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20世纪西方文论
20世纪西方文论

20世纪西方文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吉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40399882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立足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背景与演进历程、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脉络,对该时期西方文论主要派别与现状作全面梳理,通过归纳分析和理论描述,展现这一时期西方文论的文化精髓与思想状貌。在编写体例上采取“章节目”的传统写作体例,每一章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照顾到了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在具体写作中,采取史论结合、点面结合、专题写作的方式,分理论专题写作,在每一理论专题中突出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观点,注重观点的具体分析。本教材注意内容均衡、用力平均。在每一章写作结束后附有“关键词解析”“思考题”“拓展阅读文献资料”,便于学生学习使用。本教材适用于中文专业选修课程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新闻学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使用。
上一篇:勇气下一篇:晚清常州名贤日记四种
《20世纪西方文论》目录

导论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征 1

第一节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 1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社会背景 1

二、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 5

第二节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 16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特征 17

二、20世纪西方文论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21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 23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历程 23

一、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来源 23

二、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历程 26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 30

一、内部规律与形式 31

二、“陌生化”与“自动化” 32

三、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35

第三节 雅各布逊 36

一、文学性 36

二、语言的诗性功能 39

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 43

第一节 新批评学派的理论背景和发展历程 43

一、新批评学派的理论背景 43

二、新批评学派的发展历程 45

第二节 瑞恰兹 48

一、语义分析的理论来源 48

二、语境理论 50

三、语义分析与文学内在批评 52

第三节 艾略特 55

一、有机整体观 56

二、非个性化诗学 58

三、客观对应物 60

第三章 精神分析 64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64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 64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特点 68

三、精神分析批评的三种模式 69

第二节 弗洛伊德 71

一、无意识与心理结构 71

二、力比多理论 73

三、梦的解析 74

四、俄狄浦斯情结与创作动力 76

第三节 荣格 77

一、集体无意识 78

二、原型理论 79

三、论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82

第四节 拉康 84

一、无意识、语言与结构 84

二、镜像理论 87

三、主体的三重结构 88

第四章 结构主义 92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发展 92

一、结构主义的理论来源 92

二、结构主义的“四个火枪手” 96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100

一、“亲属关系”与语言的结构分析 100

二、俄狄浦斯神话的结构分析 101

第三节 罗兰·巴特 104

一、零度写作与文学的科学化 105

二、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 107

三、可读的文本与可写的文本 110

第四节 格雷马斯与托多洛夫 110

一、格雷马斯的叙事分析理论 111

二、托多洛夫的叙述语法研究 114

第五章 现象学 120

第一节 现象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120

一、现象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120

二、现象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126

第二节 胡塞尔 129

一、作为典型哲学方法的现象学 129

二、本质直观 130

三、现象学还原 132

第三节 杜夫海纳 134

一、审美对象 134

二、审美知觉 136

三、主体间性 137

第六章 存在主义 140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发展 140

一、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与理论来源 140

二、存在主义的理论发展 142

第二节 海德格尔 143

一、存在之思 144

二、艺术之思 145

三、艺术作品的本质 148

第三节 萨特 152

一、文学的本质 152

二、文学介入说 154

三、文学接受论 155

第七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 158

第一节 解释学的起源与发展 158

一、解释学的起源 158

二、解释学的理论发展 161

第二节 伽达默尔 168

一、解释的循环 168

二、先行结构与前见 170

三、视域融合 171

四、语言与人的历史性 172

第三节 接受美学 173

一、接受美学兴起的理论背景 174

二、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176

三、伊瑟尔的文本接受理论 179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184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景与发展历程 184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景与理论特征 184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87

第二节 卢卡奇 190

一、美学与伦理的纠葛 190

二、“总体性”文学观 191

三、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争 192

四、审美特性 194

第三节 本雅明 196

一、艺术生产 196

二、机械复制艺术 197

三、艺术政治学 199

第四节 阿多诺 200

一、否定的辩证法 201

二、艺术的双重性 202

三、文化工业批判 204

第五节 阿尔都塞 206

一、科学、意识形态与艺术 206

二、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208

三、症候阅读 210

第六节 伊格尔顿 211

一、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 212

二、意识形态与文本科学 213

三、文学文本与社会现实 215

四、文学批评与政治 216

第九章 女性主义批评 223

第一节 女性主义批评的确立与发展 223

一、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历程 224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227

三、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特征 230

第二节 西蒙娜·德·波伏娃 233

一、“第二性”理论 234

二、女人形成论 236

三、女性神话批评 237

第三节 凯特·米利特 238

一、社会性别研究与性政治 238

二、性的政治与女性形象 240

第四节 走向性别批评 241

一、双性同体诗学的理论建构 242

二、性别批评的确立与发展 244

三、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体系的创构 245

四、女性文学史的理论建构 252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 261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发展 261

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来源 262

二、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发展 264

第二节 伊哈布·哈桑 265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初探 266

二、后现代转折 267

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269

第三节 丹尼尔·贝尔 271

一、后工业社会及其文化分析 271

二、后现代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274

三、“反文化”与后现代审美体验 275

第四节 利奥塔德 277

一、后现代主义与叙事的危机 278

二、宏大叙事与知识的合法化 280

三、后现代知识状况 282

第五节 杰姆逊 283

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分析 284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 286

三、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 288

第六节 齐格蒙特·鲍曼 290

一、流动的现代性 291

二、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 293

三、后现代性及其缺憾 296

第十一章 后殖民主义 301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背景和思想来源 301

一、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背景 301

二、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305

第二节 赛义德 307

一、东方学与东方困境 308

二、文化与帝国主义 310

三、理论的旅行 311

第三节 斯皮瓦克与霍米·巴巴 312

一、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 312

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315

第十二章 新历史主义 321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背景与特征 321

一、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背景 321

二、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 324

第二节 海登·怀特 326

一、元史学观念的诗性预构 326

二、历史书写中的文本观念 328

三、叙事的历史化与历史的叙事化 331

第三节 格林布拉特 333

一、文化诗学的基本内涵 333

二、文化诗学的文本间性 335

三、意识形态与社会能量 336

第十三章 文化研究 340

第一节 文化研究概说 340

一、什么是文化研究 340

二、文化研究的兴起 344

三、文化研究的理论特质 347

第二节 英国文化研究 349

一、理查德·霍加特 349

二、雷蒙·威廉斯 351

三、汤普森 354

四、斯图亚特·霍尔 357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多元实践 359

一、大众文化研究 359

二、亚文化研究 361

三、视觉文化研究 362

四、文化中的身体和身份 364

后记 3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