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兆祥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12039035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46分册,详细介绍了中外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项目的名词术语,重大竞赛,主要事件,著名人物,裁判规则等。
《科学研究》目录

科学研究 1

专用词·语 1

人体形态测量 1

人体形态测量宣传术语 1

人体形态基本测量点 1

人体机能测试 2

人体素质测定 2

人体适应能力 2

人体体格 2

人体体格检查 3

人体体型 3

人体姿势 3

人体体能 4

人体体魄 4

人体体重 4

人体身高 5

人体手长 5

人体手宽 5

人体胸围 5

不间断性原则 6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7

开题报告 8

文献 8

文献资料法 9

分析资料 9

分析资料原则 9

分层类比法 10

分支科学 10

边缘科学 11

开发研究 11

中位数(中数) 11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12

方差分析 13

计量数据 14

计数数据 14

无量纲化 15

区别对待原则 15

计算训练法 15

比赛负荷计量 16

比例量表 16

归一化 16

对照组 17

长效研究项目 17

四分位数 17

四分位差 18

正态检验 18

卡方检验 18

对策三要素 19

必然事件 20

生物反馈训练法 21

艾里斯曼指数 21

训练程度 21

训练水平测量 21

皮肤纹理学 22

众数 22

论域 23

论文摘要 23

关键词 24

论文发表 24

论文报告会 24

论文答辩 24

关联度 25

优势分析 25

关联分析 25

关联系数 26

创造学 26

运筹学 26

自然科学 29

决策研究 29

访问调查法 30

问卷调查法 30

百分位数 30

观察值 31

因素 31

自由度 31

考察指标 32

多级复合累进计分 32

回归分析法 33

灰色系统理论 34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对象与任务 35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内容与特点 36

优选法 37

全年训练计划 38

阶段训练计划 38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原则 38

运动训练 39

运动训练原则 39

多年训练 40

多年训练计划 40

全年训练 40

动作技能 41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41

百分位数量表 41

回归量表 41

名称量表 42

有序量表 42

劳雷尔指数 43

克托莱指数 43

体育科学 43

体育科学研究 44

体育科学研究目的 44

体育科学研究任务 45

体育科学研究内容 45

体育科学研究体制 46

体育科学研究特点 46

体育科学研究趋势 47

体育研究学意义 49

体育科学研究分类 49

体育科研实验设计 50

体育科研实验设计要素 50

体育科学研究程序 50

体育科学研究原则 51

体育科学研究要求 51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52

体育科学研究选题 53

体育论文结构 53

体育统计资料来源 54

体育统计工作步骤 54

体育统计功能 55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55

体育统计基本用表 56

体育手段 63

选题方法 63

选题原则 64

选题来源 65

选题目的性 65

选题创新性 66

选题可行性(优势性) 66

选题科学性 66

体育预测方法 67

体质测量 68

体育运动预测 68

体育运动决策 69

体育测量 69

体育测量原则 70

体育测量步骤 70

体质 70

社会科学 71

应用研究 71

社会科学化 71

系统论 72

系统科学 74

协同学 75

系统工程(1) 77

学位论文 79

学术论文 80

评价 80

评价标准 81

评价方法 82

评分表 82

评价表 82

体育评分 83

形态分析法 83

系统工程(2) 84

系统的综合评价 85

系统动态分析 85

时间序列预测法 87

试验 88

试验观察 89

试验质量标准 89

条件归纳法 90

身体练习 90

身体训练 91

身体练习分类 91

身体姿势 91

身体练习要素 92

身体成分测量 92

极限强度力量训练法 93

退让训练法 93

技术 94

技术细节 94

技术环节 95

技术训练 95

技术基础 95

间歇训练法 95

运动技术 96

运动技能 96

运动环节 96

运动量 97

运动战术 97

克托莱指数 97

运动员状态测评 97

运动负荷测量 98

运动技术水平测定 98

运动战术水平测定 99

形态测量 99

运动生物化学 99

运动医学 101

突变论 101

变量 103

研究设计 104

定性分析 105

定量分析 105

实验组 105

学术委员会 106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106

软件存盘法 106

图表卡片法 106

实验测试法 107

构成比 107

相对比 107

现场观察法 108

软科学 108

变异系数 109

取伪弃真 109

参数检验 110

函数关系 110

非参数检验 111

练习曲线 111

练习时间 112

练习力量 112

练习节奏 112

周期性原则 112

练习速度 113

练习速率 113

练习轨迹 114

科学 114

科学研究 115

科学研究体系 115

科学技术体系 115

科学量化 116

科学数学化 116

科学社会化 117

科学实验的类型 117

科学实验设计原则 118

科学实验设计方法 119

科学实验实施 119

科学研究成果 120

科研成果技术鉴定 120

科研成果评价 121

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122

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 122

科学研究成果学术价值 123

科学研究成果社会价值 123

科学研究成果经济价值 123

科学研究成果专利 123

科学研究成果专利申请 124

科研成果奖励 124

科学小品 125

科技声像材料 125

科技教育片 125

科技写作分类 126

科学决策法 129

科学院 130

预测分析法 130

标准化量表 131

指标 131

指标系列 132

指标权重 132

指标选择 132

测量 133

测验 133

测定 133

测量精度 134

测量的科学性 134

测量量表 135

音像资料法 135

信息论 135

总体 138

相关关系 139

组数 140

前景设想法 140

类推法 140

标准化 142

样本 142

样本极差 142

样本方差 143

样本误差 144

样本离差 145

统计学 145

统计图 145

统计表 145

素材 146

资料 146

统计量 146

统计推断 147

耗散结构论 148

诺贝尔奖 151

算术平均数 152

离中量数 153

标准差 153

标准误 154

高原训练法 154

缺氧训练法 155

准备活动 155

率 156

控制论 156

假说 159

情报 159

基础研究 159

基础科学分类 160

集中量数 160

偏态 161

维尔维克指数 162

累进量表 162

理想体质 162

制约体质因素 163

集中意见法 163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164

程序训练法 164

等速训练法 1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64

搜集资料 165

搜集资料原则 165

搜集资料的途径 166

跨科学研究 166

硬科学 166

综合科学 167

短平快研究项目 167

随机试验 167

简单相关系数 167

等级相关 168

趋势外推法 169

想象练习 170

意象练习法 170

编辑分类法 171

随机抽样 171

随机事件 172

数学模型 173

数据处理 174

频数 174

数理统计法 175

增长值 175

增长率 176

模糊综合评分 176

德尔菲法 176

德尔菲法基本特点 177

德尔菲法基本程序 177

演绎推理法 178

分层类比法 178

模拟训练法 179

概率 179

概率论 180

概率的基本性质 181

整理资料 182

整理资料原则 182

横向科学 183

研究 183

描述性研究 183

分析性研究 183

方法 184

研究方法论 184

选题程序 184

科学假设 184

课题设计 185

课题设计的程序 185

体育科研方法的功能 186

体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 187

调查法 188

专家调查法 188

层次分析法 188

观察法 189

实验法 190

研究资料的图表绘制 190

定性资料整理 191

定量资料整理 192

定性分析方法 192

定量分析方法 193

SPSS 194

频数分布表 194

假设检验 194

聚类和判别分析 195

因子分析 195

非参数检验 196

主要事件 197

运动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97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98

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99

解剖学的命名 201

最早的人体运动学的分析 201

解剖学的创立 201

中国指纹识别和应用的起始 202

肌肉构造理论的奠定 202

现代解剖学的创立 203

运动生物力学力学流派的形成 203

机器人体观的提出 204

运动水疗法的出现及其发展 204

测定人体总重心位置的平衡杠杆法的创立 205

人体测量方法的创立 205

测量计量单位的统一 206

比较体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206

理论解剖学的形成和发展 207

人体测量学活体测量法的形成 207

体育测量学学科的形成 208

体质人类学学科形成 208

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的出现 210

沃尔夫定律的形成 211

萨氏肌力测验法的提出 212

运动生物力学影像分析法问世 212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213

体育新闻学学科的形成 214

肌力计的发明及演变 215

循环机能测定的出现 215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开设 216

第1次运用科学技术对人体运动进行研究 216

体育仿生学学科形成 216

体育锻炼可同时引起肌肉和骨骼结构变化现象的发现 217

最早的大学生人体测量研究 217

解剖学名词的制定与修改 217

运动处方的问世 218

体育社会学学科形成 218

人体简化模型的建立 219

人体重心“标准位置”的提出 220

体育建筑学学科形成 220

运动营养学学科形成 221

运动生理学学科的形成 222

体育统计学学科形成 223

运动生物力学生理学流派的形成 224

运动能力测验方法的出现 225

“超量恢复”理论的建立 225

兴奋剂监测问世 226

运动心理学学科的形成 226

体育哲学学科的形成 227

氧债学说的提出 227

肌肉功率惯性负荷测定法的创立 228

“氧债学说”的评价 228

放松训练法问世 230

巴兹列尔仪的发明 230

运动心理训练的产生及发展 231

“应激学说”的提出 231

肌肉活动引起血管分布变化的发现 232

最大吸氧量(Vo2max)理论的提出 233

希尔方程建立 233

体育决策学学科形成 234

体育预测学学科形成 234

体育传播学学科形成 234

体育学学科形成 235

速度描记器的发明 236

生物力学原理在改进标枪形态结构中的应用 236

运动生物化学的形成 236

条件反射学说的运用 237

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提出 238

体育美学学科的形成 238

体育人口学学科形成 239

不同训练方法可引起肌纤维结构不同变化的发现 239

中国人体测量仪器列入国家标准项目 239

中国“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 240

中国多次参加国际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41

苏联专家首次来华讲学 241

国家体委科研所体育情报研究室成立 242

模型平衡仪的发明 242

中国“运动医学”教材建设 242

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教材建设 243

体育方法学学科形成 244

体育控制论学科形成 244

运动技能学学科形成 244

运动能力心理诊断学 245

运动训练学学科形成 246

无氧阈的提出 247

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形成 247

两台摄影机同步摄影技术的发明 248

体育伦理学学科形成 248

血液兴奋剂的出现 249

测定人体惯性参数射γ的线扫描法 249

技术性兴奋剂的出现 250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名称的统一 250

“国际体力测定标准委员会”公布测定项目和内容细则 250

体育经济学学科形成 251

中国对各项运动员形态和体型特征进行研究 251

运动生物力学史上一项突出的成果 252

体育情报学学科形成 252

“衰老钟运行阻滞”假说的提出 253

中国首次提出“体育控制论” 253

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专家来华讲学 253

体育地理学学科的形成 254

CT测试法的提出 255

第1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召开 255

肌动元(AKTOH)概念的提出 256

运动员选材学学科形成 256

中国开展选材研究 257

第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 257

1981年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57

上海体育学院建成大型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 258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出版 258

中国学者首次参加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 258

首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讨论会 259

中国首次参加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 259

中国首届运动生物化学教师讲习班 259

首次将电脑应用于运动训练 260

中国“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建设 260

裁判学学科萌芽 261

1983年中、日、美生物力学会议 261

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大纲讨论会召开 262

中国首届运动心理学论文报告会 262

第4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召开 262

美国建奥林匹克生物力学实验室 263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者首次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 263

1984年全国运动技术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讨论会 263

1984年全国运动解剖学学术交流会 264

美国专家来华作体育伦理学讲座 264

体育伦理学研究在中国开展 265

体育法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 265

1985年北京国际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65

第5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 266

中国参加第5届国际比较体育学术报告会 266

国际上第一个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队 267

1986年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研讨会 267

中国运动心理咨询运用研究的发展 268

国家体委组队对第6届全运会项目进行现场测试 268

体育法学学科形成 269

中国首次派员参加第24届奥运会运动生物力学测试队 269

中国参加第6届国际比较体育学术报告会 269

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授予熊斗寅贡献奖 270

运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成果汇报会 270

第6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召开 270

1988年全国运动解剖学学术交流会 271

1989年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71

1991年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71

“系统科学与体育”研讨会召开 272

中国科学学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纪要 272

第5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72

1999年全国体育科技大会 273

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会议 273

2000年澳门举行首届体育科学大会 273

2000年体育科技两会召开 274

2000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研讨会 274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要点 274

2001年体育科学大会 275

2001年国民体质监测总结会 275

2002年首届世界体育论坛开幕 275

2003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研讨会 276

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76

第12届国际体育信息科学大会 276

2005年全国体育科技、反兴奋剂工作会议 277

新世纪第1次全国体育科技大会 277

第29届世界运动医学大会 277

第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78

2008年国际体育科学高层论坛 278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纪念建所50周年 279

体育科技运动会在京开幕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