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庆丰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3158621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借鉴社会学领域的场域理论和经济学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分析框架,以影响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三个核心因素知识选择主体、知识选择价值取向以及知识选择策略模式为主线,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展开理论上的探讨和历史演变的分析,为当前处于知识和信息社会前沿的我国大学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及改革建议。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大学课程:一个未曾揭晓的黑箱 1

一、来自实践的矛盾与冲突:大学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 1

二、大学课程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出来的? 4

三、为什么要对大学课程知识进行选择? 6

第二节 研究追寻: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 17

一、相关研究概况 17

二、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评价 19

第三节 揭晓大学课程黑箱的一种尝试 21

一、遵循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研究思路 21

二、运用社会和历史的视角——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 22

三、融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式的整合方法 24

四、写作思路 26

第二章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分析的理论建构 28

第一节 基本概念:课程和大学课程概念的重构 29

一、课程概念的多样性及其本真内涵的厘定 29

二、课程概念在我国的内涵变迁 35

三、课程概念的重构 37

四、大学课程概念的重构 48

五、大学课程知识选择 50

第二节 理论基础之一:场域理论 51

一、场域理论分析社会实践的三个核心概念 54

二、基于实践逻辑而建构的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场域 63

三、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分析框架 69

第三节 理论基础之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74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背景 74

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分析框架 75

三、利益相关者是确定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场域行动者及其边界的依据 79

第三章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理论分析 83

第一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主体分析 83

一、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构成及结构 84

二、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构成及结构 91

三、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主体结构 97

第二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演化及其特点 102

一、作为社会文化产品的知识 103

二、作为准入学校教育的知识 108

三、作为课程与教材内容的知识 110

四、作为教案或课件的知识 113

五、作为教师实际教学的知识 116

六、作为学生个体学习结果的知识 119

第三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价值取向及其演化 122

一、知识价值、知识价值观与知识选择的价值取向 12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价值问题及其转化契机 131

第四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选择模式 140

一、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选择模式 140

二、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课程权力的调控 151

第四章 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历史演变 155

第一节 前大学时期西方高等教育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155

一、高等教育形式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156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教师唯一 158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理论理性与完人发展 159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教师自主 161

第二节 中世纪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163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16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院(校)层面延伸 166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宗教理性与专业实用 168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学术自由和社团规约 171

第三节 近现代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173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脉络 17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国家层面拓展 176

三、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人文理性与科学实用 179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制度规范与多元发展 181

第四节 当代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184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趋势 185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国际层面发展 191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基础理性与科学实用 198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协商参与和权责明确 201

第五章 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历史演变 205

第一节 前大学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206

一、高等教育形式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207

二、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逐渐走向中央政府唯一 212

三、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实用理性与社会—政治本位 214

四、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国家控制传统的形成 218

第二节 清末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222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222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227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科学理性与知识本位的萌芽 231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中央政府控制下的过度行政化 234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236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237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239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科学理性与知识本位、个人本位的形成 245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朝向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 248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254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 254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中央政府唯一 258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实用理性和社会-经济本位 262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国家控制下的计划-执行模式 267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 271

一、大学教育及课程发展脉络 272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多层次、多利益主体的方向发展 279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以实用理性与经济-社会本位为主,且朝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87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向国家监管下的大学自主办学模式发展 291

第六章 张力与机制:知讯时代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走向 297

第一节 中西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演化轨迹与比较 297

一、知识选择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298

二、知识选择价值取向:朝向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02

三、知识选择模式:大学自治与国家监督相结合 308

第二节 知讯时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发展的新特点 311

一、空间延展:从“教育知识”到“教育资源” 312

二、权力转移:从“教育者选择”到“学习者选择” 314

三、价值转轨:从“优胜劣汰”到“机会均等” 317

四、范式转变:从“公共服务”到“公共事业” 321

第三节 张力与机制:知讯时代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走向 325

一、知识选择主体:由多元利益主体走向多元权力主体 326

二、知识选择价值取向:走向公平、融合的价值选择观 332

三、知识选择模式:走向大学自治与三元权力治理模式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