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金融博物馆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3822546
  • 页数:1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金融博物馆的又一力作。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革命金融展展纲梳理,分别介绍了民国以前、北洋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的中国金融。第二部分为共产党革命金融的来龙去脉。第三部分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与现状(从南汉宸到周小川的65年),分别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在几个重要时期的宏观调控,央行历任行长四部分内容。第四部分为著名政治家与金融,介绍了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的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第五部分为中国金融全景与未来格局,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后金融组织体系的变化、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新金融探索与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革命。第六部分为全球各国金融史参考,简单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的革命金融史。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目录

第一部分 革命金融背景梳理 1

1 民国以前的金融乱局(1840—1911) 1

1.1 基础货币:白银、铜钱 1

1.2 外资银行的进入 3

1.3 中央政府加强金融管控 5

1.4 金融风暴 8

2 北洋时期的金融(1911—1927) 11

2.1 财政上的困窘 11

2.2 银本位制确立,确立“国币”地位 11

2.3 民间金融勃兴 13

3 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1927—1937) 18

3.1 国民政府“中中交农”四行体系的形成 18

3.2 币制改革 22

4 抗战时期中国的金融危局(1937—1945) 25

4.1 逆势而上的财政积累 25

4.2 弱国的生财之道 25

4.3 苏州籍金融家贝祖诒 26

4.4 宋子文的金融政策 26

4.5 金融崩溃的“罪魁祸首” 27

4.6 挽救之道 28

第二部分 共产党革命金融的来龙去脉 31

1 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中的金融政策 31

1.1 农民运动 31

1.2 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政策 33

1.3 农民协会的金融革命实践 33

2 土地革命与打击高利贷 37

2.1 农村中的高利贷 37

2.2 当时中国农村高利贷情况及形成的危害 37

2.3 建立革命根据地 38

2.4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39

2.5 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创建的两个阶段 39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中央造币厂 48

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诞生 48

3.2 苏维埃政权的金融政策 48

3.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诞生 49

3.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 51

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办理的具体业务 51

3.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机构设置 52

3.7 长征路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53

3.8 长征胜利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54

4 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金融 55

4.1 陕甘宁边区银行 59

4.2 抗日根据地银行 61

4.3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斗争 66

4.4 抗日根据地银行与革命发展的关系 71

5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金融 73

5.1 解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 73

5.2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77

5.3 农村信用合作社 79

5.4 解放区的货币斗争 80

第三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与现状(从南汉宸到周小川的65年) 80

1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1948—2014) 84

1.1 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1948一1952) 84

1.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7) 93

1.3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1978—2002) 97

1.4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强化和完善(2003年至今) 105

2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 108

2.1 存款准备金 108

2.2 公开市场操作 108

2.3 再贴现 108

2.4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109

2.5 中央银行贷款(再贷款) 109

2.6 利率政策 109

2.7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 110

2.8 同业存单 110

2.9 常备借贷便利(SLF) 111

3 央行在几个重要时期的宏观调控 113

3.1 1984—1985年通胀的治理 113

3.2 1988—1989年通胀的治理 114

3.3 1993—1994年通胀的治理 116

3.4 1998年通货紧缩 117

3.5 2003—2008年上半年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119

3.6 2008年下半年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2

4 央行历任行长 124

4.1 南汉宸(任期:1949.10—1954.10) 124

4.2 曹菊如(任期:1954.11—1964.10) 125

4.3 胡立教(任期:1964.10—1973.5) 126

4.4 陈希愈(任期:1973.5—1978.1) 126

4.5 李葆华(任期:1978.1—1982.5) 127

4.6 吕培俭(任期:1982.5—1985.3) 127

4.7 陈慕华(任期:1985.3—1988.4) 128

4.8 李贵鲜(任期:1988.4—1993.7) 128

4.9 朱镕基(任期:1993.7—1995.6) 129

4.10 戴相龙(任期:1995.6—2002.12) 129

4.11 周小川(任期:2002.12—) 130

第四部分 著名政治家与金融 131

1 梁启超的金融改革启蒙思想 131

1.1 梁启超 131

1.2 梁启超的货币改革思想 131

1.3 中国货币本位制 132

1.4 银行制度的建设 132

1.5 公债思想 133

2 孙中山与中国金融近代化 133

2.1 孙中山 133

2.2 改组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 134

2.3 支持中华银行 135

2.4 发起成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35

2.5 声讨曹锟贿选 136

3 蒋介石与民国时期币制改革 136

3.1 蒋介石 136

3.2 颁布《中央银行条例》 136

3.3 废两改元 137

3.4 法币改革 137

4 毛泽东的金融政策实施 138

4.1 毛泽东 138

4.2 改革金融体系 138

4.3 建立根据地银行,发行货币 139

4.4 实行农业贷款低利率政策 139

4.5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 140

5 陈云的共和国金融体系建设 140

5.1 陈云 140

5.2 稳定金融与物价 141

5.3 建立财政统一调拨制度 142

5.4 初步完善共和国货币制度 142

5.5 发挥金融调控作用 142

6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金融核心论 143

6.1 邓小平 143

6.2 改革开放 143

6.3 金融核心论 143

6.4 恢复中国证券市场 144

第五部分 中国金融全景与未来格局 145

1 改革开放后金融组织体系的变化 145

1.1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分设 145

1.2 一元银行体制 146

1.3 金融体制改革确立 146

1.4 《商业银行法》颁布 147

1.5 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设立 147

2 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 148

2.1 中国保险业务的恢复 148

2.2 国库券发行与证券市场复苏 148

2.3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建立 149

2.4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 150

2.5 城市商业银行 150

2.6 外资银行重新进入中国 150

3 新金融探索与产业 150

3.1 风险投资基金的出现 150

3.2 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 151

3.3 金融业对外开放 151

3.4 并购产业与并购基金 152

4 互联网金融革命 152

4.1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 152

4.2 阿里巴巴网络贷款业务 152

4.3 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介入 153

4.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153

第六部分 全球各国金融史参考 154

1 英国光荣革命与英格兰银行 154

1.1 近代银行业的起源 154

1.2 英国近代银行起源 154

1.3 王权对议会的践踏 155

1.4 《权利法案》颁布 155

1.5 国家信誉的建立 156

2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银行 157

2.1 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 157

2.2 路易十六的税赋制度改革的失败 157

2.3 法国大革命 158

2.4 《人权宣言》 158

2.5 资产阶级掌权时期的财政问题 158

2.6 指券 158

2.7 热月政变后的法国财政 159

2.8 法兰西银行的建立 159

3 美国独立战争与债券融资 160

3.1 殖民地的诞生和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160

3.2 美利坚民族与英国的矛盾激化 161

3.3 独立战争开始 161

3.4 美国纸币的发行 162

3.5 外债与国债发行 162

3.6 独立战争的胜利 162

4 俄国的苏维埃国家金融 163

4.1 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废除 163

4.2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64

4.3 苏维埃国家的国民经济 165

4.4 苏维埃国家金融 165

5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金融体系 166

5.1 明治维新后日本金融业发展状况 166

5.2 《新货币条例》 167

5.3 建立中央银行 167

5.4 商业银行及特殊政策性银行 168

5.5 战争赔款促进日本金融业发展 1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