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学史  第3卷
中国法学史  第3卷

中国法学史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勤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1747
  • 页数:7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中国法学学术的通史类作品。
《中国法学史 第3卷》目录
标签:法学

第七章 中国近代法学的成长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3

一、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3

二、西方法学观在中国传播的五个时期  9

三、传播的载体  19

(一)政法类报刊杂志  19

(二)著作  23

(三)大学法律教育  24

(四)外国法律专家的聘请与中国法科留学生的派出  25

四、传播的主要内容  26

五、传播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9

第三节 外国人与中国近代法学  46

一、近代中国法学诞生与成长进程中的外国人  46

(一)传播西方法学观  52

二、外国人在近代中国的法律学术活动  52

(二)翻译法学著作和教材,为中国近代法学的诞生和成长确立范本  54

(三)从事法律教育,为中国法学的近代化培养人才  55

(四)著书立说,为中国法和法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60

(五)输入法律专业名词,为中国近代法学的诞生奠定基础  62

三、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法律学术活动的特点  63

第四节 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66

一、法科留学活动的兴起  66

二、法科留学生在中国近代法学成长中的作用  69

三、法科留学活动与中国近代法学传统  76

第五节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82

一、近代法律教育的起步  83

二、近代法律教育的基本内容  86

三、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113

四、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特点  118

第六节 法理学  125

一、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126

(一)严谷逊藏口授、唐宗愈笔述《法律关系》  136

二、代表作品评述  136

(二)梁启超著《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137

(三)严复编译《孟德斯鸠法意》  139

(四)织田万著、刘崇佑译《法学通论》  145

(五)大石定吉著、贺学海译《法学通论》  146

(六)孟森编著《新编法学通论》  148

(七)穗积重远著、李鹤鸣译《法理学大纲》  150

(八)王传璧编《法理学史概论》  154

(九)吴经熊著《法律哲学研究》  156

(十)美浓部达吉著、黄冯明译《公法与私法》  159

(十一)吴经熊、华懋生编《法学文选》  163

三、近代法理学形成的标志及其基本特征  166

第七节 法史学  171

一、近代法史学的诞生与成长  171

(一)梁启超著《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  180

二、代表作品评述  180

(二)程树德著《九朝律考》  186

(三)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189

(四)陈顾远著《中国法制史》  206

(五)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209

(六)爱德华滋著、沈大銈译《罕穆刺俾法典》  214

(七)黄右昌著《罗马法与现代》  220

(八)丘汉平著《罗马法》  222

(九)穗积陈重著、黄尊三等译《法律进化论》  227

(十)莫理斯著、王学文译《法律发达史》  231

三、法史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238

第八节 宪法学  241

一、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241

二、代表作品评述  254

(一)熊元翰编辑《国法学》  254

(二)谢瀛洲著《五权宪法大纲》  259

(三)张知本著《宪法论》  263

(四)吴宗慈编著《中华民国宪法史》  268

(五)戴雪著、雷宾南译《英宪精义》  273

(六)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  279

(七)萨孟武著《宪法新论》  283

三、近代宪法学发展的特点  288

第九节 行政法学  293

一、行政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294

二、代表作品评述  300

(一)曹履贞编辑《行政法》  300

(二)织田万著《清国行政法》  304

(三)白鹏飞著《行政法大纲》  307

(四)范扬著《行政法总论》  311

(五)钟庚言著《行政法总论》  314

(六)管欧著《行政法各论》  317

(七)美浓部达吉著、邓定人译《行政裁判法》  320

三、近代行政法学发展的特点  322

第十节 民商法学  328

一、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328

二、代表作品评述  340

(一)严献章、匡一、王运震编辑《民法总则》  340

(二)熊元楷编辑《商法总则》  343

(三)胡长清著《中国民法总论》  347

(四)梅仲协著《民法要义》  353

(五)李宜琛著《民法总则》  357

(六)李谟、黄景柏著《民法债编总论》  362

(七)戴修瓒著《民法债编各论》  364

(八)曹杰著《中国民法物权论》  369

(九)李之屏著《土地法释义》  373

(十)余棨昌著《民法要论·亲属继承》  378

(十一)罗鼎著《民法继承论》  382

(十二)王效文著《中国公司法论》  386

(十三)王孝通著《保险法论》  397

(十四)朱方著《票据法详解》  403

(十五)史尚宽著《信托法论》  408

三、近代民商法学的基本特点  412

第十一节 刑法学  415

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416

二、代表作品评述  424

(一)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  424

(二)王宠惠编著《中华民国刑法》  427

(三)王觐著《中华刑法论》  429

(四)赵琛著《新刑法原理》  432

(五)董康著《刑法比较学》  436

(六)陈瑾昆著《刑法总则讲义》  440

(七)陈文彬著《中国新刑法总论》  443

(八)许鹏飞编著《比较刑法纲要》  448

(九)潘恩培著《刑法实用分则》  455

(十)郭卫著《刑事政策学》  459

(十一)李剑华著《犯罪学》  463

(十二)孙雄编著《监狱学》  467

三、近代刑法学的基本特点  472

第十二节 民事诉讼法学  475

一、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476

二、代表作品评述  481

(一)熊元襄编辑《民事诉讼法》  481

(二)石志泉著《民事诉讼条例释义》  484

(三)邵勋、邵锋著《中国民事诉讼法论》  489

(四)郭卫原著、施霖修编《民事诉讼法释义》  493

(五)王去非著《破产法论》  497

三、近代民事诉讼法学诞生与成长的特点  503

第十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506

一、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507

二、代表作品评述  514

(一)郑保华著《法院组织法释义》  515

(二)夏勤著《刑事诉讼法要论》和《刑事诉讼法释疑》  517

(三)陈瑾昆著《刑事诉讼法通义》  522

(四)徐朝阳著《中国诉讼法溯源》  524

(五)孙绍康编著《刑事诉讼法》  526

(六)康焕栋著《刑事诉讼法论》  527

(七)蔡枢衡著《刑事诉讼法教程》  530

三、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特点  531

第十四节 国际法学  534

一、近代国际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536

二、代表作品评述  546

(一)丁韪良译《万国公法》  546

(二)中村进午著《平时国际公法》、《战时国际公法》  550

(三)周鲠生著《国际法大纲》  556

(四)崔书琴著《国际法》  560

(五)唐纪翔著《中国国际私法论》  565

(六)卢峻著《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  571

(七)陈顾远著《中国国际法溯源》  579

(八)刘达人、袁国钦著《国际法发达史》  584

(九)寺田四郎著、韩逋仙译《国际法学界之七大家》  590

(十)吴昆吾著《不平等条约概论》  599

(十一)孙晓楼、赵颐年编著《领事裁判权问题》  603

(十二)杨鹏著《海商法新论》  609

三、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发展的特点  614

第十五节 法学家列传  618

一、1901年修律以前的近代法学家  619

(一)魏源  619

(二)王韬  620

(三)郑观应  620

(四)严复  621

(五)康有为  622

(六)梁启超  623

(一)沈家本  624

二、1901年修律至“辛亥革命”前后的法学家  624

(二)伍廷芳  626

(三)劳乃宣  627

(四)孙中山  628

(五)董康  629

(六)熊元楷、熊元翰、熊元襄  631

(七)孟森  632

(八)章太炎  633

(九)汤化龙  634

(十)杨度  635

(十一)江庸  636

三、20世纪20至40年代的法学家  638

(一)沈钧儒  638

(二)居正  640

(三)程树德  641

(四)胡汉民  643

(五)吴宗慈  644

(六)余棨昌  645

(七)王宠惠  645

(八)张知本  648

(九)章士钊  651

(十)李木庵  651

(十一)石志泉  652

(十二)黄右昌  653

(十三)伍朝枢  655

(十四)金鸣盛  655

(十五)罗鼎  656

(十六)陈瑾昆  657

(十七)戴修瓒  658

(十八)张君劢  660

(十九)丁元普  661

(二十)罗文干  662

(二十一)张东荪  663

(二十二)李大钊  664

(二十三)周鲠生  666

(二十四)陶保霖  668

(二十五)白鹏飞  669

(二十六)陈霆锐  670

(二十七)燕树棠  670

(二十八)夏勤  672

(二十九)王世杰  672

(三十)吴绂征  674

(三十一)张志让  674

(三十二)于能模  676

(三十三)谢瀛洲  676

(三十四)陈顾远  677

(三十五)裘千昌  678

(三十六)谢光第  678

(三十八)何思敬  679

(三十七)王去非  679

(三十九)谢冠生  680

(四十)萨孟武  681

(四十一)史尚宽  682

(四十二)赵琛  684

(四十三)吴经熊  686

(四十四)黄公觉  687

(四十五)范扬  688

(四十六)吴昆吾  688

(四十七)胡长清  689

(四十八)梅仲协  690

(四十九)吴学义  691

(五十)杨幼炯  692

(五十一)孙晓楼  693

(五十二)杨鸿烈  694

(五十三)章渊若  695

(五十四)丘汉平  697

(五十五)蔡枢衡  698

(五十六)梅汝璈  700

(五十七)管欧  701

(五十八)杨兆龙  702

(五十九)阮毅成  705

(六十)徐道邻  706

(六十一)张汇文  707

(六十二)费青  707

(六十三)戴炎辉  709

(六十四)林纪东  710

四、来华的外国法学家与学者  711

(一)郭守腊  711

(二)丁韪良  712

(三)林乐知  713

(四)毕利干  714

(五)傅兰雅  716

(六)李提摩太  717

(七)小河滋次郎  718

(八)罗炳吉  718

(九)宝道  719

(十)冈田朝太郎  720

(十一)织田万  721

(十二)志田钾太郎  722

(十三)松冈义正  723

(十四)庞德  724

(十五)毕善功  725

(十六)今井嘉幸  725

(十七)爱师嘉拉  726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  729

附录2 插图索引  745

后记  7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