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黑龙江教育史
黑龙江教育史

黑龙江教育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树卿,单雪丽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7055455
  • 页数:1135 页
图书介绍:
《黑龙江教育史》目录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黑龙江教育 1

第一节 黑龙江原始教育的起源及远古石器时代的原始教育 2

第二节 隋唐以前黑龙江各民族的生产劳动教育 10

一、原始手工技能教育 10

二、渔猎业及畜牧业的教育 19

三、原始农业的教育 24

第三节 隋唐以前黑龙江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教育 27

一、社会公德及婚姻家庭教育 27

二、生活习惯教育 32

三、礼俗教育 42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47

第一节 渤海国教育发展的背景及教育制度的建立 48

一、粟末靺鞨的兴起 48

二、渤海国的建立和发展 51

三、唐王朝对渤海国的影响 54

四、渤海国教育制度的确立 57

第二节 教育机构及教育形式 60

一、教育管理机构 60

二、教育形式 62

第三节 教育宗旨与教育内容 73

一、教育宗旨 73

二、教育内容 75

第四节 渤海国教育的影响 87

一、促进社会进步 87

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90

三、加速了文化的发展 94

第三章 辽金元明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98

第一节 辽代黑龙江教育 98

一、辽(契丹)政权对黑龙江的管理与当时的境内民族 98

二、辽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 100

三、东丹国南迁与忽汗河流域教育的毁灭 102

四、松花江、绰尔河流域教育的代兴 103

第二节 金代的黑龙江教育 111

一、金代在黑龙江地区的行政设置及境内少数民族 111

二、金代的文教政策 113

三、金初女真学的创立及向儒学教育转化过程中新旧两派的斗争 116

四、金代黑龙江地区的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创办 121

五、宫廷教育与民间私学 126

六、科举考试与黑龙江地区的金代进士 130

七、金代黑龙江地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134

第三节 元代的黑龙江教育 137

一、元代黑龙江地区地方行政建制与诸民族 137

二、元代的文教政策和黑龙江地区的教育 140

第四节 明代的黑龙江教育 149

一、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管理和当时境内各民族 149

二、明代黑龙江地区教育的一般状况 151

第四章 清代前中期的黑龙江教育 156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黑龙江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概况 157

一、封禁政策与清代前中期的黑龙江教育 157

二、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教育发展概况 162

三、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制度 171

第二节 清代的黑龙江官学 174

一、满官学 174

二、汉官学 181

三、八旗义学 183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 187

第三节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科举 197

一、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科举 197

二、清代后期黑龙江地区的科举 199

第四节 清代前中期黑龙江地区的私学 203

一、黑龙江私学的设置情况 204

二、私塾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207

第五节 流人对发展黑龙江教育的重大贡献 210

一、清代流人把中原汉族先进文化传播到黑龙江 210

二、清代流人对发展黑龙江私学的巨大贡献 212

三、为发展黑龙江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流人 214

第五章 鸦片战争后黑龙江教育的变化 220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与黑龙江教育 220

一、鸦片战争对黑龙江的影响 220

二、边疆的危机与移民的迅增 223

三、旧教育制度的延续 226

第二节 教育的殖民化趋势 233

一、列强势力向黑龙江的渗透 233

二、传教士的殖民教育活动 235

第三节 救亡图存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239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239

二、变法维新对黑龙江教育的影响 244

三、拯救边疆危机及教育观念的更新 248

第六章 清代末期的黑龙江教育 255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黑龙江教育的改革 255

一、新政与黑龙江置省 255

二、黑龙江教育行政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258

三、旗学的衰落与旗人的实业教育 260

四、学校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262

第二节 中东铁路与沙俄的殖民教育 269

一、中东铁路与黑龙江 269

二、沙俄殖民教育的扩展 273

三、争主权、反奴化的呼声 274

第七章 民国初年的黑龙江教育 278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黑龙江教育 278

一、新旧教育的变革与反复 278

二、民初黑龙江教育行政的更新 282

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成果 284

四、林传甲与黑龙江教育 304

第二节 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教育 308

一、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308

二、东省特别行政区的国人教育 311

三、东省特别行政区的俄侨教育与管理 318

四、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对全省教育的影响 319

第八章 沦陷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322

第一节 奴化教育方针 322

一、实行“王道教育”方针阶段 322

二、实行“皇道教育”方针阶段 324

三、实行“神道教育”方针阶段 326

第二节 奴化教育体制 329

一、教育机构的建立 329

二、人事制度 332

三、协和会 336

四、帝国教育会 338

五、童子团 340

第三节 教育制度 340

一、沿用中国原有教育制度阶段 340

二、推行“新学制”阶段 345

三、实施战时教育制度阶段 346

第四节 殖民地学校教育 350

一、初等教育 350

二、中等教育 359

三、高等教育 367

四、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376

五、留学生教育 380

六、社会教育 382

七、少数民族教育 387

第五节 日本人教育 396

一、领导体制 396

二、教育方针 397

三、学校教育 397

第六节 教育界的抗日救亡斗争 401

一、日伪当局的疯狂镇压 401

二、抗日救亡运动 403

三、流亡学生的抗日救国斗争 409

四、抵制奴化教育的斗争 411

五、东北抗联和抗日根据地的教育 418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425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 425

一、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形势 425

二、创建北满、西满根据地 426

三、建设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 426

第二节 改造敌伪旧教育 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430

一、黑龙江地区日伪垮台前的教育基础 430

二、东北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和任务 431

三、接管和改造敌伪旧教育 432

四、贯彻事业发展方针,多种形式发展各类教育 437

第三节 各类教育的发展状况 441

一、初等教育 441

二、中等教育 443

三、高等教育 449

第四节 进行政治启蒙教育 开展思想改造运动 455

一、开展思想改造运动的必要性 455

二、思想改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做法 456

三、思想改造教育的成果及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463

四、贯彻《关于知识分子的决定》 465

第五节 学校教育向新型正规化转变 471

一、向新型正规化转变的必要性 471

二、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实施 472

三、新型正规化教育成绩斐然 478

第六节 开展冬学运动 发展成人教育 480

一、轰轰烈烈的农村冬学运动 480

二、城市职工与市民的文化政治教育 4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493

第一节 建立新中国教育体系 493

一、贯彻执行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494

二、坚持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 499

三、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新体制 506

四、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514

第二节 按苏联模式进行教育改革 522

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523

二、初、中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 528

三、高等院校学习苏联教育 541

四、参照苏联经验建立成人教育体系 550

五、学习苏联对黑龙江教育的影响 556

第三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成就 56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师资提高工作 560

二、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570

第十一章 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577

第一节 “左”的思想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577

一、教育领域的整风运动 577

二、教育系统的反右派斗争 580

三、反右派斗争造成的后果 584

第二节 开展教育革命 588

一、教育革命的指导思想 590

二、教育革命的不良后果 591

三、教育革命中的经验 593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 596

一、贯彻“八字”方针,缩短战线,压缩规模 596

二、贯彻《教育工作条例》,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 598

三、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整顿教师队伍 600

第四节 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601

一、教学改革 601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603

三、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604

四、教育事业调整、改革后的格局 605

第五节 各级各类教育的曲折发展 608

一、基础教育 608

二、高等教育 615

三、职业技术教育 616

四、成人教育 623

五、少数民族教育 627

六、特殊教育 630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黑龙江教育 631

第一节 内乱的开始 631

一、无政府主义泛滥 631

二、复课闹革命 638

三、清队扩大化 643

第二节 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的“教育革命” 644

一、“教育革命”的提出 644

二、开展“教育革命” 645

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 655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58

第三节 教育整顿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 662

一、教育领域的调整与“批林批孔”运动 662

二、教育领域的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666

三、对“四人帮”的抵制和斗争 668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对黑龙江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 670

一、全面歪曲、篡改党的教育方针 670

二、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体制到内容遭到了严重破坏 671

三、破坏了教育的整体布局 672

四、摧残了教师队伍 673

五、使人才培养断档 674

第十三章 黑龙江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675

第一节 肃清教育领域中极“左”思想的影响 675

一、揭发批判“四人帮”在教育领域中的罪行 675

二、肃清“四人帮”在教育领域中的影响 680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687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 691

一、恢复、整顿学校秋序 692

二、全面贯彻《条例》,实现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 697

第三节 确立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708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09

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 713

三、加强立法,使教育走上法治的轨道 729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教育的改革与实验 737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737

一、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737

二、优化教育结构 756

第二节 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766

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 766

二、增加教育投入 772

第三节 教育综合改革与实验 780

一、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781

二、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经)科教结合 799

三、“燎原计划”的实施 808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 817

一、教育科研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818

二、教育科研的管理不断完善 833

三、教育科研活动及成果 839

四、教育科研成果的载体 851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范教育 857

第一节 建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 857

一、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省教师队伍状况 857

二、提高教师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859

三、建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866

第二节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879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880

二、进行师德建设 883

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机制 889

四、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914

第三节 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21

一、完善师范教育体系 921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26

三、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31

四、教师进修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936

第十六章 改革开放时期黑龙江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37

第一节 基础教育 937

一、事业发展 937

二、实行普及义务教育 948

三、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61

四、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71

五、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78

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992

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010

八、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1019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1024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1024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 1037

三、教学改革工作 1039

四、师资队伍建设 1045

五、招生、就业 1047

第三节 高等教育 1050

一、高等教育由“乱”到“治”,走向改革开放 1050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1064

第四节 成人教育 1082

一、成人教育的发展 1082

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与教育体系的构建 1100

三、职工教育和农民教育取得新成绩 1106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1116

一、落实民族政策,恢复和发展民族教育 1116

二、强化基础教育,提高质量和效益 1119

三、优化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123

四、少数民族教育形成了网络与体系 1125

五、制定地方法规,实行依法治教 1126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127

七、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130

后记 11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