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
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

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教育志》编纂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115·959
  • 页数:953 页
图书介绍:
《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目录

前言 1

(一)接管和改造旧学校 3

二、建国后17年的贵州教育 3

上编 3

总述 3

一、解放前贵州教育简况 3

(二)教育事业的整顿和发展 4

(三)1958年的教育革命和教育事业的调整 5

(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6

(一)拨乱反正,清理左倾错误的影响 7

四、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7

三、“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7

(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8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9

(一)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省情况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0

五、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10

(四)初步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教职工队伍 11

(三)为我省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出一批人才 11

(二)提高了全省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11

二、幼儿教育发展情况 12

一、概述 12

幼儿教育 12

三、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15

四、幼教师资状况及培训 17

五、领导及管理 18

1.贵州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20

附: 20

3.册亨县幼儿园关心少数民族幼儿成长 21

2.贵阳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21

4.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 23

(二)小学教育发展的进程 25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25

小学教育 25

一、普及小学教育 25

(一)教学计划 29

二、教学工作 29

(二)教学改革 35

(一)学制 38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 38

(一)概述 39

四、特殊教育 39

(二)办学形式 39

(三)安顺盲聋哑学校 40

(二)盲聋哑学校的教学工作 40

1.玉屏侗族自治县采取积极措施普及初等教育 41

附: 41

2.贵阳市实验小学 42

3.遵义市文化小学 43

4.遵义等10县(市、区、特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 44

5.贵州省文字改革工作和普通话推广工作 47

(一)获得巨大成就的17年 50

一、概述 50

中学教育 50

(三)取得新成就的8年 54

(二)备受摧残、破坏的10年 54

(一)贯彻条例的措施 57

二、贯彻条例、教学计划、学校管理的措施 57

(三)贯彻学校管理的措施 58

(二)贯彻教学计划的措施 58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0

(一)教学改革的过程 60

三、教学改革 60

(三)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和措施 62

(二)贯彻国家关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方针、任务的措施 63

(一)中等教育结构变化概况 63

四、中等教育的调整和结构改革 63

(三)结构改革的进展 64

(一)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生产供应 65

五、教学手段和电化教育设施 65

(二)电化教育 66

(二)要求与措施 67

(一)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 67

六、重点中学 67

七、工农速成中学 68

(三)重点中学的现状 68

附:贵阳第一中学 69

(一)全省中等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71

一、中等师范教育 71

中等师范教育,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 71

(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 72

(三)加强师范学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73

附:黔南州贵定师范学校 74

(一)全省中小学教师概况 75

二、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 75

(二)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 76

(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77

(三)整顿民办教师队伍 77

1.贵州教育学院 78

附: 78

2.贵州教育工会 79

(二)学校分类及专业设置 81

(一)发展概况 81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 81

一、中等专业教育 81

(四)劳动实习 82

(三)教学工作 82

1.贵州省商业学校 83

附: 83

(五)教师 83

(六)学生 83

(一)农校、职校的创办和发展 84

二、职业教育 84

2.贵阳市卫生学校 84

(五)学生 86

(四)教师 86

(二)学校分类和专业设置 86

(三)教学工作 86

2.贵阳市旅游学校 87

1.贵州人民大学 87

附: 87

3.册亨县者茂农业中学 88

(一)技校的创建和发展 89

三、技工学校 89

(三)技校的振兴 90

(二)“文化大革命”对技校的破坏 90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 92

(一)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 92

全日制高等教育 92

一、概述 92

二、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 97

(一)1952~1965年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情况 98

四、高等学校专业设置 98

三、学习、试行《高教六十条》 98

(二)粉碎“四人帮”以来全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恢复和调整情况 99

(一)教学工作情况 100

五、教学工作 100

(一)招生 101

六、招生及毕业生分配 101

(二)教材建设 101

(二)毕业生分配 103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104

(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04

七、教师 104

(一)教师的来源 104

(二)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科研工作 105

(一)17年的科研工作 105

八、科研工作 105

(一)实验室 106

九、实验室、图书馆、实验场所、电化教学 106

(三)高等学校中的科研机构、学报刊物、学术团体 106

(四)各学校学术活动蓬勃开展 106

1.贵州大学 107

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简介 107

(二)图书馆 107

(三)实验场所 107

(四)电化教学 107

2.贵州工学院 109

3.贵州农学院 110

4.贵阳医学院 112

5.贵阳中医学院 113

6.遵义医学院 115

7.贵州师范大学 116

8.贵州财经学院 119

9.贵州民族学院 121

一、结合形式任务,进行思想教育 123

思想政治教育 123

(二)中等学校的政治课 125

(一)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课 125

二、政治理论课 125

(三)小学的思想品德课 126

(四)政治课教师 127

三、贯彻学生守则 128

(一)班主任工作 129

四、班主任工作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 129

(二)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130

(三)粉碎“四人帮”后的新发展 132

(二)“文革”中10年的大跌落 132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132

一、学校体育工作 132

(一)解放后17年的起落 132

(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 134

(四)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 134

二、学校卫生工作 134

(一)学校卫生机构的建立 134

(二)进行卫生知识教育 134

(三)卫生体育工作一起抓 134

(一)民族中小学的创办和发展 136

二、民族教育的发展 136

少数民族教育 136

一、贵州少数民族简介 136

(二)贵州民族学院的建立和发展 137

(四)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师范学校的恢复 138

(三)极左思潮对民族教育的破坏 138

(六)民族教师的培养 139

(五)民族学院的恢复和发展 139

(七)各级各类学校中民族学生人数的增长 140

(一)多种形式办学,建立多层次、多规格的民族教育体制 141

三、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141

(二)根据民族特点,改进教学工作 142

(四)增拨教育经费,扶植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43

(三)采取特殊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率 143

(五)加强对民族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44

附:天柱民族中学 145

(二)主要对象 146

(一)发展概况 146

成人教育 146

一、概述 146

(一)概况 147

二、扫盲教育 147

(三)办学、教学形式 147

(四)教师、经费 147

(四)培训教师 148

(三)扫除文盲的机构 148

(二)方针、任务 148

(一)方针、任务 149

三、农民教育 149

(五)教材教法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49

(六)教师、教材和课程设置 150

(五)领导机构 150

(二)发展概况 150

(三)办学原则 150

(四)入学对象 150

附:王家父子办农民夜校 151

(一)解放初期的干部文化教育 152

四、干部教育 152

(一)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阶段 153

五、职工教育 153

(二)新时期的干部教育 153

(二)粉碎“四人帮”后的新阶段 155

(一)业余大学和函授教育 157

六、成人高等教育 157

(三)广播电视大学 158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58

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159

(四)教育科研成果 161

(三)重点教育科研项目(普教部分) 161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教育报刊 161

一、教育科研机构及科研、科技等活动 161

(一)概述 161

(二)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161

(五)教学改革实验 162

(六)学术交流和智力支边 164

(七)科技、文艺活动 166

(八)夏令营活动 174

(一)贵州省教育学会所属各专业(学科)研究会 175

二、教育学术团体及其活动 175

(二)教育学会及所属专业(学科)研究会开展的学术活动 176

(四)各高等院校学报 179

(三)《贵州教育志通讯》 179

三、教育报刊 179

(一)《贵州教育》 179

(二)《教育科学》 179

(七)《中学时代报》 180

(六)《贵州自学考试》 180

(五)贵州招生 180

(三)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 181

(二)教育事业费支出概况 181

财务、基建、勤工俭学 181

一、财务工作 181

(一)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181

(二)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5年) 186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建设”阶段(1949~1957年) 186

二、基建工作 186

(四)粉碎“四人帮”后取得新成就的阶段(1976~1984年) 187

(三)“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5年) 187

1.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188

附: 188

2.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189

3.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 190

4.贵州省1949~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及增长情况 191

7.1984年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现有校舍按用途分类表 193

6.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每生占有校舍建筑面积情况 193

5.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校舍教工住宅建筑面积增长情况 193

三、勤工俭学 194

8.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基建完成投资统计图 194

附:贵州省1981~1984年中等、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情况表 195

教育大事年表(1949~1984) 196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246

附:1949~198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教(科教、高教)办公室和贵州省教育厅(局)负责人名单 250

贵州省二届教育行政会议总结报告(摘录)(1950年8月) 252

教育文件选辑 252

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在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摘录)(1950年9月) 258

贵州省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组织章程(1950年) 259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陈曾固在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关于贵州省人民政府九个月的工作报告》(摘录)(1950年9月) 259

贵州省开展在职干部业余文化教育实施办法(1950年) 260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指示(节录)(1950年) 261

贵州省农民业余教育实施办法(1950年) 261

贵州省第三届教育行政会议总结(摘录)(1951年1月) 262

贵阳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部长申云浦在贵州省高等教育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上的报告(摘录)(1951年3月16日) 267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结束各级学校教育工作中混乱现象的指示(1951年9月4日) 269

中共贵州省委员会关于结束各级学校的混乱现象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951年9月4日) 270

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制发1952年秋季全省小学一年级新生改行五年一贯制的具体办法及实施中应注意事项(1952年9月2日) 271

全省中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总结报告(摘录)(1952年11月20日) 27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迅速结束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混乱现象的指示(1953年5月14日) 273

贵州省教育厅与专署对中学、师范学校工作管理范围的暂行规定(1955年5月18日) 274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及充实教育行政机构的指示(1953年5月25日) 274

1955年贵州省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1955年) 275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对中等学校领导干部的配备和加强党对中等学校的领导的检查报告及今后意见(1955年7月25日) 279

贵州省关于函授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函授部)、业余师范学校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试行办法(1958年1月20日) 281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农民扫盲事业干部的领导关系和工作任务等问题的通知(1957年10月9日) 281

中共贵州省委高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情况的报告(摘录)(1958年5月31日) 282

关于我省高等学校实行勤工俭学的意见(1958年7月2日) 283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我省教育事业分级管理的试行方案(1959年4月7日) 284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委教育部关于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摘录)(1959年5月2日) 285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教育厅党组关于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和生活安排问题的规定(1959年5月5日) 287

关于全省国家办的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的若干管理权限的规定(1961年4月28日) 289

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减学校教职工的方案(摘录)(1962年7月12日) 290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关 290

关于民办中学的暂行规定(草案)(1962年8月18日) 295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讨论试行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草案和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的安排意见(1963年6月20日) 296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和有关几个问题的请示(1963年7月10日) 299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有重点地、切实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意见(1963年8月7日) 305

关于我省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意见(1963年10月26日) 312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文教办公室、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贵州省1965年半工(农)半读学校的试点计划(草案)(1965年1月28日) 313

省革委会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录)(1978年4月19日) 317

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苗春亭在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录)(1978年6月7日) 318

中共贵州省委、省革委转发《关于执行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精神的请示报告》的通知(摘录)(1979年12月20日) 323

《关于在全国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1980年1月7日) 326

关于全省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1980年3月10日) 328

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第二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意见(1980年3月31日) 330

贵州省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纪录(1980年4月14日) 332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新财政体制后教育经费安排问题的通知(1980年5月16日) 335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办好我省首批重点中小学的意见的通知(摘录)(1980年10月4日) 336

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1年3月7日) 339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1981年11月11日) 342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的通知(1981年9月2日) 342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981年11月12日) 346

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摘录)(1982年2月20日) 350

关于举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意见(摘录)(1982年5月7日) 351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贵州教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贵州教育学院建设的报告(1982年6月11日) 353

印发《关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通告》的通知(1982年6月20日) 355

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及校舍修建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2月30日) 356

《关于对去我省农村和边远县工作的毕业生提高待遇的规定的报告》的通知(1983年8月8日) 359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通知(1983年3月11日) 359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1983年8月30日) 361

关于1984年对我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进修”考核的意见(1983年12月29日) 363

关于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通知(1984年1月20日) 364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员的通知(1984年4月10日) 365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普通教育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通知(1984年4月14日) 366

贵州省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1984年5月16日) 370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成人高中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1984年5月12日) 370

关于制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1984年5月16日) 373

贵州省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 376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通知(节录)(1984年5月31日) 376

贵州省1984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 382

贵州省198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 386

贵州省1984年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招生规定(1984年5月) 389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教育厅关于我省1984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调配问题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 7月26日) 391

关于成立贵州教育志编纂办公室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984年7月31日) 394

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1984年10月5日) 395

贵州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1984年10月18日) 398

《贵州省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和《贵州省普及初等教育规划》(1985年2月4日) 400

关于我省电化教育发展规划的意见(1985年3月26日) 403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10月14日 408

贵州省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批复 413

贵州省幼儿园、盲聋哑教育基本情况 414

教育基础统计 414

贵州省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415

贵州省1984年小学分县基本情况 416

贵州省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 420

贵州省1984年普通中学分县基本情况 421

贵州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基本情况 424

贵州省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师)教育基本情况 425

贵州省1983、1984年中等专业学校一览表 426

贵州省农、职业中学教育分地区基本情况 430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育基本情况 431

贵州省1984年成人高等院校一览表 432

贵州省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 432

贵州省初、中等成人教育基本情况 433

贵州省学龄儿童入学情况 434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 435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编制情况 436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女生数 437

(一)1949~1965年 442

下编 442

贵阳市 442

综述 442

一、解放前的教育概略 442

二、35年教育工作的回顾 442

(三)1977~1984年 444

(二)1966~1976年 444

(二)社会主义体系的学校教育网已经形成 445

三、35年来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445

(一)党政领导及整个社会对教育工作日渐重视 445

(三)教师队伍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446

(四)教育改革开始起步 447

一、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1949~1956年) 448

幼儿教育 448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1957~1966年) 449

(二)幼儿园的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450

三、幼儿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66~1976年) 450

四、幼儿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1984年) 450

(一)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班)迅速增加 450

(三)提高了保育教养工作质量 451

(四)开展了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452

1.贵阳市云岩区中东九段托幼所 453

(五)摘好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 453

附: 453

(二)小学教育发展的6个阶段 454

2.贵阳市白云区都拉民族乡都拉村幼儿园 454

小学教育 454

一、普及小学教育情况 454

(一)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454

(一)学制 457

二、教学改革 457

(三)教学改革 458

(二)教材 458

(三)粉碎“四人帮”以后 459

三、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459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 459

(二)“文化大革命”的10年 459

附:甲秀小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61

四、校外教育 462

(三)举办工学班,招收流失生入学 463

(一)建立组织 463

(二)重视在校生的校外教育 463

(三)规定了科技活动月,举办小发明、小论文评奖活动 464

五、“第二课堂”教育 464

(一)建立市、区少年宫,为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供基地 464

(二)组织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组,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 464

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 465

(四)举办各种夏令营活动 465

(一)体育工作 465

附:贵阳市少年儿童科技活动获奖情况表 466

(二)卫生工作 468

附:南明小学在抓德育、智育的同时加强体育工作 469

一、发展概况 470

中学教育 470

二、思想政治教育 471

三、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 473

四、体育卫生工作 474

五、勤工俭学 476

附:乌当中学校办工厂 477

附:贵阳车辆工厂职工子弟学校 478

六、重点中学 478

七、厂矿企事业办学 478

八、校外教育 479

九、中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 482

(一)半工(农)半读学校概况 484

职业教育 484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 484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概况 485

1.金筑大学 487

附: 487

2.1984年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班)基本情况统计表 488

二、技工学校 489

中等专业教育 491

附:1983年贵阳地区技工学校基本情况表 491

二、少数民族女学生大量入学 493

少数民族教育 493

一、少数民族学生成倍增长 493

五、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突出民族学校的特点 494

三、普及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494

四、采取措施,优待少数民族学生 494

特殊教育 495

一、扫除文盲 496

成人教育 496

二、农民教育 497

三、职工教育 498

四、干部教育 500

附:贵阳市职工业余大学 500

五、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工作站 502

七、民主党派办学 503

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03

教师队伍 504

(一)中等师范教育 505

一、师范教育 505

(一)幼教师资培训 506

(二)高等师范教育 506

二、师资培训 506

(三)中学教师培训 507

(二)小学教师培训 507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508

1.贵阳市师资情况统计表(一) 509

附: 509

2.贵阳师范专科学校 510

贵阳市师资情况统计表(二) 510

4.贵阳市退休教师协会 511

3.贵阳市教师进修学院 511

5.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学校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受表彰的人员名单(1977~1984年) 512

概述 515

六盘水市 515

二、1977~1984年 516

幼儿教育 516

一、1956~1976年 516

(一)1949~1952年 517

附:六盘水市1976~1984年幼儿教育情况统计表 517

小学教育 517

一、解放前小学教育简况 517

二、解放后小学教育的发展 517

(四)1963~1965年 518

(二)1953~1957年 518

(三)1958~1962年 518

(六)1977~1984年 519

(五)1966~1976年 519

1.六枝特区兴隆村集资办学情况简介 522

附: 522

2.六枝特区云盘管理区普及初等教育简况 523

3.水城特区城关第一小学 524

(一)1949~1957年 525

中学教育 525

一、解放前中学教育简况 525

二、解放后中学教育的发展 525

(二)1958~1965年 526

(四)1977~1984年 527

(三)1966~1976年 527

附:水城特区第二中学 530

一、1949~1976年 531

中等师范教育 531

二、1977~1984年 532

一、六盘水市农业学校 533

中等专业学校 533

二、六盘水市卫生学校 534

三、六盘水市财政学校 535

高等教育 536

四、六盘水市商业学校 536

(二)集中办学后的发展变化 537

一、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 537

(一)1977~1979年分散办学时间 537

(一)电视大学工作站 538

二、六盘水市教师进修学校 538

三、成人高等教育 538

附:水城矿务局电大班 539

(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539

(三)大学函授班的工作 539

二、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540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540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概况 540

三、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541

四、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542

(二)扫盲工作的发展 543

成人教育 543

一、农民教育 543

(一)建国后扫盲运动的开始 543

(一)职工教育概况 544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教育蓬勃发展 544

二、职工教育 544

(二)发展职工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 545

厂矿企业办学 547

附:盘县特区岗寨农民夜校 547

一、厂矿企业的中小学教育 548

二、厂矿企业技工学校 549

附:六枝矿务局第一中学 550

一、解放前少数民族教育简况 551

少数民族教育 551

(一)1949~1976年 552

二、解放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552

(二)1977~1984年 553

2.盘县特区二中附设民族高中班概况 554

附: 554

1.水城特区顺场民族学校 554

一、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 555

关于教育的文件 555

二、中共六盘水市教育局党组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557

三、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定 559

附:六盘水市区(镇)分类 560

概述 56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63

一、发展概况 566

幼儿教育 566

三、保教人员状况及培训 567

二、教育教学工作 567

一、概况 568

小学教育 568

二、发展进程 569

(一)教学计划 572

三、教学工作 572

(二)教学改革 573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574

四、思想品德教育 574

(一)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 574

(三)结合形势、任务,进行思想教育 575

(一)学制 576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 576

五、学制和办学形式 576

1.天柱县初等教育35年 577

(二)办学形式 577

附: 577

2.凯里第五小学开展“五讲四美”小红花活动的作法 578

3.凯里八小开展少年科技活动的经验 579

(一)第一阶段——取得成就的十七年 580

中学教育 580

一、概况 580

(二)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中动乱的十年 583

(三)第三阶段——粉碎“四人帮”后取得新成就的八年 584

二、教学工作 585

三、思想政治教育 587

(一)镇远一中 590

四、学校简介 590

(一)概述 591

(二)凯里一中 591

五、勤工俭学情况 591

一、发展概况 592

(二)天柱县勤工俭学情况介绍 592

师范教育 592

二、教学工作 594

一、中等专业教育 595

三、专业思想教育 595

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595

(二)黔东南卫生学校 596

(一)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 596

(四)贵州省凯里农业机械化学校 597

(三)黔东南财贸学校 597

(五)黔东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 598

二、农职业教育 599

(一)黔东南技工学校 600

三、技工学校 600

(四)黔东南州商业技工学校 601

(二)黔东南水电技工学校 601

(三)黔东南森林工业技工学校 601

全日制高等教育 602

(一)黔东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604

少数民族教育 604

一、概况 604

(三)民族学校(含小学、初中) 605

(二)民族小学 605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606

三、民族教育的成就 608

(二)黄平民族中学 609

四、介绍几所民族学校 609

(一)天柱民族中学(见上篇少数民族教育部分) 609

(三)榕江八开民族学校 610

一、农民教育 611

成人教育 611

2.1982年州工农教育委员会、州教育局《关于农民教育工作的意见》 613

附: 613

1.1982年各县文盲率统计表(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 613

(一)解放初期的职工教育 615

二、职工教育 615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16

(二)新时期的职工教育 616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东南工作站 616

二、教师队伍的整顿提高 617

教师 617

一、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 617

三、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 618

(一)表彰优秀教师 619

(二)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 620

一、基本情况 621

教育科研 621

二、教育科研活动 622

三、教学科研效益 623

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革我州普通教育的决定 624

文件资料 624

1.全州各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表 626

附: 626

3.黔东南历年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基建投资表 627

2.黔东南州历年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人均分配表 627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图 628

(一)建国后17年黔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3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630

综述 630

一、概况 630

(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630

(二)解放前的黔南教育简况 630

二、35年教育工作的回顾 630

(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633

(三)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634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黔南州情况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637

三、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637

(三)为黔南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人才 638

(二)提高了全州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638

(四)初步建立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教职工队伍 639

(四)蓬勃发展时期(1977~1983年) 640

幼儿教育 640

一、概况 640

(一)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 640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8~1965年) 640

(三)遭受严重摧残的时期(1966~1976年) 640

二、保教工作 641

四、领导和管理 642

三、师资状况和培训 642

附:黔南州机关幼儿园 643

(二)小学教育发展进程 644

小学教育 644

一、普及小学教育 644

(一)解放35年来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 644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646

二、思想政治工作 646

(一)黔南地区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646

(一)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学计划的执行 647

三、教学工作 647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 648

(二)教学工作 648

附:平塘县平湖第一小学 650

(一)健康发展的17年 651

中学教育 651

一、概述 651

(三)取得显著成就的7年 653

(二)遭受严重损失的10年 653

(二)《教学计划》的执行 654

二、贯彻《条例》,执行《教学计划》和学校管理措施 654

(一)贯彻《条例》 654

(二)重视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 655

(三)加强学校管理 655

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655

(一)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655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措施 656

四、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656

(一)中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656

(一)建国后十七年中师教育概况 657

(三)结构改革初见成效 657

中等师范教育 657

一、中等师范教育概况 657

(二)教育实习 658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师教育 658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师教育 658

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 658

(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658

附:独山师范学校书法教学 659

三、专业思想教育 659

(二)专业设置、教学工作 660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 660

一、中等专业教育 660

(一)概况 660

(三)教师、学生情况 661

二、中等技术教育 661

(一)概况 661

(二)教学情况 661

(一)1958~1966年农、职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662

三、职业教育 662

(二)新时期的农、职业学校 663

(一)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 664

全日制高等教育 664

一、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664

(二)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665

(一)五十年代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666

二、黔南教育学院简况 666

少数民族教育 666

一、基本概况 666

(三)民族学校的恢复和新发展 667

(二)极“左”思潮造成民族教育的损失 667

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 668

(一)办学形式与教学工作的特点 668

附:1950~1983年黔南州中小学、中师、师专几个发展阶段中具有代表性年份的少数民族学生变化情况表 669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670

(二)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 670

(三)民族教育经费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待遇 671

成人教育 672

一、概述 672

(一)成人教育发展简况 672

(二)经费 673

(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673

二、农民教育 673

(一)发展概况 673

(二)入学对象 673

(三)领导机构 673

(四)教师、教材、课程设置和学习时间 673

三、干部教育 674

(一)建国初期的干部教育 674

(二)在职干部业余文化学校 674

(三)1982~1984年的干部教育 675

四、职工教育 675

(一)发展概况 675

(二)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676

五、成人高等教育 676

(一)业余大学 676

(二)函授教育 677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77

(四)广播电视大学 677

教师 677

一、建国以来教师队伍发展概况 677

(一)建国后17年的发展 678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678

二、教师的培训工作 679

(二)表彰先进教师 680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680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680

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681

(三)改善教师经济待遇 681

教育科学研究 681

二、教育科学研究 682

(二)专业(学科)教学研究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683

三、教育学术团体 683

(一)黔南州教育学会 683

二、解放前黔西南教育概况 685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685

概述 685

一、黔西南州的地理位置、民族、人口和区域划分 685

三、解放后35年来黔西南的教育 686

(一)解放后的17年 687

(二)“文化大革命”的10年 688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689

二、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幼儿教育 690

幼儿教育 690

一、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690

(一)1950~1965年是幼儿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 690

(二)1966~1976年是幼儿教育遭到破坏的时期 690

(三)1977~1984年是幼儿教育振兴的时期 690

五、改进教学,提高保教质量 691

三、建立机构,加强托幼工作的领导 691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691

(三)“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 692

小学教育 692

一、小学教育发展的进程 692

(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692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692

(六)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 693

(四)1963~1965年时期 693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 693

(一)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694

二、教学工作 694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95

(一)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方式 697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 697

(一)学制 697

(二)办学形式 697

四、思想品德教育 697

(四)少先队工作 698

(二)贯彻《小学生守则》 698

(三)班主任工作 69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699

中学教育 699

一、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99

(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699

(四)三年调整时期 70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700

(五)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 701

(一)学制 702

二、学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 702

三、思想政治教育 703

(二)教学计划 703

(三)教学工作 703

(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04

(一)政治课教学 704

(一)对学校的领导 705

四、领导和管理 705

(一)发展概况 706

(二)中学内部的领导管理 706

师范教育 706

一、中等师范教育 706

(二)教学工作 707

(三)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708

二、高等师范教育 709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710

(一)学校发展概况 710

(四)招生、学生教育及毕业生分配 711

(三)专业设置和开设课程 711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712

(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712

(六)学校管理体制和机构 712

中等专业教育 712

四、教学工作 713

二、管理体制和专业设置 713

三、多渠道办学 713

六、教师队伍建设 714

五、生产实习 714

八、体育卫生 715

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715

(一)建国后17年的曲折发展 716

成人教育 716

一、农民教育 716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稳步发展 717

(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破坏 717

(一)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 718

二、干部教育 718

(一)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阶段 719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719

三、职工教育 719

民族教育 720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阶段 720

一、民族教育的发展 721

(三)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722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722

(一)招生 722

(二)培养民族师资和巩固教师队伍 722

(五)民族教育经费和少数民族学生待遇 723

(四)推行民族文字和民族语言教学 723

(二)改善教师待遇 724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724

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724

(一)平反冤假错案 724

(四)表彰先进教师 725

(三)选拔优秀知识分子充实各级领导班子 725

(二)公办中小学教师的提高 726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 726

三、教师队伍的整顿和提高 726

(一)民办小学教师的整顿 726

(三)培训形式 727

四、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727

(一)培训原则 727

(二)培训机构 727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728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728

一、解放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概况 728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学校体育工作 728

三、卫生工作 729

(二)积极开展“达标”活动 729

(三)广泛开展群众活动与开办青少年业余体校 729

(四)增加体育经费,购置体育器材和修建运动场地 729

(五)组织体育卫生工作的检查验收 729

(一)接管恢复时期(1949~1952年) 732

安顺地区 732

概述 732

一、解放前教育事业简况 732

二、解放后17年的教育事业 732

(三)曲折发展时期(1958~1966年) 733

(二)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7年) 733

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734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734

五、35年来教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735

三、培养师资,发展幼儿教育 737

幼儿教育 737

一、全区幼教概况 737

二、稳步发展,提高质量 737

一、普及与发展 738

四、巩固和提高 738

(一)抓组织领导 738

(二)抓保教质量 738

(三)抓管理制度 738

小学教育 738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 739

(三)重点小学 744

(二)多种形式办学 744

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培养新一代 745

(二)学习苏联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革 746

二、小学教学工作 746

(一)贯彻执行小学教学计划 746

特殊教育 747

三、学校管理 747

附:前进中的安顺盲聋哑学校 748

附:普定县号云村集资办学简介 750

集资办学 750

(二)解放后接管整顿学校 751

中学教育 751

一、中学教育的发展 751

(一)解放前中学教育简况 751

(三)“一五”期间中学教育的发展 752

(七)中学教育的拨乱反正 754

(四)中学教育曲折前进 754

(五)克服困难,稳步发展 754

(六)“文革”十年对中学教育的破坏 754

(八)中学教育大步前进 755

二、学校管理 756

四、教学改革 758

三、重点中学 758

六、教学仪器设备 759

五、勤工俭学 759

1.贵州省安顺第一中学 760

附: 760

2.安顺实验学校 761

三、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思想教育 763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 763

一、通过贯彻《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进行教育 763

二、通过加强《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教学进行教育思想 763

五、结合形势、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764

四、通过团、队工作进行思想教育 764

中小学的体育卫生工作 765

附:安顺地区部分中小学生体育成绩 767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组成 768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768

三、中小学教师的离职培训和进修 771

二、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进修 771

四、中小学教师的考核 772

一、农职业中学 773

五、评选先进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773

职业教育 773

二、厂矿办中等技术学校 774

一、创办民族学校,鼓励少数民族子女入学 775

民族教育 775

二、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 776

一、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777

三、民族学校的分布及所取得的成果 777

中等师范教育 777

中等专业教育 778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教学及管理 778

二、贵州省安顺财政学校 779

一、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 779

四、清镇电力学校 780

三、安顺地区卫生学校 780

三、安顺教育学院 781

高等教育 781

一、安顺地区高等教育简况 781

二、贵州省安顺师范专科学校 781

一、扫盲教育和初等教育 782

四、贵州电视大学安顺工作站 782

成人教育 782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 784

二、成人中、高等教育 784

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学术团体 784

一、概况 784

二、教研工作 784

(一)教研室的性质 784

四、编写教材和资料 785

(三)教研室的工作方法 785

三、教育学术团体及各专业(学科)研究会 785

二、解放前的教育概况 787

毕节地区 787

概述 787

一、毕节地区简介 787

(二)整顿巩固,稳步前进 788

三、解放后17年的教育工作 788

(一)维持现状,逐步恢复与发展 788

(四)经过调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789

(三)1958年的大发展到1961年的调整 789

五、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790

四、“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790

(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792

六、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792

(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792

(二)提高了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792

附:毕节地区历年教育事业费开支情况表 793

(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793

(五)教育投资逐渐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793

一、发展概况 794

幼儿教育 794

二、教育教学工作 795

四、领导和管理 796

三、师资培训 796

(二)解放35年来全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 797

小学教育 797

一、普及小学教育概况 797

(一)解放前夕全区小学教育简介 797

附:毕节地区小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800

(三)办学形式 801

二、小学的教学工作 801

(一)教学计划的执行 801

(二)学制 801

(四)教学工作 802

(二)学区制 803

三、小学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803

(一)分级管理 803

四、群众集资办学 804

(三)视导制 804

一、中学教育发展概况 805

中学教育 805

二、中学教育的调整 806

附: 807

1.毕节地区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807

2.毕节地区1977~1984年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录取情况统计表 808

3.毕节地区1977~1984年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808

(一)贯彻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 808

三、教学工作与教学改革 808

(三)学制改革试验情况 809

(二)贯彻执行工作条例的情况 809

(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810

(五)教学仪器的设备、配置和管理 811

(二)重点中学的办理 812

(六)开展勤工俭学的情况 812

四、重点中学 812

(一)重点中学的确定 812

1.毕节第一中学 813

附: 813

2.黔西第一中学 814

(二)教育、教学及实习 815

师范教育 815

一、中等师范教育 815

(一)发展概况 815

(三)领导与管理 816

(一)发展概况 817

附: 817

1.毕节地区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基本情况表 817

2.毕节师范学校 817

二、高等师范教育 817

1.毕节师范专科学校 818

(二)专业设置、教学及科研 818

(三)校舍及设备 818

附: 818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819

2.毕节教育学院 819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819

二、培训工作 820

三、整顿民办教师队伍 821

(四)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 822

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进修考核 822

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822

(一)平反冤假错案 822

(二)在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 822

(三)选拔优秀教师充实领导班子 822

(二)教育工会的活动 823

六、加强教育工会建设,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823

(一)教育工会的组织建设 823

(一)发展概况 826

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826

一、中等专业教育 826

(三)教学、科研与实习 827

(二)培养目标、学制及专业设置 827

附:毕节撒拉溪卫生学校 828

(四)教师与学生 828

(二)教学、生产劳动和师资培养 829

二、农(职)业学校 829

(一)发展概况 829

(三)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 830

附:赫章县平山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830

三、技工学校 830

(一)发展概况 830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 830

一、少数民族简况 831

(四)学生 831

附:织金县技工学校 831

民族教育 831

二、民族学校(班)的创立和发展 832

(三)降低分数线,录取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 834

三、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 834

(一)从实际出发,动员组织少数民族子女入学 834

(二)增加教育经费,扶持民族教育 834

五、民族师资培养 835

四、民族语文教学 835

一、扫除文盲及农民教育 836

成人教育 836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838

二、干部、职工教育 838

1.毕节地区出席1982年全省农民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839

四、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节工作站 839

附: 839

2.毕节地区1984年农民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840

4.贵州省毕节地区1995年前扫盲规划表 841

3.毕节地区历年脱盲情况统计表 841

一、中小学的时事政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842

思想政治教育 842

(一)班主任工作 844

二、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844

三、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政治课 844

四、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844

(二)共青团工作 845

(三)少先队工作 846

一、体育工作 847

(四)学生会工作 847

体育、卫生、文娱 847

三、文娱活动 849

二、卫生保健 849

(一)教育科研机构 850

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刊物 850

一、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科研活动 850

(二)主要教育科研活动 851

(二)教育学会的学术活动 853

(三)教育科研成果 853

二、教育学术团体 853

(一)教育学会 853

附: 854

1.毕节地区1979~1984年参加全国、全省各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854

2.毕节地区1979~1984年组织各科竞赛、评比活动获奖名次表 855

(一)《教育简讯》及其他 856

(三)《教研园地》 856

(四)《毕节师专学报》及其他 856

三、教育刊物 856

(二)《教研资料》 856

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强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的意见 857

基本教育文献 857

一、解放前教育简况 865

遵义地区 865

概述 865

(二)大力普及小学教育 866

二、建国后17年教育概况 866

三、“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866

四、拨乱反正,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866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 866

(八)办学条件的改善 867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867

(四)加强少数民族教育 867

(五)成人教育的发展 867

(六)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867

(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867

附:解放前遵义专区部分县的教育概况(1905~1949年) 868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871

幼儿教育 87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871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871

三、十年动乱时期 871

1.发展中的遵义行署机关幼儿园 873

附: 873

2.梁隆庆和他办的个体幼儿园 874

小学教育 876

四、推行“两种教育制度” 877

一、接管恢复时期 877

二、发展时期 877

三、小学教育的大起大落 877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878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 878

六、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新时期 878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878

(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879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879

(四)改进体育卫生工作 879

2.余庆县从山区特点出发积极普及初等教育 880

(六)加强音乐、美术教学 880

附: 880

1.遵义地区1市3县达到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 880

3.绥阳县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882

一、新的开始 883

中学教育 883

三、动乱的十年 884

二、起起落落 884

四、教育的春天 885

2.遵义市第四中学 886

附: 886

1.1977~1984年各县(市)输送人才统计表 886

3.绥阳县创设农工商奖学金 887

一、中等师范教育 888

师范教育 888

中等专业教育 889

二、高等师范教育 889

(一)农(职)业中学的三起三落 890

职业教育 890

一、农(职)业中学 890

(二)农(职)业学校的恢复和发展 891

附:道真县职业中学的创办与收获 892

二、技工学校 892

勤工俭学 894

少数民族教育 896

附:勤工俭学育新人 896

附:仡佬族山乡的巨变——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教育调查 898

一、扫盲和农民教育 900

成人教育 900

二、职工教育 901

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902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遵义工作站 902

四、高等学校的函授教育 902

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 903

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905

附:遵义县提高小学师资水平的作法 906

(一)普通教育的校舍建设 908

教育事业经费 908

一、教育事业经费 908

二、教育基本建设 908

三、教学仪器设备 909

(二)普通学校的课桌椅 909

附:遵义县集资办学的初步调查 910

二、解放后17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913

铜仁地区 913

概述 913

一、解放前教育概况 913

四、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915

三、“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915

(四)初步建立了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917

五、35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 917

(一)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 917

(二)为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中、初级技术人才 917

(三)普及小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917

附:铜仁地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918

幼儿教育 918

一、恢复时期 919

小学教育 919

四、三年调整时期 92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92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920

(一)把普及小学教育列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 921

五、十年动乱时期 921

六、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 921

(三)增加教育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922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922

(三)向工农开门 923

(四)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923

附:1983年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名单 923

中学教育 923

一、解放初期 923

(一)恢复、整编 923

(二)改革旧的教育 92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924

(四)配合中心工作 924

四、三年调整时期 925

五、十年动乱时期 925

(三)办好一批重点中学 926

(二)贯彻“八字”方针,调整普通中学 926

六、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 926

(一)拨乱反正,整顿学校 926

(四)采取措施,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927

1.铜仁地区中学实验室管理条例(试行草案) 928

附: 928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928

2.铜仁地区中学实验保管员工作职责(试行草案) 929

5.铜仁地区教学仪器设备清仓核资实施办法 930

4.铜仁地区中学实验保管员评比条件(试行草案) 930

3.铜仁地区中学学生实验规则(试行草案) 930

一、中等师范教育 931

中等师范教育及中小学教师 931

(一)概况 932

二、中小学教师 932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933

(二)培训 933

附:思南师范学校 934

(四)整顿民办教师队伍 934

1.铜仁地区财贸学校 935

附: 935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 935

一、中等专业学校 935

3.铜仁地区卫生学校 936

2.铜仁地区农业学校 936

二、农(职)业中学 937

2.铜仁地区农业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938

1.印江县城关区新寨农业中学 938

附: 938

4.铜仁地区农业初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课程表 939

3.铜仁地区农业高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课程表 939

一、铜仁师范专科学校 940

高等教育 940

二、铜仁教育学院 941

学校体育卫生 942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铜仁地区分校 942

附:铜仁地区1983年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检查验收合格学校名单 944

(二)开展全区农民教育大检查 945

(一)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945

成人教育 945

一、扫盲教育 945

三、干部教育 946

二、职工教育 946

(三)召开农民教育经验交流表彰会 946

附:松桃县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947

二、地、县教育学会 948

一、地、县教育研究室 948

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 948

附:铜仁地区教育学会各学科教学研究会名称及人员情况一览表 949

2.小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950

1.幼儿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950

教育基本统计 950

附: 950

3.中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951

5.农(职)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