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渎职、侵权案件重点、难点问题的司法适用
渎职、侵权案件重点、难点问题的司法适用

渎职、侵权案件重点、难点问题的司法适用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缪树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265789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渎职、侵权案件重点、难点问题的评析及司法适用的指导。
《渎职、侵权案件重点、难点问题的司法适用》目录

第一编 渎职罪共性问题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

第一章 渎职罪的界定、种类和在分则中的定位 3

一、如何界定我国刑法中的渎职罪 3

二、渎职罪的分类 5

三、渎职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定位 9

第二章 渎职罪构成要件中的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1

第一节 渎职罪客体、客观方面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1

一、如何区分渎职罪与其他刑事犯罪 11

二、渎职罪危害行为的特点 13

三、渎职罪危害行为的类型 15

四、渎职罪危害行为中的作为与不作为 17

五、渎职罪危害结果的特点 22

六、非物质性损失是否属于渎职罪的重大损失及其认定 25

七、间接经济损失是否属于渎职罪的重大损失 26

八、如何计算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起止时间 27

九、如何看待渎职罪中的偶然因果关系 30

第二节 渎职罪主体、主观方面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2

一、现行渎职罪主体法律规定的由来、内容和特点 33

二、渎职罪主体的范围 45

三、什么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范围如何界定 50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界定标准 56

五、如何理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 60

六、“从事公务”的含义和特征 62

七、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5

八、政协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7

九、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9

十、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的人员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71

十一、是否存在既有故意又有过失的渎职个罪 72

一、渎职罪是否都属于结果犯 78

第三节 渎职罪犯罪形态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78

二、渎职罪中的结果犯是否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 82

三、渎职罪中的行为犯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85

四、渎职罪与受贿罪的竞合问题 86

五、刑法规定的渎职罪之间的法条竞合的认定和处理 94

六、“内外勾结”渎职案件的认定 97

七、渎职罪有相伴的共生犯罪时,行为人性质的认定 100

八、渎职罪“基础案”的认定和处理 103

一、滥用职权罪概述 113

第一章 滥用职权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13

第二编 渎职罪各罪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13

二、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 118

三、如何理解滥用职权罪中的“职权” 129

四、滥用职权是否包含放弃职责 130

五、如何理解“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的规定 133

第二章 玩忽职守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36

一、玩忽职守罪概述 136

二、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是否包含故意 141

三、玩忽职守罪客观行为的分类及其内涵 146

四、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特点 151

五、如何区分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 157

第三章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62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概述 162

二、如何理解“国家秘密” 166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171

四、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 173

五、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的界限 175

一、徇私枉法罪概述 181

第四章 徇私枉法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181

二、“徇私”的理解和认定 183

三、徇私枉法罪的主观罪过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190

四、如何理解“有罪的人” 191

五、“枉法”涵义及分类 194

六、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是否本罪的构成要件 196

七、“利用职务之便”是否包括利用本人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198

八、违法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的认定 199

九、如何办理故重故轻追诉的案件 202

一、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概述 205

第五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05

二、枉法调解是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 207

三、“集体讨论”的枉法裁判行为责任如何界定 210

四、关于下级法官执行上级违法命令而作出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问题 211

五、追究行为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事责任的时间问题 213

第六章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15

一、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概述 215

二、如何理解两罪的“司法工作人员” 217

三、如何理解两罪中的“判决、裁定” 219

四、两罪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界定 219

六、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界定 221

第七章 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23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概述 223

二、关于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 227

三、“临时私放”的行为如何认定 228

四、如何理解“在押人员” 230

五、在押人员构成脱逃罪是否是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成立的前提 233

第八章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35

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概述 235

二、如何理解本罪的“减刑” 238

三、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却故意不予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41

四、界定本罪既遂、未遂的标准是什么 242

五、没有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建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司法工作人员为罪犯伪造立功材料应当如何定性 243

第九章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45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概述 245

二、本罪的主体——行政执法人员的范围 248

三、公安人员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249

四、纪检、监察人员是否属于本罪的主体 251

五、如何理解本罪“应移交的对象” 252

六、“不移交”是否限于“不直接向司法机关移交” 254

一、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概述 256

第十章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56

二、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范围 259

三、本罪是否只能由故意构成 260

第十一章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62

一、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概述 262

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明知纳税人偷税,为徇私情、私利故意不征、少征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65

三、因徇私故意不采取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行为如何定性 267

四、徇私舞弊多征税的行为如何认定 268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概述 271

第十二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71

二、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合同” 273

四、本罪主观方面是否只能是过失 276

五、本罪的“诈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77

第十三章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79

一、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概述 279

二、如何理解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281

三、本罪的主观罪过是否包含故意 284

四、本罪的犯罪主体都包含哪些人 286

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概述 288

第十四章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288

二、什么是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 290

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包括哪些人 293

四、如何理解“国有土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 294

五、非法低价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是否能以非法低价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论处 296

六、如何认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 297

第十五章 放纵走私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00

一、放纵走私罪概述 300

二、海关工作人员明知走私人的走私行为而放纵的,应如何认定 302

三、海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走私案件中,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不移交,如何认定 303

第三编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第一章 非法拘禁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07

一、非法拘禁罪概述 307

二、精神病患者、婴儿、醉酒者、昏迷者或熟睡的人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 309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行为能否构成本罪 311

四、本罪主观罪过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312

五、如何把握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界限 312

第二章 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15

一、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概述 315

二、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和对象 318

三、如何理解和认定“致人伤残、死亡” 320

四、如何理解暴力取证罪中“证人”的范围 324

五、如何理解暴力取证罪中的“暴力” 325

第三章 虐待被监管人罪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司法适用 327

一、虐待被监管人罪概述 327

二、本罪中的“监管机构”应如何理解 329

三、在监管机构中担任警戒任务的武装警察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331

四、如何理解“殴打、体罚虐待” 332

五、构成本罪是否要求行为发生在行为人履行监管职责活动过程中 3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2006年6月29日) 337

附录: 33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 34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344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1年7月20日) 36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3年9月4日) 37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3年5月14日) 3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0年6月19日) 378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16日) 3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年7月13日)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