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发展与影响研究
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发展与影响研究

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发展与影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玉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7323351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发展与影响研究》目录

导言 思想视域问题——如何来研究现代新儒家?&黄玉顺 1

1.研究方法:生活—存在的思想视域 1

2.现代新儒家之产生: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4

3.现代新儒家之发展:从现代性到当代性的转向 6

4.现代新儒家之影响:形而上学的言说方式 16

5.研究立场:在共同视域中的思想开放 18

第一章 在“尚情无我”与“用心致意”之间——梁漱溟“新孔学”的内在紧张&郑志峰 23

一 引论:问题的提出 23

1.尚情无我:梁漱溟的生活感悟 23

2.用心致意:梁漱溟的形上言说 24

3.问题:在形上言说与生活感悟之间 25

二 感悟生活,归宗儒门 26

1.尚情:从生活情感到孔家态度 27

2.无我:从生活体悟到孔家言说 31

三 用心致意,释本开新 36

1.致意:梁漱溟的“意欲”说 36

2.用心:梁漱溟的“理性”说 45

四 结论:“尚情无我”与“用心致意”之紧张 54

第二章 儒家“宋学”之“新”何以可能?——张君劢“新宋学”的意义&秦国杨 60

一 新宋学的提出 60

1.针对西化派的新“宋学” 60

2.针对复古派的“新”宋学 63

3.问题的提出 65

二 新宋学的基本内涵 65

1.新宋学之为“宋学” 66

2.新宋学之“新” 75

三 新宋学存在的问题 78

1.西方哲学的纠缠 79

2.中国哲学的误读 87

四 新宋学的意义 92

1.“宋学”为什么应该“新”?——现代性问题 93

2.“宋学”为什么可以“新”?——思想性问题 94

第三章 苦心孤诣求自证——熊十力“体用论”的言说方式&邓曦泽 103

一 引论:命名的尴尬和言说的困难——从“现代”“新”“儒学”说起 103

二 本论:熊十力“自我观”的言说方式 109

1.自我观:对言说方式的自觉 110

2.体用不二通大道 113

3.时势造成的言说困难 123

三 结论:面对困境而突围 128

第四章 阐旧邦以辅新命——冯友兰“新理学”的问题视域&崔罡 143

一 引言:问题之提出 143

1.冯友兰研究中的视域问题 143

2.冯友兰“新理学”的问题视域 147

3.所谓“贞元”之际 148

二 新理学之“理” 153

1.对理学与心学的判分 154

2.新理学何以是“理学” 157

3.对“理”与“事”的判分 160

三 新理学之“新” 162

1.理学能否“新”:哲学进步之可能与不可能 162

2.理学如何“新”:“照着讲”与“接着讲” 168

四 继承与反思 174

第五章 道德自我与心灵九境——唐君毅哲学的主体性反思&石永之 184

一 唐君毅的文化意识 184

1.文化意识 185

2.文化悲情 186

二 唐君毅的主体观念及其展开 190

1.道德自我 190

2.心灵九境 192

3.宗教哲学 196

三 唐君毅哲学的评价问题 200

第六章 儒家良知论问题——牟宗三“良知坎陷”说评析&杜霞 207

一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提出及其问题 207

1.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提出 207

2.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问题 211

二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理论架构 216

1.康德之为助缘: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判分 217

2.言康德所未言:智的直觉 220

3.两层存有论:一心开二门 224

三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困境 227

1.中与西的纠缠 228

2.形上学奠基之缺失 231

四 儒家良知论的历史回溯 235

1.熊十力“良知呈现”说 236

2.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240

3.孟子的“良知良能”说 244

五 儒家良知论的重新阐释 249

1.牟宗三对现象学的误解 249

2.回归基础存在论 252

3.与海德格尔良知论的比较 257

4.儒家良知论的一种存在论阐释 262

第七章 让儒学的活水流向世界——杜维明对“儒学第三期发展前景”的探索&崔发展 268

一 “让儒学的活水流向世界”的意向性分析 268

1.“让”——现代新儒家心态、姿态之转换 269

2.“儒学的活水”——现代新儒家之为“新”、“儒家” 273

3.“流向世界”——从“比较”、“判教”到“对话” 277

二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 279

1.“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提出 280

2.“儒学第三期发展”的设想与展开 282

三 问题与评价 292

1.方法:言说方式的“兑换” 292

2.问题意识:新轴心时期的文明对话 295

3.途径:儒学的“荣归故里”? 298

4.希望中的问题,问题中的希望 300

第八章 从“血缘性纵贯轴”到“道的错置”——林安梧“后新儒学”的切入点&杨生照 305

一 引论:“后新儒学”的提出 305

1.“后新儒学”之为“儒学” 305

2.“后新儒学”之为“新” 307

3.“后新儒学”之为“后” 308

二 血缘性的纵贯轴——中国传统社会之根本结构 311

1.一个崭新的视角——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世界 312

2.血缘性的纵贯轴——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结构 314

三 被错置的道——血缘性纵贯轴之基本限制 330

1.血缘性纵贯轴之基本构成 330

2.“以理杀人”的发生——从“根源性的慎独伦理”到“宰制性的顺服伦理” 331

3.“道的错置”的发生——血缘性纵贯轴的基本限制 337

四 结语:一条“接续学统”而“切中当下”的运思之路 339

后记&黄玉顺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