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保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109316
- 页数:233 页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区位 2
一、地理位置 2
二、研究范围 3
第三节 区域环保发展目标与研究重点 3
一、区域环保发展目标 3
二、研究目标与重点 4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4
第五节 主要研究与评价成果 5
第六节 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 6
一、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 6
二、气候与气象特征 8
三、陆地水文与水资源特征 8
四、海洋水文特征 10
五、海陆主要生态特征 12
六、区域资源特征 13
第七节 重要生态功能分区与主要环境敏感区 15
一、重要生态功能分区 15
二、主要环境功能区划 16
三、重要环境敏感区及其主要保护目标 17
第二章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24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现状评价 24
一、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4
二、海域生态与渔业资源现状 30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6
四、陆地生态环境现状 39
五、水环境现状 40
六、水资源现状 42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42
一、海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42
二、海域生态与渔业资源演变趋势 49
三、沿海典型生态系统单元及其典型物种演变趋势 55
四、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59
五、陆地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61
六、地表水环境演变趋势 64
七、水资源演变趋势 66
第三节 当前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关键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67
一、北部和东西二翼局部地区酸雨问题相对突出,南部轻微 67
二、灰霾污染初显端倪,人群健康已经面临威胁 67
三、部分地表水受生活、养殖和工业等有机类污染严重 67
四、沿海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排放造成了部分海湾氮等严重污染 68
五、围填和航道工程等使得沿海滩涂湿地重要生态功能单元面积减少、生境退化 68
六、重点产业发展将给沿海典型生态系统及重点敏感生物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 68
七、伴随着沿海人类活动增加、排海营养物质增加,将加大北部湾海洋灾害发生概率 69
八、过度捕捞、海岸工程和污染加剧等使海洋和渔业资源日趋衰退 69
九、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制约林浆纸产业的发展 69
十、区域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型和水质型缺水严重,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69
第四节 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 70
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态环境特征 70
二、生态环境问题与产业发展类型的关系 71
三、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72
第三章 重点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率分析 73
第一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73
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迅速 73
二、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74
第二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74
一、产业结构、规模及布局 74
二、主要产业发展演变过程 76
三、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78
第三节 重点产业范畴与发展定位 78
一、重点产业范畴 78
二、重点产业发展定位 80
第四节 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及情景分析 82
一、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区域 82
二、“四基地”和“五片区、九重点”的总体发展格局 82
三、重化工业发展趋势明显,区域工业化进程将快速推进 83
四、北部湾区域将成为我国新兴大型重化工产业带,石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83
五、钢铁工业从区域空白向国家级战略基地发展 85
六、林浆纸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将促使北部湾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制浆造纸工业基地 85
七、依赖外来煤炭资源的火电业快速发展,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形成 85
八、发挥深水良港的资源优势,建设我国重要区域性港口群 86
第五节 规划人口及城镇化率分析 87
一、预测方法 87
二、预测结果 87
第六节 资源与环境压力和效率分析 88
一、大气环境压力 88
二、地表水环境压力 89
三、海洋环境压力 91
四、陆地生态系统压力 92
五、沿海生态系统压力 93
六、土地利用压力 95
七、水资源压力 98
八、资源与环境效率分析 100
第四章 重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价 104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04
一、技术方法 104
二、北部湾气象流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105
三、大气环境影响模拟分析 106
四、大气环境现状模拟及验证 108
五、大气跨界污染结果 113
六、中期情景三影响预测与评价 115
七、远期情景三影响预测与评价 116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17
一、影响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117
二、主要纳污河段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18
第三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18
一、海洋潮流数值模拟 118
二、海水水质影响预测评价 128
三、纳污水域污染物累积效应分析 130
四、岸线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海洋生态影响分析 133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态势与评估 134
一、林浆纸产业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134
二、生物质能及制糖产业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138
三、基础设施建设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138
四、矿山开发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138
第五节 区域水资源影响预测评价 139
第五章 区域主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142
第一节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时空变化 142
一、大气环境承载容量分析 142
二、大气环境承载度分析 144
三、区域S02总量控制指标分析 146
第二节 主要纳污水体水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 147
一、区域地表水环境容量与现状排放量分析 147
二、重点产业集聚区纳污河段水环境容量 148
三、重点产业集聚区纳污河段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148
第三节 沿海排污区水域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时空变化 150
一、沿海主要排污区水域环境容量及其计算方法 150
二、环北部湾海域环境容量计算 151
三、沿海排污区水域剩余环境容量与承载度分析 152
第四节 区域近岸海域与岸线生态敏感程度及适宜性分析 154
一、生态敏感性岸线和近岸海域生态敏感适宜性分析 154
二、港口岸线开发的生态适宜性与岸线资源承载力分析 157
第五节 区域开发陆域生态适宜性分析 158
一、区域开发陆地生态适宜性 158
二、林浆纸产业规模适宜性分析 162
第六节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162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162
二、重点产业集聚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64
第七节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164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64
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研究 167
第六章 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172
第一节 中长期的大气灰霾和酸雨污染分析 172
一、区域性大气污染累积性风险分析 172
二、区域性大气灰霾风险分析 173
第二节 主要产业集聚区突发水污染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 174
一、主要产业集聚区溢油风险预测评价 174
二、突发性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的危害及其影响 179
第三节 区域发展对沿海生态的累积性风险影响 181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风险评估 182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82
二、各指标体系评价等级的划分 184
三、海洋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185
四、风险诊断 186
第五节 浆纸速生林和木薯规模种植的陆地生态风险 186
一、浆纸速生林和木薯的大规模种植产生的生态问题 188
二、浆纸速生林和木薯的大规模种植生态风险空间识别 189
三、区域风险表征与相对生态风险分区 194
第六节 重点产业集聚区的水资源水环境风险 195
一、缺水风险 195
二、地下水超采风险 195
三、水资源管理风险 195
四、河流生态环境风险 196
第七节 重点产业集聚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综合风险评估 197
第七章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适宜性与重点产业发展调控 199
第一节 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估 199
一、基于资源环境的综合承载力评价 199
二、基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和风险度的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适宜性 201
三、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对规划方案的调控分析 202
第二节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 203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与要求 203
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204
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04
第三节 重点产业发展必须坚守的“四条红线” 204
一、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207
二、确保水土资源不超载 207
三、确保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排放总量不突破 208
四、确保环境准入标准不降低 208
第四节 重点产业发展的优化空间布局 209
第五节 统筹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规模 210
第六节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11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产业体系 211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11
三、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升级 212
第八章 协调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保行动方案与对策机制 213
第一节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保行动方案 213
一、水环境保护行动方案 213
二、水资源保障行动方案 215
三、大气环境保护行动方案 216
四、固废与危险废物处理行动方案 218
五、海洋生态保护行动方案 218
六、陆地生态保护行动方案 219
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 220
第二节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 221
一、实施氮氧化物和氨氮、无机氮的排放总量控制 221
二、保护沿海栖息地,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省市生态保护规划 221
三、林浆纸产业发展需“以地定林、以林定产、节能减排”,确保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221
四、建设完善跨流域、跨海域的环境功能区监测网络,实施联防联控 222
五、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区域生态环境管理 223
六、建立陆海统筹的跨区域、跨海域的环境管理机制 224
七、建立高效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 224
八、建立绿色经济制度,促进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225
第三节 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政策与要求 226
附录 22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一带一路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俞乐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革命根据地军事经济史》龚泽琪主编 1994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