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晋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5009513
  • 页数:2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扣党的十八大精神, 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为主线,以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概念解读为起点,以中国共产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基础,以国外执政党社会整合的有益经验为参考,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紧紧围绕社会整合功能这个核心和主题,结合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际,认真探索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规律性,从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权利整合功能和价值整合功能三个方面深入进行对策性研究,力争得出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对实践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目录

第一章 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理论分析 1

第一节 政党功能 1

一、利益表达功能 2

二、利益综合功能 4

三、政治录用功能 6

四、政治社会化功能 7

五、社会整合功能 10

第二节 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标准 11

一、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内涵 11

二、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特征 19

三、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发挥优劣的评价标准 23

第三节 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价值 29

一、有利于维护党的性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29

二、有利于平衡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 30

三、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2

四、有利于增强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基础 34

第二章 国内外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历史考察 3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历史经验 36

一、在利益整合中平衡各种关系 36

二、在权利整合中发挥全民作用 41

三、在价值整合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 43

四、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发挥得好坏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 48

第二节 国外执政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经验与启示 52

一、提高执政党利益协调的巧妙性 52

二、扩大执政党整合人员的广泛性 55

三、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57

四、执政党社会整合机制是历史的、动态的、具体的 61

第三章 转型期执政党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着力点 65

第一节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65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及特点 66

二、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容 67

第二节 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 70

一、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的现状分析 70

二、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的原因探析 78

三、社会转型对执政党利益整合的挑战 84

第三节 民主诉求增强与权利整合 88

一、社会转型期民主诉求增强的现状分析 88

二、社会转型期民主诉求增强的原因探析 89

三、社会转型对执政党权利整合的挑战 91

第四节 价值多元与价值整合 93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现状分析 93

二、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原因探析 95

三、社会转型对执政党价值整合的挑战 97

第四章 转型期执政党实现社会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 102

第一节 执政党实现社会整合功能的基本原则 102

一、经济发展原则 103

二、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 105

三、民主平等原则 107

四、融合包容原则 108

五、稳定有序原则 110

第二节 构建利益整合的有效机制 112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112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补偿机制 118

三、建立健全公正的利益调解机制 124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127

第三节 拓宽权利整合的有效途径 129

一、建立多元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129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136

第四节 推进价值整合的有效方式 140

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扩大政治认同 141

二、创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 146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147

第五章 铸造坚强自稳的整合主体——中国共产党 151

第一节 坚持执政为民,增强利益整合能力 151

一、夯实执政理念,增强执政为民意识 152

二、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53

第二节 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权利整合能力 155

一、发展党内民主的主要根据和重要意义 156

二、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努力提高党的权利整合能力 158

第三节 创新思想理论,夯实价值整合能力 163

一、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63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 166

第四节 改进党的作风和形象,增强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173

一、加强反腐倡廉,防止以权谋私丧失民心 173

二、转变工作作风,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182

参考文献 189

后记 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