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3  法学教育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3  法学教育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3 法学教育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景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0192987
  • 页数:585 页
图书介绍:本报告把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即高等法学教育、职业法学教育、普法教育和法学研究,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它们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职能活动。
上一篇:法治与权利救济下一篇:经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 2013 法学教育与研究》目录

导论:中国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发展、问题与反思 1

一、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种类 1

二、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 3

三、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反思 8

第一篇 高等法学教育 21

第一章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概述 21

第一节 基本框架与功能 21

一、基本框架 21

二、中国法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25

第二节 基本理念、宗旨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最新探索 27

一、基本理念 27

二、根本宗旨 29

三、法学教育改革的进展 30

第二章 新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37

第一节 形成初创阶段(1949—1956年) 37

一、以苏联为范本建立新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 38

二、政法院系调整 41

三、法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发展 43

四、形成初创阶段的成就 44

第二节 停滞挫折阶段(1957—1976年) 45

一、曲折动荡时期(1957—1965年) 48

二、摧残破坏时期(1966—1976年) 51

第三节 恢复发展阶段(1977—1991年) 52

一、恢复重建时期(1977—1983年) 54

二、调整发展时期(1984—1991年) 57

第四节 改革发展阶段(一)(1992—2005年) 61

一、在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64

二、在协调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66

三、在调整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70

四、招生、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77

五、高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79

六、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84

七、师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85

八、课程设置与教材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89

九、科研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92

十、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95

第五节 改革发展阶段(二)(2006年至今) 102

一、法学专业点数及师资情况 102

二、学生培养状况 102

三、最新发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108

四、首次入选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112

第三章 高等法学教育:分布、学生和师资 113

第一节 大法学与小法学 115

一、大法学和小法学规模的对照 115

二、普通高校成人专科的对照 116

三、普通高校成人本科的对照 118

四、普通高校普通专科的对照 120

五、普通高校普通本科的对照 122

六、普通高校普通硕士的对照 125

七、普通高校普通博士的对照 128

八、大小法学学生综合情况 130

九、师资情况:一个逻辑推论 132

十、小结 132

第二节 法学院校的种类和分布 133

一、成人专科法学院校 133

二、成人本科法学院校 137

三、普通专科法学院校 140

四、普通本科法学院校 142

五、普通硕士法学院校 146

六、普通博士法学院校 149

七、小结 152

第三节 学生 153

一、普通高校成人专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53

二、普通高校成人本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57

三、普通高校普通专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61

四、普通高校普通本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65

五、普通高校普通硕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69

六、普通高校普通博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176

第四节 师资 183

一、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状况 184

二、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区域分布现状 188

三、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隶属关系分布现状 191

附录1 2012年全国法学专业本科段布点明细 194

附录2 全国普通高校普通硕士、博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215

第四章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以卓越法律人才基地院校法学本科为对象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第二节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233

第三节 培养目标比较 234

一、各院校培养目标基础关键词 235

二、各院校培养目标描述 237

三、各个院校培养目标分析 238

第四节 总体学分结构 239

一、各院校总体学分要求数据 240

二、各院校总学分基础数据说明 241

三、各院校总学分基础数据分析 241

第五节 总体学时结构 242

一、各院校总体学时要求数据 242

二、各院校总学时基础数据说明 244

三、各院校总学时基础数据分析 244

第六节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比较 245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 245

二、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内容 246

三、各院校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246

四、实践教学课时 249

第五章 法学教育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完善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一、问题的提出及回应 250

二、理论及历史 252

三、基本原则及重要意义 255

第二节 主客观指标视角的宏观建构 258

一、主观指标 258

二、客观指标 265

三、小结 268

第三节 启示与思考 269

一、要兼顾法学教育的特殊性 269

二、法学教育评估要立足中国本土 270

三、由综合评估向立体评估延伸 271

四、民主指标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271

五、元评估:对评估的再评估 272

第二篇 职业法学教育 277

第六章 法官教育培训 277

第一节 法官教育培训的历史发展 277

一、大专学历教育和普及性培训时期 278

二、知识讲授和职业性培训时期 281

三、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培训时期 288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290

第二节 法官培训的类型 294

一、任职培训 294

二、晋级培训 297

三、续职培训 302

四、预备法官培训 304

第三节 法官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和任务 308

一、国家法官学院的设置与任务 308

二、省级法官培训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310

三、地、市级法官培训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311

四、法官教育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312

第四节 法官教育培训的师资建设 314

一、培训师资建设现状与问题 314

二、我国法官教育培训师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6

三、深化专职教师的养成制度 317

第七章 检察官教育培训 319

第一节 检察官培训的历史沿革 319

一、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培训制度(1978—1990年) 320

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1991—2000年) 321

三、以素质能力培训为主的教育培训制度(2001—2010年) 323

第二节 检察官培训的机构设置 325

第三节 检察官培训的师资 326

第四节 检察官培训的对象及内容 327

一、检察官培训的对象 327

二、检察官培训的内容 327

第五节 检察官培训的课程、教材与培训方式 328

一、检察官培训的课程、教材 328

二、检察官培训的方式 329

第六节 检察官培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329

一、中国检察教育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329

二、改进检察官教育培训的对策 330

第八章 律师职业培训 332

第一节 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发展历程 332

第二节 我国律师培训机构 335

一、律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机关 335

二、律师培训机构 335

三、律师培训机构的内设部门 336

第三节 我国律师培训的规章制度、内容和方式 337

一、我国律师培训的规章制度 337

二、我国律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338

三、我国律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339

第四节 实习律师制度 340

一、集中培训 340

二、实务训练 342

三、实习考核 343

四、实习监督 345

第五节 我国律师队伍培训基本情况 346

一、我国律师队伍建设情况 346

二、我国实习律师培训开展情况 349

三、我国律师在职培训开展情况 357

四、我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 358

五、学院培训 360

第六节 我国律师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364

一、关于实习律师制度 364

二、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制度 367

第三篇 普法教育 373

第九章 普法宣传教育 373

第一节 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373

一、法制的启蒙:“一五”普法 374

二、法制宣传的深入:“二五”普法 376

三、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三五”普法 376

四、从法律意识的提高到法律素质的提高:“四五”普法 377

五、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五五”普法 378

六、加快建设:正在实施中的“六五”普法 380

第二节 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法律 383

一、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 384

二、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的历史发展 388

三、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的成效 394

第三节 “双百”活动 400

一、历年“双百”活动基本情况 400

二、“双百”活动的不足之处 409

第四篇 法学研究 413

第十章 法学研究 413

第一节 历史发展 413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 414

二、1949—1957年:法学研究初步发展期 425

三、1957—1976年:挫折停滞期 428

四、1976年至今:恢复发展期 429

第二节 研究机构 445

一、社会科学院系统 445

二、国家机关系统 447

三、高校系统 456

四、中国法学会 485

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487

第三节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488

一、研究成果 489

二、学术交流 515

第四节 研究项目与经费状况 520

一、研究项目 520

二、经费状况 537

三、差序格局与变化趋势 546

第五节 奖励与评价 547

一、奖励项目及机制 547

二、评估机制及实践 5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