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因革之变  中原区域中心城市的近代变迁
因革之变  中原区域中心城市的近代变迁

因革之变 中原区域中心城市的近代变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军献著
  •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03083863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历史学研究,多年来对河南郑州、开封、朱仙镇三座城市的经济历史变迁进行了扎实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其主要学术成就结集出版。本书史料丰富翔实,大都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中原地区经济和社会历史研究及当前的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因革之变 中原区域中心城市的近代变迁》目录

导论 1

一、百年沧桑,近代中原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之变动 1

(一)旧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衰落:朱仙镇、开封 1

(二)新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兴起:郑州 5

二、研究现状 9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20

(一)布罗代尔的视野与本书的创新之处 20

(二)关于极化问题 23

(三)关于衰落城市研究 25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27

(一)中原地区 27

(二)区域中心城市 28

(三)循环累积 29

五、写作思路与资料来源 31

(一)写作思路 31

(二)资料来源 32

第一章 空间之“力” 35

第一节 中原地区的地理空间结构 35

一、中原地区的宏观地理空间特性 35

二、中原地区的微观地理空间结构 36

第二节 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变迁 42

一、先秦以前 42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44

三、隋唐五代宋金时期 48

四、元明清时期 51

第三节 区域中心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53

小结 56

第二章 黄河之影响 61

第一节 十二世纪后黄河的泛滥与影响 61

第二节 对开封、朱仙镇水运体系的破坏 67

一、开封水运体系的衰落 67

二、贾鲁河水运的兴起与衰落 73

第三节 开封、朱仙镇周边腹地土壤的沙化 79

第四节 对中原地区近代陆路交通的影响 86

小结 97

第三章 经济作物的种植与集散 101

第一节 土壤沙化的影响 101

一、花生的大面积种植 101

二、其他农作物收获的贫瘠 108

第二节 棉花的种植与集散 113

一、豫陕晋三省棉花的产地分布 113

二、各中转市场的区位分布与集散数量 121

三、各大棉花终点市场的区位分布 126

小结 130

第四章 商业中心的变迁 134

第一节 朱仙镇的绝对衰落 134

一、商业的衰落与功能的转换 134

二、衰落程度分析 138

第二节 开封的商业变迁 141

一、城市商业功能的转化 141

二、城市商业的腹地范围 149

第三节 郑州的商业发展 156

一、商业功能与商业性质 156

二、郑州棉花市场区位的形成 161

三、其他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腹地范围 167

小结 173

第五章 工业发展的差别 177

第一节 发展现代工业的区位优势 177

一、影响现代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177

二、原材料区位优势 179

三、矿产分布区位的影响 181

四、市场与交通 185

第二节 朱仙镇——传统工业的衰落 188

第三节 郑州——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 195

一、发动型工业:棉纺工业 195

二、其他工业的发展 204

第四节 开封——现代工业的有限发展 207

一、榨油工业 207

二、面粉及其他工业 213

三、开封现代工业的边缘地位 217

小结 218

第六章 政治因素的影响与政治中心的变动 222

第一节 朱仙镇 222

一、“市”的兴起对“城”的带动作用 222

二、朱仙镇的行政设置与影响 223

三、朱仙镇城市空间结构与“寨”的建设 227

四、政治、商业与朱仙镇之“神” 229

第二节 开封 233

一、多层级合一的区域政治中心 233

二、政治力量的支撑作用 235

三、政治都会的安全与城市的空间结构 241

第三节 政治中心之变动 245

一、近代以前郑州的行政建制与城市建设 245

二、近代开封、郑州行政建制的变动与省会的迁移 248

三、省会迁郑之后的影响 253

小结 256

第七章 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动以及新动因的形成 258

第一节 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动 258

一、朱仙镇 259

二、开封 261

三、郑州 265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 270

一、朱仙镇:城市空间的收缩与解体 270

二、郑州: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不同功能区域的形成 272

三、开封:较弱的发展动力与城市空间的有限突破 279

第三节 新动因的形成与差距的加大 285

小结 288

结语 290

附录 294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