念的考察 10

第一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19

第一章 老子的美学 19

第一节 中国美学史从哪儿开始 19

第二节 老子论“道”、“气”、“象” 24

第三节 老子论“有”、“无”、“虚”、“实” 28

第四节 老子论“美”、“妙”、“味” 30

第五节 老子论“涤除玄鉴” 37

第二章 孔子的美学 42

第一节 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3

第二节 孔子论“美”与“善”、“文”与“质” 45

第三节 孔子论“兴”、“观”、“群”、“怨” 49

第四节 孔子论“大” 53

第五节 孔子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55

第六节 墨子的“非乐” 58

第七节 孟子论人格美和共同美感 60

第三章 《易传》的美学 64

第一节 《易传》和《易》象 64

第二节 “立象以尽意” 70

第三节 “观物取象” 73

第四节 《易传》辩证法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78

第五节 “赋”、“比”、“兴”的美学本义 84

第一节 《管子》四篇及其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 95

第四章 《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 95

第二节 《管子》四篇论“气” 97

第三节 《管子》四篇论“虚一而静” 101

第四节 孟子的养气说 104

第五章 庄子的美学 106

第一节 庄子的性格、情趣和著作 107

第二节 庄子论自由和美(一) 111

第三节 庄子论自由和美(二) 119

第四节 庄子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123

第五节 庄子论兀者、支离者、瓮?大瘿 128

第六节 庄子论“象罔” 130

第一节 荀子的哲学和美学 134

第六章 荀子的美学 134

第二节 荀子论化性起伪而成美 139

第三节 荀子对墨子“非乐”的批判 142

第七章 《乐记》的美学 148

第一节 《乐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148

第二节 《乐记》论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50

第三节 《乐记》对音乐本质的分析 154

第八章 汉代美学 159

第一节 汉代美学的过渡性特点 159

第二节 汉代的元气自然论 161

第三节 汉代的形神论 163

二、关于美丑在于整体形象的思想 167

第四节 《淮南子》论美和美感 167

一、关于美的客观性 167

三、关于美丑的相对性 168

四、关于美的多样性的思想 169

五、关于美和人的劳动创造的关系 169

六、关于美感的差异性 170

七、关于审美感官 170

第五节 王充论艺术的“真”“善”“美”的统一 171

第六节 王充的文化发展观 176

第二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 183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上) 183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美学 184

第二节 “得意忘象” 190

第三节 “声无哀乐” 194

第四节 “传神写照” 200

第五节 “澄怀味象” 207

第六节 “气韵生动” 212

一、关于“六法”的两个问题 213

二、“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 216

三、“气韵生动”的含义 219

四、从“气韵生动”看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 223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下) 226

第一节 刘勰论“隐秀” 226

第二节 刘勰论“风骨” 230

第三节 刘勰论“神思” 236

第四节 刘勰论“知音” 238

第十一章 唐五代书画美学 242

第一节 “同自然之妙有” 243

第二节 “度物象而取其真” 246

第三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删拨大要,凝想形物” 249

第四节 “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253

第十二章 唐五代诗歌美学 254

第一节 孔颖达对“诗言志”的重新解释 254

第二节 白居易复兴儒家美学的努力 258

第三节 殷璠论“兴象” 262

第四节 意境说的诞生 264

一、从王昌龄、皎然、刘禹锡到司空图 264

二、境——象外之象 267

三、“思与境偕” 271

四、意境的美学本质 273

第十三章 宋元书画美学 277

第一节 “身即山川而取之” 278

第二节 “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 284

第三节 “远”——山水画的意境 287

第四节 “逸品”的美学内涵 289

第十四章 宋元诗歌美学 295

第一节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 296

第二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01

第三节 诗的“涵泳” 305

第四节 “韵”的突出 307

第五节 严羽的兴趣说与妙悟说 314

第十五章 明代美学 321

第一节 王履的《华山图序》 322

第二节 祝允明论“韵”与“境” 326

第三节 王廷相、陆时雍论“意象” 329

第四节 李贽的童心说 336

第五节 汤显祖的唯情说 339

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339

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342

第六节 公安派的性灵说 345

第七节 公安派的艺术发展观 349

第八节 对“温柔敦厚”美学原则的冲击 352

第十六章 明清小说美学 357

第一节 明清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357

第二节 几位杰出的小说美学家 361

第三节 明清小说美学家论小说的真实性 365

一、小说要不要具有真实性 365

二、小说应該具有什么样的真实性 369

三、创造性想象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382

第四节 明清小说美学家论塑造典型人物 386

一、叶昼的理论 386

二、金圣叹的理论 390

三、毛宗岗的理论 394

四、张竹坡的理论 397

五、脂砚斋的理论 401

第十七章 明清戏剧美学 411

第一节 明清戏剧美学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411

第二节 明清戏剧美学家论戏剧的真实性 414

第三节 明清戏剧美学家论戏剧的通俗化 422

第四节 明清戏剧美学家论剧本、演员和舞台演出 428

第十八章 明清园林美学 439

第一节 明清园林艺术与园林美学 439

第二节 古典园林的意境 441

第三节 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 445

第三篇 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 451

第十九章 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451

第一节 王夫之的美学著作 452

第二节 王夫之的情景说 453

第三节 王夫之的现量说 460

一、关于诗歌意象的整体性 466

第四节 王夫之论诗歌意象的特点 466

二、关于诗歌意象的真实性 469

三、关于诗歌意象的多义性 474

四、关于诗歌意象的独创性 478

第五节 王夫之论诗的意境 479

第六节 魏禧论“惊而快之”与“乐而玩之” 484

第二十章 叶燮的美学体系 488

第一节 叶燮和《原诗》 490

第二节 叶燮论“理”、“事”、“情” 495

第三节 叶燮论“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502

第四节 叶燮论“才”、“胆”、“识”、“力” 507

第五节 叶燮论“胸襟”与“面目” 513

第六节 叶燮论“正”、“变”、“盛”、“衰” 519

第一节 石涛《画语录》的独特贡献在哪里 529

第二十一章 石涛的《画语录》 529

第二节 石涛的“一画”论 532

第三节 石涛论绘画的法则与自由 536

第四节 石涛论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537

第五节 石涛论“蒙养”与“生活” 540

第六节 笪重光论“空景”与“神境” 543

第七节 郑板桥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544

第二十二章 刘熙载的《艺概》 548

第一节 刘熙载及其美学著作《艺概》 548

第二节 刘熙载论艺术创作中的诸种矛盾关系 549

一、“咏物”与“咏怀” 550

二、“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 553

三、真实与玄诞 554

四、结实与空灵 556

五、内容与形式 557

六、壮美与优美(阳刚与阴柔) 560

七、诗品与人品 561

八、用古与变古 563

九、“肇于自然”与“造乎自然” 565

十、艺术技巧的辩证法 568

第三节 刘熙载论审美意象的类型和特色 571

第四篇 中国近代美学 577

第二十三章 梁启超的美学 577

第一节 梁启超的美学论著 577

第二节 梁启超论“美”、“趣味”与艺术 578

第三节 梁启超论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 583

第四节 梁启超论“真”“美”合一 586

第五节 梁启超论艺术美 589

第六节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文体改革 591

第七节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对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的影响 595

第八节 梁启超的唯心主义境界说 598

第二十四章 王国维的美学 603

第一节 王国维及其美学著作 604

第二节 王国维的美学基本观点 605

第三节 王国维的境界说 609

一、“境界”(或“意境”)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王国维第一次提出来的 609

二、在王国维那里,“境界”与“意境”的涵义有无差别 612

三、王国维的“境界”(或“意境”)的涵义 614

四、王国维境界说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620

第四节 王国维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24

第五节 王国维论“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 630

第六节 王国维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632

第七节 王国维论悲剧 634

第八节 王国维论艺术的形式美 636

第二十五章 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的美学 642

第一节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642

第二节 鲁迅论文艺对人生的作用 648

第三节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649

第四节 李大钊的美学——中国近代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界线 652

参考文献要目 658

后记 6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