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学习手册
中国革命史学习手册

中国革命史学习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日隆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19016891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学习手册》目录

一、重大事件 1

虎门销烟 1

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

两次伟大农民战争 2

洋务运动 5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6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9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9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9

同盟会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11

保路风潮 11

武昌起义 12

中华民国的成立 12

二次革命 12

护国运动 13

白朗起义 13

张勋复辟 14

护法运动 14

新文化运动 15

五四运动 1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16

国共合作 18

沙面工人大罢工 20

五卅运动 20

省港大罢工 21

北京政变 21

国民会议运动 22

三·一八惨案 22

农民运动的兴起 23

中山舰事件 23

整理党务案 24

北伐战争 24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7

南昌起义 28

秋收起义 29

广州起义 30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0

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根据地的创建 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32

九·一八事变 33

一·二八抗战 33

红军五次军事反“围剿” 34

红军长征 35

华北事变 35

一·二九运动 36

西安事变 36

中国官僚资本的出现和形成 37

芦沟桥事变 38

八·一三事变 39

南京大屠杀 39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 4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1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42

平型关战役 43

台儿庄战役 44

百团大战 44

皖南事变 45

延安整风运动 45

抗日战争的胜利 45

重庆谈判 46

政治协商会议 47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47

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48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48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 49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0

全国土地改革运动 50

抗美援朝 51

“三反”、“五反”运动 51

国民经济的恢复 52

三大改造 54

第一个五年计划 5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6

反右派斗争 56

“大跃进”运动 58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 59

国民经济的调整 6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2

“文化大革命” 63

四·五运动 65

九·一三事件 65

“四人邦”的被粉碎 66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9

二、重要人物 74

林则徐 74

魏源 74

邓廷祯 75

关天培 75

陈化成 75

冯子材 76

丁汝昌 76

邓世昌 77

曾国藩 77

李鸿章 78

张之洞 78

左宗棠 79

洪秀全 79

冯云山 80

萧朝贵 80

杨秀清 81

韦昌辉 81

石达开 82

洪仁 82

陈启源 83

冯桂芬 83

薜福成 84

马建忠 84

郑观应 84

康有为 85

梁启超 86

谭嗣同 86

严复 87

慈禧太后 87

琦善 88

光绪帝 88

宣统帝 88

朱红灯 89

心诚和尚 89

赵三多 90

曹福田 90

张德成 90

孙中山 91

黄兴 92

宋教仁 92

蔡元培 92

章炳麟 93

廖仲恺 94

陈天华 94

邹容 94

秋瑾 95

蔡锷 95

李烈钧 96

孙武 96

蒋翎武 97

熊秉坤 97

詹天佑 97

冯如 98

袁世凯 98

黎元洪 99

徐世昌 99

冯国璋 100

段祺瑞 100

张作霖 101

曹锟 101

吴佩孚 102

孙传芳 102

张勋 102

唐继尧 103

陆荣廷 103

曹汝霖 104

章宗祥 104

陆宗兴 104

张敬尧 105

陈独秀 105

李大钊 106

周恩来 107

毛泽东 108

刘少奇 109

朱德 110

董必武 111

何叔衡 112

陈潭秋 112

张国焘 113

李达 113

李汉俊 114

陈望道 114

王烬美 115

邓恩铭 115

谭平山 115

周佛海 116

陈公博 116

包惠僧 116

施存统 117

蔡和森 117

赵世炎 118

罗亦农 118

瞿秋白 118

李立三 119

王明 120

向忠发 120

邓中夏 121

恽代英 121

澎湃 122

张太雷 122

向警予 123

任弼时 123

林伯渠 124

苏兆征 125

林为民 125

林祥谦 126

鲁迅 126

钱玄同 127

胡适 127

贺龙 128

叶挺 129

叶剑英 129

项英 131

陈 毅 131

张闻天 132

王稼祥 133

彭德怀 134

方志敏 135

刘志丹 136

张云逸 136

刘伯承 137

周逸群 138

徐海东 138

徐特立 139

吴玉章 140

冯白驹 140

杨靖宇 141

夏明翰 141

赵一曼 142

袁文才 142

王佐 142

吉鸿昌 143

赵博生 143

董振堂 143

王若飞 144

秦邦宪 144

陈嘉庚 145

李公朴 146

闻一多 146

冯自由 147

邹鲁 147

谢持 148

朱自清 148

蒋介石 148

汪精卫 150

冯玉样 151

阎锡山 152

李宗仁 152

白崇禧 153

陈诚 153

胡宗南 154

何应钦 154

宋庆龄 155

何香凝 156

邓演达 157

李济深 157

唐生智 158

胡汉民 159

程潜 159

戴季陶 160

蔡廷锴 160

蒋光鼐 161

马占山 161

邵力子 162

林森 162

张学良 162

杨虎城 163

张治中 163

张自忠 164

佟麟阁 165

高树勋 165

傅作义 165

李兆麟 166

汤恩伯 166

戴笠 167

康 泽 167

宋子文 167

孔祥熙 168

陈果夫 168

魏金斯基 169

马林 170

鲍罗廷 170

冈村宁茨 171

东条英机 171

希特勒 172

墨索里尼 172

罗斯福 173

赫尔利 173

司徒雷登 174

史迪威 174

白求恩 174

柯棣华 175

斯诺 175

史沫特莱 176

三、主要名词 177

南京条约 177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77

虎门条约 177

望厦条约 178

黄埔条约 178

中俄瑷珲条约 178

中俄天津条约 179

中俄北京条约 179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0

马关条约 180

辛丑条约 180

二十一条 181

五九国耻 181

西原借款 181

何梅协定 182

巴黎和会 18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8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84

太平洋战争 185

华盛顿会议 186

十月革命 187

共产国际 188

开罗会议宣言 188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88

中日联合声明 189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89

中美正式建交 19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

中华民国约法 191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2

中华民国宪法 19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3

领事裁判权 194

最惠国待遇 195

租界 196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96

焚掠圆明园 196

公车上书 197

戊戌六君子 197

天津教案 198

兴中会 198

华兴会 199

光复会 199

文学社 200

共进会 200

民报 200

新民众报 201

曹锟贿选 201

东南互保 202

北洋军阀 202

直系军阀 202

皖系军阀 203

奉系军阀 203

滇系军阀 203

桂系军阀 204

府皖之争 204

直皖战争 205

交通系 205

研究系 205

政学系 206

安福系 206

中华民国 206

新青年 207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07

两次革命论 208

国民政府 208

国民革命军 209

广东革命政府 209

武汉国民政府 209

黄埔军官学校 210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210

中华全国总工会 210

西山会议派 211

马日事变 211

两广事变 212

福建事变 213

“七君子事件” 213

满洲国 214

曲线救国 214

汪伪政权 214

蒋冯阎中原大战 214

花园口决堤事件 215

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 215

狼牙山五壮士 215

八路军 216

新四军 216

华南抗日游击队 217

东北抗日联军 217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217

《新华日报》 218

游击战 218

地道战 218

地雷战 218

外线作战 219

内线作战 219

坚壁清野 219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219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 220

东北民主联军 221

第一野战军 221

第二野战军 221

第三野战军 221

第四野战军 221

第三党 222

第三条道路 2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2

开国大典 2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4

赎买 224

定息 225

高饶反党事件 225

林彪反革命集团 225

江青反革命集团 226

四项基本原则 227

第一个五年计划 227

第六个五年计划 228

经济特区 228

党政分开 228

政社分开 229

一国两制 229

改革开放 230

双百方针 230

人民民主专政 231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231

四、理论政纲 232

林则徐与《四洲志》 232

魏源与《海国图志》 232

洪秀全发动革命的理论代表作及其思想 233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233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34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236

康有为变法维新的理论代表作 236

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观点 238

孙中山的十六字纲领,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 238

南京临时政府对内、对外政策 23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40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24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个党纲 241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24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革命纲领,即最高纲领和最低(民主)革命纲领 243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24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 246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247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 248

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制定的总方针 249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农民主专政十大纲领 250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总路线 250

中国共产党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251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解决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 254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 254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解决政治路线,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256

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政策的转变 257

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58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259

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及其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 25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策略总方针 260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262

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投降反共逆流提出的三大政治口号(方针) 264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264

解放区为了渡过抗战难关,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制定和实施的十大政策 266

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 266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 266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蒋介石的卖国、内战、独裁方针” 267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的方针 270

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针 270

中共中央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27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271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 271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271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272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272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73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策略方针 273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74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 275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27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76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78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279

毛泽东关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理论 28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28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28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3

五、经验教训 285

(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提供的深刻教训 285

(二)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286

(三)戊戍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 287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287

(五)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88

(六)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89

(七)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290

(八)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主要教训 290

(九)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内容和危害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行为的经验教训 291

(十)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主要经验 292

(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293

(十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历史的三个必然结论 294

(十三)高岗、饶漱石反党篡权阴谋的特点,从这一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 295

(十四)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主要经验 296

(十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的主要成绩和重要经验 299

(十六)“文化大革命”十年的主要错误和主要教训 301

(十七)改革开放十年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经验 304

(十八)建国四十年的历史得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 306

(十九)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08

(二十)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10

六、中国现有政党 312

政党 312

中国国民党 313

中国共产党 315

中国民主同盟 31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22

中国致公党 325

中国农工民主党 328

中国民主促进会 333

中国民主建国会 336

九三学社 34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43

七、问答题解(题库) 347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47

(二)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 347

(三)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主要矛盾是什么? 348

(四)为什么说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349

(五)从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两次农民战争说明农民阶级的革命作用及其阶级局限性,两次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49

(六)简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351

(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途径、前提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 352

(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什么特点? 353

(九)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哪些优点? 353

(十)中法战争中国为什么不败而败? 354

(十一)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55

(十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355

(十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56

(十四)试分析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56

(十五)1905至1907年间,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57

(十六)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57

(十七)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政策是什么? 358

(十八)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359

(十九)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359

(二十)袁世凯是怎样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辛亥革命成果的? 360

(二十一)军阀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361

(二十二)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的简要经过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362

(二十三)孙中山领导的两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什么启示? 362

(二十四)试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363

(二十五)为什么说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363

(二十六)试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64

(二十七)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365

(二十八)中国五四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性质及意义是什么? 365

(二十九)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66

(三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367

(三十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367

(三十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68

(三十三)中国共产党“二大”制订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369

(三十四)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意义及其教训是什么? 369

(三十五)试述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 370

(三十六)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什么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70

(三十七)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 371

(三十八)“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72

(三十九)北伐战争的性质及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72

(四十)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373

(四十一)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74

(四十二)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374

(四十三)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75

(四十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75

(四十五)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及其它们相互关系怎样? 376

(四十六)在四面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377

(四十七)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78

(四十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78

(四十九)毛泽东关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79

(五十)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80

(五十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81

(五十二)“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是什么? 381

(五十三)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对西安事变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81

(五十四)试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83

(五十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两次国共合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什么成果? 383

(五十六)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是什么?两条不同路线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384

(五十七)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385

(五十八)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386

(五十九)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战略方针? 387

(六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87

(六十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88

(六十二)为什么当时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388

(六十三)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 389

(六十四)《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90

(六十五)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390

(六十六)为什么说主观主义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391

(六十七)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391

(六十八)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392

(六十九)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主要经验是什么? 392

(七十)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393

(七十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什么? 393

(七十二)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对国民党反动派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策略方针? 394

(七十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是什么? 394

(七十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和意义是什么? 394

(七十五)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出现及其意义是什么? 395

(七十六)为什么说民主同盟的解散,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彻底破产? 396

(七十七)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397

(七十八)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什么? 397

(七十九)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397

(八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防止糖衣炮弹袭击和艰苦奋斗作风的论述有什么重要意义? 398

(八十一)试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99

(八十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迅速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迅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99

(八十三)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401

(八十四)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所需的三个条件和做好的八项工作是什么? 402

(八十五)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03

(八十六)1952年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404

(八十七)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05

(八十八)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质、特点是什么? 406

(八十九)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06

(九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任务及其意义是什么? 407

(九十一)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是什么? 409

(九十二)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是什么? 409

(九十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讲话有何重大意义? 409

(九十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409

(九十五)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10

(九十六)中国共产党的八大路线为什么没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411

(九十七)如何正确认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成就和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411

(九十八)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我们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412

(九十九)“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12

(一○○)“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413

(一○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13

(一○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415

(一○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怎样的? 416

(一○四)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 417

(一○五)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417

(一○六)如何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418

后记 4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