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孙博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209095587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专门解析历史学论述题的辅导书。拟以全国首创的“层次法”解析论述题,与已出版的《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共同构成一套解析历史学题型的辅导书。本书精选历史学真题中的论述题,以全面和精编为特色,加入最新的历史学学术研究动态,将使本书独具风格,成为考生必备之宝典。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目录

层次法:历史学论述题高分技巧 1

一、叙述与分析:论述题与简答题的根本区别 2

二、从不回避重点:论述题的考查范围 3

三、四要素:论述题的题干构成 4

四、三分法:论述题的三大类型 9

五、层次法:论述题的解题方法 12

六、字数多少为宜?考场时间的限制 16

七、史学语言:论述组织评分标准分析 17

第一章 史学研究与动态 19

1.列举五种史学专业刊物。 20

2.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焦点有哪些?简述其代表人物及思想。 20

3.“资本主义萌芽”曾是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遭到质疑。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21

4.试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格局。 22

5.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理解。 23

6.对中国近代史的起始时间,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你举出一种观点论述之。 24

7.论述近20年近代史研究的变化及特点。 24

8.论述近几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趋势、特征及新热点。 25

9.列举三本有影响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新著,并说出作者、主要研究内容及特点。 26

10.列举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三部专著和三部汇编,写出书名、作者(编者)并评论。 26

11.列举中国近代史五种史料,并简评之。 27

12.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五种报纸,并简评之。 28

13.试列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晚清“新政”研究的新观点。 29

14.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30

15.有人说,193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特殊起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评论? 31

16.列举学界对世界现代史开端的不同观点。 31

17.目前学术界关于世界现代史的特征有三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2

18.关于“中心 边缘”的世界体系结构,史学家提出了批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33

19.罗荣渠先生在其力作《现代化新论》中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内源型与外源型两大类。谈谈你的看法。 33

20.评介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34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 35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 36

1.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主要历史特征。 36

2.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36

3.试评述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 37

4.论述中国秦到清末的选官制度。 39

5.论述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40

6.简述中国古代分封制。 41

7.论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联系与区别。 42

8.试述自秦到明清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43

9.试论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45

10.论述汉代至清代的赋税制度演化。 45

11.试论我国中古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47

12.论述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南进的周期性原因及其影响。 48

二、先秦 49

1.周初大分封的情况和对分封制的评议。 49

2.试析周公的“制礼作乐”。 50

3.试析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50

4.商鞅变法述评。 51

5.论述战国时期魏、楚、秦三国变法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 52

6.论述春秋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 52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评述。 53

8.简述孔孟思想主张。 54

9.简评韩非的法家学说。 54

10.论说周公及其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影响与孔子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55

三、秦汉 56

1.简述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意义。 56

2.评议西周分封制与秦汉郡县制。 57

3.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58

4.试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 59

5.试评王莽改制。 60

6.评述两汉的监察制度。 62

7.试论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演变。 63

8.简述西汉初年的经济政策和“文景之治”。 63

9.简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64

10.简述东汉初恢复生产及社会经济的措施。 65

11.概述汉代从“黄老之学”到“霸王道杂之”的思想演变。 66

12.评述汉代的经今古文之争。 66

13.论述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67

14.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68

15.什么是丝绸之路?以及你的理解。 69

四、魏晋南北朝 70

1.论述魏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线索,并评价这个时期的政权情况。 70

2.评论“九品中正制”。 70

3.试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局的特点及其变化。 71

4.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 72

5.论述世家门阀的盛衰。 73

6.试析我国中古时期士族和庶族地主势力的消长对封建国家的影响。 74

7.简述南朝士族衰落与庶族地位上升的表现和原因。 75

8.论述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 75

9.简述魏晋玄学的产生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76

五、隋唐五代 77

1.简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77

2.简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与作用。 77

3.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78

4.简述贞观之治。 79

5.简论唐代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80

6.论述府兵制在北周隋唐的情况。 81

7.论述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82

8.论述唐代中枢制度的演变。 83

9.简述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84

10.简述周世宗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85

11.试析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度。 86

12.论述唐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 87

13.简述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88

14.简述唐代文化的巨大成就。 89

六、宋辽西夏金元 90

1.试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90

2.比较唐宋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异同。 92

3.试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92

4.评述王安石变法。 93

5.试论澶渊之盟的影响。 94

6.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95

7.简述元朝中央及地方官制。 96

8.简述元代民族政策以及影响。 96

9.论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97

10.试析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98

11.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几个方面,论述南宋经济的发展。 99

12.结合史实论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100

13.简述元朝的对外关系。 101

七、明清(前期) 101

1.简述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01

2.简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103

3.试论张居正改革。 104

4.论述明代的宦官专政。 105

5.试比较汉唐明宦官擅权的异同。 106

6.试述清朝前期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和手段。 106

7.试述明清内阁制度的变迁。 107

8.简述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8

9.清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行省的统治措施。 109

10.简述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111

11.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 111

12.试论两税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 112

13.论述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 113

14.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114

15.简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14

16.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 115

17.论述自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半期传教士来华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116

18.论述元朝至清朝中期(1840年前)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117

19.论述宋至明清的民族关系。 117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 119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20

1.结合学术动态谈谈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120

2.试述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 120

3.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1

4.简述1858年在上海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22

5.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123

6.论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23

7.简述1900年前沙皇俄国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的过程。 124

8.1896年《中俄密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危害? 125

9.《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6

10.论述晚清政府历次对外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6

二、清统治的衰落 127

1.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127

2.简析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128

3.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与意义。 128

4.论述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政策及主要变化。 129

5.比较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30

6.评价义和团运动。 131

7.根据义和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论述当今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看法。 131

8.简述晚清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及其影响。 132

9.分析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 133

10.试析19世纪60年代列强对华政策的变化原因。 134

11.结合学界已有成果,评析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 134

12.简论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外交体制的演变。 135

三、近代化的启动 136

1.简述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及影响。 136

2.论述洋务派对时局的看法及变法主张。 137

3.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138

4.简述洋务运动中的五个军工企业。 138

5.从洋务运动“先军工后民用”的特点,简述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39

6.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140

7.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141

8.试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141

9.评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42

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143

1.试述清末新政。 143

2.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144

3.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145

4.简述清末地方自治运动。 146

5.简论晚清的立宪派。 147

6.论述废除科举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148

7.试述清末废除科举、创设新式学堂、鼓励留学及其意义。 149

8.试析晚清学校与选举制度的演变并论其影响。 150

9.简述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这场论战的基本看法。 150

10.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 151

五、辛亥革命 152

1.概述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 152

2.简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 153

3.试述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154

4.论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演变。 154

5.简述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155

6.试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156

7.评价辛亥革命。 157

8.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57

六、民初政局 158

1.略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军阀”问题。 158

2.试述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历史特点。 159

3.论述自袁世凯废除议会至曹锟贿选,共和体制之于民初政治的历史意义。 160

4.论述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经济率先自东部兴起的原因。 161

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162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62

2.试评新文化运动。 163

3.概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 164

4.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64

5.简评陈独秀。 165

6.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66

7.试述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实质。 166

8.概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潮的三次论战。 167

9.比较国民党改组前后的变化。 168

10.比较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 169

11.简述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活动。 169

12.试析共产国际与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关系。 170

13.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过和意义。 171

八、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 171

1.概述1929—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情况。 171

2.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在初期的经济政策。 172

3.论述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74

4.评述“新生活运动”。 175

5.试述“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175

6.概述科学与人生观问题论战的主要内容。 176

7.论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关于全盘西化和“本土文化”之争。 176

8.论述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177

9.论述20世纪30年代关于社会史的论战。 178

10.论述中国近代的乡村建设运动。 179

九、抗日战争 180

1.试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180

2.简述“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 181

3.试析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81

4.试述华北事变及其影响。 182

5.结合史实,分析华北事变前后国民党对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183

6.简述1931—1937年间的日本侵华史实。 184

7.试论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185

8.述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185

9.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影响。 186

10.论述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187

11.试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 187

12.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 188

1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 189

14.论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地位。 190

15.请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191

16.比较分析国共持久战方针。 192

17.简评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 193

18.评述中共七大及其历史影响。 193

19.论述《论联合政府》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4

20.《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中涉及中国问题者是何内容? 195

21.试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95

22.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95

2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96

24.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197

25.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98

26.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198

27.试论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和美英的关系。 199

28.概述甲午战争到1945年间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影响。 200

十、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201

1.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 201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作一述评。 202

3.简述全国土地会议。 203

4.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204

5.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204

6.评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5

7.简述淮海战役发生全过程及其军事战略。 206

8.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有多种原因,请就其中之一进行具体阐述。 207

十一、共和国史 208

1.评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8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政权巩固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09

3.简述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10

4.论述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实施原因。 211

5.论述中国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211

6.结合史实论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212

7.评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13

8.简评文革后期的中国外交。 214

9.评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14

10.论述1840—1979年中国与英美的关系发展。 215

第四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217

一、史前人类 218

1.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218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218

1.简述乌鲁卡吉那的改革。 218

2.简述《汉谟拉比法典》。 219

3.简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20

4.论述波斯帝国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 221

5.简述古代西亚的主要文化成就。 221

三、古代埃及文明 222

1.简述古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22

2.简述古埃及人的主要文化成就。 223

四、古代印度文明 224

1.简述上古中世纪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 224

2.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225

3.比较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异同。 225

4.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226

五、古代希腊文明 227

1.试析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史的影响。 227

2.简述希腊奴隶制城邦的特点。 227

3.试析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内容及其成因。 228

4.简述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229

5.简述庇西特拉图当僭主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 230

6.简述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31

7.试述古代雅典由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31

8.简述希波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其年代。 232

9.试述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历史和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 233

10.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政治表现。 234

11.试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 235

12.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 235

13.试述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 236

14.概述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史学成就。 236

15.何谓希腊化时代?试析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237

16.试论述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238

六、古代罗马文明 239

1.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基本原因、过程是什么?你怎样评析这场以妥协与和解为结局的历史事件? 239

2.概述共和国时代罗马扩张的影响。 241

3.简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及其影响。 241

4.简述布匿战争的经过。 242

5.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43

6.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44

7.比较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政治的异同。 245

8.简述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246

9.简析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 247

10.戴克里先为巩固罗马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48

11.试析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249

12.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249

13.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50

14.概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历史与影响。 251

七、中世纪的西欧 252

1.论述日耳曼人迁徙的原因、基本过程及影响。 252

2.简述1066年威廉的诺曼征服对英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253

3.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54

4.论述西欧十字军东侵的历史原因及后果。 254

5.论述中世纪基督教发展及与王权的关系。 255

6.简述西欧封建时期等级制和庄园制。 256

7.试析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257

8.试述汉萨同盟。 258

9.简述中世纪意大利社会发展的特点。 258

10.简述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59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259

1.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 259

2.简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与影响。 260

3.论述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中古文明中的地位。 261

九、中世纪的东欧 262

1.简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262

2.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简述其发生的时间、征战的双方、导致的历史变动。 262

3.论述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263

4.简述捷克胡司战争及其历史影响。 263

5.伊凡四世为建立俄罗斯封建专制的统一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64

十、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265

1.论述大化改新。 265

2.简述日本幕藩体制的特征。 265

3.简述蒙古西征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亚等地区的影响。 266

4.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 267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267

1.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创造了哪些文明? 267

第五章 世界近现代史 269

一、近代初期的欧洲 270

1.概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270

2.试析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出现的原因。 270

3.简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271

4.简述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73

5.试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73

6.简述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动。 275

7.简析近代早期殖民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275

8.论述15世纪以后美洲作物在中国和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276

9.简述德国宗教改革。 276

10.论述15—16世纪以来西欧在政治、宗教以及自然科学上的变化。 277

二、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278

1.试论西欧启蒙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278

2.简述英国光荣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279

3.简述英国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279

4.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281

5.简述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281

6.试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美国西进运动的进程及对美国近代化的影响。 282

7.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表现和原因。 283

8.简述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其意义。 283

9.简述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恐怖统治。 284

10.简述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 284

11.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 285

12.简述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286

13.概述19世纪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86

14.简述德意志帝国从建立到1900年前后主要的外交政策。 287

15.略评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288

16.论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89

17.简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290

18.论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91

19.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91

20.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293

21.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293

三、近代的亚非拉 294

1.概述跨大西洋黑奴贸易的发展历程并扼要分析其影响。 294

2.以海地和巴西为例,论述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类型多样化的历史依据。 295

3.试析独立后拉丁美洲发展缓慢的原因。 296

4.简析考迪罗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97

5.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97

6.简述明治维新时期建国三大政策。 298

7.简述自由民权运动及其历史作用。 299

8.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300

9.简述1853—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印国家的改革内容和影响。 300

10.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01

11.综述19世纪后半期东方国家上层改革运动。 301

四、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302

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02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03

3.简述维也纳和会的内容。 304

4.分析近代西欧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 305

5.概述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 305

五、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306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06

2.论述新经济政策。 306

3.简评斯大林模式。 307

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08

1.试评威尔逊和平十四点计划。 308

2.试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后果。 309

3.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瓦解。 310

七、两战之间的世界 310

1.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大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的措施和后果。 310

2.论述美国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影响。 311

3.试论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后果。 312

4.论述20世纪20—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及其影响。 313

5.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14

6.概述1901—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 316

7.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16

8.简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17

9.简述凯末尔改革及其影响。 317

10.简述凯末尔主义。 318

11.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19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320

1.试析英法绥靖政策和美国中立政策的原因。 320

2.评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21

3.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21

4.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22

5.论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 323

6.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 324

7.简述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 324

8.简评“雅尔塔会议”。 325

9.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26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327

1.评论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 327

2.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327

3.概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及其性质。 328

4.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329

5.简述美国在二战后对欧洲国家重建的作用。 329

6.简述马歇尔计划的内容与影响。 330

7.简述杜鲁门政府的遏制理论和实施。 331

8.简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及其扩展。 331

9.试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 332

10.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 332

11.简述第三世界国家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333

12.论述1955年亚非会议的历史地位。 334

13.简述蒙巴顿方案的主要内容。 334

14.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335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336

1.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336

2.试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的特征和实质。 337

3.评述杜鲁门“公平施政”。 337

4.简述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 338

5.简述两德统一的过程。 338

6.评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339

7.试析二战后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40

8.论述战后以来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 341

9.比较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试析两次危机的起因、特征及危机治理的理论对策和政策实践。 342

10.论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343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345

1.简述苏共二十大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345

2.简述赫鲁晓夫改革。 345

3.简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与影响。 346

4.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47

5.概述19世纪以来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 347

6.概述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这一格局下的历史影响。 348

第六章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349

1.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史料类型及影响。 350

2.近年来出土了很多简,论述出土有哪些简,简有什么价值,请举例说明。 350

3.简述《史记》《汉书》的主要史学成就和影响。 351

4.列举魏晋时期的五部史书,并选其中一部进行评价。 352

5.列举唐代史学之主要成就。 352

6.简述中国古代史官到史馆修史制度的演变。 353

7.二十四史有哪些?请对任意两个非官修史书进行评价。 354

8.比较《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 354

9.试述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 355

10.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355

11.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 356

12.论述晚清时期我国学者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357

13.论述唐宋之际中国文化的历史转向。 358

14.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358

15.试述“唐宋变革论”,谈谈你的看法。 360

16.王国维有一论断:“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你如何看待? 360

17.试述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 361

18.试述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的主要观点。 362

19.近代史上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62

20.古今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不同认识。 363

21.简述“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三者的相互关系。 364

22.“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是谁说的?出自哪本书? 365

致谢与参考书目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