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
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

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皇甫素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6173756
  • 页数:394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目录

绪论 1

0.1 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1

0.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7

0.3 研究意义 23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5

0.5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26

0.6 语料来源与相关说明 28

第一章 紧缩构式的界定及其特点 31

1.1 构式的解读与思考:对构式语法的修正 31

1.1.1 单一成分的语言单位不是构式 31

1.1.2 构式区别于非构式 31

1.1.3 构式具有动态性 33

1.2 紧缩构式的界定 35

1.2.1 属于紧缩结构 35

1.2.2 具有构式属性 36

1.2.3 紧缩构式辨异 39

1.3 紧缩构式库的构建 42

1.3.1 词语(习语) 42

1.3.2 短语(固定格式) 43

1.3.3 句子(紧缩句) 44

1.4 紧缩构式的性质 45

1.4.1 紧缩构式的特殊“过渡”性 45

1.4.2 半实体图式构式和实体构式 46

1.5 紧缩构式的形式语义特点 47

1.5.1 紧缩构式的形式特点 47

1.5.2 紧缩构式的语义特征 51

1.5.3 紧缩构式形义不对称 55

1.6 本章小结 58

第二章 紧缩构式的句法结构分析 61

2.1 紧缩构式的语块构成 61

2.1.1 呼应对称式 62

2.1.2 中轴对称式 63

2.2 紧缩构式的形式标记类型 64

2.2.1 有标紧缩构式 64

2.2.2 准标紧缩构式 72

2.2.3 隐标紧缩构式 75

2.3 紧缩关联标记的构成特点 77

2.3.1 紧缩关联标记的层次构成 77

2.3.2 紧缩关联标记的跨词类构成 79

2.4 紧缩构式的框架构成模式 82

2.4.1 前嵌式F=xAyB 83

2.4.2 后嵌式F=AxBy、F=AxByCz、F=Axy 83

2.4.3 中嵌式F=AxB、F=AxyB 84

2.4.4 分嵌式F=xAy、F=xABy 85

2.5 紧缩项的功能类型及结构类型 87

2.5.1 谓词性结构 87

2.5.2 体词性结构 90

2.6 紧缩构式的句法功能 91

2.6.1 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91

2.6.2 充当复句的分句 94

2.6.3 独立成句 95

2.7 本章小结 95

第三章 紧缩构式的内部语义配置关系分析 97

3.1 潜在的语义结构关系 97

3.1.1 表层语义结构模式 97

3.1.2 表层逻辑语义关系 98

3.2 凸显的整体构式义 103

3.2.1 构式义的界定 103

3.2.2 构式义和构式体义 105

3.2.3 紧缩构式的主观构式义 106

3.3 紧缩构式义的基本类别 109

3.3.1 表主观情态 109

3.3.2 表主观隐性量 126

3.4 本章小结 141

第四章 紧缩构式和词汇的互动选择探讨 143

4.1 紧缩构式对词汇的句法、语义、韵律选择 144

4.1.1 紧缩构式对固定部分的选择 144

4.1.2 紧缩构式对嵌入成分的选择 145

4.2 紧缩构式的特殊共现词 149

4.3 构式义对词汇义的选择和压制 150

4.3.1 框架对嵌入成分的语义规约性 151

4.3.2 紧缩构式的超常搭配功能 152

4.4 词汇义对构式义的反作用 158

4.4.1 常项对构式义的制约 158

4.4.2 变项对构式义的影响 163

4.5 本章小结 165

第五章 紧缩构式的语用篇章功能考察 167

5.1 紧缩构式的语用功能 167

5.1.1 紧缩构式的话题选择 167

5.1.2 紧缩构式的焦点建构 170

5.1.3 紧缩构式的句类选择 176

5.2 紧缩构式的篇章功能 178

5.2.1 紧缩构式的篇章衔接功能 178

5.2.2 紧缩构式的篇章链接功能 188

5.2.3 紧缩构式的篇章管界功能 197

5.3 紧缩构式的篇章选择性 199

5.3.1 紧缩构式对语体的选择 200

5.3.2 紧缩构式的语体特征 207

5.4 紧缩构式的主观选择限制 212

5.4.1 紧缩构式对人称的选择 212

5.4.2 紧缩构式表达视角的转移 214

5.5 本章小结 215

第六章 紧缩构式的构式化与语法化考察 219

6.1 紧缩构式的历史发展概况 219

6.2 紧缩构式的构式化、语法化演变过程 222

6.2.1 构式化与语法化 222

6.2.2 常见紧缩构式的构式化与语法化 224

6.3 紧缩构式的紧缩度、透明度、构式度与标记度 231

6.3.1 紧缩构式的紧缩度与透明度、构式度 231

6.3.2 紧缩构式的标记度与紧缩度、构式度 233

6.3.3 紧缩构式的构式化、语法化连续统 234

6.4 紧缩构式关联标记的省缩层次 235

6.4.1 第一层次省缩:省掉前后标或前标 235

6.4.2 第二层次省缩:省掉后标 236

6.4.3 第三层次省缩:省掉动词 238

6.4.4 不可省缩 238

6.5 紧缩构式关联标记的语法化层级系统 240

6.5.1 实词向关联副词的转化 240

6.5.2 关联副词内部的再虚化 246

6.5.3 关联副词的功能扩张 248

6.5.4 标记词的形成 250

6.6 紧缩构式的构式化、语法化特征 251

6.6.1 结构的凝固化 251

6.6.2 意义的虚化、抽象化与主观化 251

6.6.3 表达的叠加与羡余 253

6.6.4 构式的关联化与词汇化、习语化、标记化、修辞化 253

6.6.5 隐性信息的增多 258

6.6.6 语音重点的后移 258

6.7 本章小结 259

第七章 紧缩构式的生成动因与机制解释 261

7.1 紧缩构式产生的动因 261

7.1.1 语用动因 261

7.1.2 认知动因 266

7.2 紧缩构式生成的机制 272

7.2.1 省略和紧缩 273

7.2.2 语义压制 273

7.2.3 重新分析 277

7.2.4 类推 279

7.2.5 概念整合 280

7.2.6 隐喻和转喻 294

7.3 构式义形成过程中的整合类型 302

7.3.1 照映整合(mirror blending) 303

7.3.2 单畴整合(single-scope blending) 305

7.3.3 双畴整合(double-scope blending) 310

7.4 构式体义形成过程中的整合类型 312

7.4.1 单型框架整合(simplex framework blending) 312

7.4.2 双畴习语整合(double idiom blending) 313

7.5 整合的认知语义观:构式义的来源 323

7.6 紧缩构式的整合度和主观性等级 324

7.6.1 紧缩构式的整合度 324

7.6.2 紧缩构式的主观性等级 325

7.7 紧缩构式的位序原则 328

7.7.1 构词顺序原则 328

7.7.2 认知顺序原则 329

7.7.3 文化规约原则 331

7.8 本章小结 332

第八章 紧缩构式群的多重语义承继系统构建 335

8.1 紧缩构式群的概念 335

8.2 紧缩构式的多重语义承继网络 336

8.2.1 关于理据、承继概念 336

8.2.2 承继类型 337

8.3 “爱X不X”类紧缩构式的构式化演变过程 339

8.3.1 结构比较紧凑的假设性复句“爱X,就X” 341

8.3.2 构式“爱X就X” 341

8.3.3 正反并列复句“爱X就X,不爱X就不X” 342

8.3.4 构式“爱X不X” 342

8.3.5 构式“爱XX” 343

8.3.6 构式“爱谁谁” 344

8.3.7 构式“X就X” 347

8.3.8 构式“XX吧” 348

8.4 “爱X不X”类紧缩构式群复杂的承继链接系统及关联理据 349

8.4.1 外部承继:假设复句——爱X就X——爱X不X、X就X 349

8.4.2 内部承继:构式语义偏移、子构式 353

8.5 本章小结 357

结论 359

9.1 本书的主要观点 359

9.2 进一步的思考 363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