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东源县志  1988-2004
东源县志  1988-2004

东源县志 1988-2004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218083612
  • 页数:1186 页
图书介绍:
《东源县志 1988-2004》目录

总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35

第一章 位置境域 35

第二章 建置 3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8

第一节 建县(区)前行政区划 38

第二节 建县(区)后行政区划 40

第四章 县城、乡镇概况 42

第一节 县城 42

第二节 仙塘镇 43

第三节 灯塔镇 45

第四节 双江镇 47

第五节 涧头镇 49

第六节 顺天镇 51

第七节 漳溪畲族乡 53

第八节 骆湖镇 55

第九节 船塘镇 57

附:原三河镇 59

附:原黄沙镇 60

第十节 上莞镇 61

第十一节 曾田镇 63

第十二节 柳城镇 65

第十三节 蓝口镇 67

第十四节 叶潭镇 69

第十五节 黄村镇 72

第十六节 康禾镇 74

第十七节 黄田镇 75

第十八节 义合镇 79

第十九节 新回龙镇 80

第二十节 锡场镇 82

第二十一节 半江镇 84

第二十二节 新港镇 86

第二篇 环境 资源 89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9

第一节 地质 89

第二节 地貌 94

第二章 水文 96

第一节 水系 96

第二节 湖泊 99

第三节 地下水 100

第三章 土壤植被 100

第一节 土壤 100

第二节 植被 104

第四章 气候 105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05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106

第三节 农业灾害性天气 112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3

第二节 矿产资源 113

第三节 水资源 118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12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22

第一节 水灾 122

第二节 旱灾 125

第三节 风灾 126

第四节 低温冷害 127

第五节 地震 雷电 127

第三篇 人口 128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28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28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1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34

第四节 人口流动 141

第五节 人口普查 142

第二章 姓氏 143

第一节 姓氏分布 143

第二节 姓氏源流选介 145

第三章 婚姻家庭 165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65

第二节 家庭关系 166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7

第二节 主要措施及成效 169

第三节 优生优育服务 172

第四篇 人民生活 174

第一章 居民收入 174

第一节 收入来源及状况 174

第二节 居民储蓄 178

第二章 居民消费 178

第一节 消费种类 179

第二节 消费结构 181

第五篇 农业 183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 183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183

第二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 184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184

第四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185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185

第六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86

第二章 种植业 18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8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88

第三节 其他作物 191

第四节 水果、茶叶与药材 193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 196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198

第七节 气象服务 199

第三章 林业 1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二节 森林资源 20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00

第四节 育林护林 203

第五节 林产品加工 203

第六节 森林保护和管理 204

第四章 畜牧水产业 2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7

第二节 畜牧水产管理 207

第三节 养猪 208

第四节 养牛 210

第五节 禽鸟养殖 211

第六节 疫病防治 212

第七节 淡水养殖 214

第五章 农机事业 2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7

第二节 农机推广与服务 219

第三节 农机具经营 221

第六篇 水利水电 223

第一章 水利水政管理 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3

第二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224

第二章 水利建设 227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27

第二节 排灌工程 236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37

第四节 堤围工程 239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41

第三章 小水电建设 244

第一节 河流水能分布 244

第二节 水电站建设 247

第四章 城乡饮水工程建设 251

第一节 县城供水工程 251

第二节 乡镇供水工程 251

第五章 “三防”工作 252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252

第二节 主要防治措施 254

第七篇 工业 257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 2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7

第二节 体制改革 257

第二章 企业制度改革 258

第一节 放权让利 258

第二节 “两权”分离 260

第三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260

第四节 产权改革 261

第三章 工业结构 265

第一节 国有工业 26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67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业 268

第四节 “三资”企业 268

第五节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 268

第四章 工业行业与生产 269

第一节 矿冶工业 269

第二节 建材陶瓷业 271

第三节 机电工业 271

第四节 医药、化工工业 272

第五节 食品、饮用水业 273

第六节 林木加工业 274

第七节 水电业 274

第五章 电力工业 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4

第二节 行业改革与电网建设 275

第三节 供电 278

第六章 建筑业 280

第一节 建筑设计 280

第二节 建筑安装 280

第三节 建筑企业 281

第七章 乡镇企业 283

第一节 企业管理 284

第二节 行业分布 285

第八章 工业园区建设 288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288

第二节 政务环境优化 290

第九章 招商引资 292

第一节 引资宣传推介 292

第二节 龙头企业引进 299

第三节 仙塘镇招商引资 300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303

第一章 陆路 303

第一节 铁路及货运站 303

第二节 高速公路 304

第三节 国道 304

第四节 省道 305

第五节 县道 305

第六节 村道 309

第七节 公路桥梁 312

第八节 公路运输 315

第二章 水路 318

第一节 航线 318

第二节 渡口、码头 321

第三节 船舶 322

第四节 水路运输 324

第三章 交通行业管理 3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5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 326

第三节 公路养护 327

第四节 航道管理 328

第五节 交通规费征收 330

第四章 邮政 3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31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32

第三节 邮政建设及管理 336

第五章 电信 3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3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338

第三节 电信业务与管理 339

第六章 无线移动通信 3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2

第二节 移动通信 343

第三节 联通通信 345

第九篇 商业贸易 349

第一章 国有商业 3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9

第二节 经营与改革 349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体制改革 350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351

第三节 土产、日杂、蔬菜经营 352

第三章 粮食贸易 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4

第二节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355

第三节 粮食购销 355

第四节 粮食购销责任有限公司 357

第四章 集市贸易 3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9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359

第三节 集贸市场建设分布 360

第四节 集市交易 361

第五章 物资贸易 3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61

第二节 金属、机电及化工建材 362

第三节 民用爆破器材 362

第四节 废旧物品回收 363

第六章 医药经营 363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 363

第二节 药品监督 364

第三节 中、西药品购销 365

第七章 石油、盐业、烟草、食品 3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6

第二节 石油购销 367

第三节 盐业经营 368

第四节 烟草购销 369

第五节 食品购销 370

第八章 对外贸易 3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1

第二节 利用外资 371

第三节 出口贸易 371

第四节 进口贸易 373

第十篇 旅游服务业 375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开发 375

第一节 旅游资源 375

第二节 旅游开发 378

第三节 宣传推介 379

第二章 主要景区景点与公司 381

第一节 主要景区景点 381

第二节 主要旅游线路 384

第三节 主要旅游服务公司 385

第三章 服务业 386

第一节 饮食业 386

第二节 宾馆酒店业 388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389

第四章 旅游业管理 3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0

第二节 管理工作 391

第三节 行业配套服务 392

第四节 环境管理 392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393

第一章 建设行政管理 3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3

第二节 建筑市场管理 394

第三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 396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 3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7

第二节 公房建设管理 397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管理 398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 400

第三章 县城规划 4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0

第二节 新县城布局与功能 400

第三节 新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01

第四章 县城建设管理 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6

第二节 街道 堤路 桥梁 407

第三节 供水 供电 通信 408

第四节 绿化 照明 燃气 409

第五节 环境卫生 410

第六节 清理违章 建筑与县城管理 410

第五章 镇村建设 411

第一节 圩镇建设 411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16

第六章 房屋拆迁管理 4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21

第二节 房屋拆迁 421

第七章 环境保护 4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22

第二节 污染源 422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23

第四节 预防与治理 423

第五节 环保宣传与监察 424

第十二篇 财政 税收 426

第一章 财政 4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27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30

第四节 财政管理 434

第五节 财政体制改革 443

第六节 乡镇财政管理 443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 445

第二章 国税 4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7

第二节 税务体制改革 447

第三节 税种 449

第四节 税收征管 449

第三章 地税 4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2

第二节 税种 453

第三节 税收征管 455

第十三篇 金融 保险 458

第一章 金融 458

第一节 监管机构及工作 458

第二节 商业银行及信用社 460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470

第二章 保险 4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71

第二节 财产保险 471

第三节 人寿保险 473

第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47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5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475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476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480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1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 482

第三节 统计调查 482

第四节 统计服务 484

第五节 统计监督 485

第三章 审计监督 4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6

第二节 国家审计 486

第三节 社会审计 489

第四节 内部审计 489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0

第二节 价格管理 491

第三节 价格改革 491

第四节 价格监督 492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4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3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9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94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495

第五节 质量监督 496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4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98

第三节 个体和私营企业管理 49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0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502

第六节 工商监察 503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504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5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5

第二节 土地规划与详查 506

第三节 用地管理 508

第四节 地籍管理 510

第五节 测绘与地名管理 511

第六节 耕地保护 511

第七节 土地开发与垦复 513

第八节 土地监察 516

第九节 土地市场 517

第十节 矿产资源管理 517

第十五篇 中国共产党东源县地方组织 519

第一章 中共东源县(区)委 519

第一节 组织概况 519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21

第三节 县(区)党代表大会 522

第四节 决策纪要 524

第五节 专项工作 528

第二章 组织工作 534

第一节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534

第二节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535

第三节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537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539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539

第六节 干部档案管理 540

第七节 党建工作 540

第八节 基层组织建设 542

第九节 县(区)直属机关党委工作 543

第三章 宣传教育工作 546

第一节 理论学习与宣传 546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 548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550

第四节 党校教育 553

第四章 纪检监察 55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56

第二节 廉政教育 557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559

第四节 纪律监察 561

第五节 行政监察 562

第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 564

第一节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564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565

第三节 民族宗教工作 566

第四节 非党干部队伍建设 569

第五节 港澳台事务 570

第六章 外事侨务 5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71

第二节 主要外事活动 572

第三节 落实华侨政策 573

第四节 侨务活动 574

第七章 信访工作 5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76

第二节 信访受理 576

第三节 领导接访 577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 579

第一章 东源县(区)人民代表大会 579

第一节 人大代表产生 579

第二节 县(区)人民代表大会 582

第三节 县(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587

第四节 主要工作 588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94

第二章 东源县(区)人民政府 601

第一节 县(区)级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 602

第二节 乡镇行政机构 604

第三节 施政方式 606

第四节 施政纪要 607

第五节 政府法制工作 616

第三章 政协东源县(区)委员会 619

第一节 政协委员产生 619

第二节 政协全体会议 620

第三节 政协东源县(区)常委会 624

第四节 主要工作 626

第十七篇 群众团体 631

第一章 工会 6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31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63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32

第四节 劳动竞赛与评模表彰 635

第二章 共青团 6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37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63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38

第四节 青联、学联与少先队工作 642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6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43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64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44

第四节 少儿及家庭教育 647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648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会员代表大会 64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48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6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5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50

第十八篇 民政 扶贫 652

第一章 优抚与双拥工作 6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52

第二节 优待抚恤 652

第三节 退伍安置 655

第四节 双拥工作 656

第二章 社会救助 657

第一节 救灾赈济 657

第二节 社会福利 658

第三章 社会事务 661

第一节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661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62

第三节 老龄事业 664

第四节 勘界工作 664

第五节 殡葬管理 664

第四章 老区建设 6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65

第二节 老区评(补)划 665

第三节 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扶持 667

第五章 农村扶贫 6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6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 668

第三节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669

第四节 挂钩扶贫活动 671

第五节 省市对口扶贫 673

第十九篇 移民工作 678

第一章 移民安置 6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78

第二节 “两缺”移民安置 678

第三节 “淹田不淹屋”农民安置 679

第二章 移民生产 679

第一节 扶持面上移民生产 679

第二节 扶持库区移民生产 682

第三节 省扶持库区移民生产 683

第三章 移民生活 684

第一节 危房改造 684

第二节 公共设施建设 685

第三节 移民生活水平 688

第二十篇 新丰江库区管理 6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9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91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692

第二章 库区林业管理 693

第一节 造林与育林 693

第二节 林木生产与加工 695

第三节 森林保护 696

第三章 库区旅游管理 699

第一节 旅游宣传 700

第二节 旅游规划 700

第三节 旅游管理 701

第四节 景区服务企业 702

第四章 渔政渔港管理 703

第一节 渔业资源开发 703

第二节 水域生态保护 704

第三节 渔政渔港工作 704

第五章 库区国土管理 705

第一节 水源保护 706

第二节 新港圩镇建设 706

第二十一篇 人事 劳动 社保 708

第一章 人事编制工作 7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08

第二节 机构改革 709

第三节 机构编制管理 713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 719

第五节 录用与调配 720

第六节 培训与考核 721

第七节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 722

第八节 干部队伍状况 723

第九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 725

第二章 劳动管理 7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28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729

第三节 劳动就业 730

第四节 职业培训 731

第五节 劳动安全 732

第六节 劳动工资 734

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 735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 735

第三章 社会保险 7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36

第二节 社保制度改革 736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险 737

第四节 失业保险 740

第五节 工伤保险 741

第六节 医疗保险 743

第二十二篇 公安 司法 746

第一章 政法委员会 7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46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47

第三节 政法队伍建设 748

第二章 公安 7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49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 750

第三节 经济犯罪侦查 751

第四节 治安管理 752

第五节 巡 警 753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754

第七节 看守 756

第八节 户政管理 756

第九节 执法监督与信访 759

第十节 出入境管理 761

第十一节 公安队伍建设 761

第十二节 消防管理 763

第三章 检察 7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64

第二节 经济检察 765

第三节 刑事检察 767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769

第五节 控告申诉与民事行政检察 770

第六节 监所检察 771

第七节 检察改革 772

第四章 审判 77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73

第二节 立案 774

第三节 刑事审判 775

第四节 民商事审判 77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777

第六节 审判监督 778

第七节 执行工作 779

第五章 司法行政 7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80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781

第三节 民事调解 782

第四节 刑释人员安置管理 784

第五节 律师事务 785

第六节 公证业务 786

第七节 法律援助 787

第二十三篇 军事 789

第一章 军事组织 78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789

第二节 乡镇机构 790

第二章 兵役 790

第一节 兵员征集 790

第二节 预备役建设 792

第三章 民兵 79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793

第二节 政治教育 793

第三节 军事训练 794

第四节 拥政爱民 795

第四章 国防教育 7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9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7

第三节 国防动员准备 797

第五章 人民防空 798

第一节 设施建设管理 79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799

第二十四篇 文化 800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设施 8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00

第二节 县属文化单位 801

第三节 乡镇文化站 802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 804

第一节 群众文化 804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 805

第三节 电影放映 809

第四节 社会文化管理 810

第三章 民间文化 811

第一节 客家山歌 811

第二节 舞狮舞龙 823

第四章 景区景点诗词辑 824

第一节 东源新貌 824

第二节 万绿湖 826

第三节 桂山 827

第四节 镜花缘 828

第五节 东江画廊 829

第六节 苏家围 831

第七节 黄龙岩 832

第五章 姓氏宗祠与客家民居 833

第一节 姓氏宗祠选介 833

第二节 客家民居特色 841

第三节 客家民居选介 841

第六章 文物古迹 844

第一节 古遗址 845

第二节 古建筑 846

第七章 档案工作 848

第一节 机构与馆藏概况 848

第二节 机关档案综合管理 849

第三节 档案利用与编研 849

第八章 史志工作 8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50

第二节 党史研究 851

第三节 地方志工作 853

第二十五篇 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体育 855

第一章 新闻、报刊、图书出版发行 8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55

第二节 新闻报道 855

第三节 报刊发行 858

第四节 图书出版 860

第五节 图书发行 860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8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1

第二节 广播 862

第三节 电视 862

第四节 广电网络建设 863

第三章 体育 8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4

第二节 体育活动 865

第三节 体育竞赛 871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 874

第二十六篇 教育 875

第一章 教育管理 8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75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876

第二章 各类教育 87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87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79

第三节 特殊教育 883

第四节 中学教育 883

第五节 招生考试 889

第六节 职业教育 891

第七节 成人教育 895

第三章 教师队伍 896

第一节 师资结构 896

第二节 教师任用和学校领导选拔 898

第三节 教师继续教育 898

第四节 教师待遇 899

第四章 教育设施 900

第一节 校舍建设 900

第二节 希望工程 903

第三节 仪器设备 903

第五章 教育经费 904

第一节 经费来源 904

第二节 经费开支 906

第六章 教学 教研 908

第一节 教学 908

第二节 教研 909

第三节 素质教育 912

第二十七篇 科技 913

第一章 科技管理 9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13

第二节 咨询服务机构 915

第三节 科技实绩考核 916

第四节 科技队伍 917

第二章 科技项目与成果 918

第一节 科技项目 918

第二节 科技成果 920

第三节 科技成果选介 921

第三章 科学技术普及 923

第一节 科普工作 923

第二节 民营科技 924

第三节 科技表彰 924

第四节 知识产权工作 925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927

第一节 科协代表大会 92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928

第二十八篇 医疗卫生 932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932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932

第二节 医疗卫生改革 932

第三节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934

第四节 乡镇医疗卫生单位 938

第五节 医疗卫生队伍 939

第二章 医疗卫生 942

第一节 中医 942

第二节 西医 943

第三章 预防保健 944

第一节 防疫防病 944

第二节 防治“非典” 948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 949

第四节 妇幼保健 950

第五节 农村合作医疗 951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953

第一节 除“四害” 953

第二节 改水改厕 953

第三节 创建卫生村镇 954

第四节 无偿献血 955

第五章 医疗教育与科研 956

第一节 医疗教育 956

第二节 卫生科研成果 957

第二十九篇 风俗 方言 宗教 958

第一章 风俗 95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958

第二节 礼仪习俗 961

第三节 岁时习俗 965

第四节 畲族习俗 970

第二章 方言 谣谚 973

第一节 东源客家话 973

第二节 歇后语 讳语 982

第三节 歌谣 谚语 983

第三章 宗教 997

第一节 宗教组织 997

第二节 宗教场所登记 1000

第三十篇 人物 1002

第一章 人物传 1002

第一节 前志人物 1002

第二节 新增人物 1014

第二章 人物表 1030

第一节 烈士名录 1031

第二节 东源县名人录 1031

第三节 东源县(团)处级以上职员名录 1048

第四节 东源县在外县(团)处级以上职员名录 1049

第五节 东源县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1072

第六节 东源县在外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1074

第七节 东源县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1079

第八节 东源县获市(厅)级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1084

附录 1089

一、文献辑存 1089

(一)东源县文献要目 1089

(二)东源县重要文件选登 1092

二、补遗纠错 1104

(一)东源县籍进士、举人名录 1104

(二)东源县重要地名简介 1108

(三)《河源县志》(2000年版)勘误(部分) 1109

三、原河源县历次县志序辑录 1112

四、原河源县建置沿革表 1117

五、河源县古地图 1119

六、彩图目录 1121

续记 1122

2005~2008年东源县大事记 1122

2005~2008年中共东源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录 1135

主题索引 1136

表格索引 1147

英文目录 1160

编后记 11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