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干部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志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05000475
- 页数:393 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21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7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7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29
三、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30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2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2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34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式 36
四、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3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39
一、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 39
二、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41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2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4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4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证明 47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49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1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5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4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7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57
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0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62
第三节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能动作用 65
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65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66
三、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 69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2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2
一、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72
二、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75
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77
四、事物的联系是有系统的 7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80
一、事物是发展的 80
二、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82
三、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8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 85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85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5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87
四、坚持唯物辩证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88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93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93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93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5
第二节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9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9
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01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 103
一、矛盾的客观性和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03
二、矛盾分析的方法 104
第四节 矛盾的特殊性 106
一、物质运动形式和发展过程、阶段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106
二、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08
三、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11
第五节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14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14
二、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15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 118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22
第一节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122
一、质 122
二、量 124
三、度 12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128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28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0
第三节 量变质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34
一、量变引起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34
二、互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36
三、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的特点 137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2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42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42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43
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45
四、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45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47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47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50
三、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55
一、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155
二、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156
三、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 156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59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59
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 159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60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62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64
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 164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65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形式主义 167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68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68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0
三、把握因果联系,总结经验,预见未来 172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4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174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4
三、坚持偶然与必然的统一,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177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8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 17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9
三、坚持可能和现实的统一,争取光明的前途 181
第九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8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3
一、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83
二、彻底的可知论 185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91
一、实践及其要素 191
二、实践的主要特征 193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94
第三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6
一、实践和主体、客体 19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97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202
第一节 从实践到认识 202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02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03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06
第二节 从认识到实践 208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208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途径 210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212
一、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12
二、解放思想和再认识 216
三、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是统一的 218
第十一章 真理 221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21
一、真理是客观的 221
二、对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批判 223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6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2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27
三、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230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 231
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231
二、真理在克服谬误中发展 233
第四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235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5
二、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37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39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246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46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 246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47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8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0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0
二、两种历史的根本对立 251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54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254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56
第四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8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8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9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0
第十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3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63
一、生产力 263
二、生产关系 266
三、生产方式 269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70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70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73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78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278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280
三、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83
第十四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87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87
一、经济基础 287
二、上层建筑 288
三、社会形态 289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92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92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95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97
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及其特点 297
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98
三、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301
第十五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30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05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05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7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309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312
第二节 国家 313
一、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313
二、国家的职能 315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17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18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21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321
二、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24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25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28
一、阶级的消灭 328
二、国家的消亡 328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30
第一节 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330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30
二、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舆论及社会意识形式 331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33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34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334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36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38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340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40
二、道德 341
三、艺术 343
四、宗教 345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4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作用 348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351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3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353
一、科学的本质 353
二、科学的社会作用 356
第二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条件 361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361
二、科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64
三、科学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66
第十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0
一、两种历史观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上的对立 37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372
三、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作用的差别 37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9
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个人的作用 379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81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84
四、正确认识领袖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 386
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统一的 388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 391
一、树立群众观点 391
二、坚持群众路线 392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