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认知诗学研究
认知诗学研究

认知诗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文,赵增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445996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认知诗学研究》一书把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这两个学科创造性地运用于文学研究。认知诗学作为研究文学文本或文学话语的一种跨学科研究,从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中寻找到一种对文学进行创造性解读的新方法;同时反对把文学话语看作是专属于少数精英人物的文化表达方式。本书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认知诗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论依据、主要内容、理论体系和主要方法。依据这些理论认真地进行了对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的认知解读,着重比较了与传统文学批评的优势和独特之处,并论述了认知诗学与体验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认知诗学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认知诗学的起源与界定 1

2.认知与文学 3

3.直觉、身体感知与认知诗学 5

4.认知诗学与文学阅读 7

5.认知诗学与语境 8

6.认知诗学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11

7.认知诗学与文体学 13

8.传统人文学科与认知诗学 15

9.认知诗学的地位与作用 16

第二章 图形与背景 22

一、图形和背景的概念 22

1.鲁宾花瓶与图形和背景 22

2.图形和背景的共现特征 23

3.图形和背景的分离性和凸显性 24

二、图形和背景的认知特性 26

1.图形和背景的定义性特征和联想特征 26

2.图形和背景的判断原则 27

三、图形和背景的时间事件和空间结构 29

1.图形和背景的时间事件与空间结构 29

2.图形和背景与意象图式 31

四、图形和背景与注意和返回抑制 33

1.注意 33

2.返回抑制 34

五、图形和背景与文学概念的关联 36

1.图形和背景与前景化 36

2.图形和背景与陌生化 38

六、图形和背景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 39

第三章 原型范畴与认知模型 46

一、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 46

1.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概念 46

2.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 47

3.原型范畴理论 48

二、原型范畴 49

1.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 49

2.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特性 50

三、原型范畴对文学的影响 50

1.原型范畴与文学类型的分类 51

2.原型识别与文学能力 52

3.范畴与语境依赖性 54

四、范畴识别与文学解读 55

1.范畴识别 55

2.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 57

五、认知模型与文化模型 58

1.认知模型与文学的语境化和社会性 59

2.文化模型与语境依赖 60

3.认知语境与文学形象的识别 63

六、原型理论与认知诗学分析 66

第四章 认知指称与文学阅读 71

一、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 71

1.文本世界、心智世界与现实世界 71

2.作者、文本与读者 72

二、指称、映射与移情 73

1.指示语 73

2.指示映射 75

3.移情 75

4.指称映射与文学阅读 76

三、文学语境中的指称范畴 79

1.感知指称 79

2.空间指称 81

3.时间指称 82

4.关系指称 82

5.语篇指称 83

6.结构指称 84

四、指示转换理论及其特点 84

1.指称转换理论 84

2.指称转换中的推送与弹出 85

3.指称转换的特点 88

4.指称转换的方法 89

五、指称的认知诗学分析 91

第五章 认知语法 96

一、认知语法与行为链 96

1.认知语法的内涵及特性 96

2.角色原型 98

3.行为链 100

二、心理扫描 102

1.寻找意义及其认知途径 102

2.顺序扫描 103

3.总体扫描 104

三、文体学原型 106

1.施事者、移情与定指 106

2.诗歌中的原型与非原型性 108

四、认知诗学分析 112

第六章 脚本与图式 124

一、文学阅读中的脚本理论 124

1.语境:图式诗学的基础 124

2.脚本理论 126

3.无标记脚本与标记脚本 127

4.脚本具有社会文化规约性 130

5.情景脚本、个人脚本、工具脚本 132

二、图式理论与文学图式 133

1.图式与脚本 133

2.图式概念的形成 135

3.图式的类型及功能 138

4.文学图式 140

三、认知诗学分析 144

第七章 可能世界、语篇世界与心理空间 151

一、可能世界理论 152

1.虚构性与语境 152

2.可能世界理论的提出 153

3.可能世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54

4.可能世界理论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 157

二、语篇世界 159

1.语篇世界理论的构成 159

2.语篇世界的可及性 162

3.调节现实与映射虚构 163

三、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 165

1.心理空间理论以及空间类型 166

2.现实空间、映射空间与虚拟空间 168

3.概念整合理论 169

四、认知诗学分析 173

第八章 概念隐喻 180

一、概念隐喻 180

1.隐喻:从修辞到认知 180

2.隐喻的基本运作机制: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182

3.概念隐喻的特征 185

4.概念隐喻具有经验基础 186

二、作为映射的隐喻 187

1.隐喻映射 187

2.映射过程:喻体建构 188

3.博喻、子喻体与平衡 191

三、认知诗学分析 195

第九章 文学寓言 204

一、意义与宏观结构 204

1.叙事、现实与语境 204

2.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206

3.宏观规则 207

二、寓言与投射 209

1.文本意义与寓言 209

2.映射的多种可能组合 210

3.象征、整合与互文性 212

三、认知诗学分析 214

第十章 文本世界 221

一、文本世界和参与者 221

1.自发与他律: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 221

2.文本世界的建构 222

3.文本世界的参与者 225

4.文本世界的共同场 226

5.空间建构元素与功能推进命题 227

二、次级世界及其类型 229

1.指示次级世界 230

2.态度次级世界 230

3.认知次级世界 231

三、理解文学 233

1.文学理解与情感经验 233

2.体验文学叙事 234

3.叙事的理解 237

4.隐性语境、显性语境以及框架完善和框架转换 239

5.框架混合、框架修复与框架替代 240

四、认知诗学分析 241

第十一章 结语 2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