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词典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毅,李智初,张庆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0115223
- 页数:412 页
第一章 辞书强国——辞书人任重道远的追求 1
第一节 我国辞书发展的5个阶段 1
1.1.1 辉煌阶段 1
1.1.2 新兴阶段 2
1.1.3 辞书小国阶段 2
1.1.4 辞书大国阶段 3
1.1.5 走向辞书强国阶段 3
第二节 辞书强国,人才必先强 3
1.2.1 世界辞书强国的领军人物 3
1.2.2 中国辞书人才的差距 5
第三节 辞书强国,理论必超强 6
1.3.1 辞书理论概况 6
1.3.2 辞书强国研究的热点理论 7
第四节 辞书强国的主体标志——辞书文本 14
第二章 世界语文辞书的思潮 17
第一节 实用主义 18
2.1.1 单语词典的实用主义 18
2.1.2 双语和多语词典的实用主义 19
第二节 描写主义 20
2.2.1 早期和晚期的描写主义 21
2.2.2 描写的内容 21
第三节 规范主义 22
2.3.1 规范主义的宗旨 22
2.3.2 规范主义的内容 22
2.3.3 规范主义的原则 23
第四节 历史主义 23
2.4.1 历史主义及其内容 23
2.4.2 历史主义代表作 24
第五节 理性主义 24
2.5.1 义类辞书的理性主义 25
2.5.2 词源词典的理性主义 26
2.5.3 一般词典的理性主义 27
2.5.4 学习词典的理性主义 30
2.5.5 基础词典的理性主义 30
2.5.6 搭配词典、配价词典的理性主义 31
第六节 功能主义 31
第三章 辞书的原型论 33
第一节 辞书相关理论 33
3.1.1 辞书理论的相关学科 33
3.1.2 辞书理论流派 33
3.1.3 语文辞书理论演绎相关辞书 34
第二节 辞书的原型论 34
3.2.1 原型论 34
3.2.2 中型语文辞书位于文化成果中心 35
3.2.3 推进词项系统的整体构建 35
3.2.4 推进词场内的词项选择 36
3.2.5 推进对词项内部多义项关系的新认识 37
3.2.6 推动义项排列法的发展 39
3.2.7 推动义项语义特征提取法的进展 40
第四章 语文辞书的编纂原则 42
第一节 语文性原则 42
4.1.1 解释词汇意义 42
4.1.2 解释语法意义 44
4.1.3 解释附属意义 46
第二节 词汇学原则 49
4.2.1 词汇单位的同一性、离散性跟词典的条目 49
4.2.2 词汇系统性跟词典的条目 53
4.2.3 基本词汇研究跟词典的条目 54
4.2.4 词价研究跟词典释义 54
第三节 语义学原则 56
4.3.1 语义学是语文性辞书的支撑点 56
4.3.2 语文性辞书对语义特征的选择 57
4.3.3 普通义位和学科义位 57
4.3.4 义位变体的选择 58
4.3.5 陪义的选择 60
4.3.6 义域的选择 62
第五章 词位和条目 64
第一节 词位和条目 64
第二节 词位及其变体 65
5.2.1 词形变体 66
5.2.2 语音变体 67
5.2.3 构词变体 68
5.2.4 语法变体 69
5.2.5 语义变体 70
5.2.6 语用变体 71
第三节 缩略语和条目 74
5.3.1 缩略语概况 74
5.3.2 缩略语共性和条目 74
5.3.3 汉语缩略语的个性和条目 76
5.3.4 结语 83
第六章 义位和义项 84
第一节 义位和义项的关系 84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观点 85
6.2.1 指称说 86
6.2.2 观念说 86
6.2.3 用法说 87
6.2.4 因果说 87
6.2.5 概念说 88
6.2.6 反映说 88
第三节 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和义项 89
6.3.1 词位 89
6.3.2 多义词词位内的义项 89
6.3.3 多义词具有结构性 91
6.3.4 多义词的梯度 92
6.3.5 多义词的语义桥 93
6.3.6 结语 98
第四节 义项的类型 98
6.4.1 前人的义项分类结果 98
6.4.2 义项内部的分类 102
6.4.3 义项分类简史给人的启示 103
6.4.4 义项分类的尝试 106
第五节 词类活用和义项 107
6.5.1 词类活用在4个象限中的共性 108
6.5.2 词类活用在历时纵轴上的共性 109
6.5.3 词类活用古今质的规定共性——语用义 109
6.5.4 词类活用的聚光点——表义共性:表动义 111
6.5.5 “实用说”视角下的词类活用的古今数量差异 112
6.5.6 词类活用深层结构的古今差异 112
6.5.7 词类活用在词类上的古今差异 113
6.5.8 词类活用在语体上的古今差异 114
第六节 义位的模糊性和义项 115
6.6.1 集合意义和义项 115
6.6.2 模糊性的来源和义项 116
第七节 义位的民族性和义项 122
6.7.1 义位的普遍性和民族个性 122
6.7.2 基义的民族性和义项 123
6.7.3 转义的民族性和义项 126
6.7.4 陪义的民族性 128
6.7.5 义位聚合的民族性 131
6.7.6 义位组合的民族性 132
6.7.7 词的理据的民族性 134
第八节 义位的组合义和义项 134
6.8.1 义位组合义和义项的基本关系 134
6.8.2 语义组合的变异和义项 136
第九节 义位的语境义和义项 148
6.9.1 语境义的数量特征和义项 148
6.9.2 语境义的范畴特征和义项 148
6.9.3 语境义的表意特征和义项 149
第七章 释义的原则 150
第一节 整体原则 150
7.1.1 宏观整体 150
7.1.2 微观整体 151
第二节 兼容原则 168
7.2.1 释义的新趋势 168
7.2.2 指物的语义特征 169
7.2.3 表意的语义特征 170
7.2.4 范畴的语义特征 171
第三节 等值原则 172
7.3.1 等值 172
7.3.2 替换 174
第四节 元语言规则 174
7.4.1 元语言的趋势 174
7.4.2 元语言的使用规则 176
7.4.3 结语 186
第五节 理据原则 186
7.5.1 理据及其选择 186
7.5.2 理据类型的掌控 193
7.5.3 理据的分析法、探求法 197
7.5.4 《说文》对理据的选择 201
7.5.5 《说文》探求词的理据,其线索是多方面的 204
7.5.6 《说文》探寻词的理据的历史意义 207
第六节 四个传统原则:概括、简明、通俗、准确 209
7.6.1 概括原则 209
7.6.2 简明原则 210
7.6.3 通俗原则 210
7.6.4 准确原则 211
第八章 学习词典 212
第一节 学习型词典及编纂的基本理念 212
8.1.1 L2习得的新理念 212
8.1.2 元语言理念 213
8.1.3 语料库理念 213
8.1.4 语境理念 214
8.1.5 读者本位理念 214
第二节 学习词典的收词原则 215
8.2.1 以频率为主,参照通用度 215
8.2.2 不追求平衡原则 215
8.2.3 只收通用词 215
8.2.4 词位常体立为主条 215
8.2.5 词条原型档次 216
第三节 学习词典的义项划分 216
8.3.1 常用义项多可细化 216
8.3.2 常用义可以划分出义项群核心义及其子义项 217
8.3.3 常用义项应该丰化 217
8.3.4 义项排列 218
第四节 学习词典的释义 218
8.4.1 适当照顾等值性原则 218
8.4.2 积极性原则或编码原则 219
8.4.3 释义方式 219
8.4.4 尽量少用括注 221
8.4.5 学习词典的例证 221
第五节 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优化 221
8.5.1 引言 221
8.5.2 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的非优选方法 222
8.5.3 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优选原则 226
8.5.4 结语 233
第九章 同义词词典编纂法 234
第一节 同义词词典的收词原则 234
9.1.1 词汇系统相同 235
9.1.2 同义词的语义条件 237
9.1.3 同义词的附属条件,在特定语境中互换 244
9.1.4 同义词的附属条件,是语法意义的大同小异 246
9.1.5 同义词的逻辑条件 248
9.1.6 总括前文,得出三点认识 249
第二节 同义词群及其划分 250
9.2.1 同义词群的核心词 250
9.2.2 同义词群的划分 251
第三节 辨析的单位 252
9.3.1 两种单位,三种做法 252
9.3.2 以词位为辨析单位 253
9.3.3 以义位为辨析单位 253
9.3.4 主要是以义位为单位辨析,必要时兼顾词的完整性 254
第四节 辨析的方法 255
9.4.1 以核心词为基点 255
9.4.2 凭语感辨析 255
9.4.3 广集用例,运用归纳法 256
9.4.4 结构分析法 259
9.4.5 义素分析法 260
第五节 辨析的项目 262
9.5.1 差别项目 262
9.5.2 差别项目系统 263
9.5.3 注重个性差别项目 264
第六节 同义义场视角下的语文辞书释义问题 269
9.6.1 重视共性和个性语义特征的提取 269
9.6.2 避免以词释词 271
9.6.3 重视义域的选择 272
9.6.4 重视用例子完善释义 273
9.6.5 结语 275
第十章 反义词词典编纂法 276
第一节 反义词词典的收词原则 276
10.1.1 反义词的词汇系统相同 276
10.1.2 反义词的逻辑基础——不相容 278
10.1.3 反义词的语义基础——共性义素相同,个性义素相反、相对 279
10.1.4 反义词的语用意义相对 281
10.1.5 反义词的语法意义大多相同 283
10.1.6 反义词的音节大多相同 287
10.1.7 许多词没有最佳反义词 288
第二节 反义词群的划分 288
10.2.1 两项式 289
10.2.2 三项式 290
10.2.3 反义词的大群宜分为小群 291
第三节 反义词群群内的排列 295
10.3.1 群内的义序 295
10.3.2 群内的用序 295
10.3.3 群内的音序 296
10.3.4 群间的单序列 297
10.3.5 群间的复序列 297
第四节 反义词词典释义特点 297
10.4.1 分清反义词的共性义素和个性义素 298
10.4.2 反义词释语的义素、义位应该严格相对 298
10.4.3 反义词释语应该尽可能地反映出对应义位的细微差别 300
第五节 反义词词典的举例 300
10.5.1 力求例子的对应 300
10.5.2 示同和示差 301
第十一章 新词语词典编纂法 303
第一节 新词语词典收词原则 303
11.1.1 新词语 303
11.1.2 新词语词典 303
11.1.3 新词语词典收词原则 303
第二节 新词语词典收词的趋势 304
11.2.1 术语增多 304
11.2.2 外来词增多 305
11.2.3 港、澳、台及华语词增多 306
第三节 新词语编年本的收词趋势 306
11.3.1 百科词语增多 307
11.3.2 同族词语增多 307
11.3.3 事件词语增多 309
11.3.4 网络新词增多 310
11.3.5 语文词和旧词新义偏少 310
第四节 旧词语义域的新变化 312
11.4.1 多少域的变化 312
11.4.2 伙伴域的变化 313
11.4.3 适用域的变化 314
11.4.4 义值的变化对义域的影响 316
第十二章 义类词典编纂法 319
第一节 义类辞书的源流 319
12.1.1 传统义类辞书 319
12.1.2 现代义类辞书 320
第二节 义类和科学类的分类体系 321
12.2.1 两种分类的体系性区别 321
12.2.2 两种分类对象和依据不同 322
12.2.3 两种分类的原则不同 322
12.2.4 语义分类比科学分类更需要照顾词性 324
第三节 义类辞书的词、义归类问题 324
12.3.1 词位的归类 324
12.3.2 义位的归类 325
12.3.3 义素的归类 325
第四节 增补词条及义项 326
12.4.1 增补的原则 326
12.4.2 增补举例 327
12.4.3 按系统增补 328
第五节 微观体例的参数调整 330
第十三章 《国语辞典》 332
第一节 国语运动和《国语辞典》的出版概况 332
第二节 《国语辞典》的主要贡献 333
13.2.1 收词 333
13.2.2 正音 335
13.2.3 定形 336
13.2.4 释义 337
13.2.5 编排 343
第三节 《国语辞典》的局限性 344
13.3.1 未吸收当时国外重要成果 344
13.3.2 收词立目的原则,不尽科学 345
13.3.3 有些概念、用语、释义陈旧 345
13.3.4 释文用了较多文言,甚至用文释白 345
13.3.5 释义及其术语有些不准确 345
13.3.6 偶尔有循环互注现象 346
13.3.7 多处出现“非自足”弊病 346
13.3.8 注音未准确反映语言事实 346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 347
第一节 中国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 347
14.1.1 里程碑之一——共时性 348
14.1.2 里程碑之二——简明性 349
14.1.3 里程碑之三——规范性 350
14.1.4 里程碑之四——语文性 353
14.1.5 里程碑之五——常新性 355
第二节 《现汉》的释义体系 363
14.2.1 基义 363
14.2.2 陪义 366
14.2.3 义域 370
第三节 《现汉》的原型语义观 373
14.3.1 同义词群的共核意义,是同义词群的原型语义 374
14.3.2 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是原型语义,转义是变体 375
14.3.3 言语中的语义点所围绕的一个义位,是原型语义 376
14.3.4 中心义素是其余义素的原型语义 378
14.3.5 字头义是原型语义,它在合成词中的语素义是变体 380
14.3.6 母义项是语义原型,子义项是变体 380
第十五章 《汉语大词典》 382
第一节 《汉大》在世界同类辞书中的坐标 382
15.1.1 时间坐标 382
15.1.2 规模坐标 382
第二节 《汉大》的显著性质——历时性 383
15.2.1 历时性的代表作 383
15.2.2 历时性的内涵 384
15.2.3 词义的历时描述 385
15.2.4 书证的历时性 389
第三节 收词原则 390
15.3.1 收词原则的补充:以通为主,兼收别类 390
15.3.2 各类别词收词细则 390
第四节 调整词项,确立词位原则 393
15.4.1 词位 393
15.4.2 词形变体 394
15.4.3 语音变体 395
15.4.4 构词变体 395
15.4.5 语义变体 395
第五节 释义原则 396
15.5.1 语文性兼顾百科性 396
15.5.2 详解性 397
15.5.3 等值性/可替换性 399
15.5.4 解码兼顾编码 399
15.5.5 一体描写原则 400
15.5.6 系统原则 400
15.5.7 闭环原则 401
15.5.8 理据原则 401
第六节 例句 402
15.6.1 例句的重要性和作用 402
15.6.2 上限书证偏晚 403
15.6.3 下限书证偏早 404
15.6.4 义例应吻合 404
15.6.5 书证待补 405
参考文献 406
后记 41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口译理论研究》王斌华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 第3版》朱佩芬,徐东风编著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实用商务英语听说 第1册》窦琳,江怡平主编 2019
- 《英语实训教程 第2册 商务英语听说》盛湘君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手工皮艺 时尚商务皮革制品制作详解》王雅倩责任编辑;陈涤译;(日)高桥创新出版工坊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