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编心理学教程
新编心理学教程

新编心理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桂春,王双全,赵晓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3538645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宗旨进行教材的编写。因此,本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内容上,一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强调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地位,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系统阐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二是注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将心理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丰富性,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连续性,又增加了富有时代特点的新知识、新观点,反映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在形式上,具有系统性和可读性。每一章均由本章导学、正文、小资料(或现象实例、研究实例、心理学故事等)、心理点评、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几部分组成,简明扼要,事例丰富,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用书,也可作为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用书,以及各种专业人员研究心理学的参考用书和对心理学感兴趣者的入门书籍。
《新编心理学教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

一、心理学的概念 1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三、科学的心理观 4

第二节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7

一、心理学的起源 7

二、心理学的发展 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10

一、心理学的内容 10

二、心理学的任务 11

三、心理学的方法 11

第二章 注意 16

第一节 注意概述 16

一、注意的概念 16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17

三、注意的功能 17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18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18

一、无意注意及其产生的原因 19

二、有意注意及其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20

三、有意后注意 21

四、三种注意的关系 21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21

一、注意的品质 21

二、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25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5

一、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5

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6

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7

四、运用三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7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9

第一节 感觉 29

一、感觉的概述 29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发展 33

第二节 知觉 36

一、知觉的概述 36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40

第三节 感知规律与教学 43

一、感知规律 43

二、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44

三、观察力及其培养 45

第四章 记忆 49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49

一、记忆的概念 49

二、记忆的作用 50

三、记忆表象 50

四、记忆的种类 51

第二节 记忆过程 53

一、识记(信息的编码) 54

二、保持(信息的存储) 58

三、再现(信息的提取) 62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及记忆力的培养 64

一、记忆的品质 64

二、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65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70

第一节 思维概述 70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70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71

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72

四、思维的种类 72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75

一、思维的过程 75

二、思维的基本形式 76

第三节 想象 78

一、想象的概念及特征 78

二、想象的种类 80

三、想象的加工方式 82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82

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82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84

第五节 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88

一、思维的品质 88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89

第六章 情感 94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94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94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97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及情绪理论 100

一、情绪与情感的表现 100

二、情绪的理论 101

第三节 健康的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102

一、学生情绪的发展 102

二、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05

第七章 意志 108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108

第二节 意志的过程与心理结构 110

一、意志的过程 110

二、意志的心理结构 113

三、意志的生理机制 114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及学生意志的培养 115

一、意志的品质 115

二、学生意志的发展 117

三、学生意志的培养与锻炼 117

四、意志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20

五、意志规律在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122

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24

第一节 个性的一般概述 124

一、什么是个性 124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125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125

第二节 需要 126

一、需要的含义 126

二、需要的种类 127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28

第三节 动机 129

一、动机的概念 129

二、动机的作用 130

三、动机的种类 131

四、动机理论 132

五、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 134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35

第四节 兴趣 136

一、什么是兴趣 136

二、兴趣的分类 137

三、兴趣的作用 138

四、兴趣的品质 138

五、学习兴趣的培养 139

第五节 价值观 140

一、什么是价值观 140

二、人的价值观取向基本特点 140

三、价值观的种类 140

四、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141

第九章 气质 144

第一节 气质概述 144

一、气质的概念 144

二、气质的学说 145

第二节 气质的类型 148

第三节 气质的测量 151

一、观察法 152

二、实验法 152

三、测验法 152

第四节 气质在教育中的应用 153

一、气质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154

二、气质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意义 154

第十章 性格 157

第一节 性格概述 157

一、性格的概念 157

二、性格和气质 159

三、性格的作用 160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 161

一、性格的结构分析 161

二、性格的态度特征 161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161

四、性格的意志特征 162

五、性格的理智特征 162

第三节 性格的类型 163

一、按照人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类型 163

二、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划分性格类型 164

三、按照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划分性格类型 164

四、按照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划分性格类型 164

五、按照人的不同特质划分性格类型 164

第四节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66

一、生物学条件 166

二、自然物理因素 167

三、社会文化因素 168

四、家庭因素 169

五、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170

六、自我因素 171

第五节 性格的测量 173

一、自然实验法 173

二、问卷法 173

三、投射测验 175

第十一章 能力 179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179

一、什么是能力 179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80

三、能力的种类 180

第二节 能力的结构和测量 181

一、能力结构 181

二、能力测量 184

第三节 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185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85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86

三、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89

四、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90

第十二章 自我 192

第一节 自我的概述 192

一、自我研究的概况 192

二、自我的含义 193

三、自我的心理结构 195

四、自我的产生和发展 197

第二节 自我发展的理论 199

一、米德的社会符号理论 199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 199

三、詹姆斯的自我意识理论 201

四、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 201

第三节 学生自我的发展与培养 201

一、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01

二、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203

三、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204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与行为 208

第一节 品德概述 208

一、品德的含义 208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09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 211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211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213

三、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215

四、吉利根关于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的研究 215

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16

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216

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217

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219

四、不良品德矫正方法 221

第十四章 学习心理 224

第一节 学习概述 224

一、学习的概念 224

二、学习的意义 226

三、学习的分类 227

四、学习的影响因素 229

五、关于学习的理论取向 233

第二节 学习过程及迁移 233

一、学习过程简述 233

二、学习迁移 236

第十五章 教学心理 240

第一节 有效教学 240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240

二、有效教学的因素模型 242

三、有效教学模式 243

第二节 教学设计 247

一、教学设计概述 247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249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 251

四、教学媒体 260

第三节 课堂管理 262

一、课堂物理环境 263

二、课堂社会环境 265

三、课堂管理设计 267

第十六章 社会群体心理 269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269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269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270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271

第二节 社会影响 275

一、从众 275

二、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278

三、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279

四、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281

第三节 人际关系 284

一、人际关系概念 284

二、人际关系类型 284

三、人际关系形成及影响因素 287

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292

第十七章 心理障碍与治疗 296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概述 296

一、心理障碍的概述 296

二、心理治疗的概述 299

第二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302

一、焦虑障碍 302

二、心境障碍 308

三、人格障碍 310

四、分离性障碍 311

五、精神分裂症 312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与矫治 312

一、学习障碍 312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313

三、抽动障碍 316

四、学校恐怖症(也称厌学症)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