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苗伟明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8121607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而且已经导致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和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而且已经导致我国城乡人口的规模化快速流动。而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人口结构和生存发展状态结构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种重大的结构变化,不仅改变着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测的风险,尤其是违法犯罪风险,从而使我们的社区青少年工作面临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依据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及其生存发展状态的结构变化这一客观现实,通过完善立法、优化政策、制度设计、能力建设、社会协同等途径,对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和创新,以实现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并促使他们健康发展的目标,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本书将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展开深度且多维研究。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特定背景与现实意义 2

一、研究的特定背景 2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基础与法律基础 6

一、研究的现实基础 6

二、研究的法律政策基础 7

第三节 研究的核心观点与特定对象 8

一、研究的核心观点 8

二、研究的特定对象 8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架构 11

一、研究的具体目标 11

二、研究的内容构架 11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支撑与具体方法 12

一、研究的理论支撑 12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15

第一章 社区青少年概念及基本特征 18

第一节 社区青少年的概念 18

一、社区青少年概念的提出 19

二、社区青少年概念的修正 19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 23

一、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居住特征 23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 25

三、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征 28

第二章 与社区青少年相关的其他概念 35

第一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 35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35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的概念 36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 39

一、群体结构及其基本要素 39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的概念 40

第三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41

一、我国社会的结构性风险及其特征 42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概念 43

第四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生存发展状态 44

一、人的需要与生存发展状态 45

二、社区青少年生存发展状态的概念 46

第三章 常住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49

第一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50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50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57

第二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的原因 62

一、宏观社会结构的变化 62

二、周边环境结构的变化 64

三、社区青少年群体自身心理变化和缺陷 66

第三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的趋势 67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变化趋势 67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变化趋势 68

第四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70

第一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70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70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78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 84

一、群体结构变化之比较 85

二、群体结构变化之原因 89

第五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90

第一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90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90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97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的成因 103

一、难以平等获得受教育机会 104

二、难以平等获得公共资源和发展机会 104

第六章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概述 106

第一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分类 107

一、失学风险 107

二、失业风险 109

三、社会排斥风险 110

四、自我隔离风险 111

五、对社会的敌意和反社会倾向风险 112

六、犯罪行为风险 113

七、团伙犯罪/骚乱风险 114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分级和预警 114

一、风险等级和预警模型 115

二、风险预警和预警体系 116

第七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119

第一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识 119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119

二、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地域分布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121

三、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学历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122

四、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变化及其风险 123

五、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罪错前科与社会表现变化及其风险 126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 129

一、群体数量大幅减少,总体风险下降但失业风险凸显 129

二、高学历人群失业风险上升,小学失学风险依然存在 130

三、社会融入大幅降低,社会排斥和自我隔离风险上升 131

四、困境应对策略正确,自我和向外攻击水平符合常态 131

五、犯罪风险可控,团伙犯罪风险较低 132

六、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评估总结:三低、三高、一中 132

第八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134

第一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识 134

一、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及其风险 134

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地域分布结构及其风险 136

三、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学历结构及其风险 137

四、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困难及其风险 138

五、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罪错前科和社会表现及其风险 145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 147

一、群体数量较多,总体风险较高、较强且将长期存在 147

二、学历普遍较低,失业和失学风险较高 147

三、社会融入存在严重问题,社会排斥和自我隔离风险较高 148

四、心态基本平和,自我和向外攻击水平符合常态 149

五、犯罪风险较高,集中在赌博和强奸,团伙犯罪风险较低 149

六、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评估总结:五高、二低 149

第九章 两类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比较 151

第一节 群体结构性风险类别比较 151

一、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 151

二、自我隔离和社会排斥风险比较 153

三、犯罪和反社会倾向风险比较 155

第二节 群体结构性风险等级比较 158

一、高度一致的风险指标 158

二、存在差异的风险指标 159

三、不同群体结构性风险级别模型 159

第十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启迪与调整 161

第一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成效 162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就学就业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162

二、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多方面素质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164

三、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率处于低位可控状态 165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启迪 165

一、改善就业环境,是深化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键环节 166

二、强化培训工作,是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167

三、坚持需求导向,是做好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根本所在 168

四、优化社工队伍,是落实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保障 168

第三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调整 170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

二、调整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172

第十一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突破 175

第一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 176

一、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理论探索 176

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实践探索 177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突破 178

一、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178

二、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学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180

三、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业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180

第十二章 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调整与整合 182

第一节 调整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183

一、相关政策的调整 183

二、社会工作的调整 187

第二节 整合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191

一、防治网瘾工作与促进社会融入工作的整合 191

二、支持创业工作与促进就业工作的整合 192

结语 194

参考文献 197

附件 202

以人为本 依法维权 热诚服务 促进发展——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2003) 202

前言 202

一、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改革的基本评价 203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性质和对象的科学界定 204

三、树立并践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科学理念 206

四、建立并健全“主轴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208

五、培育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市场运作机制 210

六、准确、及时把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重点期 224

七、完善和创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26

八、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两个问题 229

结语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43

后记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