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蔡鸿生史学文编
蔡鸿生史学文编

蔡鸿生史学文编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鸿生著;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18094359
  • 页数:793 页
图书介绍:蔡鸿生曾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蔡鸿生先生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和宗教史的教学和研究,著作丰赡,已出版《俄罗斯馆纪事》、《尼姑潭》、《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学境》、《突厥法初探》、《商队茶考释》、《俄美公司与广州口岸》、《仰望陈寅恪》等论著。《蔡鸿生史学文编》是作者学术著作的精选本。
《蔡鸿生史学文编》目录

自序——藏六居学记 1

第一编 昭武九姓编 3

一、昭武九姓的城邦制度 3

(一)胡与九姓 3

(二)九姓胡的城邦社会 5

(三)城邦政制的多重结构 8

(四)胡律 11

(五)得悉神和金破罗 14

二、九姓胡礼俗丛说 19

(一)家庭 19

(二)婚姻 23

(三)丧葬 25

(四)居室 29

(五)服饰 30

(六)饮食 34

(七)岁时 35

(八)节庆 37

(九)兴贩 40

(十)胡名 42

三、唐代九姓胡崇“七”礼俗及其源流考辨 48

(一)九姓胡崇“七”的历史例证 49

(二)崇“七”胡俗与波斯式的天宫建制 55

(三)“七圣袄队”——袄教遗俗的游艺形成 57

四、唐代“黄坑”辨 60

(一)两唐书“黄坑”纪事的歧异 62

(二)太原“黄坑”与康国“别院” 63

(三)近代印度的“波斯义冢” 65

(四)天竺古法“尸陁林” 67

(五)“黄坑”之后:从唐代弃尸到宋代焚尸的太原葬俗 68

五、毕国史钩沉 71

(一)毕国的政制和民生 71

(二)毕与袄和佛的关系 73

(三)“??”及其汉化 74

(四)史事年表 76

六、唐代社会的穆姓胡客 78

(一)穆国旧闻新证 79

(二)唐代穆姓胡客事辑 83

(三)穆姓胡与九姓胡 89

(四)余论 91

七、唐代胡姓术士事迹 93

(一)隋唐之际的胡姓术士 93

(二)唐代胡姓术士的生存形态 95

(三)胡姓术士的本土化特征 102

八、唐玄宗后宫的胡姬 104

(一)史文辑述 104

(二)“曹野那”音义辨 106

(三)“虫娘”解 108

(四)结语 109

九、唐代名禽阿滥堆 111

(一)阿滥堆的性状 112

(二)唐玄宗与阿滥堆 113

(三)康熙皇帝的“阿滥”说 114

(四)“阿滥堆”音义试探 115

十、“叱拨”考 117

(一)唐诗所见的“叱拨” 118

(二)叱拨和什伐 119

(三)叱拨“汗血”之谜 121

(四)附说何叱拨家族二三事 122

第二编 俄罗斯馆编 127

一、北京俄罗斯馆的沿革 127

(一)“罗刹庙”的起源 127

(二)俄罗斯馆的设置及其制度化 133

(三)理藩院对俄罗斯馆的管理 137

(四)俄国政府对北京布道团的整顿 141

(五)清人评俄罗斯馆 144

(六)改组之后 146

二、《朔方备乘》俄罗斯馆纪事补正 149

(一)换班年限 150

(二)首批“官生”事略 152

(三)“满汉助教”与俄聘“先生” 154

(四)“喇嘛、学生”职称略释 156

(五)“俄罗斯进呈书籍”的缘起、收藏与译目 160

(六)“罗刹坑”遗事 164

三、朝鲜金景善《鄂罗斯馆记》录文考释 167

(一)录文 167

(二)考释 170

四、俄罗斯馆的医生和画师 173

(一)“秦缓”的医术和学术 173

(二)俄罗斯画师阿那托那 177

五、俄罗斯馆与《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180

六、《三字经》在俄国 186

(一)早期传译情况 186

(二)俾丘林译本及其影响 187

七、《红楼梦》人俄旧闻辑述 190

(一)列藏本来历 190

(二)王书生评《红楼梦》 193

(三)孔领事的“红学”趣味 194

(四)彼得堡大学的《红楼梦》选本 195

八、“商队茶”考释 197

(一)茶叶入俄之始 199

(二)“西帮茶商”的贩运活动 201

(三)“部票”制度的沿革 207

(四)“西商”改道与“南柜”兴起 211

(五)吴大澂购办红茶运俄试销始末 216

(六)“俄茶倒灌”——“商队茶”的终结 219

(七)俄罗斯馆与“商队茶”的贩运 222

九、萨宝石茶行与天津教案中的“俄案” 228

(一)“俄案”的由来 229

(二)孔领事的“缓决”策略 230

(三)俄商与天津茶埠 231

(四)从“俄案”看沙皇外交 234

十、清朝使臣与俄国汉学家的交往 236

(一)斌椿、志刚与孔气、王西里的接触 237

(二)崇厚使团与彼得堡的“中国通” 240

(三)缪佑孙、王之春笔下的俄国“汉学”家 245

(四)结语 254

十一、《四述奇》彼得堡纪事释证 256

(一)崇厚使团寓所的变迁 257

(二)弑沙之风 259

(三)冬宫秘事与官场丑闻 261

(四)东正教礼俗 263

(五)劳动者群像 265

(六)哥萨克 266

(七)剧院与艺人 268

十二、璞科第与白云观高道士 271

第三编 突厥汗国编 279

一、“突厥法”初探 279

(一)问题和方法 279

(二)突厥法概述 280

(三)余论 306

二、突厥汗国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 309

(一)兵制 309

(二)装备 319

(三)战术 324

(四)结论 328

三、突厥事火和拜天 330

(一)突厥事火的起源 330

(二)袄神与突厥 335

(三)天神崇拜及其观念 338

(四)沟通天人的“巫” 341

四、突厥奉佛史事辨析 344

(一)北周京师突厥寺与木杆可汗父女的信仰 345

(二)他钵奉佛与北齐传经 348

(三)“拂云祠”辨 353

(四)一场围绕“起佛老庙”的汗庭之争 357

(五)西突厥人如何走上“极敬三宝”之路 359

(六)余论——突厥宗教地理鸟瞰 364

五、突厥年代学中的十二生肖 366

(一)突厥生肖历研究概述 366

(二)突厥纪年的类型 371

(三)古突厥碑的生肖系列及其变异 372

(四)突厥是十二生肖的故乡吗 377

(五)九姓胡与生肖历在突厥的传播 382

六、突厥方物志 387

(一)突厥铁 387

(二)突厥马 389

(三)突厥雀 391

(四)突厥酒 393

(五)突厥白 394

(六)突厥帐 395

第四编 僧尼史事编 399

一、岭南——中国佛教的滨海法窟 399

(一)岭海之间的文化地域 400

(二)译经僧与新观念的输入 404

(三)佛门风尚的滨海烙印 406

(四)市井僧和流放僧 407

(五)明清之际岭南佛门的遗民潮 411

二、清初岭南的佛门儒风 416

(一)杂学 417

(二)诗文 418

(三)书画 420

(四)辩才 424

三、清初岭南僧临终偈分析 427

(一)佛门临终偈概说 427

(二)天然和尚临终偈 431

(三)剩人和尚临终偈 434

(四)澹归和尚临终偈 437

(五)岭南僧临终偈的遗民特色 440

四、岭南尼庵的女性遗民 445

(一)比丘尼制度在岭南的展开 446

(二)望云庵里的流亡郡主 448

(三)一代名尼来机大师 451

(四)从朱门遁入空门的王姑姑 453

(五)岭南三尼的遗民品格 456

五、暮鼓晨钟的女性世界 458

(一)青灯古佛旁的女人 458

(二)乱世尼姑 485

(三)文人与尼姑 500

六、道光禁烟与灵官庙尼姑案 524

(一)崇彝笔下的尼庵软事 525

(二)子弟书《灵官庙》的曲词 526

(三)《清实录》中的灵官庙尼姑案 529

七、尼姑与中国文化 532

(一)纺织 532

(二)烹饪 535

(三)美容 536

(四)剪纸 537

(五)刻经 538

(六)书画 539

(七)修桥 541

(八)拳术 541

(九)办学 542

(十)行医 544

八、佛门异相——门僧、村僧和花禅 545

(一)唐宋笔记中的门僧 545

(二)村僧 549

(三)花禅 551

第五编 师门教泽编 567

一、康乐园“二老” 567

(一)初缔南北缘 567

(二)史语所岁月 569

(三)执教康乐园 571

二、辉煌的笔耕 578

三、《陈寅恪集》的中外关系史学术遗产 584

(一)文化传播的两种方式 584

(二)“格义”的功能和限度 586

(三)“中体西用”的历史验证 587

(四)胡人汉化的世代层次 589

(五)“连环性”——历史联系的网络式理解 591

四、《读莺莺传》的眼界和思路 593

(一)从小说发现历史 593

(二)“会真”释义与训诂史学 595

(三)“始乱终弃”的社会根源 598

(四)莺莺氏族之推测 602

(五)结语 604

五、“颂红妆”颂 606

(一)陈寅恪史学的“红妆”系列 607

(二)《柳如是别传》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赞歌 611

(三)为谁“颂红妆” 615

六、从支愍度学说到支愍度话题 618

(一)《支愍度学说考》的文化理念 618

(二)陈寅恪诗文的支愍度话题 621

七、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 624

(一)一位“半路出家”的大家 625

(二)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格 629

八、从手迹看心迹 633

(一)“执弟子礼”的精神实录 633

(二)字里行间见高明 635

(三)风雨故人情 640

九、一位朴学惇谨的长者 642

十、朱公风范长存 647

十一、怀念金应熙先生 650

(一)一位“多面手”的通识 650

(二)释“陈门恩怨” 652

第六编 学海感悟编 659

一、精神生产的历史经验 659

辑录者言 659

(一)名与实 660

(二)脱俗 662

(三)“独”的境界 664

(四)少而精 666

(五)多思 667

(六)掺而化之 668

(七)学力补天分 669

(八)治学之路通向世界 670

二、“大师”小议 672

三、对话 675

四、《圣婴断奶图》的启示:告别教科书 679

五、“书名学”刍议 686

六、“日日是好日”别解 690

七、文献解读与文化研究 694

八、历史研究要以人为本 696

(一)历史的主体是人 696

(二)防止非人本倾向 698

(三)知人论世是历史学的功能 700

附编 705

一、狮在华夏 705

(一)狮从西域来 705

(二)古代中国人的狮子观 708

(三)狮子形象的华夏化 711

(四)民俗中的狮子 716

(五)“狮子吼”——从佛的法音到人的呐喊 720

二、哈巴狗源流 722

(一)北京 727

(二)扬州 729

(三)广州 730

三、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 734

(一)在流亡中再生 735

(二)走向民间 737

(三)偶像化和神道化 738

(四)摩尼教在滨海地域变异的历史趋势 741

四、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 743

(一)释证 744

(二)推论 748

五、近代南洋华工史迹 753

(一)“猪仔”贸易的历史背景 753

(二)“猪仔”贸易的机构及其活动 758

(三)“猪仔”华工的生活状况 772

(四)“猪仔”华工反对剥削者的斗争 781

(五)结论 783

附录 787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序(季羡林) 787

《中外交流史事考述》序(谢方) 790

后记 7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