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学学术编年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峰,张伟著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0621213
- 页数:462 页
总序 1
编纂凡例 1
前言 1
清代前期经学学术编年 3
世祖顺治元年 大顺永昌元年 明崇祯十七年 甲申(1644) 3
二月,张履祥请业于刘宗周之门 3
四月,顾炎武迁居常熟 3
五月,王夫之闻国变后作《悲愤诗》一百韵 3
九月,孙奇逢以病为由辞却当道者之荐 4
九月,徐在汉撰成《易或》十卷 4
十月初二日,清廷命衍圣公及五经博士等袭封 4
十月初二日,郝杰奏请宜及时开经筵 5
十月,孙奇逢作《渡江赋辨》 5
十二月,顾炎武被南明诏用为兵部司务 5
钱澄之以黄道周劝说而学《易》 6
世祖顺治二年 大顺永昌二年 明福王弘光元年 唐王隆武元年 乙酉(1645) 6
三月十二日,大学士冯铨、洪承畴奏请择满汉词臣及时进讲汉文及六经 6
三月,刘宗周考订《大学参疑》成 7
三月,孙奇逢先后辞却当道者之荐 7
六月,顾炎武归语濂泾 7
闰六月初八日,刘宗周绝食死节 7
闰六月,魏裔介以高柱河之邀南游 8
八月初一日,梁维本奏开经筵 9
世祖顺治三年 隆武二年 鲁监国元年 唐王绍武元年 丙戌(1646) 9
三月初五日,黄道周拒降殉节 9
四月初八日,傅以渐、魏裔介、魏象枢等新科进士选授官职 10
张履祥撰《读易笔记》 10
王夫之始注《周易》并受父命编《春秋家说》 10
姚际恒当生于此年 11
世祖顺治四年 南明桂王永历元年 鲁监国二年 丁亥(1647) 12
秋,郑赓唐撰序志《读易搜》成书 12
陈瑚撰成《典礼会通》十卷 12
孙奇逢纂辑《理学宗传》 12
世祖顺治五年 南明永历二年 鲁监国三年 戊子(1648) 13
正月初五日,邵廷采生 13
二月,魏裔介上疏请及时讲学以隆治本 13
华允诚以不薙发被害 13
高承珽卒 14
世祖顺治六年 南明永历三年 鲁监国四年 己丑(1649) 14
十一月,孙奇逢与同年李艾兰谒横渠张子祠 14
朱彝尊移居梅里 15
世祖顺治七年 南明永历四年 鲁监国五年 庚寅(1650) 15
三月二十五日,刘城卒 15
五月,孙奇逢始著《读易大旨》 16
阎若璩自此年始颖悟异常 16
世祖顺治八年 南明永历五年 鲁监国六年 辛卯(1651) 16
十月初四日,徐必远奏请翻译宋真德秀《大学衍义》 16
吴钟峦自焚死节 17
世祖顺治九年 南明永历六年 鲁监国七年 壬辰(1652) 17
三月初八日,程可则以文章悖戾经注被革退 17
三月二十日,房可壮奏请顺治应博观经史、亲近儒臣 17
四月二十四日,杨黄疏奏请春秋各举经筵一次得允 18
九月二十二日,顺治于太学行释奠礼并勉励太学师生“讲究服膺”圣人之道 18
十月二十二日,曹本荣应诏奏请开讲“圣学” 18
十月,孙奇逢移居夏峰并又辞山林隐逸之诏 19
十月,陈瑚撰成《圣学入门》 19
黄宗羲撰《律吕新义》 19
世祖顺治十年 南明永历七年 鲁监国八年 癸巳(1653) 20
七月初八日,魏裔介疏请尚古学以励士风 20
十一月二十日,顾梦麟卒 20
陈确《大学辨》约成于此年 21
世祖顺治十一年 南明永历八年 甲午(1654) 21
二月,孙奇逢至磁州赴张镜心之约 21
四月,孙奇逢访张凤翔于东昌 22
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生 22
世祖顺治十二年 南明永历九年 乙未(1655) 22
正月二十一日,顺治撰序志《资政要览》成书 22
正月二十七日,霍达奏请“急行”日讲之事 23
三月二十七日,顺治颁谕直省学臣须以“经学”训督士子 23
十二月,孙奇逢为鹿善继《四书说约》撰序论及朱陆异同之辨 24
王夫之始为《周易外传》 24
世祖顺治十三年 南明永历十年 丙申(1656) 25
正月初四日,顺治命冯铨等人纂修《孝经衍义》 25
二月二十七日,王启祚奏请日讲诸臣只以《四书》、《五经》等进讲 25
四月初七日,魏裔介请颁御制《孝经衍义》等于各省学宫 26
阎若璩是年即疑《尚书》古文二十五篇为伪 26
沈国模卒 26
世祖顺治十四年 南明永历十一年 丁酉(1657) 27
二月初五日,顺治颁谕命傅以渐等纂修《易经通注》 27
顾炎武与张尔岐定交并撰序称张氏《仪礼郑注句读》“为后世太平之先倡” 28
世祖顺治十五年 南明永历十二年 戊戌(1658) 28
四月初二日,顺治帝殿试贡士时问及何以“表章经术之令虽殷”而“博通经学者尚寡” 28
五月二十四日,清廷议定以清书翻译十三经等典籍 29
八月,朱之俊将胡世安《大易则通》十五卷付梓 29
十月,傅以渐、曹本荣进呈《易经通注》 30
十月,金士升撰序志《易内传》十二卷成书 30
世祖顺治十六年 南明永历十三年 己亥(1659) 31
三月,孙奇逢撰成《四书近指》 31
闰三月二十四日,李塨生 31
七月二十七日,毛晋卒 31
十月初十日,杨雍建奏请将坊刻《四书诸家辩》等书板焚毁 32
十一月十七日,清廷听从杨雍建焚毁坊刻《四书诸家辩》等书板之奏 32
世祖顺治十七年 庚子(1660) 33
四月,刁包撰序志《易酌》十四卷成书 33
魏裔介刻所辑《四书大全纂要》 33
颜元因《性理大全》知周、程、张、朱学旨而以道自任 34
李光地撰《四书解》 34
郑元庆约生于此年 34
世祖顺治十八年 辛丑(1661) 35
正月初一日,孙奇逢始撰《圣学录》 35
正月初七日,顺治崩于养心殿 36
九月初三日,焦袁熹生 36
十一月,闵齐伋撰文述《六书通》缘起 36
十二月十五日,顾炎武撰成《山东考古录》 37
黄宗羲著《易学象数》 37
李光地撰《周易解》一部 38
圣祖康熙元年 壬寅(1662) 38
正月,孙奇逢撰成《书经近指》 38
陆陇其始纂辑明季《四书》讲义 39
圣祖康熙二年 癸卯(1663) 39
八月初八日,清廷议定于乡、会试中停制义而改用策论 39
胡世安卒 40
顾炎武与李因笃等定交 40
圣祖康熙三年 甲辰(1664) 41
三月二十二日,康熙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前 41
三月二十五日,清廷议从甘文焜印刷国子监《四书大全》、《五经》等书颁发顺天府及各省布政司之奏 41
九月初八日,刘汋卒 41
十一月二十七日,顾天锡卒 42
李光地始注《洪范》,并著《卜书补义》 42
圣祖康熙四年 乙巳(1665) 43
三月十六日,黄机疏请科试复行三场旧制 43
春,万斯大等二十余人请业于黄宗羲 43
四月,傅以渐卒 43
七月初九日,清廷禁毁《易见通书》 44
秋,朱彝尊与李因笃定交 44
十一月二十三日,曹本荣卒于扬州 44
十一月,张沐以书问学于孙奇逢 45
王夫之重订《读书说》 45
圣祖康熙五年 丙午(1666) 46
三月初五日,陈弘绪卒 46
九月,汤斌问学于孙奇逢 46
十月,孙奇逢《理学宗传》由张沐刻于内黄 47
十月,顾炎武撰成《韵补正》 47
黄宗羲尝至海昌、金陵与朱朝瑛、何楷等人讨论《五经》 48
圣祖康熙六年 丁未(1667) 48
正月,孙奇逢订正《家礼酌》蒇事 48
春,魏裔介、王崇简作书招陆世仪 49
四月二十日,沈天甫等人以诬陷黄尊素等人反叛而获刑 49
五月,黄宗羲以《子刘子学言》、《圣学宗要》诸书授郑梁 49
六月初一日,熊赐履遵旨条奏兴起学校、讲明正学及推举山林隐逸诸事 50
六月十六日,田雯以进士考选为中书舍人 50
七月十二日,蔺挺达疏请择儒臣进讲经史诸书 51
七月,孙承泽刻所撰《孔易》七卷于家塾 51
九月初一日,张尔岐撰序志《周易说略》成书 52
九月,黄宗羲为讲会于证人书院以表显师门之学 52
顾炎武始刻其所著《音学五书》 53
顾炎武从孙思仁处抄得《春秋纂例》、《春秋权衡》、《汉上易传》等书 54
朱彝尊访孙承泽于北平 54
圣祖康熙七年 戊申(1668) 55
三月,顾炎武以黄培诗案牵连自投济南府狱 55
四月十五日,方苞生 55
七月十五日,王夫之撰序志《春秋家说》成书 55
十二月二十六日,南怀仁劾奏钦天监监副吴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民历存在差误 56
顾枢卒 56
陈瑚以《周易传义合阐》出示学者 56
颜元于居丧期间悟得程、朱、陆、王之学为禅学、俗学浸淫 57
圣祖康熙八年 己酉(1669) 57
正月二十六日,康熙以议政王等处理南怀仁、吴明烜历法论争一案过于草率著再行确议 57
正月,颜元著《存性编》 58
二月初七日,清廷议定自康熙九年始推行南怀仁推算历法并将杨光先革职 58
春,恽日初以所著《刘子节要》问序于黄宗羲 58
四月十五日,康熙至文庙行释奠礼并勉励太学师生究心圣人之道 59
五月,孙奇逢作书程念伊辞却己子山林隐逸之荐 59
七月二十四日,吴明烜以奏事不实受责罚 59
八月十一日,康熙颁谕处置杨光先及天主教等相关事宜 60
十一月,颜元著《存学编》 61
刁包卒 61
孙奇逢再订《读易大旨》 62
田雯著《诗传备义》 63
圣祖康熙九年 庚戌(1670) 63
正月初八日,清廷命宋儒程颢、程颐后裔袭职五经博士 63
二月,汤斌再过夏峰与孙奇逢讲学 63
闰二月,孙承泽撰成《春秋程传补》二十卷 64
三月初一日,康熙策试天下贡士时问及何以“士风尚未近古” 65
陆陇其、李光地登进士第 65
春夏间,孙奇逢再订《书经近指》 65
六月,顾炎武始讲《易》于德州程先贞、李涛家 66
八月间,顾炎武初刻《日知录》八卷并得程先贞撰序 66
九月,东阿李居易刻孙奇逢《格物说》、《家礼酌》 66
九月,顾炎武自德州入都并与朱彝尊、陆元辅、孙承泽等讲论古碑刻 66
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约成于此年 67
圣祖康熙十年 辛亥(1671) 68
二月二十六日,康熙命纂修《孝经衍义》 68
夏,顾炎武辞却熊赐履纂修《明史》之荐 68
方以智卒 68
陆陇其辑《四书讲义续编》 70
李光地因见顾炎武始闻音韵之学 70
钱澄之撰成《田间易学》 70
圣祖康熙十一年 壬子(1672) 71
正月二十日,陆世仪卒 71
二月,孙承泽《尚书集解》二十卷刊行 72
六月初一日,孙承泽撰序志《诗经朱传翼》成书 73
夏,魏裔介辑《孝经注义》于柏乡 74
九月初六日,黄叔琳生 75
九月,李光地散馆授编修 75
秋,傅山以读《左传》之疑请益于阎若璩 75
孙承泽录钱澄之《易学》并藏于家 75
圣祖康熙十二年 癸丑(1673) 76
正月,朱鹤龄撰序志《尚书埤传》成书 76
正月,魏一鳌辑《北学编》成 76
二月十九日,康熙奉太皇太后慈旨颁赐傅达礼等《大学衍义》诸译者白金千两 77
二月,费密、耿介向孙奇逢请业 77
七月初四日,马骕卒 77
十一月十七日,沈德潜生 78
十一月,汤斌辑成《洛学编》 78
十一月,李颙以病坚辞当道之荐 79
孙奇逢以《理学宗传》及贺黄宗羲母八十寿诗一章寄示黄宗羲 79
纳兰性德登进士第 79
张自烈卒 79
圣祖康熙十三年 甲寅(1674) 80
七月二十八日,张履祥卒 80
圣祖康熙十四年 乙卯(1675) 81
春,钱澄之始作《田间诗学》 81
四月二十一日,孙奇逢卒 82
七月,张沐撰成《诗经疏略》八卷 83
七月初八日,刘醇骥卒 84
十月,卫辉士绅请祀孙奇逢于百泉书院 85
十月二十日,陈瑚卒 85
圣祖康熙十五年 丙辰(1676) 85
二月,黄宗羲于海昌收得顾炎武所呈送《日知录》 85
十一月二十八日,俞汝言撰序志《春秋平义》成书 86
十一月,王夫之始撰《周易大象》 87
姜希辙撰成《左传统笺》 87
顾炎武撰《初刻日知录自序》述其“拨乱世以兴太平”之旨 88
黄宗羲撰成《明儒学案》六十二卷 88
李光地编《等韵便览》 89
《通志堂经解》刻竣 90
孙承泽卒 91
圣祖康熙十六年 丁巳(1677) 91
五月初四日,康熙与大学士等议定经筵时君臣宜互相阐发 91
五月十九日,张沐撰序志《书经疏略》成书 92
五月二十八日,康熙晓谕经筵讲官等学问之道须躬行实践 93
七月二十四日,陈确卒 93
七月,王夫之撰成《礼记章句》四十九卷 94
十二月二十八日,张尔岐卒 95
十二月初八日,康熙撰序志《日讲四书解义》成书 96
汤斌与耿介论学 96
圣祖康熙十七年 戊午(1678) 96
正月二十三日,康熙颁谕命吏部荐举博学鸿儒 96
二月,浦龙渊撰成《周易辩》 97
九月初五日,康熙于经筵进讲《尚书》时阐述“君臣一德一心”之旨 98
九月十九日,张文嘉卒 98
傅山辞却博学鸿词之荐 99
黄宗羲门人陈锡嘏代其力辞博学鸿儒之征 99
汤斌以魏象枢、金鋐荐入都 99
圣祖康熙十八年 己未(1679) 100
六月,魏裔介撰《补易经大全》 100
八月十六日,张问达撰序志《易经辨疑》成书 100
九月,邱维屏卒 101
十一月,顾炎武致书叶方蔼誓死辞纂修《明史》之招 101
俞汝言卒 101
傅山以朝廷博学鸿词之试被强舁至京师 102
陆陇其辑《读礼志疑》 102
圣祖康熙十九年 庚申(1680) 103
四月初八日,康熙授张英、高士奇、杜讷翰林官以示崇儒重道、稽古右文之意 103
四月初十日,康熙令此后进讲《易经》及《通鉴》 104
四月十二日,康熙撰序志《日讲书经解义》成书 104
四月二十日,康熙命刊行《尚书讲义》 105
七月,应?谦撰序称万斯大《仪礼商》“颇能见先儒所不及” 105
闰八月,李光地进呈《易论》、《大司乐释义》及《读书笔录》 105
十月二十二日,康熙令讲官进讲前将《易经》各卦撰总论以进 106
十一月十七日,魏禧卒 106
十一月二十一日,王又朴生 108
圣祖康熙二十年 辛酉(1681) 108
五月二十日,谢文洊卒 108
七月初一日,朱鹤龄撰文志《读左日钞》刻竣 108
七月十七日,江永生 109
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壬戌(1682) 109
正月初九日,顾炎武卒 109
正月,张英撰序志《书经衷论》成书 112
七月十六日,王梦白撰序志《诗经广大全》成书 112
九月初一日,康熙策试天下贡士时问及如何以“礼教”安上治民 113
九月,王夫之编成《说文广义》三卷 113
汤斌充《明史》总裁并侍日讲《易经》 114
来集之卒 114
圣祖康熙二十二年 癸亥(1683) 115
正月,沈廷劢撰序志《身易实义》成书 115
三月十三日,康熙于进讲《易经·萃卦》时劝勉诸臣“不忘其初心” 116
六月十一日,讲官牛纽等称誉康熙之学为“体用合一学问” 116
七月二十六日,万斯大卒 116
七月,应?谦卒 117
八月二十二日,康熙与诸讲官赞言《易》理精微 118
九月初二日,康熙于诸讲官讲《易经·旅卦》时言期于无刑之意 118
十二月十八日,康熙撰序志《日讲易经解义》刊竣 119
朱鹤龄卒 119
汤斌应诏陈奏《春秋》改元之义 120
圣祖康熙二十三年 甲子(1684) 120
四月初五日,康熙谕讲官以后《系辞》讲章不可分“应讲”与“不应讲” 120
四月二十日,孙在丰等进呈《日讲易经解义》 121
四月二十二日,康熙命颁行《日讲易经解义》 121
四月三十日,康熙谕讲官牛钮等经筵讲章须体要备举、务去陈言 121
六月十二日,傅山卒 122
九月初七日,孙宗彝卒 123
十一月十八日,康熙幸曲阜诣先圣庙行礼极示尊圣之意 124
李光地纂成《乐书》 124
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乙丑(1685) 125
三月二十日,康熙以如何敦励“实学”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125
四月十四日,康熙以“道德文章原非二事”之理晓谕诸臣 125
五月,纳兰性德卒 126
八月,陆陇其始作《松阳讲义》 127
十一月,张烈卒 127
王夫之于病中勉为从游诸子作《周易内传》 128
李光地撰成《礼学四际约言》 129
圣祖康熙二十五年 丙寅(1686) 129
春,李光地撰成《礼记纂编》 129
四月初九日,魏裔介卒 130
闰四月初五日,康熙谕明珠等宜勉求《性理》之理而不可泥于辞句 131
闰四月初七日,康熙谕礼部购求遗书惟收经史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 131
八月,钱肃润撰序志《尚书体要》付刊 132
十月,刘怀志卒于家 133
阎若璩为徐乾学邀入书局 133
黄宗炎卒 133
朱彝尊始辑《经义考》 134
圣祖康熙二十六年 丁卯(1687) 134
五月十一日,康熙考试诸臣并戒以勿“徒肆议论” 134
十月,汤斌卒 135
陈启源撰成《毛诗稽古编》三十卷 135
圣祖康熙二十七年 戊辰(1688) 137
二月二十六日,耿介卒 137
三月二十七日,康熙以“数理”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137
圣祖康熙二十八年 己巳(1689) 138
五月二十七日,康熙命颁行《孝经衍义》 138
李光地与梅文鼎订交 138
圣祖康熙二十九年 庚午(1690) 138
二月,康熙因黄宗羲老病不能至京而叹“人才之难” 138
三月,阎若璩受邀入徐乾学洞庭山史局 139
四月二十六日,康熙撰文志《大清会典》成书 139
八月,赵灿英撰成《诗经集成》三十卷 140
九月,陆陇其撰序志《松阳讲义》刻竣 141
十二月初十日,汪琬卒 142
徐世沐称与陆陇其相见“如在光风霁月中” 142
徐善卒 143
圣祖康熙三十年 辛未(1691) 143
三月初二日,康熙撰序志翻译《通鉴纲目》告成 143
三月二十日,康熙以“汉唐”“宋儒”学术之繁简得失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144
黄叔琳登第进士 144
九月十四日,陆元辅卒 145
朱彝尊往会陆陇其 145
方苞以万斯同之劝而专意求经义并始读宋儒书 145
圣祖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1692) 146
正月初二日,王夫之卒 146
七月初九日,汪绂生 148
七月,黄宗羲闻《明儒学案》为贾醇庵梓行遂忍病痛作序文一篇 148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因笃卒 149
陆陇其于虞山席氏馆注《礼经会元》并订正汲古阁《十三经》、《十七史》 150
十二月二十七日,陆陇其卒 150
魏一鳌卒 151
圣祖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1693) 152
五月,张沐撰序志《春秋疏略》成书 152
九月初一日,钱澄之卒 152
十一月十八日,姚培谦生 153
圣祖康熙三十三年 甲戌(1694) 153
闰五月初七日,康熙晓谕诸臣“道学之人”不可务虚名 153
七月十七日,徐乾学卒 154
七月二十日,康熙颁谕招徐乾学等进京修书 155
七月二十一日,乔莱卒 155
圣祖康熙三十四年 乙亥(1695) 156
七月初三日,黄宗羲卒 156
八月,潘耒撰序述顾炎武《日知录》刊行经过 158
九月初二日,阎若璩执弟子礼哭祭黄宗羲 159
黄叔琳与方苞订交 160
圣祖康熙三十五年 丙子(1696) 160
四月,朱彝尊为徐乾学《读礼通考》撰序述其编刻始末 160
五月十六日,屈大均卒 161
杭世骏生 161
圣祖康熙三十六年 丁丑(1697) 162
六月,阎若璩撰序称臧玉林《经义杂记》“皆有关经学大事” 162
十月初二日,康熙颁谕命八旗宗室子弟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 162
十月初五日,惠栋生 163
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约成于此年 163
惠周惕卒 164
胡彦昇生 164
圣祖康熙三十七年 戊寅(1698) 165
四月初七日,朱用纯卒 165
五月十二日,姜希辙卒 166
圣祖康熙三十八年 己卯(1699) 166
四月,姚际恒撰序志《仪礼通论》成书 166
十一月二十五日,曹庭栋生 167
朱彝尊撰成《经义考》三百卷 167
黄叔琳与卫既齐讲四子书 168
圣祖康熙四十年 辛巳(1701) 168
六月,清廷授邵雍嫡孙世袭博士 168
十月,张沐撰序志《礼记疏略》成书 169
费密卒 169
圣祖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1702) 170
四月初八日,万斯同卒 170
六月二十三日,康熙撰文训饬士子“穷经考义勿杂荒诞之谈”并勒石于太学 171
九月初四日,康熙令授庄令舆、俞长策二人为举人 172
十月初八日,清廷议定乡会试作五经文字者处置措施 172
潘江卒 173
李光地撰成《春秋稿》 173
焦袁熹作《四书说》 173
圣祖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1703) 174
春,方苞与李塨定交 174
春,阎若璩于淮安觐见康熙以御舟行速而未果 174
四月初四日,康熙以如何能厚风俗而兴仁让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174
六月,高士奇卒 175
徐嘉炎约卒于此年 176
圣祖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1704) 177
六月初八日,阎若璩卒 177
八月,韩菼卒 178
九月初二日,颜元卒 179
九月,朱元英撰序志《左传拾遗》成书 180
圣祖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1705) 181
正月初五日,全祖望生 181
四月初九日,朱彝尊进呈《经义考》等书籍于浙江行殿 181
四月十五日,李颙卒 182
四月二十九日,康熙谕张鹏翮等“从来大儒持身接物当如光风霁月” 183
八月,汤传榘撰序志《四书明儒大全精义》付梓 183
十月,姚际恒撰序志《诗经通论》成书 184
焦袁熹撰《经字韵编》 186
康熙因阅胡渭《禹贡锥指》而赐以“耆年笃学”四字御笔 186
圣祖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1706) 187
一月,胡渭撰文志《易图明辨》成书 187
三月,李钟伦卒 188
春,方苞成进士第四名 188
十一月初七日,牛运震生 188
圣祖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1707) 189
六月,康乃心卒 189
十一月,李光地撰成《朱子礼纂》 189
李光地于坊贾中赎回顾炎武《音学五书》刻版 190
圣祖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1708) 190
三月二十五日,窦克勤卒 190
六月二十二日,康熙撰序志《清文鉴》成书 191
七月,李光地注《乐经》、《乐记》 192
九月十七日,张英卒 192
九月二十九日,潘耒卒 193
李光坡撰序志《礼记述注》成书 194
圣祖康熙四十八年 己丑(1709) 194
正月,黄叔琳于山东学政任上颁布《学政条约》、《论文规条》 194
三月二十日,康熙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前 195
十月十三日,朱彝尊卒 195
十月,熊赐履卒 196
胡渭撰成《洪范正论》五卷 197
圣祖康熙四十九年 庚寅(1710) 198
三月十日,康熙命陈廷敬等编纂字典 198
四月,李光地撰成《韵笺》 198
八月,胡煦撰序志《周易函书约存》成书 198
王源客死于山阳 199
焦袁熹撰《春秋阙如》 200
圣祖康熙五十年 辛卯(1711) 200
二月初九日,康熙于检阅河务之际论算法源自中国 200
二月二十二日,康熙晓谕群臣经筵不可“以具文视” 201
二月,李文炤撰文志《周易本义拾遗》成书 201
六月初五日,陈迁鹤卒 202
六月,邵廷采卒 203
十月,康熙撰序志《佩文韵府》梓成 203
十一月,方苞以戴名世案被逮至京师 204
方苞始潜心于《三礼》研究 204
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1712) 205
二月初四日,清廷议定将朱熹配享于大成殿十哲之次 205
四月初二日,康熙以“何以养育陶成”士行、士业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05
四月,陈廷敬卒 206
四月,李光地撰成《周易通论》 207
十月十三日,康熙与李光地论学时以“看圣贤讲论性理诸书”相期 207
十月,张尚瑗撰识语志《三传折诸》成书 207
十一月二十四日,程德洽撰序志《说文广义》成书 208
张希良卒 209
方苞于狱中撰《礼记析疑》及《丧礼或问》 209
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1713) 210
正月,李塨撰序志《周易传注》成书 210
三月十一日,严虞惇卒 211
三月二十五日,康熙于千叟宴上谕令诸老以“须先孝弟”晓谕邻里 211
三月,康熙命方苞以白衣入直南书房 212
六月,康熙撰序志《御制朱子全书》成书 212
七月,李光地撰成《周易观彖大指》 213
九月二十六日,康熙谕李光地及九卿各举“明于性理实学之人” 213
十月初九日,康熙以如何“敬持其心”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13
十月初十日,臧琳卒 214
十月十九日,康熙谕考试出题须“以各种题目试之” 214
十二月,李光地奉旨承修《周易折中》 215
毛奇龄卒 215
方苞撰成《周官辨》 217
圣祖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1714) 218
正月初四日,陆奎勋撰序志《陆堂诗学》、《读诗总论》成书 218
正月初九日,胡渭卒 218
四月初四日,康熙命查禁坊间“小说淫辞”以崇尚经学 219
五月初一日,秦松龄卒 220
八月,李光地撰成《周易观彖》 220
圣祖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1715) 221
正月二十七日,康熙谕大学士等乡、会试经书题目“断不可出熟习常拟之题” 221
三月十八日,康熙撰文志《御纂周易折中》成书 221
三月二十六日,康熙谕大学士等不可妄自注辑书籍 222
四月初二日,康熙以如何“倡明正学”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22
十一月十七日,康熙晓谕诸臣“好讲理学”之弊 223
圣祖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1716) 223
闰三月十九日,康熙撰序志《康熙字典》成书 223
冬,方苞撰成《春秋通论》 224
圣祖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1717) 225
正月十五日,万经撰识语述其父《学春秋随笔》编纂缘起 225
二月初一日,康熙帝撰序志《御制性理精义》成书 226
五月,李光地撰成《论孟札记》 227
六月初三日,卢文弨生 227
徐世沐卒 228
张自超卒 228
圣祖康熙五十七年 戊戌(1718) 229
三月,李光地撰序志《诗所》成书 229
四月初五日,康熙以如何通经致用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30
五月十五日,陆奎勋撰序志《今文尚书说》三卷成书 230
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卒 231
十一月,冉觐祖卒 232
任启运撰序志《礼记章句》成书 233
惠栋撰序志《左传补注》成书 234
圣祖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1719) 234
四月,彭定求卒 234
朱轼、王叶滋撰成《仪礼节略》十七卷、附图三卷 235
圣祖康熙五十九年 庚子(1720) 236
十一月,方苞撰成《周官集注》 236
圣祖康熙六十年 辛丑(1721) 237
三月初九日,康熙以“学问优长”赐王兰生、留保为进士并著一体殿试 237
六月,康熙撰序志《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成书 237
方苞撰序志《周官析疑》成书 238
江永撰成《礼书纲目》八十五卷 239
圣祖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1722) 240
五月二十一日,王鸣盛生 240
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 240
十二月十二日,雍正颁谕将陈梦雷发遣边外并命九卿公举渊博之士以作速编辑《古今图书集成》 241
陈诜卒 241
陈厚耀卒 242
世宗雍正元年 癸卯(1723) 242
五月二十一日,雍正谕乡、会试二场论题仍用《孝经》 242
七月二十四日,雍正命颁《孝经衍义》于海内 242
九月,刘荫枢卒 243
十月,汪绂撰成《诗韵析》七卷 243
十二月二十四日,戴震生 244
十二月,清廷议定各省学政科考生员增用经题文一篇 244
李光坡卒 244
方苞得赦归原籍 245
世宗雍正二年 甲辰(1724) 245
三月初一日,雍正诣太学行释奠礼并谕礼部等衙门治国之要“以崇师重道、广励泽宫为先务” 245
三月初五日,雍正谕国子监师生“文贵于明经、学务期乎济世” 246
三月十六日,查慎行撰序志《周易玩辞集解》成书 246
六月十五日,纪昀生 247
七月二十三日,雍正颁谕命宁古塔等地满洲子弟“勿但崇尚文艺”以敦勉“满洲本习” 247
八月二十四日,清廷议定将陆陇其等二十八人增祀孔庙 248
十月初二日,雍正以“敦尚学行”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49
十一月二十二日,王昶生 249
十二月二十一日,清廷禁止洋人行教诵经 249
世宗雍正三年 乙巳(1725) 250
二月十六日,张伯行卒 250
八月,程瑶田生 251
八月,沈淑撰文志《经玩》成书 251
九月初一日,张尚瑗撰序志其师朱鹤龄《诗经通义》刻竣 251
十二月二十七日,雍正命将四书、五经外之“丘”改为“邱”以避孔子圣讳 252
焦袁熹始著《礼记说》 253
世宗雍正四年 丙午(1726) 253
二月十九日,雍正准许朱轼解任服制之请并令其八月来京以备顾问 253
五月十八日,雍正撰序志《御制音韵阐微》成书 254
九月二十八日,雍正谕学臣须持正秉公、宣扬风化 254
十月十六日,雍正特许各省副榜俱作举人一体会试 255
十一月二十七日,雍正以浙江士风浇漓著暂停该省乡、会试 255
世宗雍正五年 丁未(1727) 256
三月初一日,雍正撰序志《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刻竣 256
四月初二日,雍正以何以端正士习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257
五月初七日,雍正颁谕命赦查慎行父子回籍 257
七月十九日,雍正表彰《鲁论》以见孔子道之大、功之隆 258
八月三十日,查慎行卒 258
十月,汪绂撰成《六礼或问》六卷 259
十二月初三日,雍正撰文志《孝经》、《小学》清汉文刊竣 260
陈大章卒 260
焦袁熹著《左传说》 261
世宗雍正六年 戊申(1728) 261
正月初七日,钱大昕生 261
六月,汪绂撰成《乐经或问》三卷 262
冬,沈廷芳受业于方苞 262
世宗雍正七年 己酉(1729) 262
五月二十一日,雍正谕九卿等会议处置受吕留良案牵连者 262
六月初六日,朱筠生 263
闰七月初一日,雍正据《易经》以阐发仁义内涵 263
十二月,王承烈卒 264
黄叔琳与任启运论《易》 264
世宗雍正八年 庚戌(1730) 265
二月十二日,雍正撰序志《御制书经传说汇纂》刊竣 265
八月十八日,毕沅生 265
任启运撰成《周易洗心》九卷 266
世宗雍正九年 辛亥(1731) 266
八月,刘青芝撰识语志《学诗阙疑》成书 266
十月,汪绂撰成《四书诠义》 267
十二月二十日,姚鼐生 268
十二月十六日,雍正颁谕命将驳斥吕留良之书颁布学宫 268
世宗雍正十年 壬子(1732) 269
七月二十一日,蒋廷锡卒于官 269
七月二十八日,雍正颁谕命科举所拔之文须“雅正清真、理法兼备” 270
十月十六日,李钟侨卒 270
冬,汪绂撰成《诗经诠义》十五卷 271
世宗雍正十一年 癸丑(1733) 271
正月初一日,李塨卒 271
正月十日,雍正谕各省督抚筹画书院教育 273
正月十七日,沈元沧卒 273
正月二十四日,雍正命礼部晓谕会试士子应于二三场文艺“努力殚心” 274
二月,陈万策卒 274
四月初八日,雍正谕内外大臣开博学鸿词之科 275
正月初九日,蔡世远卒 276
九月,汪绂撰成《书经诠义》初稿 276
牛运震登进士第 277
世宗雍正十二年 甲寅(1734) 277
三月,姜兆锡撰序志《书经蔡传参义》成书 277
十一月,汪绂撰成《易经诠义》初稿 278
世宗雍正十三年 乙卯(1735) 279
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崩 279
九月十三日,李文炤卒 279
十月十六日,乾隆颁谕命“厘正文体,勿得避忌” 280
段玉裁生 280
清代中期经学学术编年 283
高宗乾隆元年 丙辰(1736) 283
正月十五日,汪绂撰序志《礼记章句》成书 283
正月二十日,清廷严饬谢济世并发还其所著《学庸注疏》 284
二月初四日,清廷严饬李徽“订《孝经》入四子书、进程颢入大成殿”之议 284
二月十六日,乾隆训饬诸臣进言当以谢济世、李徽二人为戒 285
三月十三日,清廷议定颁发《十三经》、《二十一史》各一部于各省府州县学 285
三月二十四日,杨名时奏请颁康熙御制诸经说于太学得允 286
四月二十七日,乾隆颁谕命“广布御纂经书,定生员试经解” 286
五月十五日,焦袁熹卒 287
六月一日,乾隆颁谕训饬直省书院师生以整饬书院 287
六月十六日,乾隆命纂修《三礼义疏》及选颁《四书文》 288
六月二十三日,乾隆命纂修礼书 289
七月九日,乾隆任命三礼馆正副总裁 289
九月十八日,朱轼卒 290
九月十三日,胡煦卒 290
十一月三十日,清廷拟定纂修三礼条例 292
十一月,吴玉搢撰序志《说文引经考》成书 292
汪绂始致书江永问永所著《三礼合参》大旨并以振兴末俗相期 293
高宗乾隆二年 丁巳(1737) 293
正月二十七日,江南贡生王文震以潜心经书得授国子监助教衔 293
二月,《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刻竣 293
二月,汪绂撰成《孝经章句》、《或问》各一卷 294
九月初一日,杨名时卒 295
闰九月十四日,乾隆撰文称誉朱轼《周易传义合订》为“善言易” 295
十二月三日,沈炳震卒 296
《三礼》馆檄取江永《礼书纲目》 297
汪绂再致书江永并期以圣贤事业 297
高宗乾隆三年 戊午(1738) 297
三月初二日,乾隆于太学行释奠礼并晓喻衍圣公等人“当心圣贤之心” 297
三月二十五日,清廷议定徐元梦所奏文庙从祀事 298
春,江慎修作书答汪绂 299
九月,汪绂再作书与江慎修论礼学 299
十月,乾隆训饬士子“留心经学”并印发官本经书 300
王心敬卒 300
高宗乾隆四年 己未(1739) 301
三月初一日,清廷议从嵩寿于《四书》经义外再以经义课试生童之奏 301
三月初三日,清廷议从山东学政徐铎荐举优拔时试以经解之奏 301
五月二十一日,清廷议从张廷玉殿试策文须“贯穿古今、陶铸经史”之奏 302
七月二十一日,甘汝来卒 302
八月十六日,鄂尔泰等疏请赏赐金坛贡生蒋振生国子监学正衔 303
十一月二十二日,王澍卒 303
高宗乾隆五年 庚申(1740) 304
七月二十九日,崔述生 304
八月十六日,乾隆谕经筵讲官“勿尚铺张溢美之虚文” 304
十月十二日,乾隆训饬诸臣精研理学 305
十月二十九日,乾隆颁谕“训饬士习流弊,申明为己之学” 305
十月,刘始兴撰序志《诗益》成书 306
十二月,程廷祚撰序志《易通》成书 307
陆奎勋卒 308
高宗乾隆六年 辛酉(1741) 309
正月初四日,乾隆谕各省督抚学臣采访近世遗书 309
正月二十四日,万经卒于家 309
正月,黄叔琳编辑《砚北易抄》 310
三月,惠士奇卒 310
八月十三日,乾隆颁谕命销毁全渊所著《四书宗注录》 311
九月二十五日,乾隆颁谕命湖广总督孙嘉淦销毁谢济世所注经书 311
十月一日,王懋竑卒 312
十一月初五日,清廷议定纂修《律吕正义后编》 312
陈梦雷卒 313
高宗乾隆七年 壬戌(1742) 314
正月二十六日,湖广总督孙嘉淦以查毁谢济世所注经书及书板奏闻 314
三月初三日,山东巡抚朱定元进呈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 314
三月二十一日,乾隆降旨赏方苞翰林院侍讲品级并准许回籍 315
四月,方苞解任出都 315
戴震归自邵武并师事同邑程恂及婺源江永 315
高宗乾隆八年 癸亥(1743) 316
二月初八日,杭世骏因言“内满外汉”忤旨褫职 316
五月二十六日,史荣撰序志《风雅遗音》成书 316
五月,齐召南等以所校《春秋左传注疏》及所撰《考证》进呈御览 317
六月初一日,乾隆嘉誉御史陈仁考试翰詹宜试以“经学注疏及全史原委”之议 318
九月,汪绂撰成《乐经律吕通解》初稿 318
十月,齐召南等以所校《春秋公羊注疏》及所撰《考证》进呈御览 319
邵晋涵生 319
高宗乾隆九年 甲子(1744) 319
三月十三日,王念孙生 319
五月初四日,清廷议从金洪铨童生宜兼习《仪礼》、《周礼》之奏 320
七月二十四日,乾隆颁谕整顿科场陋习以期选拔真才 320
七月,任启运卒 321
八月初三日,清廷议从杨开鼎考校生童宜以经义与四书文并重之奏 322
八月十四日,清廷不允舒赫德废弃科举之奏 322
九月初六日,庄有可生 323
九月,姚培谦增辑《左传杜注》成 323
十月十一日,清廷议从秦蕙田各省书院“月课宜重经史”之奏 323
十二月二十日,汪中生 324
惠栋《易汉学》初成 324
高宗乾隆十年 乙丑(1745) 325
二月二十九日,郑江卒 325
二月,全祖望至半浦陪祭黄梨洲 326
四月初四日,乾隆颁谕训正文体 326
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以经学授受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327
七月,黄叔琳刻《夏小正》 327
七月,王步青撰序志《四书本义汇参》付梓 327
八月,汪绂撰成《春秋集传》十六卷 328
十月,戴震撰成《六书论》三卷 329
十二月十三日,清廷议定歌乐之关系并汇辑相关观点入书 329
十二月二十七日,乾隆颁旨命张廷玉等纂修人员详加阅看《三礼义疏》书稿 330
姜兆锡卒 331
齐召南等奉敕校正国子监藏板《礼记注疏》蒇事 331
高宗乾隆十一年 丙寅(1746) 332
闰三月初一日,乾隆撰序志《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八卷成书 332
七月,黄叔琳撰序称姚培谦《春秋左传杜注》“得其要领” 332
九月初三日,洪亮吉生 333
十月二十四日,乾隆晓谕诸臣勿“雕章琢句”、“沾沾于文艺之末” 333
十一月,薛雪撰序志《周易粹义》成书 334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五十卷付梓 334
高宗乾隆十二年 丁卯(1747) 335
正月初六日,清廷议定续修《大清会典》条例六条 335
二月初一日,乾隆撰序志《日讲礼记解义》成书 336
二月,戴震撰成《转语二十章》 336
三月初六日,清廷刻竣《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 337
六月十一日,乾隆颁谕命校刻《三通》 337
六月十五日,乾隆颁谕命张廷玉等酌议纂修《续文献通考》事宜 337
六月十八日,乾隆颁谕命尹继善、安宁等回奏姚培谦、是镜二人学行 338
六月十九日,沈德潜以姚培谦所著《春秋左传杜注》等书进呈御览 339
八月,尹会一师事方苞于江宁 339
十月十三日,陈景云卒 339
段玉裁受小学书于尹会一 340
盛世佐《仪礼集编》约成于此年 340
高宗乾隆十三年 戊辰(1748) 341
二月二十五日,乾隆临幸曲阜并宣谕衍圣公等“务学道敦伦” 341
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以如何能“端风尚而正人心”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342
五月十七日,庄存与散馆时以诗赋平常再留教习三年 342
七月十五日,尹会一卒 342
十一月,刘绍攽撰序志《周易详说》成书 343
十月初一日,乾隆撰序志《三礼义疏》刻竣 344
毕沅问学于惠栋 344
高宗乾隆十四年 己巳(1749) 344
正月,金诚撰序志《易经贯一》成书 344
七月,方苞撰成《仪礼析疑》十七卷 345
八月十八日,方苞卒 346
十一月四日,乾隆颁谕群臣荐举潜心经学者 346
十二月十七日,乾隆颁谕命大学士、九卿会议如何考试保举经学人员 347
程瑶田与戴震订交 347
钱大昕、惠栋、王昶等人在紫阳书院以古学相策励 348
余元遴始执贽问学于汪绂 348
高宗乾隆十五年 庚午(1750) 348
二月二十八日,清廷议从御史王应彩访求经学遗书之奏 348
四月十六日,沈彤撰序称惠栋《古文尚书考》“高出群言” 349
六月,乾隆撰序志《钦定叶韵汇辑》梓行 349
七月,王又朴撰序志《易翼述信》成书 350
十二月二十日,清廷处罚保举不实之官员 351
冬,沈彤《周官禄田考》三卷付梓 351
程瑶田师事方粹然 352
李绂卒 352
崔纪卒 353
高宗乾隆十六年 辛未(1751) 354
正月十四日,王步青卒 354
三月初一日,乾隆命将武英殿新刊十三经、二十一史颁赐江浙各书院 354
三月初四日,乾隆遣官祭王守仁并赐匾额 355
四月初二日,钱大昕以特赐举人谢恩于扬州行宫 355
闰五月初二日,刘台拱生 355
五月初十日,乾隆以如何能“矫口耳之弊以致实用”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356
闰五月十六日,乾隆颁谕命九卿等荐举确能潜心经学之士 356
程廷祚应“经明修行”之试报罢南归 357
七月初二日,乾隆颁谕命臣下将孙嘉淦所著《诗经补注》与己所作“折中”荟萃成编 357
九月,毕沅向张叙问业于莲池书院 357
十二月初十日,顾栋高撰序志《毛诗订诂》成书 358
高宗乾隆十七年 壬申(1752) 358
二月二十七日,潘思榘卒 358
八月初一日,顾栋高撰序志《毛诗类释》成书 359
九月初一日,程廷祚撰序志《大易择言》成书 359
十月二十五日,沈彤卒 360
十二月,孙嘉淦卒 361
晏斯盛卒 361
高宗乾隆十八年 癸酉(1753) 362
七月二十九日,乾隆颁谕严禁《水浒》、《西厢记》等清文译本并禁止翻写清字古词 362
初冬,曹庭栋《昏礼通考》卒业 362
十一月十一日,清廷议从贵州巡抚定长停止五经中额例之奏 363
十二月初三日,张叙撰序志《诗贯》成书 363
十二月十日,杨椿卒 364
冬,汪绂重订《乐经律吕通解》五卷 365
江永馆于歙邑西溪 365
洪亮吉在外家塾从恽铭受《孟子》 365
高宗乾隆十九年 甲戌(1754) 366
四月十一日,乾隆颁谕重申制艺须“以清真雅正为训”并严防门户之争 366
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以何为宋学“粹言”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并严谕制义须“别裁伪体”以“明经术而端士习” 366
三月,王昶、钱大昕、朱筠、纪昀等成进士 367
六月,黄叔琳撰成《诗统说》 367
十月,范咸撰序志《周易原始》成书 368
冬,曹庭栋始撰《孝经通释》 369
冬,汪绂撰成《三读礼志疑》二卷 369
洪亮吉从黄朝俊受《孟子》及《毛诗》 369
段玉裁从同邑蔡泳游 370
陈祖范卒 370
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应成于此年以后 370
高宗乾隆二十年 乙亥(1755) 371
正月初一日,郭兆奎撰识语志《心园书经知新》成书 371
正月,黄叔琳作《史通训故补后序》 372
四月,江昱《尚书私学》四卷定稿 372
四月,乾隆撰序志《御纂诗义折中》成书 373
四月,乾隆撰序志《御纂周易述义》成书 373
七月初二日,全祖望卒 374
八月十二日,李重华卒 376
八月二十日,凌廷堪生 376
八月二十日,吴廷华卒 376
十一月,汪绂撰序志《易经如话》成书 377
黄叔琳命长孙端绂续编《春秋四传合纂》 377
牛运震撰成《论语随笔》十七卷 378
高宗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1756) 378
正月,曹庭栋撰序志《孝经通释》成书 378
正月初七日,黄叔琳卒 379
正月十九日,常熟朱思藻以辑《四书》成语获罪被流放黑龙江 379
二月初六日,乾隆于仲春经筵宣讲《中庸》及《尚书·虞书》 380
四月,程廷祚读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并叹其精 380
四月,汪绂撰成《易经诠义》定本 381
十二月初三日,刘青芝卒 381
王念孙问学于戴震 382
谢济世卒 382
徐文靖约卒于此年前后 383
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1757) 384
四月,戴震撰《大戴礼记目录后语》 384
冬,戴震南还并客居扬州 384
王念孙受业于夏庭芝 385
顾栋高加祭酒衔 385
高宗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1758) 385
正月二十二日,牛运震卒 385
正月,顾栋高以所注《尚书》属王昶考定 386
二月初三日,乾隆于仲春经筵上宣讲《论语·子张》篇 386
二月二十八日,乾隆颁谕不允御史杨方立乡会试加增《周礼》、《仪礼》二经之奏 386
三月十日,清廷议从庄存与“严考官代士子豫经题”及“取士经旨悉遵用先儒传注”等奏 387
春,程廷祚《论语说》四卷定稿 387
五月二十二日,惠栋卒 387
五月,江永撰序志《春秋地理考实》四卷成书 389
八月十四日,乾隆撰序志《春秋直解》成书 390
卢文弨校《尚书大传》并作《考异》及《补遗》 390
高宗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1759) 391
二月,江永《音学辨微》一卷刊行 391
六月初七日,顾栋高卒 391
七月,曹庭栋《易准》付梓 392
九月初八日,汪绂卒 393
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1760) 394
正月二十九日,乾隆颁谕经筵讲章“务在自抒心得”、“不必以骈丽为工” 394
二月初七日,乾隆于仲春经筵宣讲《论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二句 394
四月,范家相撰序志《三家诗拾遗》成书 395
五月初五日,乾隆以经学“源流分合”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396
五月,毕沅以对策得当拔置一甲一名 396
五月,江永撰识语志《礼记训义择言》成书 397
夏,齐召南撰序称周春《尔雅补注》“有功于郭注” 397
十月,雷鋐卒 398
冬,戴震馆于扬州并致书卢文弨论校《大戴礼》 398
钱大昕充《续文献通考》馆纂修官 399
段玉裁因读顾炎武《音学五书》始有意于音韵之学 399
高宗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1761) 399
正月二十七日,乾隆颁谕不允沈廷芳将汤斌从祀文庙之奏 399
三月二十二日,江藩生 400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诸经源流、大义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00
夏,戴震再致书卢文弨论校雠《大戴礼记》 401
冬,秦蕙田撰成《五礼通考》 401
程廷祚撰成《尚书通议》 402
王又朴卒 402
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1762) 403
二月,乔大凯撰序志《周易观澜》成书 403
三月十三日,江永卒 404
八月,余萧客撰成《古经解钩沉》 405
戴震举江南乡试 406
洪亮吉从荆汝翼受《公羊》、《穀梁》及制义 406
高宗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1763) 407
二月初三日,焦循生 407
三月初五日,孙梦逵卒 407
三月二十日,刘琴卒 408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心性善恶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08
春,姚鼐登进士第 408
春,段玉裁、汪元亮、胡士震等从戴震问业于新安会馆 409
五月十一日,黄丕烈生 409
九月初五日,乾隆赐新编韵书名为《音韵述微》 409
十月初十日,乾隆颁谕令购求江永遗著 410
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1764) 410
正月二十日,阮元生 410
七月十一日,乾隆颁谕命将《周易述义》等三书每省各颁一部 410
八月初九日,李富孙生 411
八月,王鸣盛迁居苏州 411
九月初九日,秦蕙田卒 411
高宗乾隆三十年 乙酉(1765) 412
二月,王念孙以献颂册赐举人 412
夏,王鸣盛自刻《西庄始存稿》三十卷 412
八月,戴震校定《水经》一卷 413
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1766) 413
三月十一日,王引之生 413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六经之旨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13
八月,顾广圻生 414
十二月初六日,陈法卒 414
戴震撰成《声韵考》四卷 415
戴震撰成《孟子字义疏证》三卷 416
章学诚学文于朱筠 417
段玉裁临校北宋刊《礼记注疏》一部 417
高宗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1767) 418
二月初二日,乾隆颁谕开“续三通”馆 418
三月二十二日,程廷祚卒 418
李文渊卒 419
钱大昕始撰《二十二史考异》 419
段玉裁与弟玉成撰成《诗经均谱》和《群经均谱》各一帙 420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1768) 420
四月,姜炳璋撰序志《读左补义》成书 420
五月二十三日,齐召南卒 420
七月二十四日,纪昀、王昶、徐步云因卢见曾案被遣发 421
九月二十八日,卢见曾卒 421
钱大昕始名其堂曰“潜研” 422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1769) 423
二月初一日,乾隆以重修太学文庙落成撰制碑文 423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易》、《春秋》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23
六月初三日,杭世骏为翟灏《四书考异》撰序 424
六月初八日,乾隆颁谕命查禁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 424
夏,戴震至山西入朱珪幕并受汾州太守孙和相之聘纂成《汾州府志》 425
九月初七日,沈德潜卒 425
九月十一日,邵晋涵撰跋称惠栋《古文尚书考》“议论精当” 426
诸锦卒 427
范家相卒 427
高宗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1770) 428
二月,段玉裁注《韵谱》毕 428
三月,陈树华撰序志校定《春秋经传集解考正》成书 428
四月初九日,钱大昕撰序称段玉裁《诗经韵谱》“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 429
八月初十日,纪昭卒 429
钱大昕始读《说文》 430
高宗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1771) 430
正月,徐鼎撰序志《毛诗名物图说》成书 430
春,邵晋涵登进士第后南归 431
八月初九日,汪宪卒 431
十二月初八日,洪亮吉入朱筠学使署 432
十二月二十八日,汪梧凤卒 432
钱大昕撰成《金石文跋尾》六卷并与族子坫校正《白虎通》、《广雅》 433
桑调元卒 433
高宗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1772) 434
正月初四日,乾隆颁谕命购访古今遗书 434
二月十九日,沈廷芳卒 434
春,焦以恕撰文志《仪礼汇说》成书 435
春,钱大昕充三通馆纂修官 436
四月十三日,乾隆命严究王中逆书案 436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以《易》、《春秋》等内容策试天下贡士 436
七月,杭世骏卒 437
九月初八日,方东树生 438
九月二十九日,朱筠奏请以清、汉文刻十三经于太学 439
十月二十二日,乾隆颁谕命三通馆将《嘉礼考》中辽金元改易服制情况加按语证明 439
冬,王念孙以避仇入朱筠学使署 440
朱筠于安徽学政任刊宋椠《说文解字》广布于学宫 440
戴震主讲浙东金华书院 440
高宗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1773) 440
正月,朱筠于安徽学政任奏请有关搜辑遗书者条陈四事 440
二月初六日,清廷议从朱筠采择缮写《永乐大典》内书籍之奏 441
二月十二日,卢文弨撰文盛赞惠栋为“古人之功臣而今人之硕师” 441
二月十二日,乾隆颁谕命校核《永乐大典》成编时命名为《四库全书》 442
二月二十二日,乾隆颁谕命搜求遗失于民间的《永乐大典》书册 442
三月二十八日,乾隆再敕各督抚尽心搜求遗书 443
闰三月十一日,乾隆颁谕增添《四库全书》馆正、副总裁并晓谕书册装订诸问题 443
闰三月十一日,清廷议从刘统勋加姚鼐等五人为《四库全书》修纂并调取戴震等五人入京校书之奏 444
四月二十八日,乾隆颁谕命于《四库全书》编竣后将私人藏书发还本家 444
五月初一日,乾隆命编纂《四库全书荟要》 445
五月十六日,乾隆再为申明《四库全书》编撰本旨 445
六月十六日,乾隆令于敏中等详加考证朱彝尊《日下旧闻》后录入《四库全书》 446
七月十一日,乾隆命《四库全书》总裁官详察邵晋涵等人纂修情况以备任用 446
吴玉搢卒 447
高宗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1774) 447
七月二十五日,乾隆颁谕令纪昀等纂辑《四库全书简明书目》 447
八月初五日,乾隆颁谕命各督抚查缴、销毁忌讳书籍 448
秋,姚鼐乞病解官 448
十一月初九日,乾隆颁谕命销毁屈大均之诗文而宥其族人 449
十一月十八日,涂瑞卒 449
十二月二十六日,梁锡玙卒 450
洪亮吉与孙星衍订交 451
汪师韩卒 451
任瑗卒 451
高宗乾隆四十年 乙未(1775) 452
二月初六日,乾隆于仲春经筵宣讲《大学》及《易·益卦》 452
二月十五日,乾隆颁谕命各督抚以毕沅所奏之法考核书院讲席 453
二月,戴震校成《仪礼识误》 453
三月十三日,乾隆命销毁陆显仁《格物广义》书板及书本 453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策试天下贡士于太和殿 454
王念孙登进士第、戴震得赐同进士出身 455
六月,钱大昕以丁父忧回籍 455
七月初六日,梁章钜生 455
九月初七日,俞正燮生 456
九月,段玉裁改定《六书音均表》五卷 456
十月十四日,乾隆颁谕训斥查缴违禁书籍不力之贵州巡抚韦谦恒 456
十一月二十二日,钱坫撰文志《论语后录》成书 457
王念孙与程易畴订忘年交 458
江昱卒 458
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1776) 458
三月初三日,钱坫撰叙志《十经文字通正书》成书 458
三月十四日,胡承珙生 459
六月十五日,胡德铨卒 459
九月三十日,乾隆命编次“诸书校订各签”与《四库总目》及各书提要一体刊行 460
十一月十六日,乾隆命区别违碍书籍或删改或销毁 460
十二月初一日,乾隆命查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板片下落并与原书一起解京销毁 461
十二月十三日,乾隆视海成和高晋等人所查办书籍情况或褒奖或申饬 461
十二月,四库馆校严虞惇《读诗质疑》蒇事 462
段玉裁撰成《诗经小学》 46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下》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学术精华》邱仕君,刘小斌,邓中光 2018
- 《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2006
-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 给导师的教学法》(澳)芭芭拉·凯姆勒(Barbara Kamler),帕特·托马斯(Pat Thomson)著 2020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上》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
- 《牛津学术英语词汇精练 基础篇》Julie Moore 2019
- 《南朝学术与文论》袁济喜著 2019
- 《子书与东汉学术转型》杨思贤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凤凰英语分级阅读 第1级 第4辑》凤凰英语编辑部编 2019
- 《Phoenix Engish凤凰英语分级阅读 第6辑 第3级》凤凰英语编辑部编 2019
- 《Phoenix English凤凰英语分级阅读 第三级 第4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Phoenix English凤凰英语分级阅读 第3级 懒猫智斗女盗贼》凤凰英语编辑部编 2020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Phoenix Engish凤凰英语分级阅读 第6辑 第4级》凤凰英语编辑部编 2019
- 《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 美术学院》宋永忠总主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