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南平,龙运书,冉恩贵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2375913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1本响应18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振兴中国经济,为广大高校学生撰写经济类、管理类基础教材,该教材完全改变了过去相应教材的体例,很好的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一些前沿知识,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经济学基础》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经济与经济学的源流 1

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4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7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7

二、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8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9

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9

二、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3

复习思考题 14

第二章 经济运行基础 15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15

一、商品的概念 15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 16

三、交换价值 19

四、价值 20

五、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21

第二节 价值形式与货币 22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22

二、货币的职能 26

三、货币流通规律 28

四、货币形式的演变 31

五、“拜物教”现象 32

第三节 价值规律 33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3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4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35

四、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36

第四节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37

一、自然经济 37

二、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 40

复习思考题 48

第三章 生产理论(一) 49

第一节 生产商品的劳动 49

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49

二、各类劳动的内涵 51

三、劳动生产率与商品 55

第二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57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7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58

三、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58

四、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59

五、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60

第三节 个别资本的所有制及其组织形式 65

一、个别资本的概念 65

二、个别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66

三、个别资本的组织形式 68

复习思考题 73

第四章 生产理论(二) 7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75

一、货币与资本的关系 75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76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76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 77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7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80

复习思考题 83

第五章 生产理论(三) 84

第一节 成本论 84

一、稀缺性与机会成本 84

二、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85

三、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86

四、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86

第二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 86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 86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作用 87

第三节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88

一、生产率与生活水平 88

二、绝对优势 90

三、比较优势 90

四、比较优势与贸易 91

五、比较优势与专业化生产 92

六、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 93

第四节 生产函数与规模收益递减规律 94

一、生产函数 94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95

三、规模收益递减规律 95

复习思考题 96

第六章 生产理论(四) 97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97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97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 99

三、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连续不间断进行)的条件 100

第二节 资本周转 101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101

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02

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03

四、预付资本总周转 105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06

六、加速资本周转的途径 107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107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与理论前提 107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08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10

复习思考题 112

第七章 分配理论(一) 114

第一节 国民收人分配 114

一、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 114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15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16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117

第二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 119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19

二、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121

一、社会保障 121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22

复习思考题 122

第八章 分配理论(二) 123

第一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23

一、生产要素的内涵和种类 123

二、生产要素的供求 128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28

第二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29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29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30

三、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30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32

五、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133

复习思考题 134

第九章 分配理论(三) 135

第一节 地租及其本质 135

一、地租及其形成条件 135

二、地租的本质 135

第二节 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 136

一、级差地租 136

二、绝对地租 138

三、其他地租 138

四、土地价格 139

复习思考题 139

第十章 分配理论(四 140

第一节 劳动与工资 140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140

二、工资的形式 140

第二节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利息 142

一、借贷资本与利息 142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4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 145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146

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146

二、商业利润 147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149

第四节 企业家才能与利润 150

一、企业家才能 150

二、利润的分类 150

三、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意义 151

复习思考题 151

第十一章 交换理论(一) 153

第一节 市场、市场体系与市场结构 153

一、市场 153

二、市场体系 154

三、市场结构 155

四、完全竞争市场 156

五、垄断竞争市场 157

六、寡头垄断市场 158

七、完全垄断市场 159

第二节 市场机制 159

一、价格机制 159

二、供求机制 160

三、竞争机制 161

四、风险机制 163

第三节 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 165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和方式 165

二、市场经济的概念 167

三、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 168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和缺陷 172

一、市场经济的特征 172

二、市场经济的功能 174

三、市场经济的缺陷 175

第五节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7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迫性及目标、任务 177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措施 177

复习思考题 182

第十二章 交换理论(二) 183

第一节 需求定理 183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定理 183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84

三、需求定理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85

四、需求的变化与需求曲线的移动 186

第二节 供给定理 187

一、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187

二、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187

第三节 供求均衡及弹性理论 189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89

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90

三、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和价格政策 191

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价格弹性 192

一、需求价格弹性 192

二、供给价格弹性 198

三、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 199

四、弹性理论与经济政策 201

复习思考题 202

第十三章 消费理论(一) 203

第一节 消费的地位和环境 203

一、消费的属性和地位 203

二、消费心理 203

三、消费环境 204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 205

五、消费教育与引导 206

第二节 消费需求与消费市场 207

一、消费需求 207

二、消费市场 207

三、完善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208

第三节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 209

一、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 209

二、基数效用论 210

三、序数效用论 215

四、消费者选择 219

第四节 消费水平 225

一、消费水平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225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25

三、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 226

复习思考题 227

第十四章 消费理论(二) 228

第一节 消费结构 228

一、消费结构的概念与分类 228

二、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229

三、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232

第二节 消费方式 233

一、消费方式的概念与分类 233

二、家庭消费的方式 234

三、消费方式的社会化 235

四、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236

第三节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237

一、绿色消费的内容与原则 237

二、绿色消费的动力与环境 238

三、发展绿色消费,促进持续发展 239

复习思考题 241

第十五章 宏观调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2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42

一、市场失灵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242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244

三、宏观调控的意义 246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247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247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247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249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 250

第三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51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52

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及评价 252

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54

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56

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58

复习思考题 261

参考文献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