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邬焜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7701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涉及社会信息的概念与性质、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地位及体系、社会的信息本质与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社会认识论的信息中介与真理观、社会信息传播的一般机制、过程和复杂性模式、社会信息实践的复杂性、信息实践与人的自由的关系、虚拟实践对传统实践的超越、网络社会的伦理基础、社会视域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中国传统艺术的社会信息本质与封建政治社会化的信息途径、社会信息生产和社会信息生产力、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等极为广泛的领域。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社会信息与社会的信息本质 2

第一章 社会及社会信息的概念、范围与性质 2

一、社会与社会信息的概念 2

二、四个世界的理论与社会和社会信息的范围 7

三、社会信息三态统一性的具体解读 11

四、社会信息三质统一性的具体解读 12

第二章 社会信息学的学科体系探讨 17

一、信息科学——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范式 17

二、社会信息学在信息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20

三、社会信息学的体系结构 21

第三章 文化、社会与多维存在的人 24

一、文化与社会 24

二、多维存在的人 30

三、人的遗传信息结构的双维性 32

四、人的生理结构的双维性 34

五、人的心理结构的双维性 35

六、人的行为结构的双维性 36

七、非决定的、开放的人 36

第四章 社会的信息本质与信息进化尺度 40

一、个人与社会本质的内在统一性 40

二、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 43

三、人的文化进化 45

四、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 48

第二编 社会信息认识中介论与真理观 58

第五章 心灵与社会信息 58

一、物质、心灵与信息 59

二、心灵发生的基础机制——物质与信息的微观相互作用 63

三、心灵在信息形态运动中的呈现 65

四、心灵与社会信息的结构关系 73

五、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 75

第六章 社会信息与认识活动 78

一、现象的三阶构成 78

二、认识的四道鸿沟 83

三、通过实践架设跨越认识鸿沟的桥梁 87

第七章 多元真理:多级中介中的建构与虚拟 91

一、“实践”聚焦与走向“多元真理”的当代哲学真理观 91

二、真理表述的“三元信息变项”结构 97

三、真理:在多级中介中的建构与虚拟 100

第三编 社会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第八章 社会信息传播的多维思考 108

一、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含义 108

二、社会信息传播的性质 109

三、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技术与非技术因素 110

四、社会信息传播的模式研究与趋势 112

五、“公众←→专家←→公众”模式对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启示 115

第九章 复杂综合性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 117

一、跳出“人本位”传播学研究的藩篱 117

二、社会信息建构了传播的本质特征 119

三、社会信息的演化与人的信息进化的相互建构 123

第十章 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125

一、基于信息形态的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 125

二、基于信息质的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 127

三、基于信息认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 130

四、整体主义系统思维下对传播过程的误读 132

五、复杂性信息系统思维范式下的传播过程 136

六、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超循环特性 138

第十一章 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信息系统模式 142

一、传播过程的复杂信息系统模式 142

二、与以往模式的比较分析 149

三、超循环复杂信息系统模式应用 153

第四编 社会信息生产和社会信息生产力第十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四种生产理论的复杂性特征 160

一、流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生产理论具有简单性、机械论特征 160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四种生产和“全面生产”的理论 162

三、四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关系 167

四、人类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结构 174

第十三章 马克思视域中的物质变换和信息变换 178

一、以往对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考察和理解 178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有机观念 181

三、马克思视域中的物质变换 182

四、从物质变换到信息变换 190

第十四章 信息生产力和生产力结构 197

一、信息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实质 197

二、生产力的微观结构 201

三、生产力的宏观结构 208

第十五章 生产力结构的历史演进 214

一、生产力演进四阶段 214

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 215

三、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 216

四、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 218

五、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 219

第五编 社会的信息实践 224

第十六章 信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 224

一、“信息”和“信息实践”的哲学规定 224

二、社会实践的复杂性 229

三、哲学提炼“信息实践”范畴的意义 234

第十七章 信息实践与人的自由 238

一、信息实践将人的自由本质推进到新的境界 238

二、信息实践将人的自由的实现提升到新的平台 242

三、在信息实践中实现人的自由 253

第十八章 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的新发展 266

一、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的一种全新形式 266

二、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在当代发展的最高形式 268

三、虚拟实践的特点 271

四、虚拟实践对传统实践形式的超越 274

第六编 社会信息、网络与文化 278

第十九章 网络社会的伦理基础与网络舆论的特点 278

一、伦理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279

二、作为权力附属的伦理 281

三、网络对传统伦理的存在基础的消解 282

四、对一些网络伦理建构观点的分析 284

五、网络信息的舆论特点与引导 286

第二十章 社会信息视域中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290

一、信源视角:大众文化的产生 292

二、信道视角:媒介的分析 298

三、信宿视角:受众(消费者)的分析 304

四、小结 30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传统艺术的社会信息本质与封建政治社会化的信息途径 309

一、书法艺术的信息本质与伦理化的思维 309

二、艺术信息传承的教育选择与教育的政治化 311

三、艺术信息建构新政治文化的实践及其启示 315

第二十二章 戏曲欣赏信息实现的复杂性 319

一、剧本保留的信息价值 320

二、舞台表演者的双重身份 322

三、观众欣赏的见仁见智 325

四、小结 331

第七编 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第二十三章 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 334

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 334

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 336

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 338

第二十四章 信息科技革命 343

一、信息科学革命 344

二、信息技术革命 349

三、信息革命: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354

第二十五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崛起 357

一、信息经济思想的萌芽 357

二、信息经济学科理论的提出 361

三、信息经济学科理论的发展 368

四、知识和信息的关系 373

五、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 378

六、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381

七、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 385

八、知识或信息社会已成为人类的现实 391

第八编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398

第二十六章 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 398

一、农业的信息化 398

二、工业的信息化 400

三、信息化与城市化 404

四、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特点 411

第二十七章 政治、军事、生活的信息化 415

一、政治的信息化 415

二、军事的信息化 419

三、社会生活的信息化 422

第二十八章 文教、医疗、人的信息化 425

一、文化、教育的信息化 425

二、医疗事业的信息化 426

三、人的信息化 428

后记 433

返回顶部