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话语:理念与经验
中国话语:理念与经验

中国话语:理念与经验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士林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262363X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多位文艺理论教授共同著述而成,内容涉及文学评论、文艺美学、江南诗学等多个领域,有较强的学术理论价值。
上一篇:人民文艺浅说下一篇:南史演义 上
《中国话语:理念与经验》目录

前言: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 3

上篇:思想及阐释 3

一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 3

二 当代汉语的谱系与沧桑 17

三 当代学术语法的批判与重建 25

四 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中国话语 33

五 文化批评的中国话语——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 43

六 关于城市音乐文化的阐释语境问题 51

七 比较研究与中国语境 64

八 在历史语境中阐释全球化 70

九 在中国语境中阐释诗性智慧 79

十 中国话语与江南话语 99

十一 在江南发现诗性文化——在全国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111

中篇:批判与重建 125

十二 如何拯救学术本身 125

十三 九十年代的先锋批评 133

十四 面对感觉的沦丧 151

十五 叙事的阴谋——关于中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文化叙事分析 156

十六 文学场是怎样倾斜的 175

十七 南京“伤感形象”批判 190

十八 在非主流中发现中国美学 210

十九 先验批判与中国美学的现代性 218

二十 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种学理设计——略谈《澄明美学》的学术理念,批判理论及其逻辑旨归 225

二十一 消费时代的文化记忆 234

二十二 中国话语与中国情感——在“诗意城市:上海当代先锋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241

1 鹤鸣于阴,其子和之——《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主编人语 253

二十三 呦呦鹿鸣,求其友声——主编人语三种 253

下篇:当事或相关 253

2 让江南永远是她自身——《江南话语》主编人语 255

3 寻找诗性实践的机理——《诗性智慧丛书》主编人语 257

二十四 一份“流产学术”备忘录 260

1 有谁读懂了扬子鳄——《扬子鳄:中国话语》主编人语 260

2 做现代梦的代价——《残酷的幻象——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后记 262

3 “有阳光照耀的山涧中的阴凉之处”——《晴磵之曲》自序 263

4 写作者是快乐的——《中国话语》后记 265

5 时间还没有到来——《短歌行》主编人语 267

1 “董理年轻时代的旧业”——《苦难美学》后记 269

二十五 西窗幽梦等闲成——2000年以后著述跋语十种 269

2 “观念领域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后记 271

3 “不敢奢望它能……”——《新道德主义》后记 272

4 “少小离家老大回”——《谁知盘中餐》后记 273

5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人文江南关键词》编后记 275

6 忙完“公家事”以后——《江南文化的诗性阐释》编后记 276

7 现代中国的奇怪灵魂——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后记 277

8 “没时间写,编也行”——《床前明月光——唐诗人文阅读丛编》后记 279

9 “非常幸福的体力劳动”——《白杨多悲风——古诗人文阅读丛编》后记 280

10 “小园香径独徘徊”——《西洲在何处》后记 281

二十六 如何少壮有悲思——主持人语七种 284

1 “以百年之身承载千年沉重之思”——“21世纪学术展望”主持人语 284

2 “我的理想在哪儿?我的身体在这儿?”——“当代文化的身体化问题”主持人语 286

3 21世纪新文化:从恢复汉语尊严开始——“中国话语四重奏”主持人语 289

4 “趣味绝不是无可争辩的”——“九十年代的中国趣味”主持人语 292

5 “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新审美教育书简”主持人语 295

6 “在中国经验和中国语境之中”——“审美现代性:中国语境与话语”主持人语 298

7 “语言学转向”的温故与知新——《河北学刊》“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主持人语 299

1 非典时期,诗人何为——陆健诗集《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序 303

二十七 青春浩气想吴钩 序言、代编者按及其他 303

2 用诗力提升生命的意志与努力 308

——刘友开《杏坛情诗》序 308

3 “一种本土化学术研究的积极尝试”——《江苏大学学报》“中国文化诗学论坛·编者按” 309

4 “有学术的思想”与“有价值的知识”——《人文杂志》“人文学术新思潮”编者按 310

5 在学术观念与精神生产机制上推动学术进步——《河北学刊》“关注当代学术元问题”编者按 311

6 还有多少中国往事可以重寻——《中国文化:边缘话题》笔谈编者按 312

7 “那个远行的人儿回来了”——《学习时报》“之子于归”专栏作者题记 314

8 “以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区域文化为镜子”——《中国文化报》“文化镜像”专版编者按 314

9 “在抽象符号与发黄纸页的密林中……”——《人与自然》“书林觅绿”专栏编者按 315

10 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的创新之路——《河北学刊》2005年推出“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新栏目 316

11 君子之交于纸上——赠书衣坊主人 318

12 一点祝贺与一点意见——《有动物有美感论》读后 319

二十八 且看春雨长园蔬——访谈与对话 321

1 教化之后是理性——刘士林教授访谈录 321

2 关于《先验批判》的问答 328

3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权作对《可疑的美学创新》一文的回应 337

结语:中国学术的中国格局 354

后记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