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崇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722034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一个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建构为线索,围绕包含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展开研究,在透彻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义上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
上一篇:青岛品牌经济下一篇:论语与算盘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现状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之处 19

一、研究方法 19

二、研究思路、框架 19

三、创新之处 23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24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流变: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 29

第一节 意识形态:缘起与变迁 31

一、柏拉图的“意识形态” 32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英、法、德起源 33

(一)培根:意识形态概念的英国起源 33

(二)特拉西:意识形态概念的法国起源 35

(三)黑格尔:意识形态概念的德国起源 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设与发展:从马克思到列宁 40

一、 “虚假的意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41

二、“虚假的意识”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42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发展 44

第三节 意识形态:特征、功能与结构 46

一、意识形态的特征 46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 50

三、意识形态的结构 53

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学理解析 58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与基本定位 58

一、作为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新制度经济学 59

(一)新政治经济学前史:以探究政治学与经济学关系为线索 59

(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取向 61

二、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的新制度经济学 63

(一)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64

(二)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当代中国代表 65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 67

一、制度理论 68

(一)制度的含义 68

(二)制度产生的原因 69

(三)制度的类型 70

(四)制度变迁 71

二、交易费用理论 72

三、产权理论 74

四、国家理论 75

五、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预设、方法论与目的 76

(一)理论预设:有限理性经济人 77

(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81

(三)引入意识形态理论:一种自洽性需要 83

六、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基于政治交易范式 86

(一)意识形态及其变迁 87

(二)国家、合法性与意识形态 89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本质透析 92

一、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 93

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本质——基本主张、根本立场与目标指向 95

第四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102

第一节 意识形态安全:内涵与判断标准 102

一、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 102

二、判断意识形态安全的标准探析 105

第二节 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109

一、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制度得以维系的基本体现 109

二、意识形态安全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本要件 110

三、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有效整合的基本保障 112

四、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 113

五、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114

第三节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遭遇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背景 115

一、建国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形成的回顾与反思 115

(一)意识形态安全视域的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116

(二)意识形态安全视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11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120

(一)什么是全球化与谁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实质 120

(二)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 122

三、网络化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125

(一)网络化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 125

(二)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 126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128

(一)社会转型:含义与特征 128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 130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威胁的具体表现 133

一、借助于“泛”意识形态化攻击马克思主义 134

二、借助于科斯定理促动产权私有化改革 137

三、借助于政治科斯定理推行西方式民主 140

四、借助于“经济学帝国主义”渗透社会科学各领域 143

五、借助于工具理性消解价值理性 145

六、借助于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肢解民族国家 147

第五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与参照 150

第一节 契合与互补:两种意识形态理论之间 151

一、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方面 151

二、意识形态承担主体方面 153

三、意识形态实现路径方面 154

第二节 无法回避的意识形态性:新制度经济学缘起的背景分析 156

一、资本主义制度省思:凯恩斯主义失效与福利国家“破产” 156

二、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从未改变的意识形态 159

三、没有帝国的帝国主义: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160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竞争与对立 162

第三节 对立与冲突: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 164

一、缺乏经验事实支持的理论预设 164

二、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 167

三、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 169

四、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 171

五、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 172

六、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 174

七、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 176

第六章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路径:基于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 179

第一节 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 180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及其建设 180

二、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取向 182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183

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展示方式 184

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的基础 190

一、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90

二、现象背后的原因: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立与冲突 192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194

第三节 针对性措施: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197

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塑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领导核心 198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 202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构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基础 210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思潮的批判性研究 214

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 218

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营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环境 220

结语 224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