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分析
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分析

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厚礼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1056501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分析》目录

卓越的理论创新——兼论江泽民“七一讲话”的新观点、新思想 2

上篇“三个代表”思想是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哲学分析 2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 2

一 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共产党人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什么样”、“怎么建”的问题 3

二 社会实践提出的首要问题:执政党必须在执政中解决“什么样”、“怎么建”的问题 15

第二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28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什么样”和“怎么建”指明了方法论原则 29

二 列宁:为解决“什么样”和“怎么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35

三 毛泽东:为中国解决“什么样”和“怎么建”树立了榜样 42

四 邓小平:为中国解决“什么样”和“怎么建”找到了新路 63

第三章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的历史性飞跃 87

一 “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回答“什么样”、“怎么建”的时代标志 88

二 “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97

中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对“三个代表”丰富内涵的哲学分析 142

第四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142

一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根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一切现象的根源和发展的现实力量 142

二 “三个代表”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把党建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党建动力与社会发展动力相统一 148

第五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全面准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161

一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和立足点 161

二 贯彻落实好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和集中表现 175

第六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社会意识论的创新和发展 221

一 社会意识论的重要观点:必须高度重视精神生产力和精神文化价值的作用 221

二 对社会意识论的创新和发展:强调文化创新与思想解放的地位和作用 235

第七章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64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措施 265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集中体现 281

第八章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 293

一 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根本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294

二 对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主体与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99

第九章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0

一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 330

二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 340

下篇“三个代表”思想必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几个问题的哲学分析 358

第十章 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58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358

二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灵魂 370

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92

一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92

二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414

第十二章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人民内部矛盾 432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32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协调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 437

第十三章 关于改革、发展、稳定 449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性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及它们的关系 449

二 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观念变革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