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屯建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2025801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徽派篆刻家的生卒年月、籍贯、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徽派篆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徽州考据学和徽商对徽派篆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徽州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有文献可征,有实物可鉴。所以,当人们回眸审视中华民族往昔光辉的传统时,便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徽州。这也是徽学近年来勃然兴起的动因。今天,探索、揭示徽州历史文化的底蕴,发扬优良传统,以便于我们中华儿女再创辉煌,便成为一项严肃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徽派篆刻》目录
标签:徽派 篆刻

总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从实用印章到文人篆刻的嬗变 2

一 因凭信而产生古玺 2

二 实用印章的集大成 5

三 裂变中的实用印章 7

四 文人篆刻的产生与发展 9

五 文人篆刻艺术体系的确立 16

第二节 徽州雕刻传统对篆刻艺术的影响 21

一 徽州的雕刻传统 21

二 工艺雕刻与篆刻的关系 26

第三节 徽派篆刻名称辨证 30

一 关于徽州印派名称的几种说法 30

二 徽州印派名称产生的历史演变 31

三 界定“徽派”名称的内涵是定名的关键 35

四 徽派篆刻的分期 40

第二章 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 41

第一节 徽派篆刻地位的确立 42

一 何震的崛起 42

二 最早的篆刻流派 50

三 明末印坛徽派的一统天下 54

第二节 徽派篆刻的发展 59

一 徽州考据学对篆刻艺术的影响 59

二 徽商对篆刻艺术的支持 63

三 众多的篆刻创作队伍 66

四 徽派篆刻在清代早中期印坛上的主导地位 75

第三节 徽派篆刻的后振 79

一 “浙派”和“邓派”兴起对徽派的冲击 79

二 黄士陵对徽派篆刻的振兴 84

三 黄宾虹的印学成就 88

第三章 徽派篆刻艺术特征与名家风格 95

一 一以贯之的“崇古”思维 96

第一节 徽派篆刻艺术特征 96

二 注重学养的创作取向 101

三 追求雅逸平和的审美意趣 106

四 突出个性的印学理念 111

第二节 徽派篆刻名家风格 115

一 何震的猛利泼辣 115

二 苏宣的典雅雄健 120

三 金光先的浑朴静穆 123

四 汪关的平和清丽 125

五 朱简的生涩刚劲 129

六 江皜臣的秀劲苍润 132

七 胡正言的端重工稳 135

八 程邃的凝重厚朴 137

九 吴麐的狂狷劲涩 141

十 汪肇龙的灵动古致 143

十一 巴慰祖的工致挺秀 145

十二 胡唐的遒劲清丽 148

十三 项怀述的中正凝重 150

十四 黄士陵的光洁挺劲 153

第四章 徽派篆刻印谱与论著 159

第一节 自刻印谱 160

一 何震《印选》 160

二 金光先《金一甫印选》 160

三 汪关《宝印斋印式》 161

四 吴忠《鸿栖馆印选》 161

六 吴迥《珍善斋印印》、《晓采居印印》 162

五 苏宣《苏氏印略》 162

七 詹荷《明臣印谱》 164

八 吴正旸《印可》 164

九 朱简《菌阁藏印》 164

十 吴曰章《翰苑印林》 165

十一 程云衢《印商》 165

十二 范孟嘉《印品》 166

十三 胡正言《十竹斋印存》与其他印谱 167

十五 陈辅嗣《印薮》 168

十四 程齐《稽古印鉴》 168

十六 程棣《望古遥集》 169

十七 汪镐京《红术轩印范》 169

十八 项怀述《伊蔚斋印谱》 170

十九 巴慰祖《百寿图印谱》、《巴隽堂印存》 171

二十 项泰增《松谷印遗》 172

二十一 吴绂《唫香阁印谱》 173

二十二 程芝华《瑶原十六景印谱》 174

二十三 朱霞《古稀再度寿印》、《月潭胜景印志》 174

二十四 范名旺《拜石山房印谱》 175

二十五 金桂科《小竹里馆印存》 177

二十六 黄士陵《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 177

二十七 戴德瑞《奏新印存》 177

第二节 摹刻印谱 178

一 罗南斗《秦汉印统》 178

三 程朴《印选》 179

二 苏宣《秦汉印范》 179

四 巴慰祖《四香堂摹印》、《四香堂印馀》 180

五 程芝华《古蜗篆居印述》 181

六 程椿《述古堂印谱》 182

第三节 集印印谱 183

一 汪启淑《飞鸿堂印谱》 183

二 汪启淑《汉铜印丛》及其他集古印谱 186

三 程鸿绪《浣月斋印谱》 187

五 胡宗烑《松舫集名人印谱》 188

四 罗聘《衣云印存》 188

六 黄宾虹《滨虹草堂藏古玺印》 189

第四节 徽州印人论著 190

一 何震《续学古编》 190

二 徐上达《印法参同》 197

三 潘茂弘《印章法》 200

四 朱简《印品》、《印经》 201

五 汪维堂《摹印秘论》 205

六 戴启伟《啸月楼印赏》 208

七 黄宾虹《叙摹印》、《古印概论》 210

八 汪启淑《续印人传》 212

九 叶铭《广印人传》 213

第五章 徽派篆刻与其他篆刻流派的关系 215

第一节 “雪渔派”、“泗水派”、“娄东派” 216

一 “雪渔派”与“泗水派”得名之由来 216

二 徽州地区以外师从三派的篆刻名家 219

第二节 徽派与“邓派” 221

一 邓石如与徽州人的交往 221

二 徽派名家印风对邓石如的影响 225

第三节 徽派与浙派 231

一 汪启淑对浙派形成的贡献 231

二 浙派对徽派印风的承继和借鉴 234

第四节 黄士陵与“粤派” 240

一 黄士陵在广州的篆刻生涯 240

二 黄士陵羊城传艺 241

三 师承黄士陵的粤派主要印人 242

一 吴麐印风的时代特征 247

第五节 吴麐与飞鸿堂印人群体 247

二 从飞鸿堂印人群体印风看吴麐的影响 249

第六章 结论 255

第一节 徽派篆刻在文人篆刻史中的地位 256

一 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体系 256

二 徽派篆刻始终影响着文人篆刻风格的发展衍变 257

三 徽派篆刻对篆刻艺术创作的贡献 258

四 徽派篆刻对篆刻艺术理论的贡献 259

第二节 徽派篆刻对当代篆刻艺术的启示 260

一 注重学养是提高篆刻创作水平的前提 260

二 讲究用刀质量是提高篆刻水平的关键 261

三 坚持“百花齐放”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方向 262

附录一 徽派篆刻年表 264

附录二 徽州印人名录 282

主要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2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3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