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PM2.5与环境
PM2.5与环境

PM2.5与环境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军骥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03827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题目《我国PM2.5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健康气候影响》展开了针对我国PM2.5的详细介绍。首先,从大气颗粒物及PM2.5的简介入手,描述了PM2.5的粒径分布、来源特征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性质,介绍了国外及我国PM2.5的研究历史及控制标准和污染治理历史;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综述了PM2.5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和检测手段,理化分析方法,PM2.5的网络监测设计等,及一些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其次,还首次针对我国PM2.5的主要排放源进行了源谱库建立和排放因子获得的方法说明和研究成果介绍,将对治理我国PM2.5污染提供基础信息;再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PM2.5的环境、健康和气候效应,使读者认识到PM2.5危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最后,总结了国内外PM2.5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政策,并针对我国特有的PM2.5污染特征提出治理建议。
《PM2.5与环境》目录
标签:编著 环境

第一章 PM2.5概述 1

第一节 大气颗粒物 1

一、大气颗粒物简介 1

二、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 1

三、颗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3

第二节 PM2.5的基本特征 4

一、PM2.5主要来源 4

二、PM2 5的物理性质 4

三、PM2.5的化学组成 5

四、PM2.5的生物性质 6

第三节 PM2.5的研究意义及我国污染现状 6

一、PM2.5对环境、健康及气候的影响 6

二、PM2.5对生态文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7

三、我国PM2.5污染现状 8

第二章 PM2.5的研究进展及标准 9

第一节 国外PM2.5研究进展 9

一、空气污染发展历程 9

二、美国和欧洲PM2.5研究 11

第二节 国内PM2.5研究进展 13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空气PM2.5标准概述 14

一、美国环境空气PM2.5标准 15

二、欧洲环境空气PM2.5标准 16

三、WHO关于环境空气PM2.5指导性标准 16

四、我国环境空气PM2.5标准 17

第三章 PM2.5的采样与分析方法 19

第一节 PM2.5样品的离线采集 19

一、过滤采集 19

二、采样器的组成 19

三、切割头的选择 20

四、滤膜的选择及滤膜支撑 21

五、采样流量的测定、控制和运行 23

六、美国FRM和FEM采样器简介 23

第二节 PM2.5实时在线监测 24

一、质量浓度在线监测 24

二、数浓度、粒径谱分布在线监测 26

三、化学组分在线监测 26

第三节 PM2.5常规分析 30

一、质量浓度的分析 30

二、元素分析 31

三、离子分析 32

四、碳组分分析 33

五、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的常规有机分析 35

第四节 PM2.5非常规分析 36

一、有机组分分析 36

二、单颗粒的表面形态和成分分析 40

三、同位素分析 41

四、生物组分分析 44

第五节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45

一、标准操作程序 45

二、质量审核目标 46

三、实验室操作审核 46

四、野外操作审核 46

第四章 遥感技术在PM2.5研究中的应用 48

第一节 气溶胶遥感技术 48

第二节 遥感技术监测PM2.5的研究现状 50

第三节 PM2.5质量浓度遥感反演的基本方法及实例分析 53

一、遥感反演的基本方法 53

二、基于PARASOL AOD估算西安地区PM2.5质量浓度 56

第四节 PM2.5组分的遥感反演 60

一、地基遥感观测反演PM2.5组分 60

二、卫星遥感观测反演PM2.5组分 62

第五节 遥感技术在PM2.5研究中的局限及其趋势展望 63

第五章 我国PM2.5研究综述 67

第一节 全球PM2.5分布概况 67

第二节 我国PM2.5时空分布 68

第三节 北京市PM2.5及其化学组成、来源变化特征 72

一、北京市概况 72

二、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73

三、来源变化特征 87

四、奥运期间颗粒物浓度及化学组分变化特征 90

第四节 上海市PM2.5及其化学组成、来源变化特征 91

一、上海市概况 91

二、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92

三、世博会期间的空气质量状况 102

第五节 广州市PM2.5及其化学组成、来源变化特征 103

一、广州市概况 103

二、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104

三、亚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状况 114

第六节 西安市PM2.5及其化学组成、来源变化特征 115

一、西安市概况 115

二、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15

三、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116

四、城区与郊区(背景点)PM2.5质量浓度与化学组分的差异研究 127

五、PM2.5来源变化特征 128

六、PM2.5质量浓度与西安市经济能源变化的关系 129

第七节 其他地区PM2.5研究总结 129

一、东北地区 130

二、华北地区 134

三、华东地区 138

四、华中及华南地区 149

五、西部地区 154

第六章 我国14个城市PM2.5时空分布、来源与变化 162

第一节 我国14个城市PM2.5的同步观测 163

第二节 PM2.5质量浓度及元素、离子、碳组成变化特征 165

一、质量浓度时空分布 165

二、元素分布特征 167

三、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168

四、OC、EC及8个碳组分的时空分布 169

五、14个城市PM2.5的物质平衡 172

第三节 PM2.5非常规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示踪 173

一、水溶性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布 173

二、char和soot时空分布特征 176

三、14个城市有机组分时空分布 177

四、有机物/有机碳比值分析 179

五、稳定碳同位素测定与示踪 180

第四节 PM2.5模式与观测对比 183

一、实测数据用于酸雨研究 184

二、有机碳和黑碳排放源清单验证 185

三、区域模型碳组分验证 185

第五节 我国14个城市2003年和2013年PM2.5对比 185

一、14个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 185

二、时间序列及冬季高污染的过程分析 186

三、PM2.5质量浓度的10年对比 187

第七章 PM2.5的主要来源与源解析 190

第一节 PM2.5主要来源 190

一、一次排放 190

二、二次转化 190

第二节 PM2.5来源解析技术及其应用 194

一、化学标识物比值等定性及半定量示踪法 194

二、同位素示踪 197

三、单颗粒表征与源识别 198

四、定量来源解析的受体模型 200

五、过程解析的模型方法 207

六、源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209

第三节 我国PM2.5源谱的研究 210

一、PM2.5源谱样品采样方法概述 212

二、我国主要PM2.5排放源源谱 219

三、我国源谱工作的不足 227

第四节 源排放清单综述 228

一、源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228

二、我国源排放清单的研究 229

三、我国排放清单的应用 234

四、我国排放清单工作的不足 235

第八章 重污染事件的历史、成因与控制 236

第一节 重污染事件的概念 236

第二节 重污染事件危害及举例 237

第三节 历史上著名的重污染事件 238

一、伦敦烟雾事件 238

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38

第四节 我国重污染事件概述 240

一、北京市 240

二、西安市 243

三、上海市 244

四、香港 245

第五节 重污染事件的成因分析 246

一、不利的天气条件 246

二、空气相对湿度 247

三、地形地貌 247

四、气态二次无机组分的形成 248

五、重污染形成过程中的新粒子生成和生长 248

六、雾滴/云滴中的二次污染物 249

第六节 重污染事件的预警及控制建议 254

第九章 PM2.5的环境影响 256

第一节 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256

一、大气颗粒物的光学特性 256

二、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 258

三、能见度测量方法 260

四、美国能见度研究历史及现状 260

五、我国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和现状 261

六、我国典型城市能见度下降案例分析 262

第二节 PM2.5对文物的影响 266

一、颗粒物对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 266

二、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测 267

三、PM2.5对文物的影响机理与启示 269

第三节 PM2.5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71

一、PM2.5与植物的相互影响 271

二、PM2.5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71

三、PM2.5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72

第四节 PM2.5对酸雨的影响 273

一、酸雨的形成 273

二、酸雨中PM2.5的作用 274

第十章 PM2.5的健康影响 276

第一节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概述 276

一、PM2.5物理特性对健康的影响 277

二、PM2.5化学成分对健康的影响 278

三、PM2.5生物组分对健康的影响 280

第二节 PM2.5的急慢性健康效应及致病机理探讨 280

一、PM2.5的急慢性健康效应 281

二、呼吸系统疾病 282

三、心血管疾病 282

四、癌症和遗传毒性 283

第三节 我国PM2.5健康影响研究实例 285

一、北京市 285

二、上海市 285

三、广州市 287

四、西安市 288

五、4个城市PM2.5健康研究对比 291

第十一章 PM2.5的气候影响 294

第一节 气候概述 294

一、气候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294

二、气候系统的辐射平衡 295

三、气候系统的影响因子 296

第二节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296

一、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 297

二、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 298

第三节 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 299

一、气溶胶对直接辐射的影响 299

二、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299

三、气溶胶对季风和水循环的影响 303

四、气溶胶对冰冻圈的影响 304

五、气溶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305

第十二章 PM2.5的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 307

第一节 空气质量管理及其理论 307

一、空气质量管理概况 307

二、空气污染控制理论 308

第二节 国外PM2.5污染控制管理 309

一、美国PM2.5空气环境质量管理 309

二、欧洲PM2.5污染控制管理 312

三、日本PM2.5污染控制管理 313

四、发达国家空气污染控制经验和教训 314

第三节 空气质量及PM2.5管理体系 315

一、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315

二、PM2.5管理体系 318

三、洛杉矶PM2.5管理经验 318

第四节 我国PM2.5污染管理 320

一、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及颗粒物标准演变 320

二、我国PM2.5浓度标准制定 322

三、我国PM2.5污染控制管理案例 323

第五节 中美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比较 325

一、中美空气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325

二、中美空气质量监管和执行体系 327

三、中美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329

四、我国PM2.5管理体系建立 330

第六节 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和区域联防联控 332

一、大气复合污染 332

二、区域联防联控 332

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333

第七节 PM2.5污染控制技术 334

一、工业PM2.5污染控制技术 334

二、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 339

三、其他PM2.5污染源控制技术 340

参考文献 343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4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