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多格错仁幅(I45C002004)比例尺 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多格错仁幅(I45C002004)比例尺 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多格错仁幅(I45C002004)比例尺 1:250000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同兴,于远山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2525202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多格错仁幅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区北部,通过调查,厘定了测区大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地层分区,建立了测区构造-地层系统。本书可供从事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和区域地质矿产、油气调查的生产、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多格错仁幅(I45C002004)比例尺 1:250000》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任务与要求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况 2

第三节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工作程度 3

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 3

二、地质工作程度和利用程度 4

第四节 完成任务情况 8

一、工作概况 8

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8

三、质量评述 9

第五节 生产组织及人员编制 11

第二章 地层 12

第一节 岩石地层 12

一、若拉岗日构造地层分区 14

二、多格错仁地层分区 19

三、古近系和新近系 43

四、第四系 52

第二节 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53

一、晚三叠世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54

二、侏罗纪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55

第三节 层序地层 62

一、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 62

二、侏罗系—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 65

三、层序时空格架及沉积演化 69

第四节 几个地层的时代讨论 74

第三章 岩浆岩 76

第一节 侵入岩 76

一、酸性侵入岩 76

二、超浅成侵入岩 84

三、超镁铁质岩 85

第二节 脉岩 89

第三节 火山岩 93

一、若拉岗日岩群火山岩 93

二、新生代火山岩 102

第四章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 137

第一节 变质作用类型、变质作用时期和变质单元的划分 137

一、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137

二、变质岩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构造背景 137

三、变质单元划分 137

第二节 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 139

一、主要变质岩石类型及特征 139

二、变质岩系的原岩恢复及建造特征 141

三、变质矿物及变质相 144

四、变质作用的叠加 145

第三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韧性剪切带 145

一、韧性糜棱岩型动力变质作用 146

二、脆性碎裂岩型动力变质作用 147

第四节 变质变形序列及演化 147

一、变质变形序列 147

二、变质地质事件和变质变形演化阶段的划分 148

第五章 构造 149

第一节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 149

一、大地构造位置 149

二、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149

三、构造单元划分 153

第二节 各次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特征 154

一、若拉岗日构造混杂岩带 154

二、羌塘北缘冲断带 161

三、多格错仁断褶区 167

第三节 测区构造层划分 184

一、重要不整合界面 184

二、构造层的划分 184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与环境地质 186

一、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86

二、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 187

三、新生代火山活动 188

四、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大冰盖 188

第六章 地质发展史 190

第一节 基本思路 190

第二节 主要地质事件及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190

一、主要地质事件 190

二、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190

第三节 地质发展演化史 193

一、前奥陶纪:变质基底形成阶段 193

二、奥陶纪—石炭纪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 193

三、二叠纪南部伸展—中部汇聚俯冲演化阶段 193

四、早-中三叠世局部伸展演化阶段 194

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碰撞造山演化阶段 194

六、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前陆磨拉石盆地演化阶段 195

七、后造山隆升阶段 195

第七章 国土资源概况与现代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197

第一节 自然资源 197

一、水资源 197

二、土地资源 197

三、生物资源 199

四、能源资源 200

第二节 旅游资源 200

第三节 矿产资源 201

一、概述 201

二、主要找矿线索 202

第四节 现代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203

一、目的和意义 203

二、方法和手段 203

三、分类和特征 204

四、加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 206

第八章 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建议 208

一、主要成果及认识 208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211

参考文献 212

图版说明及图版 2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