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零缺陷智慧  企业打造质量竞争力的艺术
零缺陷智慧  企业打造质量竞争力的艺术

零缺陷智慧 企业打造质量竞争力的艺术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钢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447228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部企业管理类的书。作者结合多年质量管理实操经验,将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及国内外企业成功实践案例融为一体,教会读者如何打造质量竞争力模式,使企业成为“有用和可信赖的组织”。本书分为解惑篇、传道篇、授业篇、行动篇,让读者学会:如何在工作流程中帮助客户、供应商品。
《零缺陷智慧 企业打造质量竞争力的艺术》目录

解惑篇 为何是ZD? 3

第1章ZD缘起 3

撬起质量世界的支点 3

又一位“偶像” 5

“零缺陷”诞生了 6

第2章 与大师对话 8

零缺陷:神话与现实 8

“质量”谜题 15

第3章ZD质量风暴 19

一场质量“战争” 19

半个世纪的质量风雨路 20

一条主线:面向未来的质量之路 22

传道篇 何为ZD ? 29

第4章 直面管理挑战:中国企业,你究竟是谁? 29

自我拷问:我们在企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29

“需要”的解决之道:“完整性”原则 30

系统整合,让利益的秋千荡起来 33

变革管理,轻松获得卓越绩效 37

第5章“失落的文明”:卓越绩效背后 40

跳出传统智慧“黑匣子” 40

别中了“洞穴寓言”的思维圈套 42

质量改进的“症结”何在? 43

第6章 发现质量“真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47

质量管理的语言:是警察还是保健医生 47

质量部门要不要对质量负责? 50

传统组织的通病 52

第7章 审视“质量光谱”:质量管理有定则 57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质量管理? 57

质量的本质是管理 58

用管理思维解决质量问题 60

质量光谱——让组织清醒过来 63

制度比感觉更可靠 65

一个组织如何制定政策? 66

第8章“完整性”哲学:翻开管理者的字典 68

经理人字典里三件重要的事 68

创建质量文化:“90/10规则 ” 69

非此即彼的迷思:零缺陷VS其他工具 73

授业篇 开启ZD模式 81

第9章 基础:所有工作都是一个过程 81

工作过程=业务+关系 81

如何帮助客户成功? 84

如何帮助供应商成功? 86

如何帮助员工成功? 89

打造“工作质量链” 91

应用“过程管理模式” 94

第10章 前提:沟通要求,说到做到 96

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96

要求是多变的,符合要求是不变的 100

用沟通扫走麻烦的雪球 102

有效沟通的秘诀 103

管理者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107

质量战略如何驱动盈利? 110

留住客户的成功分析模型 114

第11章 系统:“预防”致富,“救火”破产 117

预防产生质量 117

为何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120

“墨菲法则”:小错误,大灾难 121

为什么大家不愿进行预防? 124

开启预防系统 130

第12章 准则: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136

工作准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136

双重标准:99.99%的合格率并不合格 141

(一次做对)n=次次做对 145

对待错误的心态:Yes or No 146

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148

第13章 衡量:质量与钱 152

“无威胁衡量”的力量 152

为何做“质量成本”很难成功? 154

财务是记账的,质量是赚钱的 156

通过衡量进行文化变革 159

组织如何避免出台错误的政策? 162

第14章 削减PONC:让浪费变瘦,让利润变胖 166

企业背后的“隐形工厂” 166

成本vs代价 167

削减PONC就是在赚钱! 171

五种计算PONC的方法 177

消除PONC“五步法” 181

PONC值实践:一汽大众5年练好企业内功 186

行动篇 开始上路吧! 195

第15章 建大厦:理念震撼世界! 195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思想 195

ZD Action! 197

第16章 扫楼梯:找准努力方向! 203

从客户着手 203

从质量开始 206

从要求抓起 208

第17章 除根源:让员工说出来! 211

解决麻烦的工具:ECR 211

如何让员工把问题说出来? 215

第18章 改习惯:从自己开始! 218

精灵通则: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 218

展开你的“质量战略蓝图” 223

4C:无法跨越的“文化变革阶段” 228

给质量颁一个奖 233

附录 237

ZD思想的演变 237

盘点Crosbyism思想 239

英文注解 244

初版后记 246

再版后记 2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