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称代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培泉著
- 出 版 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570190205
- 页数:369 页
1.导论 1
1.1研究范围 1
1.2语料的别择 2
1.3分析方法 9
1.4章节安排 9
2.人称代词 11
2.1论先秦的一二身代词 11
2.2汉以后三身代词的演变 17
2.2.1第一二身代词形式上的约化 17
2.2.1.1第一身代词 17
2.2.1.2第二身代词 20
2.2.2领位加「之」 22
2.2.3第一二身代词的新词序 24
2.2.4第一二身代词的新形式 25
2.2.5第三身代词的产生 26
2.3「其」「之」的若干问题 30
2.3.1先秦「其」「之」的若干问题 30
2.3.2汉以后「其」「之」的发展趋势 31
2.4代词「其」的演变 32
2.4.1 「其」的见频 33
2.4.2「其」作定语 34
2.4.2.1「其」的前行词之人称 35
2.4.2.2「其」不作领属词之例 35
2.4.2.3「其」修饰重出的通名 38
2.4.2.4「其」修饰专名 38
2.4.2.5「其」和「彼」间的替换 39
2.4.2.6「其」与零形式的替换 43
2.4.2.7「其」和「等」「所」的结合 44
2.4.2.8「其」与连词「之」的合用 45
2.4.3「其」作宾语 45
2.4.3.1「其」作兼语 46
2.4.3.2「其」作间接宾语 47
2.4.3.3「其」作介词宾语 48
2.4.3.4「其」作直接宾语 50
2.4.4「其」作主语 52
2.4.4.1主语「其」的辨识问题 52
2.4.4.2根句主语「其」的用例 55
2.4.5结语 56
2.5代词「之」的演变 57
2.5.1关於指称的虚实 57
2.5.2「之」使用率的变化 58
2.5.3「之」与其他词汇的替换 59
2.5.4「之」在否定句中的词序 63
2.5.5代词「之」衰微的原因与过程 65
2.6「焉」的演变 69
2.6.1先秦「焉」的性质 69
2.6.2动词后的「焉」指代性的消失 71
2.7结语 74
3.指示词与情状代词 77
3.1指示词 77
3.1.1近指指示词 77
3.1.1.1上古近指指示词间的异同以及东汉以后的消长 77
3.1.1.2旧形式的新用法 86
3.1.1.3新形式的产生 91
3.1.2远指指示词 92
3.1.2.1「彼」在东汉以后的发展 92
3.1.2.2关於「那」 95
3.2情状代词 96
3.2.1复合形式 96
3.2.2「云」「然」「尔」 98
3.2.2.1「云」 98
3.2.2「然」 100
3.2.2.3「尔」 103
3.2.3「尔所(许)」「如许」「许」「尔(如、宁)馨」 106
3.2.3.1「尔所(许)」 106
3.2.3.2「如许」「许」 108
3.2.3.3「尔(如、宁)馨」 111
3.3结语 112
4.「自」「己」「相」「见」 115
4.1上古汉语「自」的语法地位与解释 115
4.2「己」的用法 121
4.2.1「己」在简单句中作宾、补语 122
4.2.2「己」在包孕子句中复指母句主语 122
4.2.3「己」复指主语中的成分 125
4.2.4「己」和别种代词间的指称关系 126
4.2.5「己」和「自」的异同关系的初步比较 127
4.2.6「己」在简单句中不复指主语 128
4.2.7「己」不复指母句主语 130
4.2.8「己」的基本功能初结 134
4.2.9「己」作主语 135
4.2.10贯串语段而相呼应的「己」 137
4.2.11「己」和别种代词的转译关系 139
4.2.12「己」的词序转变 144
4.2.13结语 145
4.3「自」的演变以及「自」与「己」的相对关系 145
4.3.1「自」语义的转变 145
4.3.2「自」和其他状语的相对位置 147
4.3.3副词后的「自」之新作用 155
4.3.4反身新式「自V己」式及其他相当的句式 157
4.3.5「自」作定语 161
4.3.6「自」作名语 169
4.3.7「自我」「自己」 170
4.3.8「自」的非常复指 176
4.3.9结语 179
4.4「相」与「见」 179
4.4.1互指用的「相」 179
4.4.2偏指的「相」 181
4.4.3主动「见V」式的起源及辨识问题 184
4.4.4主动「见V」式的型类及功用 188
4.4.5主动与被动「见V」式的消长 190
4.4.6主动「见V」式的由来 192
4.4.7偏指「相V」和主动「见V」在应用上的异同 196
4.5结语 199
5.疑问代词 201
5.1疑问代词的替换与简化 201
5.1.1「孰」的衰亡 201
5.1.2「奚」「曷」「胡」 207
5.1.2.1「奚」 207
5.1.2.2「曷」 207
5.1.2.3「胡」 209
5.1.3「恶」「焉」「安」 210
5.1.3.1「恶(乎)」 210
5.1.3.2「焉」 212
5.1.3.3「安」 214
5.1.4结语 216
5.2词序的变化 216
5.2.1通说 216
5.2.2宾语「谁」在动词及介词后 219
5.2.3独用的「何」在动词及介词后 221
5.2.4「何N」作宾语 225
5.3「谁」「何」用法杂论 227
5.3.1「谁」 227
5.3.1.1「谁」用於分裂句 227
5.3.1.2「谁」用於称代人名而不包括姓 230
5.3.1.3「阿谁」 231
5.3.2「何所」「何许」「何处」 231
5.3.2.1问方所的「何所」及「何许」「何处」 232
5.3.2.2「何所」用如「何」 237
5.3.3「何等」 241
5.3.3.1初期的用法 241
5.3.3.2「何等」的各种用法 243
5.3.4「何物」 249
5.3.5问原因、方法、性状之诸式 251
5.3.5.1「云何」 251
5.3.5.2「如(奈、那)」与「何」的结合式 254
5.3.5.3「何如」「何似」 257
5.3.5.4「何」和「因」「缘」「由」的结合式 259
5.3.5.5「何」和「故」的结合式 260
5.3.5.6「所以者何」 262
5.3.6「几何」与其他的数目称代词 263
5.3.7「何当」 267
5.3.8「一(壹)何」「何一(壹)」 268
5.3.9「何「况」 269
5.3.10「何」称代及物动词 269
5.4新形式的产生 270
5.4.1「那」 270
5.4.2「若」「如」 275
5.4.3「何(以/用)…为」及「(以/用)…为」 277
5.4.4「所」用如「何」 282
5.4.5「缘」 284
5.4.6「等」「底」 285
5.4.7「若为」 287
5.5结语 288
6.不定指称与关系代词 291
6.1全量称代 291
6.1.1「皆」「俱」「咸」与「悉」「尽」 291
6.1.2「都」「都卢」「了」 295
6.1.3「诸」「一切」「所有」 297
6.1.4名词叠用表全称 302
6.1.5「每」「凡」「各」 303
6.2「或」「某」「莫」「别」 308
6.2.1「或」 308
6.2.2「某」「某甲」 313
6.2.3「莫」 315
6.2.4旁指代词「他」及其替换形式 318
6.3「所」 322
6.3.1「所」的省略 322
6.3.2关於「为…所V」式 327
6.3.3指量词+「所V」 328
6.3.4「所以」 331
6.3.5「所」「许」表示领属 332
6.4「者」 334
6.4.1「者」的性质综论 334
6.4.2后定语 336
6.4.3「之者」 337
6.4.4「者」表领属 338
6.5结语 339
7.结论 341
引用文献 351
古籍之部 351
今人论著 35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四平调伴奏音乐》蒋云声,魏培志主编 2019
- 《软件需求工程》舒红平,魏培阳主编;刘魁,王亚强,罗飞副主编 2019
- 《教育的挑战》钟启泉著 2019
- 《遭遇九零后》苏圭泉著 2017
- 《刘国泉书法》刘国泉著 2017
- 《道教的道德教化研究》伍成泉著 2013
- 《广告设计》叶峰泉著 2010
- 《物业管理新思维》周宏泉著 2004
- 《我梦中的青云巷》黎泉著 2004
- 《国画》杨国志编;屈培泉,王嫦,万江,刘安等副主编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