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共享中国  高端专家访谈
共享中国  高端专家访谈

共享中国 高端专家访谈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林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806298
  • 页数:511 页
图书介绍:经济日报著名记者杨林林继《转型中国》后的又一力作。作者扣准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与林毅夫、汤敏、李强等高端专家进行了互动性访谈。
《共享中国 高端专家访谈》目录

序&高尚全 1

林毅夫:中国已进入200年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1

林毅夫简介 2

您参加过多少次国家最高领导召集的座谈会?——“很多次了,难计其数吧” 4

您说“中国领导人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依据何在 6

我们的领导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把握得还是准的 7

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和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10

从根本上讲,多创造就业机会对缩小贫富差距是最重要的 11

如果觉得有风险,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风险,那它就不再是风险了 12

最大的风险是脱离现实、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 14

人民币如果巨幅升值,中、美必定“两败俱伤” 15

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规定了银行资金可进入房地产的比例,这点很值得内地借鉴 17

中印之间有很多互补关系,机会多于威胁 19

诺贝尔奖得主谈中国问题,大部分是“隔靴搔痒” 20

中国是不是距离出现“世界级经济大师”为期不远了 21

我想,网上的任何声音都是有信息量的 22

不能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建议就是我提出的;学者的研究本来就应该在决策之前 23

只有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视角来看农村问题,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农村问题 26

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都必须像中医那样“内外兼治” 30

城市人的收入没达到一定水平,怎么能去“农家乐”?所以我主张要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农村问题 32

我觉得温总理这次做得非常好——把农业税都给取消了 34

目前还是劳动力密集、资本较少的服务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36

经过试点、总结经验、完善监管体制,中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将在五至十年中发展起来 39

义务教育机构的费用,百分之百应为政府拨款,在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应占三分之一 40

经济学以“道”为主,“商学”以“术”为主,我们北大国际MBA教学注重“道”、“术”结合 40

我为什么说当今中国已进入“200年以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44

“转型”就是为了“共享” 46

汤敏:“雪中送炭”谋“共享” 49

汤敏简介 50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三年多与前20多年的最大不同在“发展战略”上 51

“雪中送炭”:我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准备了哪些对策和建议 53

“扩招”是好是坏?“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我想,历史会自有评说 55

现在谁就业不难?工人就业难不难?干部就业难不难?农民就业难不难 56

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就业在我国都将是最大的问题,比什么问题都大 57

大学生现在主要是“理想地就业”难——找到理想的工资、地点和工作比较难 58

为什么很多渴望招人的单位都说:“我们老是招不到我们想要的人” 60

宁愿在家呆着,也只能留在北京、上海、深圳,这类不切实际的期望,注定了大学生就业会很难 60

有了“多级跳”意识,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会更主动 62

“去学习社会”:这是中国大学生特别需要的,大学应该教 64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脱胎换骨!不然会浪费很多人才和时间 66

未来10年,中国的民办大学一定会大发展 67

我相信:在今后10年内,中国一定会有大富翁愿意投几十个亿办大学,而且不为赚钱,就是做公益 70

未来中国教育的希望,在优秀的民办大学 71

应该怎样认识农村金融的“缺位”问题 73

世界上许多专门做小额贷款的银行,都已成了该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74

把“小额贷款”试点,发展成真正的银行 77

关于大银行或政府先行提供的“批发贷款” 79

我认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是中国农村未来的方向 81

龙头企业可组建“担保公司”,为农民从农信社贷款提供担保 83

建议国家成立或允许民营企业组建“农业保险公司” 85

对改革应不应该反思?应该;但不能因此放慢改革的步伐 86

要积极地从适应时代潮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87

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才能切实地利国利民 89

李强:“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 91

李强简介 92

倡导“和谐社会”是我们对“社会目标”的重大反思 93

“社会”这个概念比“经济”广泛得多 95

如果引进的东西,看起来能赚钱,但把中国人的思想搞乱了,甚至会毁掉民族的前途,那就要重新考虑了 98

为什么很多人挣够了钱以后并不觉得幸福?为什么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不敢买第二、第三套房 99

人们期望值的提高,总会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所以“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101

什么叫“社会结构紧张” 103

中国干部队伍自身的利益机制越来越固化,这是很大的问题 105

13亿人口的“社会转型”,难度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没几十年工夫根本不可能完成 106

各行各业的“社会失范”,需要认真对待 108

我们现在社会规范的教化水平,远没有达到“四书五经”的水平 111

如果人们只有“挣钱”这一个目标,那社会就太可怕了 113

中国人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家庭伦理本位社会”,这是“命根子”的东西 115

贫富差距大小对社会的影响,呈“倒U字”型 118

“中间阶层”有三个基本标准 120

中国将来很可能成为以“中小工商业者”为主体的社会;所以我们基本的“社会运作原则”应有利于中小经营者 122

户籍制度改革的本质和关键,是剥离附着在上面的社会经济利益、社会福利;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不可太急 124

要意识到,任何一个城市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 127

“官”和“商”的问题,将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难题 129

中国人在备受欺凌的百年历史中,积蓄了很强的“成就动机” 130

社会利益越是向多元化发展,就越不容易产生整体利益冲突,也就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132

“精英群体”的利益一致,国家就好管理 134

对“精简机构”这个事,需要特别小心 134

政府职能不转变,干部队伍就不可能缩小 137

“沟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手段;对中国来说,沟通是个基本的政治制度问题 137

应该有一个汲取民意的经常性渠道 139

改革是实验,是对中国“经济模式、政治模式、社会模式”的很大实验;中国现在大方向没有错,还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142

魏杰:呼唤专门研究“利益平衡”的经济学家 145

魏杰简介 146

应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主流是,对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 147

我国高新科技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已有很大提升,他们已不再是那种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的了 149

中国新生代的民营企业家有四大特点 150

天津滨海新区前景很好,将来可能远远超过“浦东” 151

让中国变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这个提法不确切 153

中国的CEO“名不副实”吗 153

真正意义的CEO只能在“出资金”和“出人力资本”这两种“出资人”形成的“双边治理结构”中存在 154

“战略决策委员会”在“新企业体制”中不可或缺 155

中国企业中的“独立董事”,往往只能帮企业做好事,不能阻止其干坏事 157

我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呈现出利益多元化,因此经济学者所代表的利益主体也势必多元化 159

“法治社会”、“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核心是“法治社会”,没有这一点,社会就会乱套 160

目前涉及面较广的企业“做假账”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不健全 162

要研究“骗贷”、“抢贷”和“乱集资”为何频频发生 163

浙江商人为何转型最快 164

现在倒应适当给民营企业一点“超国民待遇”,同时也不能简单化地降低对外资企业的待遇 166

究竟该不该给外资超国民待遇?不能一刀切 167

大力发展保险业,对社会稳定有好处;但监督制度需要强化,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168

想“洗钱”的,除了“黑钱”,还有“灰钱”;真正解决“洗钱”问题,主要靠体制的完善 170

我估计,国内服务业对外资开放后,会受到很大中击 172

我不赞成社会上流行的“恶意并购”一说,事实证明,对外资企业的并购是有办法抵抗的 174

零售业的问题,我们的失误在哪里 176

我认为:在房地产领域政府只该做两件事:一是规范交易程序,二是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 178

多数美国人都是工作了20年后才能拥有房产,我们也不宜宣扬“工作5年之后就能买套房子” 179

我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战,社会期待着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公开透明 180

让富人高高兴兴、风风光光地把钱拿出来从事慈善事业,应是各级政府的明智之举 183

在“城市转型”中需要大量的慈善机构,他们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184

中国应该有部分经济学家适当“转型”,研究“利益的平衡”,而非纯粹的经济学 186

我们国家现在没有监督医院的机制,这是大问题 188

社会经济学家不能情绪化,而须更多进行理性分析,为人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多多出谋划策 190

王志纲: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最大恩赐 193

王志纲简介 194

我感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执政后这三年来,中国这辆“车”开始转“大弯”了——急转弯会翻车,不转弯会出问题 195

中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走向衰落的?是从浑然不知世上已有了“新帝国,新规则”时起 196

体会过“饥饿”的人们,更能理解邓小平的伟大 197

中国人的能量啊,让世界为之震颤 199

在“转大弯”前,中国出现的“全民拜金”几乎要毁了整个民族 200

在延续了多年“萝卜快了不洗泥”式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后,中华民族回归到了对“公平兼效率”之“大同社会”的追求 201

我认为胡锦涛、温家宝的头脑非常清楚,他们提出的几个东西很了不起 203

当胡锦涛、温家宝执政两届,就会给中国留下巨大的积累和财富 204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次经济社会“转大弯”中,肯定会“甩”出去很多官员、老板和一些跟不上时代的人 205

这些年来,我对“战略”问题的感触特别深 206

我在1988年写的“战略建言”又一次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207

对战略制定我们有五句话,叫做“大势把握,理念创新,要素整合,模式设置,操作监理” 208

在制定“中国式战略”时,“东方哲学”很重要 210

我为什么说,讲什么问题都要有历史观、“纵深感”和“横向感” 211

现在我们只做那些支持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兴房地产 212

中央出台的很多政策都让人感到,现在的高层很注意吸收“民智” 213

在任何发达国家,“不动产”和“金融”都是市场的两翼 214

房地产问题是解决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好“破题点”和“研究点” 215

“调控”之后,有些地方“跑部前进”的成本会增加10到100倍 216

老外“不懂”我,政府研究人员“迎合”我,名牌大学“论证”我,那我该怎么办 218

什么叫企业家?——挣钱并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他们的追求,大则社会责任,小则“百年老店” 218

这个行业的利润太高了,是暴利!全球没有哪个国家会放任房地产 220

我们国家上层建筑的“转型”,路还很长 222

企业家精英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懂市场,而且懂政治 223

中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需要诸多学科而非单一学科的专家来共举盛世 224

当今中国很多老板的学习能力非常惊人 226

优秀企业家,必是善借“外脑”的大家 228

一个能走向世界的成功企业,不仅肯在“研发”上花钱,也肯在“借助外脑”上花钱 229

中国有些排行榜很不严谨,也助长了“万般皆下品,唯有金钱高”的浮躁之风 230

人生有三种境界:平实人生、成功人生、传奇人生;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 231

当今中国,“商人成天谈文化,文化人成天谈商业” 233

20年内,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会瓜熟蒂落 234

现在中国教育体系的市场化、庸俗化、功利化很值得反思 236

“珠三角”若来一次“浴火重生”,会尝到温州“微笑曲线”高端的甜头 237

我们有很多区域市场都需要“腾笼换鸟” 238

中国有许多跟丽江和香格里拉一样的“生态美人”,只有走“非工业化”的生态环保道路才会大发展 240

做咨询策划的往往是,越超然、越独立,越值钱 242

粤港、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三个“发动机”,能使中国用20%的土地支撑起70%的经济实力 244

下一步,中国将迎来“国土整治”时代;“住宅地产”将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去 247

东方未来可能会出现两个世界级大城市——大上海和大北京,只有最大的城市才能吸引全球最优秀的“戏班子”去演出 249

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在全球配置资源——这就是21世纪的经济形态 251

谁是先行者,谁制定的规则就是规则了 252

伴随着物质形态的影响力,中国的精神和文化形态将会影响全世界 254

中国的文化一定会复兴 255

自然资源是越挖越少,文化资源是越挖越多 256

在世界各地新兴的中国热,可能会倒过来影响中国人 257

在一个到处都是精明人的世界里,最后占便宜的往往是“傻瓜” 259

这个“傻瓜”实际上是个强者宣言——我很自信,我认为我是稀缺产品 261

对“浙江商帮”不可小看,他们赴汤蹈火,远走重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263

前一段时期,我国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症”里 265

“战略为王” 266

“成就感”是我们这种人最高的幸福指数 268

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太高,只要求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269

一个美国犹太人说:中国人在近30年中经历了美国近300年的巨变过程,这是巨大的财富,你们太幸运了 269

这就是本届政府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施展空间,这是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271

一些地方领导提出了“新四化”论:“谋划”、“策划”、“规划”、“计划” 273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从自卑、到崇洋、到自信、到创新的“四部曲” 274

中国已经在“全球的聚光灯”下面了,再次展现了从容自信的“大国风范” 275

林泽炎:人人都是天才 277

林泽炎简介 278

在一个组织里,怎样“激活”人、“管好”人 279

中国在两千年封建历史中曾出现过三次“盛世”,主要源于三点:科技创新,人才保障、制度变革 280

我认为“人人都是天才”,但个人素质只有在跟组织的需求相匹配时,才能真正施展出来 281

在“人力测评”中,光测评一个人不行,还需要评估他将要去或已经就职的组织 283

一个组织——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用人模式 284

现在我们有些组织或企业是“成长致死” 286

怎样的“组织环境”能避免“僵化致死” 287

在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信息与知识的“共享”都非常重要 289

现在我们虽然有很多制度都改革了,但“管人”的方式还没有调整过来 290

不能简单拿市场的办法来评价政府的管理模式 291

“单向管理”是很可怕的 291

“民主决策”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共享” 292

现在的中国人,“认知型的技能”都很高,“非认知型的技能”却普遍欠缺 293

一个人的成功要靠哪两个“轮子”?若想得到认可,该有哪三种“心” 294

如何提高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96

我呼吁:中国的职称评定应该社会化——由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随时考,随时评” 297

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应该改革成“目标导向式”的 298

我们的用人机制市场化了,评价人就该社会化 299

建议国家建立非盈利性、非政府、社会化、全国统一的、政府监控的“人才大市场”,实现人才信息的全国共享 301

“空降兵”对激活比较僵化的体制有好处,但是 302

“末位淘汰”制为什么行不通 303

配置人才,需要“任职资格标准”、“业绩标准”、“稳定层”和“开放的循环流动系统” 305

很多部门所做的“人力资源考评”为什么不了了之?因为没弄懂“绩效考核”的两大方法论 307

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为什么大部分都不成功 309

对“创新型人才”的识别,心理学中有现成的“工具” 310

“价值导向”多元化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313

我们的“人才评价制度”和“成功的价值导向”一定要转过来 315

“咨询行业”是个“良心产业”,一定要有“独立性、科学性、客观性” 317

我们应该尊重和尽量开发出每个人的天赋,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实现社会“价值导向的多元化” 319

只有尊重每个人的潜能和自主选择,我们社会的“人文环境”才会更加净化、和谐 320

刘东华: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323

刘东华简介 324

早期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选出来的,实际上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代表人物 325

原来有些提法,比如“市场换技术”等,让大家觉得纯粹是自欺欺人,根本不可能 327

中国的企业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抗争得特别苦,非常之苦;我们的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需要更加匹配和默契 328

其实中国企业家中的多数人都有爱国情怀,他们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国人的理解、肯定、鼓励和欣赏 328

国内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现在已经没必要“为自己而战”,他们本来已经在为社会、为别人、为国家而战了 329

企业家成熟起来之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其实他们从来不怕高要求,只怕“不当”的要求 331

成功了的企业家们,与其“消极地从容”,不如让自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从容” 332

中国人在“机会”上已经是越来越平等了,下一步改革深化的最大的“取向”应该仍然在“如何为人们创造更加公平的起跑线”上 333

听到点什么对企业不利的声音就切断它的现金流,对一个政府或部门来说实际相当于“自残行为” 334

对民营企业家不应求全责备或用对党政干部甚至是“神仙”的标准来要求他 335

“原罪”本来可以是一个美丽的概念,现在是人们的理解出了问题 336

在打破旧规则、旧秩序的过程中,政治家和企业家其实是有一种很大默契的,现在要重建新规则、新秩序的尊严,政治家和企业家需要有一种更大的默契 337

今后的反腐败,最好能从“土壤”上入手,而不是总从“结果”上入手 338

中国现在遍地都是“需求”,而且有很多高层次的需求,营造一个健康、阳光、让人们积极向上地行动和创造的氛围完全可能的 339

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每个人都能做并有可能做好 341

如果说“艰苦创业”的话,现在的艰苦主要应该是精神上的 341

为什么杰克·韦尔奇说他原来到中国参加一些活动像是在演戏?他是如何走到中国的深处的 342

“企业逻辑”和“政府逻辑”这两大逻辑的对接,有时候并不比“本土逻辑”和“全球逻辑”的对接更容易 344

什么样的企业家够资格做“企业领袖” 345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做多大,主要取决于它的“基因”;越是开明的决策者,越会看重企业领袖们的意见 346

正在苦心经营企业的企业家,相当于一个带着一群孩子赶路的母亲 347

我们凭什么赢得了企业领袖们的尊敬?媒体的观点绝对不应该被金钱“买断” 348

要饭和化缘在形式上是一样的,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348

现在需要把“中国精神”、把我们身上的“玄奘基因”挖掘出来,跟当今这个时代好好结合 349

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来自内心,再一个来自比较 351

“严肃传媒的逻辑”应该是:创造公信力和基于公信力的影响力,再把这两“力”变成钱 352

每个人的幸福源泉及其对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 353

常修泽: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关乎社会的进步 359

常修泽简介 360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体味到,“富起来”并不能替代“小康”,更不能替代“共享幸福” 361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环境、资源制约之间的矛盾,是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制约,更是个“战略性的瓶颈” 363

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可能与“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365

我们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过低,已导致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还没认真对资源和环境进行严格的产权界定 366

为什么很多城市政府投入很大成本和代价改善了环境,但房价随之猛升所带来的厚利却被开发商赚走了 367

“环境产权”和“环境税”问题,越早体现到法律中去就越主动 368

环境也是“能动的主体” 369

关于“环境产权”的界定、保护、交易 370

在“资源价格”上,首先要从基本理念上进行突破 371

现在很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增加一个“单位GDP中的伤亡事故率”指标 373

我国“与资源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 375

胡锦涛在给中央党校省部班讲的“八大矛盾”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源环境的制约”;而产权制度对突破一些“战略性的制约”很有用 376

中国农村若搞“土地私有化”或“土地国有化”,都会有“陷阱”,故须探索一套新的土地制度 377

“农民的土地维权组织”该怎么搞 378

前些年我们为什么会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物本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盛行 379

过去我们曾长期忽视了“人类的本性”和“人的自身”;而马克思说“新社会应该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381

我认为,人有四种需要: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的,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 383

我们的“创新动力”强劲吗?“创新机制”完备吗?我国目前的“技术专利授予量”为何比其他国家低 384

对国内的创新动力与成果不足问题,须从制度和文化上反思,还需要对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内容进行“结构性置换” 385

要想促进技术创新,就必须承认“技术产权”的地位,推动“技术服务类中介机构”的发育,拓宽相应的就业空间 387

有些美国学者刚发现该国有“大锅饭”等苗头,就敏感到这可能会威胁到他们今后的技术创新 388

未来中国“增长空间”最大经济领域是“新兴服务业”,包括工业和建筑的研发、设计和现代物流等 390

为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实力,需要拓宽视野、更新思路,特别是“跳出”将“自主创新”局限于工业和制造业的藩篱 391

为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我们有四个“硬骨头”要“啃” 393

在未来中国,对社会拥有更大解疑释惑“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不会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家范畴了 39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新矛盾的陆续涌现,我们的“国家理论”出现了一轮轮的重大创新 397

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的中介组织”,社会的健康发展也需“社会的中介组织” 398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为什么给《新世纪》创刊号唯独摘录马克思这句话 400

王宏甲:感悟富裕与幸福 403

王宏甲简介 404

从一门心思要“富起来”,到开始考虑“怎样才幸福” 405

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歌曲里,唱的差不多都是“幸福生活” 406

看来,社会对一个人“对”或“错”的认定,对他的“幸福”或“痛苦”感觉影响很大 407

那时候真正让我感到幸福的,是农民对我的信任 408

能过上好日子就是幸福:这是农民们最朴素的理念 410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那首歌儿里,确实荡漾着“幸福感” 411

《毛主席语录》对农民企业家曾经很有用 411

我们遇到了一个有太多东西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的时代 412

如果不认识中国农民,你怎么能说自己认识中国 413

一部文学作品,为什么成了“党员学习材料” 414

《无极之路》一书,当时为什么那样热 415

像他这种敢于和善于对老百姓负责的干部,老百姓当然很欢迎 417

我发现:人类在每次重大进步的前夜,都迫切想把从前的优秀东西“找回来” 419

周克玉政委把我调进了总后勤部,他从没抽过我一根烟,没喝过我一杯水,从来都是他请我吃饭 420

他最重要的贡献,不仅在于科技发明,更在于他千辛万苦地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421

周国泰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能拍着胸膛说:“我们搞了那么多科研成果,没有一个放空枪的” 423

陆甬祥同志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我们有很多科研人员,把国家的科研经费变成了“知识”,但没有变成“经济” 424

我们目前不少的科技成果和发明都是“公鸡技术”——“只会打鸣,不会下蛋”,可报纸也报道、电视也宣传 426

写有关王选的报告文学《智慧风暴》使我意识到:一个建立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上的新世界正在到来,它必然要影响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426

你能想像得到吗?——浙江的慈溪,一个县级市的年总产值就是1300个亿,相当于中关村的四倍 428

从“放水养鱼”,到“看鱼放水” 429

慈溪市政府突出体会到:经济越发展,就越是迫使政府要简化行政手续 431

慈溪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是这样的 431

我认为,现在的中央政府是最成熟的一届政府,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走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的时期 432

有钱,不等于一定幸福;人们的“幸福感”往往建立在心灵上 433

中国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力量来自于能够发挥出自主创造力的社会群体 434

不少地区的问题源于:经济的民营程度和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够 435

在一些比较成功的民营企业中,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的水平已经到了一般人无法想像的程度 436

现在浙江慈溪被认为是“群发富翁”的“中国之最” 437

使他们感到幸福的,主要是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39

怎么样叫幸福?怎么样叫“和谐社会”?主要是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高一些 439

获得幸福比获得富裕更难;“人人都有幸福感”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 441

那些雕像,永远在体现着他们民族的文化力量 443

这些都是“文明”,看了这些东西,会让你感到崇高;所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也能让人们产生幸福感 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只要人及其劳动和 发明创造受到重视,人们就比较容易有幸福感 447

自古以来,多少帝国崩溃了?多少宫殿倒塌了?多少曾经繁荣的经济消失了?但是荷马史诗没有丢失,《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丢失……你会感到,他们民族的文化能进入人们的血液 448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个人“心灵的故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心灵的故乡”,他能幸福吗 449

一个来自浙江的青年富翁,在法国的五星级宾馆里,竟然强烈感觉到了文化的、而不是金钱的震撼力 449

吴氏父子,当初为什么要帮助中央民族乐团破天荒地挺进维也纳金色大厅 451

付出了那么多,他们得到了什么?——快乐 453

在经济上摆脱”穷”不易,在心理上摆脱“穷”更难:造就千百万个富翁难,让多数人都能有幸福感更不简单 455

邓国胜:怎样靠“社会资源”实现“共享” 457

邓国胜 458

百姓上网参与对政府绩效的评估,是个积极的尝试,但操作上的漏洞不少 459

轰轰烈烈地开展两三年后,百姓参与评价政府的事情,为何在很多地方搞不下去,或者只是流于形式了 460

在一些发达国家,老百姓评价政府绩效的方式非常多元化,群众参与的力度也很大 461

绩效的评估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就一定要对他们有用、有助 462

“末位淘汰制”为何“不科学、不合理、弊端很大” 463

美国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何以从大学民间机构起步,最终发展为大部分资金由政府提供 464

我国早已有民间机构为国家做“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到税务、检查、环保、交通等部门 465

他们那种绩效评估,民间性很强、专业性很强、独立性很强、科学性也很强,方式非常多样化 466

在美国,基金会往往是推动社会改革试验的先锋;其资助的项目甚至包括在创新上有建树的政府 467

政府职能的转换,需借助于一些新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 468

他有时候推不动改革,怎么办?就考核,用新的指标体系考核他们,引导他们改革 469

评估的目的不仅是“控制”和“监督”,更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470

国外“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471

日本政府专设的“政策评估委员会”和“独立行政法人评估委员会”颇有借鉴价值 472

关键是:各地各级政府怎么使用“评估”的结果 473

社会公众若感到缺乏“利益表达的渠道”,社会矛盾就可能比较容易被激化 474

在目前很多国内单位的“利益表达机制”弱化以后,政府与公众间的第三方“利益表达工具”就很重要了 475

如何更好地构建我国“群众参与评价政府绩效”的体系 476

有个美国学者说:有时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并非对“结果”不满,而是对“过程”不满 477

咱们是否也需要成立一个类似日本那样的“评估委员会” 478

“问责制”并非“责问”,而是政府就其掌握的“公权”和资源使用情况向社会的交代 479

如果在我国成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它或许应类似于“证监会”——不仅评估“绩效”,还可评估“政策” 480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把“绩效评估”搞得很乱,重复现象严重,弊端甚多 481

对参与评估的群众和被评估的部门,都需要先做一番科学的分类 482

为什么有时只拿“满意度”做“指挥棒”,以期改进工作并作为干部升迁的依据,并不科学 483

应小心谨慎地调节、掌控“评估”对于被评机构的压力 484

使群众、被评估对象和政府官员等各方,都能通过评估得到好处——这很重要 484

传统的公共管理强调“自上而下”,而“新公共管理”更强调“多元治理” 485

现在政府能掌握资源的“相对值”实际上是少了,因此更要善于动员“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 486

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出路之一最好是,在加强“问责”和“绩效评估”的同时,建立由各个利益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 487

我国的学校和医院,绝不能简单地市场化!而应成为名副其实的“非营利性机构” 488

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若首先从“管理手段”即微观层面和技术层面起步,阻力会小得多 489

民办的非营利、非企业机构可分为两类 490

事业单位的变革,怎样“多管齐下”更为有利 491

“非会员性的非营利性机构”对多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贡献甚大 492

对印度“民间组织”的考察令我震惊 493

印度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但为何其社会却相对更为祥和、稳定、和谐 494

志愿者的“本土化”,太重要了 495

真正的有生命力的“志愿者活动”,应从“外部性”帮扶,过渡到社区内部的“互益”行为 496

我们有些地方政府“权力”很大,但“能力”不足,特别是“管理社会”的能力严重不足 496

农民工怎么“组织化”的问题,是构筑我国“公民社会”的重要领域 498

许多妇联组织的活力为什么那样强 500

目前国内的很多民间组织都需要一个接受“政府帮扶与控制”的较稳固渠道 501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农村能不能建设好,跟那里有没有“集体资产”和“公共资源”有关 502

“农村社区基金”可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503

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是多元化的,其关键是:农民一定要靠新的模式“组织起来” 504

目前国内的“业主委员会”往往是在跟物业有中突时,组织的凝聚力就比较强;反之就容易比较松散 505

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运动”往往很厉害,他们推动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提升 506

中国政府应大力支持那种真正由民间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消费者维权组织” 507

美国有个互联网上的消费者的维权组织,成员多达5000万人,企业很害怕他们 508

及时为民间组织提供信息、进行沟通和引导提醒,是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方面 509

在“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问题、新理念有待各地政府积极探索,抓住新机遇 5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