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应为何臣  臣应何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
应为何臣  臣应何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

应为何臣 臣应何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学斌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1085630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君、臣、民是基本的政治主体,三者的关系是基本的政治关系。君、臣各有其道,相应的理论思考则为君道思想、臣道思想。对君道思想研究甚多,本书则独论臣道思想。春秋战国之世,伴随社会的大变动和思想的大活跃,臣道思想出现了初步繁荣。该时期的臣道思想具有原初性质和明显的秩序偏好,也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都有重要影响,对今人思考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准则等也不无裨益。
《应为何臣 臣应何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本书的价值 6

第二节研究现状 7

一、对臣道思想、君臣思想的研究 8

二、对臣的意识的研究 17

三、对臣、君臣关系的研究 19

四、对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四派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 21

五、对“臣”字的文字学、考古学研究 22

第三节主要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22

一、臣 22

二、臣道 26

三、臣道与君道 27

四、臣道与官道 28

五、臣与吏、士 30

第四节其他说明 33

一、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的选择 33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34

三、研究范围 35

四、研究目的 36

五、创新与发展 37

第二章君臣关系——臣道思想的现实依据 38

第一节君臣关系——制约臣的主要政治关系 38

一、君、臣、民——基本的政治主体 39

二、君臣民关系 45

第二节变化与走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 47

一、周室衰微与统一政治秩序的解体 48

二、春秋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变动与走向 58

第三节对历史上和当时臣、君臣关系的反思 67

第三章道——臣道思想的理论基点 75

第一节道的含义与特性 75

一、道概念的来源 76

二、儒道法墨诸派对道的理解 78

第二节对道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95

第四章 理想的臣的内在素质——臣道思想的理论结论之一 116

第一节素质的含义 116

第二节理想的臣的思想道德素质 118

一、儒家:重伦理道德、道德修习 118

二、道家:体悟自然之道 125

三、法家:忠君不二 126

四、墨家:非儒但重视仁义忠 129

第三节理想的臣的文化素质 134

一、儒家观点:明先王之道、仁礼之学 134

二、道家观点:悟天地之道、自然之理 141

三、法家观点:有智有能、精通法术 144

四、墨家观点:懂技术、明逻辑、能实干 147

第五章 理想的臣的行为规范——臣道思想的理论结论之二 155

第一节儒家观点:依礼从道、尊君重臣 157

一、孔子:忠诚于君、依礼事君、积极参政 157

二、孟子:扬臣抑君、以德抗位 164

三、荀子:品分君臣、因君因事定行止 169

第二节道家观点:以道佐君、臣道有为 181

一、以道事君 182

二、无为与有为 185

第三节法家观点:绝对忠君、守法有为 188

一、竭忠为君 188

二、臣须有为 194

三、非德非贤 196

第四节墨家观点:尚同一义、忠而有道 199

一、尚同一义 199

二、坚持原则的忠诚 211

三、为君之耳目 215

四、谋道重于谋食 217

五、行为选择的原则 221

第六章 臣道思想的特征与影响 223

第一节臣道思想的特征 223

一、时代特征 223

二、理论特征 231

第二节臣道思想的影响 235

一、历史影响 236

二、理论影响 239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242

一、一般意义 242

二、当代启示 244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